通往太空的電梯什麼時候能建?

2021-01-13 大科技

衛星試驗是太空電梯項目的先驅——衛星 可以運送一定的負載到太空站。太空站距離地面超過35000千米,但在太空站中 執行發射任務的費用僅為在 地球上執行發射任務的 費用的幾分之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機械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只要是稍高一點的樓層都會安裝電梯,電梯在城市中隨處可見,節省了我們上下樓梯的時間和體力。

隨著人們對太空探索需求的加大,我們經常使用運載火箭。不過,運載火箭的花銷巨大,費時費力。如果在太空建造一個電梯,就會方便得多了,而且太空電梯不僅可以運輸貨物,說不定還可以帶人類去太空觀光。

實際上,早在19世紀末期,前蘇聯的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就提出了這個想法。後來,俄羅斯和美國也都對太空電梯進行了探索和研究。現在,日本的科學家們正式開始進行太空電梯的試驗,並計劃到2050年,實現太空電梯這一暢想。

如何建造太空電梯?

太空電梯由五部分組成:基座、纜繩、電梯艙、空間站和平衡錘。

太空電梯的建造原理其實非常簡單,它結合了萬有引力和圓周運動。我們小時候大概都幹過這樣的事,用繩子拴著一個重物(可能是石頭或者沙袋),拉著繩子轉,如果速度足夠快的話,重物就不會掉下來。

建造太空電梯時,纜繩的一端連接地球赤道上的基座,有固定式(固定在地表上)和漂移式(海上大型平臺或平流層中的飛行平臺)兩種選擇。繩子的另一端是位於地球靜止軌道的空間站。在地球靜止軌道上,空間站的角速度和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相等(與地球同步),即空間站相對地球靜止;衛星所受的向心力等於地球對它的吸引力,空間站既不飛離地球,也不落回地球上,纜繩就被固定下來了。

地球靜止軌道的高度是固定的,為赤道上空約3.6萬千米。實際上,為了保證整條纜繩加太空站的穩定,整個體系的重心要放在地球靜止軌道上,但纜繩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我們要加一個重物,放在整個體系的後方,即它的位置高於空間站(地球靜止軌道高度),這個重物被稱為平衡錘。

雖然建造太空電梯的設想已出現了近百年,它的原理也很簡單,但是卻一直沒有真的實現,建造的關鍵就在纜線身上。

建造的難題

建造長達數萬千米的太空電梯纜線所用的材料必須非常輕盈、非常結實,材料成本也很便宜才行。人類技術發展至今日,能達到如此標準的材料屈指可數,最有希望的材料是碳納米管。按照現在的技術,我們可能需要700萬千克的碳納米管來製造電梯纜線。

然而還是有兩個問題:一是現在的技術無法製造出那麼多的碳納米管電纜;二是材料還不夠輕。而且,纜線材料還需要面對宇宙輻射、大氣腐蝕、太空垃圾等,這些都是在建造太空電梯時需要解決的問題。

另外,研究人員還需解決電梯升降的動力問題。我們無法用電提供升降艙所需的能量,因為長度的關係,整個導線電阻巨大。對此,有人提出了用雷射發射助推的方法。在升降艙的底部安裝太陽能板,然後在地面上用雷射照射它,用雷射提供能量,但是電梯升的越高,抵達的光線就越少。與此同時,太陽的光線會隨著高度增加越來越強,所以,在升降艙添加一些朝上的太陽能板會更有優勢。

微型電梯探路

2007年,日本設立了「太空電梯協會」,同時展開對太空電梯的研究。按照他們的設計,太空電梯的纜線長度約9.6萬千米。相當於地球到月球距離的四分之一。為了達到最終的目標,研究人員開始進行階段性的試驗。

