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我們從這裡出發,坐電梯到月球!太空電梯深度解析

2020-12-05 科學剃刀

太空電梯的關鍵概念出現在1895年,當時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受到了巴黎艾菲爾鐵塔的啟發,提出建造一座類似的高塔,一直延伸到35786公裡的高度,這是地球靜止軌道的高度,從這個高度釋放的物體將會保持在地球靜止軌道上,齊奧爾科夫斯基的概念塔是一個壓縮結構,在工程上這是很難實現的,因為沒有哪一種材料能夠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壓力。

阿瑟·克拉克,與艾薩克·阿西莫夫和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在其著作《2001太空漫遊》系列之三《3001太空漫遊》,《天堂的噴泉》中對太空電梯都有大膽而詳盡的描述,這也是阿瑟·克拉克作品的一貫風格。他所描述的太空電梯也是一種壓縮式結構。

壓縮式結構的太空電梯同樣出現在布拉德皮特主演的電影《星際探索》中

1959年,前蘇聯工程師尤裡·阿爾蘇塔諾夫提出了一個更可行的建議,使用地球同步衛星作為基地,將其與地球上的一點通過纜繩連接,這便是第一個拉伸式概念的太空電梯,也是目前太空電梯研究的主流。

太空電梯原理很容易理解,如下圖,你可以把地球類比為這個運動員,而他準備通過旋轉加速扔出去的鉛球則相當於高聳入雲的太空電梯配重。

雖然類似,但是太空電梯和這個鏈球運動員還是有區別的,一是地球具有引力,而相比之下,運動員對鏈球的引力可以忽略不計;二是地球自轉速度是恆定的,換句話說,如果它是一名鏈球運動員,那麼它不能隨意調整自己的旋轉速度以便扔出更好的成績。

所以太空電梯在設計上必須考慮這兩個因素。把這根繩子的另一端放到地球靜止軌道之上或之外。

由於地球靜止軌道一個平衡點,也就是說,離心力剛好抵消了此處的引力,因此太空電梯構想了一根固定在赤道上並進入太空的纜繩,一端固定在地球表面也稱為錨點,另一端連接在地球靜止軌道(海拔35786公裡)以外的空間,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抵消或大於向下的引力,使纜繩保持繃緊,同時也使電梯的總體質心等於或高於地球靜止軌道。

太空電梯的關鍵材料便是纜繩,經典的愛德華茲太空電梯纜繩需要100GPa的拉伸強度,那麼問題來了,即使是高品質的鋼材抗拉強度也只有600Mpa,上哪去找這麼高強度的纜繩呢?近幾年被認為最有潛力的候選材料便是碳納米管。

碳納米管是日本物理學家暨化學家飯島澄男於1993年首次製造出來並將其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他也是中國科學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碳納米管的單層結構為蜂窩狀六邊形,碳原子以SP2雜化的共價鍵連接,理論拉伸強度最高可達200Gpa,約為鋼材的50-100倍,從理論上來說,確實是太空電梯繩纜的最佳材料。

微觀結構上,單層碳納米管原子可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包括鋸齒形、手型和扶手椅型,其拉伸強度也不同。

但碳納米管的高強度主要是微觀層面的數據,在宏觀上,受制於製備工藝、純度、涉及紡絲方法的纖維組裝結構等原因,其拉伸強度在數值上要打折扣。

2018年,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成功製備了米級超長超細碳納米管管束,其強度達到80 GPa,應該說這是太空電梯走向工程一個重要的推動。隨著碳納米管、石墨烯、金剛石納米線等材料的研究、發展乃至進入到產業應用階段,太空電梯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曙光。

經典的布拉德利·c·愛德華茲太空電梯

受NASA先進概念研究院的支持,2000年開始,美國科學家布拉德利·c·愛德華茲提出了太空電梯的一整套解決方案並開始實驗驗證(後被稱為愛德華茲太空電梯),其設計考慮了場景部署、電梯結構、電力輸送、錨系統、安全系統、施工成本、進度和環境危害等等,建成後的系統的總負載能力約為每年1000噸。

