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電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2020-07-27 黃金視野

開篇語:2020年5月31日凌晨3:22分,搭載著兩名太空人的SpaceX載人龍飛船,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成功發射,並成功在海上回收一級火箭。埃隆·馬斯克就是這家公司SpaceX的創始人,他一直有著一顆衝出地球冒險的心,火箭助推器回收計劃就是降低成本,激發人類積極探索宇宙的第一步。不過相比助推器回收,曾經有人提出過「太空電梯」的概念,這或許成本來的更為低廉。

太空電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埃隆·馬斯克

設想提出者--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

太空電梯,最早提出這個設想的是人類宇宙航行之父的俄國航空航天航空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這是他在1895年參觀法國艾菲爾鐵塔工地時想出來的。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從小生活在俄國,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所有的知識來源都是靠自身自學所得。他本人非常推崇向太空殖民,並且認為「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一直生活在搖籃裡」,同時也認為人類的科技水平會得到大力發展,最終能夠操控一切,包括時間在內。

由於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太空電梯的時候並沒有火箭等技術,所以他的這一切都停留在設想裡,直到1960年,俄國的一位工程師尤裡·阿爾楚塔諾夫將他的設想具現化了。

太空電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康斯坦丁·齊奧科夫斯基

方案設計者--尤裡·阿爾楚塔諾夫

尤裡·尼古拉耶維奇·阿爾楚塔諾夫俄羅斯工程師,太空電梯思想先驅者之一,生於列寧格勒,畢業於列寧格勒理工學院。他提出空間電梯應該自上而下修建,而不是自地球向上修建,先把太空飛船送入軌道,然後將纜繩向下延伸,固定到地球上。

在距離地球3.6萬公裡處建立一個空間站,專門用於接收太空電梯,而3.6萬公裡是地球的靜止軌道,在地球自轉的作用下,太空電梯用的纜繩才能繃緊拉直,屆時這個空間站就相當於一個地球同步衛星的角色。同時為了平衡整個結構,需要向靜止軌道的另一端伸出繩子,保證整個結構的重心不會偏離地球的靜止軌道。

太空電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太空電梯方案設計概念

當代太空探索先驅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

如果說誰是這個世界最具冒險精神的人,那恐怕埃隆·馬斯克會高票當選。他出身於南非,母親是一個模特,父親是一位電氣工程師,外祖父是加拿大的一位探險家,可以說埃隆·馬斯克聚集了他們身上的所有優點,充滿自信,才華橫溢且富有冒險的勇氣。在回到加拿大之後,他就開始各種學習,在1995年退學創辦了Zip2公司,之後又創辦了X.com網絡銀行公司,藉助網際網路,馬斯克經營的相當不錯。

太空電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埃隆·馬斯克

隨後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成立了SpaceX公司,一家致力於太空探索的公司,同時也為平民提供太空旅行,最終是將人類移居火星。

當今NASA每一次向太空運輸物資都要耗費數十億美元,而且這還只是預估,所以,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技術才有市場,如果真的研發可行的話,接下來每一次發射成本大概在200萬美元,幾乎是當今的1/100。對於馬斯克為什麼會選擇可回收火箭助推器的研發,而沒有選擇太空電梯,據說是因為建造電梯的材料根本沒有著落。

太空電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SpaceX星際飛船原型Mk1

大林組--日本建築公司

在太空電梯這樣一個計劃中,最大困難之處就在於纜繩的材料,一方面因為地球的引力的作用,在接近靜止軌道處,纜繩必須承受下部的重量;而在靜止軌道之外,纜繩又必須變得相當輕,不然由於離心力的作用,導致纜繩被拉斷。所以,材料的輕質與抗拉性能是最主要的考量標準。

太空電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日本大林組的太空電梯設想圖

1991年,日本筑波NEC研究室物理學家飯島澄男發現了納米碳纖維管,雖然稱之為發現,但這碳纖維管及不符合自然形成規律,被稱之為「超自然材料」。主要是因為其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並不是呈現金字塔形,而是沿著納米管的管壁排列,形成輕盈而又極其牢固的纖維,是一種一維材料。

日本建築業巨頭大林組對這個太空電梯計劃相當感興趣,並在其網站首頁嵌入了太空電梯的建造計劃,希望在2050年實現太空電梯的建造。2015~2017年期間,大林組對碳納米纖維管在太空中的暴露損傷進行了實驗,並同時公布實驗結果,表示未來的主要任務是研製碳納米管防腐蝕塗料。