2018年9月22日,隨著一聲巨響,H-IIB型運載火箭(日本大型運載火箭)從地面升空,開始了為期5天的國際空間站之旅。該火箭攜帶了兩顆邊長為10釐米的小型立方體衛星,兩顆衛星間通過一根10米長的鋼纜連接。在纜繩上,研究人員將嘗試利用電機驅動一個模擬電梯升降艙的盒子,使其在纜繩上來回移動。

當微型電梯在兩顆衛星之間移動時,會向科學家提供有關鋼纜受力的重要信息。該試驗還將揭示電梯與鋼纜之間的相互作用,這樣科學家們就可以設計出更好的可乘坐電梯。通過藍牙,微型電梯會不斷向其中一顆衛星發送它的位置和電纜狀況的數據,衛星再將這些數據傳輸給地球上的科學家。

太空物流線

如果有一天太空電梯成為現實,它將是一種比火箭便宜得多的太空運輸工具。目前運載火箭總重的90%是燃料,5%是船體,最後的5%才是太空人、衛星和其他有效的載荷。與消耗的大量燃料相比,有效的載荷太少了,火箭的效率太低。目前的行情是:每運送1千克載荷進入太空就要花費2萬美元。太空電梯就不同了,升降艙可以在下降時回收上升過程所積累的能量(勢能),而且可以藉助太陽能提供動力。因此,它的效率遠比火箭高。

現在我們在發射飛船時,火箭需要提供動力,好讓飛船獲得擺脫地球引力的速度。由於太空電梯是同步繞地球轉動的,因此只要將飛船運送到空間站,輕輕放出,飛船就會獲得擺脫地球引力的速度。太空電梯一旦建成,將有效解決火箭發射成本高的問題。