繩纜

他提出用帶狀繩纜代替管狀繩纜,並採用碳納米管為基礎的複合材料,這樣做的好處是不需要很高的技術外推,可以很快的應用於工程(他們認為鑑於當時碳納米管的製備難度,使用含有碳納米管的複合材料可能是更好的辦法)。

設計目標長度為10萬公裡(6.2萬英裡)長的薄如紙的絲帶,其後,在2006下一代探索大會上,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布萊恩Laubscher將其寬度設計為1米,自重650噸,承載拉力為800噸(理論上有150噸的負載能力)。

其結構考慮了生產工藝、隕石撞擊、雷電等安全因素,帶狀而不是圓形橫截面更有可能在微流星體的撞擊中倖存下來,同時也為電梯爬升提供了大的表面積,因此可以用簡單的滾輪進行攀爬。

如上圖,通過在碳納米管壁外加入長釘,可以增加複合材料的拉伸強度,通過使多壁碳納米管中加入更多的長釘,能夠使複合材料強度接近理論的150 GPa的一半。

上圖是其團隊委託3M公司製造的一段60釐米長,1釐米寬的碳納米管複合纖維帶

能源傳送平臺和錨系統

定位於赤道東太平洋,使用類似石油鑽探平臺的大型海上浮動平臺且具有不小於1公裡/天的自航能力。

能源傳送平臺配備雷射束指向器,使用直徑1米的自適應光學主鏡用於聚焦和跟蹤,將雷射照射到升降機的接收器上。

升降機

在設計上並無特別的要求,自重7噸,負載能力13噸。上面安裝有雷射接收器,將其轉化為電能,為轎廂爬升提供電力(也有配置太陽能板的),這種自主爬升不同於住宅小區的滑輪組電梯。其設計考慮了如何在自主爬升過程中避免對纜繩的損耗。包括增加多組踏輪、設計新的胎面等測試,通過多次測試和迭代,從工程上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不可能。

配重

配重類似於那個鉛球,由於遠離地球,引力減小離心力佔據主導地位,配重將使繩索被拉緊,隨著配重規模的不斷擴大,又會進一步發展為太空港,在這裡,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將有效載荷裝載並釋放他們,升空飛行器可以以此為中轉站,各類實驗平臺可建於其上,太空港也將成人類進一步探索深空的門戶。

進入太空電梯殖民時代

太空電梯模式可以拓展到火星、月球上,因為其低重力的原因,對纜繩的強度要求相較於地球更低,由於星體的自轉速度不一樣,所需要的纜繩長度也不一樣,同時太空電梯模式可進一步拓展至所有具有自轉特性的行星上。

LiftPort集團是一家私營的華盛頓州公司。它於2003年4月由Michael J. Laine創立,也是專注於用碳納米管建造太空電梯的公司。其月球電梯的構想是整裝從地球發射,然後從太空向月球發射錨系統、升降機並完成後續部署。

從地球出發

從月球靜止軌道之外釋放錨系統

錨系統著陸月球表面並自固定

擁有多組踏輪的升降機到達月球表面並展開

火星電梯具有類似的結構和組件

星城

多部太空電梯運作使得電梯頂端的配重擴展為太空港並最終連接在一起,就構成了巨大的環繞地球運行的空間地球環。阿瑟克拉克在其極負盛名的「太空漫遊」四部曲的終部《3001:太空漫遊》中將其描繪為「星城」,並對這一場景展開了大膽而詳細的描繪。

他正由一個圓筒狀高塔表層往下看著遙遠中海。塔壁平緩弧度顯示其直徑長達數公裡。但比起塔高度,那還算不上什麼:塔身往下逐漸變小,一路往下、往下、再往下,最後消失在非洲某處雲霧中。他猜想,應該是一路直達面。「我們在多高方?」他悄聲問。  「2000公裡。不過你往上看看。」  這次他沒嚇得那麼厲害,他已有心理準備。塔身逐漸變細,直到變成一絲閃爍細線,襯著黑漆漆太空。毫無疑問,塔是一路向上,一直到球同步軌道,即赤道上方3.6萬公裡高空。在普爾時代,這樣幻想已經很普遍,但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能看到真實景像——而且還住在裡邊。