太空電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大林組暴露損傷試驗件

結束語:人類自古就有冒險精神,從走出叢林到開闢新大陸,至今的所有人類活動都是基於對未知的好奇。自1969年人類登月之後就再無踏上月球的計劃,成本是原因之一,技術革新是另一個,如果太空電梯成功實現,那麼在移居其他星球時,人類可以利用同樣的技術,達到減少太空艙因為著陸帶來的風險,這樣一個高效的方式將會開啟人類新的太空時代,就會像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的工業革命,這會是一次標誌性事件。

太空電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未來太空電梯構想圖

相關焦點

  • 太空電梯,美好的幻想?人類的未來?
    其實想要上太空很困難,即便我們都希望能有一種既簡單又實惠的方式讓我們飛上太空,去觀賞這顆懸浮在茫茫星空中的星球。然而,現在唯一的辦法也只有去當太空人,或是成為億萬富翁。但是現在有一個想法或許能使這一願景變為可能,並且能成為進一步探索宇宙的起點:太空升降梯。那麼,究竟它是如何工作的呢?
  • 太空電梯到底可不可行?
    這時,在推進方式的選擇上,航天界出現了分歧,航天實力派主張發展工質推進飛船。航空母艦指揮官出身的中國太空軍軍官章北海認為,在強大的三體艦隊面前,人類艦隊採用工質推進就是死路一條,太陽系將變成威海衛,人類太空軍將成為第二個北洋水師。最終他單槍匹馬,用一種有爭議的獨特方式解決了這一分歧,航天科研人員終於沿著無工質推進飛船的路徑前進了。可以說,沒有章北海選擇的正確道路,地球人就沒有未來。
  • 人類的「通天塔」,太空電梯將如何工作?
    運往39B發射臺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圖片來源:Wikimedia) 正在開發的一個新型太空運輸系統有望使前往地球靜止軌道(GEO)的旅行成為日常活動,並改變全球經濟形勢。 由碳納米管複合材料纜帶製成的太空電梯錨定在一個近海海洋平臺上,纜帶由一個小型配重物拉伸,長約6.2萬英裡(10萬公裡),伸向太空。然後,附著在纜帶上的機械升降器會沿纜帶爬升,將貨物和人類送入太空,其成本僅為每磅100至400美元(每公斤220至880美元)。
  • 太空技術改變人類生活
    在蘇聯的「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上天50年後,儘管「太空」對於普通人似乎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名字,太空技術實際上已經對人類生活的很多方面產生了影響。    今天,「太空科技」這個詞幾乎成了一種欺騙的代名詞。
  • 太空電梯可能實現嗎?
    斷裂的纜繩會像一根鞭子或者長蛇一樣在太空中甩動,而有幾千顆衛星在這片太空中運行,弄不好就會打中其中的一顆,對這顆衛星來說,顯然是災難性的打擊。不過,損失一顆或者若干顆衛星,對於人類來說,也不算是什麼了不得的損失。太空中幾乎每天都有衛星在退役。但是,我必須提醒你們,太空電梯這項工程絕不僅僅只是像美國的登月工程那樣是一次科技實力的展示,他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變很有可能是遠超你的想像的。
  • 造個太空電梯能上天嗎?
    半個世紀過去了,人類進入太空的方式並沒有太大突破,還是使用載人火箭或宇宙飛船運輸,動輒上億美元的發射費用,讓太空旅行距離普通人的生活非常遙遠。| 太空電梯的構造太空電梯主要包括四個結構,地表基座、線纜軌道、太空艙、升降艙。
  • 未來50年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科技創新
    科技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改變時間。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的時代,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容易。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可能改變世界的的 10 項科技創新。
  • 《三體》航天考:太空電梯無工質推進終極曲率驅動
    這時,在推進方式的選擇上,航天界出現了分歧,航天實力派主張發展工質推進飛船。航空母艦指揮官出身的中國太空軍軍官章北海認為,在強大的三體艦隊面前,人類艦隊採用工質推進就是死路一條,太陽系將變成威海衛,人類太空軍將成為第二個北洋水師。最終他單槍匹馬,用一種有爭議的獨特方式解決了這一分歧,航天科研人員終於沿著無工質推進飛船的路徑前進了。
  • 我們從這裡出發,坐電梯到月球!太空電梯深度解析
