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到令人髮指的太空電梯 人類能製造出來嗎?

2021-01-13 材料人



隨著人類的冒險之旅逐漸延伸到太空中,就有了把我們所需的物資送入太空的挑戰。長期使用火箭是不切實際的,火箭可怕的燃料需求量讓旅程變的昂貴。並且作為一次性的運輸工具火箭很不「環保」。那麼,最理想的答案就是太空電梯——一個巨大的「傑克和魔豆」似的建築物——連接太空與大地。


然而建造太空電梯所要面對很多目前仍無法解決的問題:技術難題、後勤保障不足、政治交流障礙等等,都使得太空電梯計劃更加遙遙無期。



Kenn Brown提出的太空電梯設想圖


太空電梯的設想由此而來:建造一條從地球表面延伸到地球同步軌道長達22000英裡(35400公裡)的電纜。一旦架設穩定,雷射驅動的纜車將登上電梯,把貨物運送進太空。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驚豔的設計方案。但一些專家學者也指出了其中一些必須要解決的難題。


難題#1:現有材料的強度不夠


這是最大的一個問題,也是一個無法跳過的問題。


Keith Henson ,一位研究太空殖民和相關航天工程近40年科學家、工程師,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空間協會的創始人之一,在早前一次訪談時他表示並不看好太空電梯計劃。

「就已知的導電材料而言,沒有足夠的抗拉強度和足夠小的密度。目前暫時還不存在能滿足這些條件的材料,納米碳管也不行。」事實上,納米碳管是最有可能成就太空電梯的材料。毋庸置疑納米碳管是一種已經被近乎神化的材料。納米碳管中由碳原子之間形成的sp2鍵賦予其卓越的強度和硬度。但能用於實際的材料強度只有理論值的2/3,同時當碳碳鍵被裝載到這樣一個極端的程度時,納米碳管中的六角鍵就會轉變成不穩定的5至7角鍵。這是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這可不如絲襪跳線那麼平常普通。)



一個很大的憂慮是,當應變很大時,納米碳管建造的電纜可能會崩潰。根據一些初步建立的模型,電纜將承受的應變能大於十萬kN/(kg/cm3)。這需要材料有非常大的比強度(拉伸強度/密度)。而有學者認為,即使使用納米技術也製造不出這樣的高強材料——最起碼現在的技術水平還不允許。氮化硼也是一個呼聲很高的候選者,但目前沒有人能做出碳納米管氮化硼材料,所以它僅僅是理論上看似能做出的材料。


當然,也有學者不認同以上觀點。Bradley Edwards,前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根據他已經開展的太空電梯的相關研究證實:納米碳管完全可以勝任太空纜繩。


「納米碳管的發現使得太空電梯從科幻作品向現實使用邁了一大步 。」納米碳管密度只有水的30%,強度卻是鋼的32倍。由此納米碳管擁有1000公裡的理論斷裂長度。


納米碳管是一種微觀結構的物質:單管的抗拉強度高達120GPA,但理論上可以達到300GPA。Bradley Edwards認為:「安全的軌道系統抗拉強度至少為130GPA。」但是怎麼才能製造出10萬公裡長的納米碳管?尚無人掌握此項技術,至少目前沒有。當下能製造出的的納米碳管只有幾英寸長、幾納米寬。假設這種材料能承受如此巨大的載重拉力,但在有工程師能將納米碳管長度擴展到幾千公裡之前,太空電梯計劃仍舊只是一個高度概念化的設想或者一個缺乏說服力的概念。


難題#2:易受到危險振動的影響


這個難題是:基電纜的運動,和纜繩的鞭甩可能帶來的振動。捷克科學院、天文文研究所的Lubos Perek警告說:「來自月球和太陽引力的拖拽以及太陽風的壓力將搖動電纜。這些未知潛在的劇烈運動可能使電纜轉向衛星軌道或者太空垃圾(另外一個難題馬上會提到)。」