他指著遠處由東方平線直上天際細線。  「那一定是另外一座塔。」  「是,那是亞洲塔。在他們看來,我們一定也像那樣。」  「一共有幾座塔?」  「只有四座,等距分布在赤道上。非洲塔、亞洲塔、美洲塔和太平洋塔。最後一座幾乎是空,才蓋完幾百層而已。除海水之外什麼都沒得看……」

地月電梯

因為月亮獨特的自轉與公轉特性,使得月球總是固定一面朝向地球,哥倫比亞大學天文部的艾米麗·桑福德作為第二作者同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的zephyr penoyre共同構想了一種連接地球和月亮太空電梯。

離我們究竟還有多遠

根據有關數據,太空電梯建成後可節約入軌成本99%,並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從不同行星進入太空的方式甚至人類文明的進程。

由於是低速進入太空,太空電梯將允許發射大型脆弱結構,目標載荷將不需要整流罩,如結構奇特的大型衛星、飛船、商業設施以及各類用於深空探索的有效載荷。

太空電梯將能夠使人類進入平民化太空時代和太空電梯多行星殖民時代,一座座星城在月球、火星、木衛二、土衛六軌道上建立,那將是怎樣的美景!

但太空電梯走進現實,開始實際的工程建設還將面臨一系列的困難,首先是其建造成本並不低,愛德華茲太空電梯預計建設成本為100億美元。

其次電梯的運行也會面臨一系列的風險,感應電流、大氣環境、感應震蕩、 空間飛行器、微型碎片和隕石、閃電,宇宙輻射等等一系列危險因素都需要考慮並在建設之前解決。

而最後,如同本文一開始所說的,高強度低質量的纜繩是最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太空電梯設計方案中唯一無法在現階段商業化生產的部件,是整個系統的發展瓶頸。

但再多的困難終將被克服,人類探索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止。目前,大量的科學家和實驗室對太空電梯的構建及技術細節進行著不間斷的研究,我們相信,在未來,火箭或者宇宙飛船絕不可能是人類脫離地球引力和行星引力走向深空的唯一途徑,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The Space Elevator and Its Promise for Next Generation Exploration Bryan Laubscher Black Line Ascension /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August 17, 2006 Next Generation Exploration Conference 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2、The Space Elevator NIAC Phase II Final Report March 1, 2003 Bradley C. Edwards, Ph.D. Eureka Scientific;3、The Lunar Space Elevator、Nanotube Strength, Bad News for Space Elevators、What If We Built an Elevator to Space 等視頻資料;4、Liftport group.官網資料5、維基百科、百度

