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藍光與預防近視沒有直接關係,關燈玩手機對眼睛沒有實質性傷害

2020-12-04 掙脫枷鎖的囚徒

權威發布:防藍光與預防近視沒有直接關係

5月1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魏文斌介紹,目前社會上存在著對藍光危害的過度解讀,防藍光和視疲勞與近視防控應該說沒有直接關係。藍光分為長波藍光和短波藍光,只有短波藍光才會影響眼睛健康,但這需要長時間、高強度、不間斷照射,質檢合格的電子產品已經過濾有害的短波藍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電子產品,沒有必要加裝防藍光設備。

社會上存在著對藍光危害的過度解讀

聞此,筆者可謂感慨萬千:終於有一位靠譜的專家在這個問題上發表了靠譜的說法。

實際上,社會上存在著對藍光危害的過度解讀又豈止視疲勞和近視,甚至有可以導致失明、眼癌的謠言。

其中,有關「關燈看手機」造成各種危害的謠言流傳最為廣泛,其中很多還是專業眼科醫生炮製的。

關燈玩手機真有什麼危害嗎?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儘管長時間看手機等電子顯示屏的有些健康危害還存在爭議。

但是,對於未成年人,應該儘可能控制每天瀏覽電子顯示屏的時間,儘可能避免一切可能的危害。

當然,更應該嚴禁熬夜看。

但是,目前坊間流傳的「經常熬夜關燈玩手機的危害」,大部分說法都缺乏證據支持,僅僅是人們的想當然。

基於證據,經常熬夜關燈玩手機的危害

有證據支持的危害僅限於以下兩個方面:

手機顯示器短波長藍光對睡眠的幹擾

手機等當前主流的電子顯示器都是以LED發光為基本原理,低能LED為主的人工冷光光源富含短波長藍光。

研究已知,人類睡眠具有典型的晝夜節律,觸發這種節律性睡眠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

光照,特別是短波長藍光是褪黑素分泌調節的因素。

自然狀態下,日光中的短波長藍光投射到視網膜光敏神經節細胞的光感受器,信號上傳到腦內抑制褪黑素的產生。

當太陽落山,黑夜降臨,藍光照射逐漸減少甚至中斷,褪黑素的產生分泌不再受抑制,會逐漸增加,就會促使我們逐漸產生睡意。

在某個時間節點,褪黑素分泌驟然升高,達到一個高峰值,會促使我們陷入睡眠;早晨,皮質醇的分泌把我們從睡眠中喚醒。

上圖所示,褪黑素和皮質醇分泌的晝夜節律性產生了我們睡眠的晝夜節律性。

近代以來,隨著電的普遍使用,夜間人工照明對人們的睡眠造成極大影響,主要就是因為人工光源中藍光對褪黑素分泌的抑制帶來的睡眠幹擾。

所謂「經常熬夜關燈玩手機」,關鍵因素是經常和熬夜。

熬夜意味著超過以褪黑素分泌峰為標誌的生理性睡眠時間仍保持清醒。熬夜看手機的藍光自然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減低睡意程度,使得人們更容易長時間熬夜。

這樣的經常熬夜會造成長期的睡眠不足,長期睡眠不足的危害眾多,主要集中在長期的健康危害,和短期精神、情緒和工作狀態的危害。

因此,「經常熬夜關燈玩手機」最應該值得關注的是通過對睡眠的幹擾造成睡眠不足系列危害。

視疲勞

看手機造成的視疲勞已經成為全世界的一種「流行病」,主要的影響因素在於長時間觀看,跟白天還是熬夜沒有直接關聯。

視疲勞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長時間視物造成的負責眼球和面部運動的包括眼外肌肉、睫狀肌在內的眼睛周圍肌肉的疲勞。

但是,這並不是視疲勞的主要問題。

視疲勞最主要是因為角膜表面的淚膜破裂帶來的不適。

我們知道,眼睛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部位,這是因為眼睛前面的角膜直接暴露於乾燥和存在大量有害物質的空氣中,角膜有非常高密度的神經末梢來感受這些有害因素並做出實時的保護性反映。