而無論是作為地球同步軌道衛星(CEO)的初始階段,還是在被稱之為「吊繩」的運動階段。缺乏抗彎曲性和彎曲性都會對電梯的穩定性產生深遠影響。


一個補救辦法是安裝推進器,連接到電纜的推進器可以抵消所產生的振動。但這也可能會是另一個「難題」。


事實證明電纜需要推進器。而由此也會帶來巨大的挑戰:每隔一定距離在在電纜上安裝推進器所附帶的推進器加油、升降平臺如何繞過他們以及其他物流都給電梯維護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同樣的曾在2003年為NASA撰寫過詳細太空電梯計劃概念研究的Bradley Edwards也不贊同繫繩安裝推進器的想法,同時指出這樣做使得攀登平臺功能硬體操作過於複雜。


最後,諧波振動可能造成另一個問題(電纜具有固有的共振頻率)。如果由攀登平臺造成的振動動能能量超過最大限度,那麼必須增加一個潤滑系統來補償。這使得整個系統變得越來越笨重,設計方案也會變得更複雜。


難題#3:纜車會引起更多的擺動


纜車自身帶來了一個問題:搖晃。由於科裡奧力(簡稱:科氏力)從而影響旋轉系統中的對象——纜車和電纜被強制向地球自轉方向反方向運動。



根據加拿大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的機械工程師 Arun Misra和Stephen Cohen的說法,在MAD空間,科氏力會拉動電纜遠離其垂直靜止位置,導致它像鐘擺一樣來回擺動。這樣的結果是:即使由很小的擺動也會引起偏差,從而致使在最終點和預定軌道相去甚遠。電纜的擺動也會使纜車運行的速度忽高忽低。工程師解釋:「這可能導致纜車水平偏離軌道幾十或者幾千米,在垂直軌道上過高或過低。」


解決辦法:讓升降平臺像一群精心編排的爬蟲一樣以及其緩慢的速度上升。事實上,科學家預計一趟旅程將耗時一個月時間。


難題#4:衛星和太空垃圾


還要考慮到軌道上的障礙。即使以上問題均得以解決,還有一個另外的問題需要處理——太空垃圾和有源衛星。 「你必須找到這些障礙,並一一清理,除非你在所有的衛星上安裝了規避系統,當然地球軌道同步衛星除外。」太空垃圾以及衛星和電纜的碰撞不可避免,這些碰撞所產生的衝擊足夠把纜車撞個粉碎。「給衛星設置規避功能很容易,」他說,「但必須要在一定期限內清理所有的太空垃圾,因為他們的軌道是不可控的而且電纜是不能左右移動的。但是垃圾足足有6000多噸。」


Henson認為在太空建立起一個巨大的雷射發射器能有效清理所有的太空垃圾。「如果要在宇宙中建立起一個雷射發射器就要消耗更多的資源,這樣還不如繼續使用氫火箭並提高它的運載能力來取代太空電梯。」他補充說道。


難題#5:社會和環境的風險


也有非技術方面的難題。從設計到建造出太空電梯將不可避免的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太空電梯可能會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一個微小的操作失誤將給電梯造成巨大的傷害並帶來巨額的維修費用。因此每個電梯不得不串聯運行全天候監控的防禦措施。


環保主義者也可能會因為太空電梯帶來的某些後果而反對建造太空電梯。「如果輸出的物質比輸入的多,」Henson說「那麼會影響到地球中心與電纜鉚釘點之間的剛性。」因此電纜在空中斜靠著地球,拖拽向地面。這種狀態會使地球自轉減慢。這可能又會給某環保組織落下口舌:樹立一個「我們要保護角動量的」之類的競選議題。當然這Henson這麼說只是半開玩笑。雖然太空電梯對地球角動量影響不超過幾納秒,但是他很擔心有人會藉機大做文章。


其他的問題


上述列出的五個問題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但他們並不是唯一麻煩,其他問題包括:


