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呆在搖籃裡,美國科普作家凱莉魏納史密斯和扎克魏納史密斯合著的《迷人的技術》中,就提出了很多關於太空的未來計劃,比如在上面建造一臺電梯以方便人們往來,隨著新材料的發展,人類發明出了碳納米管,這種材料的強度是鋼鐵的100倍,而且十分輕便,這又將人們對太空電梯的渴望重新燃起,因為這樣的材料強度高、模量高、耐高溫、熱膨脹係數小、抵抗熱變性能強,你知道嗎?現在人們將每公斤物品,帶入太空的成本約為20000美元,雖說可回收利用火箭已經問世,但太空運輸的成本依然很高,一旦太空電梯得以修建,這意味著人類進入太空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徹底改變現在太空工業的遊戲規則,離開地球,始終是人類最昂貴、最困難的旅程,但太空電梯可以把它變成跟回家一樣簡單,《太空電梯》,阿列克謝索科洛夫的這幅畫是已知最早的太空電梯圖像之一,它出現在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和安德烈索科洛夫所著《星辰在等待我們》一書的第25頁,從巴別塔和雅各的梯子到20世紀的太空競賽,人類一直在努力達到太空,日本有一家名為Obayashi Corp的公司,經過他們的分析,修建一條真正的太空電梯,成本極其高昂,將達到900億美元,然而這一電梯修建完成後,將會把人們到太空的運輸成本降低到每公斤100美元,在新材料已經誕生的基礎上,太空電梯最快有可能在2050年前後開始建造,日本建築公司大林組(OBAYASHI GUMI)曾於2014年發布消息稱,為了追尋潛在的太空空間開發,將籌劃建立世界上最高的「塔」,有多高呢?答案是36000公裡,這是什麼概念呢?普通客機的飛行高度是11000米左右,也就是10千米,可以說,在太空電梯面前,飛機就是個弟弟。
在地球資源逐漸枯竭、人類宇航技術大步發展的當下,星際移民已經逐漸從科幻電影中,變成現實可行的概念,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報導,分享了這樣一款人類火星移民的巨型飛船設計方案,這種多邊形柱體飛船猶如一列行駛在太空中的火車,飛船主要依靠太陽能供電,而且可以根據需要來增加或減少艙節數量,計劃在僅二十年的時間內,使之投入商業運營,一年為四百萬人提供一次太空旅遊服務,讓旅客可以花更便宜的價格到地球大氣層之外的近地空間週遊一番,這款「太空列車」的設計者就是磁懸浮列車的發明者之一,目前磁懸浮列車在中國等國家已經投入商業運營,其原理也將與磁懸浮列車類似,通過超導電纜依靠磁場力使「太空列車」懸浮於軌道之上,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巨型的移民飛船一經啟動將永遠保持秒速3000km的飛行狀態,人們想要搭乘這輛「星際列車」,必須先乘坐更小型的飛船與其對接登陸,設計者表示,想要將這樣的龐然大物從靜止加速到3000km/s速度,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但要保持這樣的速度巡航並不難,因為宇宙中的摩擦力非常小,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可以辦到,設計者計劃未來將這種飛船用於地球與某顆星球之間的固定穿梭,運送物資或是人員,依照設計時速來測算,搭乘這種飛船前往火星僅需要37小時。
實現商業太空旅行還需要多久呢?據了解,有四家私人公司已在打造史無前例的飛行器,或許在不久的未來,商業太空旅行真的就到來了,據外媒報導,馬斯克曾表示,他的公司將建造一個更小版本的星際飛船來進行測試,馬斯克還分享了這艘迷你星際飛船阿爾法號的部分照片,這些照片是在德克薩斯州南部的發射場拍攝的,展示了原型機的幾個完整部分,其中包括前錐和微型星艦的船體碎片,馬斯克還回答了有關星際飛船阿爾法號的技術問題,比如其不鏽鋼結構的好處,這艘星際飛船最初的設計,是在船體結構中使用碳複合材料,馬斯克表示,與CCs相比,不鏽鋼合金(300系列不鏽鋼)有一些獨特的優點,美國宇航局表示,該機構正在「全力以赴」,以期在2024年之前,讓太空人登上月球,但這個可能性很小,因為它已經制定了超複雜的計劃,包括首先建造圍繞月球軌道運行的空間站,然後在每次任務中使用4次發射、5次飛行和6次會合操作,雖然這種方法提供了讓儘可能多的參與者分一杯羹的政治好處,但該計劃的可操作性非常值得懷疑。
然而,驚人的太空計劃遠不至此,據悉,迄今為止人們已經發現了超過750,000個小行星,科學家們認為,小行星中存在數以萬億噸的貴重金屬,因此諸如英國小行星礦業公司等私人太空企業,競相將業務鎖定在小行星上價值數萬億英鎊的貴金屬上,事實上,月球也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能夠幫助拓荒者在月球上生存並走向繁榮,同時也能讓企業家賺得缽盈盆滿,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在籌策小行星重新定向計劃,比如,他們會以無人探測器把20-50噸的小行星物質,帶至月球軌道供太空人使用,在現時的方案中,該計劃會在2021年末發射探測器、在2023年登陸小行星2008 EV5,並於2025年返回地月空間,太空人則會在2026年處理帶回的小行星物質,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趕緊和身邊的小夥伴分享這些小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