相關焦點

  • 是什麼阻止我們建造太空電梯?
    那麼阻止我們的是什麼?為什麼到太空旅行甚至發送有效載荷仍然有如此昂貴的奢侈品?那裡有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市場上的競爭每年都在加劇,從而降低了價格。好吧,太空電梯真的可以幫助我們。但是,這可能與旺卡先生在查理的那條路上看起來有所不同。 首先,太空電梯應從赤道開始,使其到達地球同步軌道,這樣「第一層」和「最後一層」將同步旋轉。因此,我們最好考慮由巴西,印度尼西亞 或 肯亞 作為主辦國。
  • 乘電梯「私奔」到月球?想的真美!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太空精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019年8月25日,一篇上傳到論文預印本arXiv網站上文章表示,「太空電梯」在技術上和經濟上具備可行性,大約只需要10億美元成本,就可以打造這樣一部「月球太空電梯」。
  • 造個太空電梯能上天嗎?
    我們希望探索太空能夠變得簡單廉價,每個人都有機會從月亮的角度看看地球,現實的狀況是如果你想進入太空,只有兩條路,要麼成為萬裡挑一的太空人,要麼成為百萬富豪。如果有一天,上天變得像上樓一樣簡單,普通人的太空之旅才算正式開始。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科學家做出了大膽的設想,既然上樓可以坐電梯,為什麼上天不能坐電梯?
  • 乘電梯「私奔」到月球?想得真美 10萬億美元都解決不了
    在這一設想中,人們可以先乘坐太空飛行器從地面飛到Spaceline末端,轉移進入月球電梯後,花費數天或數周時間到達月球。反過來則可以用這種方式,將月球上的礦產資源運回地球。 對此,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說:看上去很美,要實現很難。
  • 大膽到令人髮指的太空電梯 人類能製造出來嗎?
    隨著人類的冒險之旅逐漸延伸到太空中,就有了把我們所需的物資送入太空的挑戰。
  • 太空電梯到底可不可行?
    這裡,我們將探討書中提到的航天技術,比如太空電梯、核聚變火箭和曲率驅動,並對這些航天科技進行或現實、或科幻的考據。1、合理的航天技術路線圖在得知外星人的入侵艦隊——三體艦隊——將於三四百年後抵達地球的消息後,人類的「危機紀元」來臨了。為了打造太陽系防禦圈,抵禦侵略,人們把打造大噸位長續航作戰平臺(萬噸級太空戰艦)作為終極目標,把有待開發的技術分為關鍵技術和輔助技術。
  • 太空酒店或2025年入軌;太空電梯技術可行;充氣式月球太空艙
    | 研究者稱當今科技足以實現太空電梯技術  也許人類向整個太陽系擴張的最大障礙是逃避地球引力的高昂代價。將一公斤物體送入軌道的成本約為數萬美元。登上月球和更遠的地方甚至更加昂貴。因此,人們對尋找更廉價的入軌方法非常感興趣。  一個想法是建造太空電梯,用一條從地球延伸到軌道的纜繩提供爬升到太空的方式。
  • 太空電梯,美好的幻想?人類的未來?
    然而,太空電梯將有能力解決這一問題。在太空電梯建成後,預計將會減少運輸成本到每公斤200美元,足足100倍。如果一個相對廉價的太空電梯造價2百億美元,那麼我們在運送1百萬噸貨物中,省下的錢便能收回造價,這差不多也就是兩個國際空間站的重量。那麼,現實中,太空電梯長什麼樣?太空電梯將有四個主要組成部分:纜繩、錨、配重以及爬升機構。
  • 太空電梯你敢乘坐嗎?
    ,最關鍵的技術是這根纜繩,由於地球的自轉會帶動這個根纜繩旋轉,將貨物運送到地球重量過大時,纜繩產生高溫會燃燒。2012年美國航天局前工程師麥可-萊恩創辦的電梯港集團公司宣稱這一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聲稱這套太空電梯系統可以在8年內實現 ,公司計劃首先利用纜繩測試該系統,然後再推出月球系統。不僅將地球與太空站連接起來,還要將太空站與月球連接起來。
  • 太空電梯是如何運轉的?未來有沒有可行性?
    太空電梯太空電梯的起源與想法太空電梯的想法可以追溯到他的概念和我們現在的想法類似。在《天堂之泉》中,科幻作家克拉克還提到,主人公建造了一座太空電梯,這引起了人們對太空電梯的極大興趣。2002,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Brad Edwards鼓勵同事重新思考現代太空升降機。布拉德·愛德華茲在報告中指出,一個可行的太空電梯應該由四個部分組成:纜繩、錨、配重和電梯。電梯由耐用電纜和機械升降機組成,從地面延伸到外層空間。
  • 太空電梯將在未來取代馬路高樓
    那麼太空電梯是什麼呢?太空電梯(spaceelevator)是利用實體空間站,作為導航、指示、應急控制和安全保障載具,製造的供公眾使用的高技術應用裝置。利用這種裝置,可在人們相對少的時間內由機艙送入太空,完成一次上升和下降的動作。太空電梯不僅在航天領域,在建築領域同樣也有著很大的發展前景。