①流星和隕石。


②(材料)腐蝕。


③輻射和電離。


④經過範艾倫輻射帶(對人類非友好的危險輻射帶)的路程。


不過,太空電梯或許可以在月球工作

如今,所有的一切都顯示出:太空電梯概念不應該被排除——就算地球上用不了。或許月球可以一試。



「事實證明,雖然太空電梯對地球意義不大,但對於月球來說情況完全不同。」Henson表示。月亮的自傳不夠快,所以可以建立一種不同類型的電梯,這種電梯的頂端鉚釘在地球的重力場中。在這種情況下,電纜在月亮運行通過 拉格朗日點時,可以從它那裡下垂到地球重力場中,並在其頂端形成一個巨大的平衡立場。


然而,如果每天運輸1000噸貨物離開月球表面將至少需要100,000噸重的電梯系統來完成。這意味著電梯用在自己回傳中的時間只有一百天,或者說每年運輸自身重量三到四倍的貨物——這是一個高額的回報率。至於建造做需要的材料,這在月球上完全不是問題。因為不需要納米管和強度很高的材料。但建設材料強度越高運輸量也就越大。」他說。


Henson設想了一種構造,在這種構造中電纜的死循環從月球的表面和背面開始運行。「然後有效的負載和一個15兆瓦的發電廠將每天輸送1000噸貨物。整個電纜長度將達到19000千米,因為已經證實這個距離剛好達到霍曼轉移軌道的的頂端。」


不用多說,在月球上太空電梯建造太空電梯有巨大的意義,但仍然沒有解決地球上所面臨的負載問題。


參考連結:Why we'll probably never build a space elevator(見下方「閱讀原文」)


材料牛網專注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裡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材料牛報名加入編輯部