另外,據日本的研究人員介紹,他們計劃設計的電梯艙可以在7.5天內以200千米/小時的速度將30名乘客運送到距地球3.5萬千米的空間站。而且由於太空電梯的成本較低,普通人也可以到空間站,觀看太空景色。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正在研究"太空電梯",今後普通人也能去太空了
    最近從各大媒體渠道流出來這麼一則消息,就是日本某公司正在研製&34;,計劃在2050年將遊客送到太空。所謂&34;,顧名思義就是類似於普通電梯的一種通往太空的設備我們乘坐普通電梯的時候,電梯啟動後,具有向上的加速度,人體通常也會有一些超重和失重的不適感。
  • 太空電梯到底可不可行?
    要保證太空電梯相對於地面不發生漂移,只能一端建在赤道上,另一端連接同步軌道衛星。太空電梯實現的難度仍然很大在真實世界中,要實現太空電梯的夢想,要比神話和小說中困難得多。建造太空電梯最大的挑戰在於找到製造電梯纜繩的材料。纜繩應該是一根高強度的長索。普通的鋼絲如果從9公裡的高空中垂下來,它就會被自己的重量拉斷。好在碳納米管的發明使人們看到了希望。
  • 上萬公裡的太空電梯,能不能圓了普通人的「上天夢」?
    也就是說,從太空旅遊和運送物資進行科學研究這兩個方面來說,太空電梯還是能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的。但在這裡,我們需要正視一個問題:太空電梯運輸成本真的很便宜?科學家們談到太空電梯的時候,能大幅度降低太空運送成本是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 如果宇宙電梯真的建好了,太空旅行的時候你準備帶上誰呢?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個非常有夢想的話題-宇宙電梯。太空電梯大家在科幻片經常看到有連接地面和宇宙文明中非常高的電梯。遺憾的是當初他提出宇宙電梯的想法的時候,連火箭都還沒有,就只能停留在一個想法階段,直到60年後,也就是1960年,俄羅斯的一名工程師尤裡阿而楚塔諾夫把康斯坦丁的這個理論的具體化提出了一個可能實施的具體方案。尤裡阿而楚塔諾夫他的方案是從太空往下建造。
  • 太空電梯可能實現嗎?
    第二個難點,可能也是最困難的一個問題,估計你也猜到了,就是我們究竟該用什麼材料來製造這根纜繩呢? 為了讓你能理解製造這根纜繩的難度,我要先給你解釋一個單位:尤裡(Yuri),它是以太空電梯的另外一位重要提出者尤裡·阿特蘇塔諾夫的名字命名的。
  • 馬斯克的太空電梯:這個真的可以有?(這樣的電梯太美了)
    雖然伊隆•馬斯克是時代的開創者,但他也有不認同的地方,比如太空電梯就是其中之一,他認為太空電梯概念過於牽強,目前的技術還無法實現。(羅輯/編譯)在麻省理工學院於去年10月舉行的會議上,伊隆•馬斯克認為太空電梯其實非常複雜,如果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太空電梯的複雜性,那麼我們更傾向於在洛杉磯與東京之間架設一座橋梁,或許後者的工程複雜性更低一些。
  • 幾年內太空電梯衝雲霄
    「能將貨物直接送入太空的電梯」所涉及的技術及資金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高電梯系統」公司主管愛德華茲博士說:「科學技術的發展正在逐步讓科幻小說變成現實,因此我們的想法應該得到認真考慮。」不過他也承認,目前技術發展水平將這種說法變成現實「還差那麼一點兒」,但未來幾年,技術有可能達到這一步,並成功建造出第一部太空電梯來。  愛德華茲稱,建造這樣的電梯需要花費大約100億美元。他強調,擁有太空電梯的國家能比競爭對手搶佔更大的「空天」優勢。
  • 人類的「通天塔」,太空電梯將如何工作?
    太空電梯概念圖(圖片來源:Wallpaperfolder) 這條纜帶可以作為一條通往太空的鐵路的軌道,而升降艙將沿著纜帶爬升進入太空。太空電梯概念圖(圖片來源:Acecombat) 如果能建成,太空電梯纜帶將代表一個現代世界奇蹟,並將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建築。2005年世界上最高的獨立式塔是加拿大多倫多上空高1815英尺5英寸(553.34米)的CN塔,而太空電梯將比CN塔高180720倍!
  • 太空電梯最快2050年實現?美國和日本投入研究,它的原理是什麼?
    太空電梯太空電梯是早期人類構想的一種通往太空的設備太空電梯的纜繩將與太空中的一座空間站相連。根據大林組的計劃,太空電梯夢想有望在2050年成為現實。電梯上的牽引踏板可將其夾在纜繩上並通過拉動纜繩從而使電梯能夠上升。 還有錨站,太空電梯的起點是赤道太平洋的移動平臺,它將把纜繩固定在地球上。 最後就是配重,在功能區的頂部,將有很重的配重。 太空電梯的早期計劃包括捕獲一顆小行星並將其用作對重。實際上,配重可以是由用於建造纜繩的設備組裝而成的,包括用於發射纜繩的太空飛行器。
  • 太空電梯最快2050年實現?美國和日本投入研究,它的原理是什麼?