    碳納米管的單層結構為蜂窩狀六邊形,碳原子以SP2雜化的共價鍵連接,理論拉伸強度最高可達200Gpa,約為鋼材的50-100倍,從理論上來說,確實是太空電梯繩纜的最佳材料。微觀結構上,單層碳納米管原子可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包括鋸齒形、手型和扶手椅型,其拉伸強度也不同。
  • 科技改變生活——十項技術顛覆人類出行方式
    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出行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下是未來十年可能改變人們生活的一些科技創新。也許你已經對它們有所耳聞,也許你對其中一些科技感到難以置信。過去的一個半世紀,前所未有的科技創新讓人們的許多想像變成了現實,然而,擁有的更多,人們就希望將更多天馬行空的想像轉化為現實。
  • 太空電梯真的來了!下周,日本將進行世界首次太空電梯試驗
    下周,日本靜岡大學打造的一個迷你版太空電梯將搭乘H-2B火箭從種子島發射,在太空接受測試。靜岡大學發言人表示:「這將是世界上第一項在太空測試電梯移動的實驗。」美國宇航局設想的太空電梯。日本的一支研究團隊將在太空測試這項技術日本的一支團隊致力於研製太空電梯。
  • 改變太空探索,也改善人類生活
    來源:科技日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格倫研究中心一直致力於推進有可能改變人類太空探索方式、改善人類生活的技術。這裡的科學家與工業界通力合作,推出了多項技術創新。最近,NASA官網介紹了該中心最新的5項創新成果,包括記憶合金、極端電子設備、夾層太陽能電池等。探測煙與火當探測到空氣中的危險時,快速而明智的反應可挽救生命。
  • 太空電梯,不止是擁有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
    但是,我必須提醒你們,太空電梯這項工程絕不僅僅只是像美國的登月工程那樣是一次科技實力的展示,他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變很有可能是遠超你的想像的。如果太空電梯真的實現了,那就意味著我們能以大約每千克不到 500 美元,甚至更低的成本往太空中輸送貨物,人類與太空的關係將被永遠地改變。
  • 日本測試「太空電梯」,百年「天梯」夢要實現了?| 新京報專欄
    太空電梯給航天活動帶來的收益是充滿了誘惑的,人類將來從地球靜止軌道起飛進入深空,或將帶來未來航天模式的改變。作為一種低成本進入太空的方式,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各國的科學家都對太空電梯充滿了興趣,日本是最積極的國家之一,10年前就組建了「日本太空電梯協會」。
  • 太空電梯替代火箭?遊覽太空不再是夢,還需要多久?
    當人類的腳步踏進太空之後註定會與太空結下不解之緣,太空的浩瀚人類想像不到,但是地球在太空中十分渺小,猶如一粒塵埃,但是目前只有成功飛向太空的太空人才真正見過地球的全貌,那何時地球上的人類可以去太空觀光遊覽呢?
  • 太空旅行會以奇特和不尋常的方式改變人類大腦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事實證明,人們在太空中生活一段時間就會改變大腦,可能需要不停地旋轉身體才能避免這種傷害。自從人類進入太空以來,研究人員就一直在探索太空飛行如何影響人體的生理和健康,例如:美國雙胞胎太空人的太空飛行測試,揭曉了太空生活對人體構成多種影響,甚至涉及到基因表達。
  • 大膽到令人髮指的太空電梯 人類能製造出來嗎?
    隨著人類的冒險之旅逐漸延伸到太空中,就有了把我們所需的物資送入太空的挑戰。
  • 太空電梯將在未來取代馬路高樓
    那麼太空電梯是什麼呢?太空電梯(spaceelevator)是利用實體空間站,作為導航、指示、應急控制和安全保障載具,製造的供公眾使用的高技術應用裝置。利用這種裝置,可在人們相對少的時間內由機艙送入太空,完成一次上升和下降的動作。太空電梯不僅在航天領域,在建築領域同樣也有著很大的發展前景。
  • 太空電梯是如何運轉的?未來有沒有可行性?
    何為太空電梯?電梯是現代社會中一種非常普遍和快捷的工具。在高層城市,攀登67層幾乎是讓人心中崩潰。早在十九世紀底,科學家就提出了建造太空電梯的想法。把人類從地球上送到太空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對他們來說太多了。空空電梯的建設是個大問題。
  • 最驚人的太空計劃,未來上太空不用火箭,日本即將建造太空電梯
    康斯坦丁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呆在搖籃裡,美國科普作家凱莉魏納史密斯和扎克魏納史密斯合著的《迷人的技術》中,就提出了很多關於太空的未來計劃,比如在上面建造一臺電梯以方便人們往來,隨著新材料的發展,人類發明出了碳納米管,這種材料的強度是鋼鐵的100倍,而且十分輕便,這又將人們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