長按二維碼訂閱材料人了解更多科技服務

變溫XRD、DSC、XRF、SEM、XPS、AFM、TEM、ICP、PPMS、BET、拉曼、粒度分析、紅外、力學、化學分析、熱性能、無損檢測等請找材料人

合作電話:010-82810279   

郵箱:kefu@cailiaoren.com

相關焦點

  • 造個太空電梯能上天嗎?
    如果有一天,上天變得像上樓一樣簡單,普通人的太空之旅才算正式開始。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科學家做出了大膽的設想,既然上樓可以坐電梯,為什麼上天不能坐電梯?| 太空電梯的構造太空電梯主要包括四個結構,地表基座、線纜軌道、太空艙、升降艙。
  • 我們從這裡出發,坐電梯到月球!太空電梯深度解析
    阿瑟·克拉克,與艾薩克·阿西莫夫和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在其著作《2001太空漫遊》系列之三《3001太空漫遊》,《天堂的噴泉》中對太空電梯都有大膽而詳盡的描述,這也是阿瑟·克拉克作品的一貫風格。他所描述的太空電梯也是一種壓縮式結構。
  • 太空電梯可能實現嗎?
    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未來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建成了太空電梯,那麼一定會用阿瑟·克拉克的名字來命名整個工程或者某個部分,如果你對此表示懷疑的話,可以去買一本《天堂的噴泉》啃啃,只是要小心牙齒崩壞。不過我必須要補充一點,最早正式提出太空電梯設想的其實是有火箭之父美譽的俄羅斯火箭專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在1895年就提出來了。
  • 人類的「通天塔」,太空電梯將如何工作?
    由碳納米管複合材料纜帶製成的太空電梯錨定在一個近海海洋平臺上,纜帶由一個小型配重物拉伸,長約6.2萬英裡(10萬公裡),伸向太空。然後,附著在纜帶上的機械升降器會沿纜帶爬升,將貨物和人類送入太空,其成本僅為每磅100至400美元(每公斤220至880美元)。
  • 人類能製造出巨型機器人嗎?
    高達、機甲獵人等巨型機器人是電影裡的常客,在現實中,我們可以製造出類似的巨型機器人嗎?也許最大的問題不是人類有沒有能力造,而是有沒有必要造。
  • 太空電梯,美好的幻想?人類的未來?
    所以為了能進入繞地軌道,火箭既要能很快地向上飛,也要能很快的橫向飛行。與之相對的是,太空電梯能借著地球自轉的能量得到很快的運動速度。想像一個孩子正在甩著用繩子連著的玩具,同時在他的手上有一隻螞蟻,隨著這隻螞蟻沿著繩子向上爬,它橫向移動的速度也隨著它上升,越來越快。相比於火箭,使用太空電梯運送貨物,你只需要提供向上的能量,橫向運動的能量地球自轉將會直接提供給你。
  • 幾年內太空電梯衝雲霄
    「能將貨物直接送入太空的電梯」所涉及的技術及資金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科學家們估計,第一部具有實用價值的太空電梯將在未來幾年內開始建造。今後國際空間站需要的部件,以及希望「暢遊太空」的人類旅遊者可被拉上高空。  造價100億美元如此近乎「天方夜譚」的大膽設想是由  總部設在西雅圖的「高電梯系統」公司最早提出的,並獲得了美國宇航局的科研資助。
  • 通往太空的電梯什麼時候能建?
    只要是稍高一點的樓層都會安裝電梯,電梯在城市中隨處可見,節省了我們上下樓梯的時間和體力。隨著人們對太空探索需求的加大,我們經常使用運載火箭。不過,運載火箭的花銷巨大,費時費力。如果在太空建造一個電梯,就會方便得多了,而且太空電梯不僅可以運輸貨物,說不定還可以帶人類去太空觀光。
  • 理論上,《三體》中的水滴能被製造出來嗎?
    對於材料,人類至少有兩個願望,一是製造一種超高抗拉強度的材料,以便製造太空電梯,方便低成本進入太空!而另一個則是製造一種超高強度的抗打擊材料,比如作為飛行器或者作戰坦克的表面裝甲!當然傳說中的水滴就是被這樣的表面材料所覆蓋!這絕對是一種令人心馳神往的一種材料,那麼它能被製造嗎?
  • 「站」著上太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日本將進行首次太空電梯試驗
    「站」著上太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日本將進行首次太空電梯試驗浩瀚無盡的太空總會讓人覺得神秘與好奇。自古以來,人類都在探索這太空的奧秘,不過受制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古代對於太空的發現僅僅停留在觀星上。小編平時喜歡看一些小說,有一次在一本科幻小說中讀到人們進入太空不僅採用飛船這一種方法,還可以採用令一種方法,乘坐一種類似於電梯的的東西,可以讓人站在這上邊,平穩地脫離地球前往太空,令人不禁遐想這種電梯,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要多久才能成為現實,我們是不是可以在有生之年也能夠乘坐這種電梯,站在地球之外眺望這無盡的宇宙太空呢。
  • 太空夢或將實現?日本近期將進行「太空電梯」實驗