    太空電梯太空電梯是早期人類構想的一種通往太空的設備。與普通電梯類似,不同的是,它的作用並不是讓乘客往返於樓層之間,而是將他們送入距地球約3.6萬公裡的一座空間站。而全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也都在努力讓這件事情變成現實。
  • 太空電梯會是太空旅行的未來嗎?
    太空電梯的想法可以追溯回1895年,當時俄羅斯科學家Konstantin Tsiolkovsky受到當時剛建成的艾菲爾鐵塔的啟發,他開始思考,如果能夠把鐵塔建至35,800公裡的高度,就會直達地球靜止軌道
  • 是什麼阻止我們建造太空電梯?
    Sandford提出了  一項  名為「太空線:利用當前技術可實現的實用太空電梯替代方案」的研究。那麼阻止我們的是什麼?為什麼到太空旅行甚至發送有效載荷仍然有如此昂貴的奢侈品?那裡有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市場上的競爭每年都在加劇,從而降低了價格。
  • 通往太空的廉價方式
    埃隆·馬斯克似乎宣稱過他最終能讓費用降到1/100。在更近一些的時候,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總裁格溫·肖特維爾宣稱它們目前的獵鷹九號能提供七折的費用優惠,然而即使可重複使用的發射載具目前只意味著很小的費用下降,可它們也許代表了一種未來能節省更多發射費用的途徑。通向火星之路也許正是由很小幅度的費用下降所鋪就而成的。
  • 三體章北海傳:太空電梯是什麼原理?現實中有這樣的技術嗎?
    在三體中,太空電梯是人類走出地球進入太空最重要的一步。因為火箭的研發周期長,運載能力低,最重要的是更消耗資源,也就是更貴。所以很多科幻小說中都有提到太空電梯,太空電梯可以讓人類更容易進入太空,才可以更簡單的對太空開發。
  • 太空電梯,不止是擁有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
    第二個難點,可能也是最困難的一個問題,估計你也猜到了,就是我們究竟該用什麼材料來製造這根纜繩呢? 為了讓你能理解製造這根纜繩的難度,我要先給你解釋一個單位:尤裡(Yuri),它是以太空電梯的另外一位重要提出者尤裡·阿特蘇塔諾夫的名字命名的。
  • 太空電梯真的來了!下周,日本將進行世界首次太空電梯試驗
    下周,日本靜岡大學打造的一個迷你版太空電梯將搭乘H-2B火箭從種子島發射,在太空接受測試。靜岡大學發言人表示:「這將是世界上第一項在太空測試電梯移動的實驗。」美國宇航局設想的太空電梯。日本的一支研究團隊將在太空測試這項技術日本的一支團隊致力於研製太空電梯。
  • 《三體》航天考:太空電梯無工質推進終極曲率驅動
    ,戰艦上只能配備人類掌握的最高密度能量——核聚變能。「天梯三號是唯一一部基點在海上的太空電梯,它的基點是在太平洋赤道上的一座人工浮島,浮島可以藉助自身的核動力在海上航行,因此可以報據需要沿著赤道改變太空電梯的位置。」(《三體II》第217頁)同步軌道衛星相對它正下方的地面靜止不動。這種衛星都定點於赤道上空三萬六千公裡處。要保證太空電梯相對於地面不發生漂移,只能一端建在赤道上,另一端連接同步軌道衛星。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的大海】電磁加速軌道vs太空電梯
    我一直很奇怪一點,為什麼人們津津樂道於現有技術不可能實現的太空電梯,NASA甚至和前進太空基金會(Spaceward Foundation)合作搞了一個Elevator:2010 太空電梯設計比賽。材料問題:沒有任何現有材料能夠建造太空電梯。碳納米管纖維或是氮化硼納米管纖維現在只能以實驗室規模少量生產,根本達不到工業規模。2. 資源問題:即使材料問題能夠解決,建造數萬公裡長電梯軌道需要的資源量是不可想像的3. 宇航技術問題:太空電梯的建設只能是自上而下,因此即使1,2點都解決了,現有的發射技術要把如此巨量的材料發射到同步軌道需要花費的火箭燃料也是不可想像的。
  • 太空電梯替代火箭?遊覽太空不再是夢,還需要多久?
    而且限制性比較廣,只能允許資質較好的太空人「使用」,所以想要搭乘火箭去太空遊玩不太可能,但是「太空電梯」可以幫你實現遊玩太空的想法!太空電梯是人類構想出通往太空的一種運輸設備,和普通的電梯相似,只不過太空電梯的作用是將人類送到距地球3.6萬公裡左右的空間站中,從而達到觀賞太空的遊玩目的。
  • 《三體》中的太空電梯真的建不了嗎?肌腱和脊椎生物學能否解決
    太空電梯藝術概念圖在科幻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太空電梯。實際上,美國宇航局和其它航天機構也一直在探討打造太空電梯的可行性。工程師普通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想法,但當前的材料無法承受建造過程中的巨大應力和壓力。不過,總有不信邪的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