  • 太空電梯會是太空旅行的未來嗎?
    不同的公司發射衛星的花費也不一樣,每公噸耗資在$1000萬到$3000萬之間。 但是除了火箭,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更經濟的選擇,那就是太空電梯。他的概念跟我們現在的想法差不多。科幻小說家克拉克在《天堂的噴泉》一書中也提到了主人公修建了一座太空電梯,更是激發了人們對太空電梯的極大興趣。2002年,NASA的Brad Edwards鼓勵同僚重新思考現代版的太空電梯。Brad Edwards在報告中指出,一個可行的太空電梯應當包括四個部分:纜繩、錨、平衡錘和升降機。
  • 太空電梯真的來了!下周,日本將進行世界首次太空電梯試驗
    下周,日本靜岡大學打造的一個迷你版太空電梯將搭乘H-2B火箭從種子島發射,在太空接受測試。靜岡大學發言人表示:「這將是世界上第一項在太空測試電梯移動的實驗。」美國宇航局設想的太空電梯。日本的一支研究團隊將在太空測試這項技術日本的一支團隊致力於研製太空電梯。
  • 電梯現半身上吊女 電梯幽靈嚇死人這樣的電梯不能坐
    電梯現半身上吊女 電梯幽靈嚇死人這樣的電梯不能坐時間:2016-03-24 07:24   來源:伊秀女性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電梯現半身上吊女 電梯幽靈嚇死人這樣的電梯不能坐 最近臺灣網友曝光電梯現半身上吊女的驚人一幕,在一部電梯內掛著只有上半身的假人,看上去就跟上吊一樣,親歷這個惡作劇的網友表示被嚇到氣憤
  • 通往太空的電梯什麼時候能建?
    只要是稍高一點的樓層都會安裝電梯,電梯在城市中隨處可見,節省了我們上下樓梯的時間和體力。隨著人們對太空探索需求的加大,我們經常使用運載火箭。不過,運載火箭的花銷巨大,費時費力。如果在太空建造一個電梯,就會方便得多了,而且太空電梯不僅可以運輸貨物,說不定還可以帶人類去太空觀光。
  • 馬斯克的太空電梯:這個真的可以有?(這樣的電梯太美了)
    雖然伊隆•馬斯克是時代的開創者,但他也有不認同的地方,比如太空電梯就是其中之一,他認為太空電梯概念過於牽強,目前的技術還無法實現。(羅輯/編譯)在麻省理工學院於去年10月舉行的會議上,伊隆•馬斯克認為太空電梯其實非常複雜,如果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太空電梯的複雜性,那麼我們更傾向於在洛杉磯與東京之間架設一座橋梁,或許後者的工程複雜性更低一些。
  • 太空電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不過相比助推器回收,曾經有人提出過「太空電梯」的概念,這或許成本來的更為低廉。他提出空間電梯應該自上而下修建,而不是自地球向上修建,先把太空飛船送入軌道,然後將纜繩向下延伸,固定到地球上。在距離地球3.6萬公裡處建立一個空間站,專門用於接收太空電梯,而3.6萬公裡是地球的靜止軌道,在地球自轉的作用下,太空電梯用的纜繩才能繃緊拉直,屆時這個空間站就相當於一個地球同步衛星的角色。
  • 最驚人的太空計劃,未來上太空不用火箭,日本即將建造太空電梯
    現在人們將每公斤物品,帶入太空的成本約為20000美元,雖說可回收利用火箭已經問世,但太空運輸的成本依然很高,一旦太空電梯得以修建,這意味著人類進入太空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徹底改變現在太空工業的遊戲規則,離開地球,始終是人類最昂貴、最困難的旅程,但太空電梯可以把它變成跟回家一樣簡單,《太空電梯》,阿列克謝索科洛夫的這幅畫是已知最早的太空電梯圖像之一,它出現在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和安德烈索科洛夫所著《
  • 最新的設想(宇宙電梯),以後去月球可以直接坐超級電梯了
    而且設計了最初的火箭的模型,他這個人對宇宙特別有興趣,而且非常主張太空殖民。他有句名言,而且他認為人最終會成為像神一樣存在,可以操控天操控地操控時間操控萬物。他認為這是一種必然結果,那麼由於當初他提出這個宇宙電梯的想法的時候,連火箭都還沒有呢,所以就停留在一個想法的階段了。
  • 太空電梯可能實現嗎?
    所以,齊奧爾科夫斯基和克拉克都會成為未來太空電梯命名的有力候選者。好,下面我就來為你講解在《迷人的技術》這本書中,作者魏納史密斯是如何講解太空電梯的原理以及實現路徑的。 太空電梯的原理真的很簡單,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上垂一根長長的繩子,一直垂到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