    我相信很多人在孩子時期有同樣的夢想,希望有一天能有一架梯子爬上月球。當我們長大後,我們意識到這些只是我們無法實現的童年幻想。然而,日本的一個研發團隊決定讓不可能的太空電梯成為現實。它定於最近在太空中使用南方種子島H-2B火箭進行測試。這將是世界上第一次對太空中的太空電梯進行測試,如果它通過測試,它將在理論上證明對人類來說是可行的。將這個盒子懸掛在兩顆小型衛星中間的10米電纜線上,使其中一顆衛星移動到另一顆衛星上,這個盒子就是用來模擬電梯箱,衛星的攝像頭跟蹤和監視它。
  • 太空電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最早提出這個設想的是人類宇宙航行之父的俄國航空航天航空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這是他在1895年參觀法國艾菲爾鐵塔工地時想出來的。他本人非常推崇向太空殖民,並且認為「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一直生活在搖籃裡」,同時也認為人類的科技水平會得到大力發展,最終能夠操控一切,包括時間在內。由於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太空電梯的時候並沒有火箭等技術,所以他的這一切都停留在設想裡,直到1960年,俄國的一位工程師尤裡·阿爾楚塔諾夫將他的設想具現化了。
  • 太空電梯了解一下
    從明朝時將自己綁在火箭椅上試圖上天,卻不幸在火箭爆炸中獻出生命的萬戶,到 1903 年寒冬裡乘坐自製飛機在空中飛行了 12 秒 36.5 米的萊特兄弟......古往今來,人類對頭頂深邃的天空從未停止過好奇與嚮往。
  • 太空電梯會是太空旅行的未來嗎?
    不同的公司發射衛星的花費也不一樣,每公噸耗資在$1000萬到$3000萬之間。 但是除了火箭,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更經濟的選擇,那就是太空電梯。科幻小說家克拉克在《天堂的噴泉》一書中也提到了主人公修建了一座太空電梯,更是激發了人們對太空電梯的極大興趣。2002年,NASA的Brad Edwards鼓勵同僚重新思考現代版的太空電梯。Brad Edwards在報告中指出,一個可行的太空電梯應當包括四個部分:纜繩、錨、平衡錘和升降機。電梯部分由耐用的纜繩和機械升降機組成,從地面一直延伸到太空中。
  • 太空電梯原理並不複雜,為什麼至今還沒造出來?因為卡在了材料上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留在搖籃裡。先從地球同步軌道說起,赤道的上空有一個同步軌道,衛星發射到這裡後可跟著地球同步運動,從地面看來它靜止不動,為什麼會靜止不動?是因為地球有吸引力,以及地球自轉時將物體甩出去的離心力,當衛星飛到地球上空某一高度時,既受到引力把它拉回地面,又受到離心力把它甩向太空,當這兩個力相等的時候,衛星既飛不出去也不掉落到地面,這就是地球同步軌道,距離地面3.6萬公裡。
  • 科學家正在研究"太空電梯",今後普通人也能去太空了
    最近從各大媒體渠道流出來這麼一則消息,就是日本某公司正在研製&34;,計劃在2050年將遊客送到太空。他們計劃利用強度是鋼鐵的20倍以上的碳納米管技術,設計出一種超高強度的線纜,讓地面跟3.6萬公裡之外的一座太空站相連,這樣就可以將地面上的旅客直接通過乘坐電梯的方式運送到空間站。
  • 太空電梯到底可不可行?
    太空電梯實現的難度仍然很大在真實世界中,要實現太空電梯的夢想,要比神話和小說中困難得多。建造太空電梯最大的挑戰在於找到製造電梯纜繩的材料。纜繩應該是一根高強度的長索。普通的鋼絲如果從9公裡的高空中垂下來,它就會被自己的重量拉斷。好在碳納米管的發明使人們看到了希望。碳納米管非常細小,但強度可與金剛石媲美,而且柔韌性很好,可製成纖維。
  • 太空電梯,不止是擁有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
    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未來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建成了太空電梯,那麼一定會用阿瑟·克拉克的名字來命名整個工程或者某個部分,如果你對此表示懷疑的話,可以去買一本《天堂的噴泉》啃啃,只是要小心牙齒崩壞。不過我必須要補充一點,最早正式提出太空電梯設想的其實是有火箭之父美譽的俄羅斯火箭專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在 1895 年就提出來了。
  • 真正的天梯:「宇宙電梯」最大膽的構想,何時能開工?
    今天來講一個非常有夢想的話題&34;就是連接地面和宇宙中非常高的電梯,那麼最早提出這個設想的是被稱作人類宇宙航行之父的德國著名航天航空學家康斯坦丁,他在120年前也就是1895年去參觀法國艾菲爾鐵塔的時候,產生了宇宙電梯這個想法。
  • 太空電梯?別笑,科學家一直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根據齊奧爾科夫斯基最初的想法,它是連接到一個空間站的。通過電梯,將各種物件直接傳送到空間站,要比火箭來得方便得多,而且成本要更低。國際宇航科學院(IAA)指出,如果太空電梯能夠實現,那麼人類將地球上的物品送到太空的成本將會由每公斤20000美元降到僅僅500美元,可以說降幅相當可觀。沒辦法,誰讓我們的火箭這麼「垃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