當然,眼睛本身也有一種至關重要的保護機制,那就是在角膜表面分布著有眼淚形成的保護膜,稱淚膜。

淚膜的成分並非水分這麼單一,而是由淚腺分泌的淚水和瞼板腺分泌的油脂組成,並在角膜表面形成一個分層的淚膜。

最內層是眼淚中的黏液成分,稱粘液層,主要負責保護角膜並將淚膜粘附在角膜上;中間是最後的水層,是0.9%氯化鈉濃度的生理鹽水,負責滋潤角膜;最外層是瞼板腺分泌的油脂層,負責淚膜形成光滑的表面更有利於光線無折射的射入,以及防止水層蒸發。

淚膜維持完整還需要我們不停的眨眼,每眨眼一次,淚膜就會重新均勻塗布一次。

一旦眨眼時間間隔延長,淚膜就會破裂,淚膜破裂處的角膜就會直接暴露在空氣的乾燥和其他危害因素中。

角膜神經末梢上的傷害性受體,比如TRPA1,就會感受到這些傷害性,產生乾燥不適甚至疼痛的感覺;同時,神經還分泌神經肽啟動神經源性炎症,使得眼睛充血、發紅、發炎。

包括熬夜看手機在內,只要是長時間,特別是聚精會神看電子發光顯示器,就會讓我們「忘記」眨眼,就會引發上述不適和嚴重充血發炎。

這才是當今世界流行的電子顯示器相關的視疲勞的真正機制。

關鍵是因素是長時間,和聚精會神,跟是不是在黑暗中無關。

其他眾多危害都是基於臆測、軼聞和傳言

坊間流傳著長時間看手機,特涅是熬夜關燈在黑暗中看手機的系列危害,有的還非常觸目驚心。

但是,目前沒有證據支持這些危害的宣稱。

這些所謂危害包括:

關燈玩手機引發黃斑病變,甚至失明?

這種謠言並非完全空穴來風,還是有一定理論基礎的,這就是短波藍光對視網膜潛在的危害性。

所謂黃斑是眼睛視網膜上視覺細胞最集中的重要功能區。

這個區域發生病變,將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導致失明。

科學研究發現,強烈的光照,特別是短波長的光,的確可以造成視網膜尤其是黃斑區的損傷,441 nm波長的藍光最敏感,比如沒有保護下裸眼觀察日食。

但是,藍光造成視網膜損傷需要一定的光照強度和長時間積累一定的能量。

有研究認為,長期暴露於日光下就會發生在這種視網膜變性,醫學上稱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需要積累多大能量才會導致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呢?

一項著名的研究顯示,如果從少年期開始每天至少暴露在太陽下 5小時以上,等到30多歲就可以檢出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跡象。

如果佩戴太陽鏡或寬簷帽可使這種傷害風險減低50%。

看手機要想看出視網膜變性,據初步估算,如果每天看10個小時手機,恐怕需要幾萬年以上的時間。

關燈玩手機會導致青光眼?

這是有的醫生想出來的一個好玩的說法,理由是,「黑暗中看手機會導致瞳孔長時間處於散大狀態,周邊虹膜堆積,房角變窄,加上小梁網受到遮蔽,房水無法外流,導致眼壓升高,從而可能誘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

我們知道,眼睛對光照強度非常敏感,主要依賴瞳孔的擴大和縮小來調節入眼光照量,強光刺激惠玲瞳孔縮小;黑暗中,瞳孔就會散大。

無論是黑暗中還是光照下,我們玩手機看得是顯示屏發射的光線,而不是周邊的光線。

比如,白天在日光下看手機看得是手機,不是盯著明晃晃的大太陽。

同理,晚上關燈看手機,我們看的是手機顯示屏的光,而不是周圍的黑暗。

因此,上述黑暗中看手機看出青光眼的說法堪稱弱智。

關燈玩手機能看出視神經炎,致「暴盲」?

這是有人根據2017年發生在廈門一位20歲女生患上視神經炎的事件炮製的,吧疾病歸因於關燈看手機。

其實,這是一種「雞司晨」邏輯產生的謠言,把原本不相關的兩件事硬扯在一起還亂點鴛鴦譜成因果關係。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種生物學機制可以解釋看手機能看出視神經炎,全世界也沒有任何這種病例的報導。

關燈玩手機會導致近視?

由於青少年近視和手機幾乎同步高度「普及」,因而這是最能迷惑人的一種說法。

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看手機,關燈看手機與近視的發生和發展有關。

目前所知的,近視的發生是因為青少年期眼球過度生長造成的縱軸過度拉長造成的屈光不正。

目前確認的與近視發生和進展相關的因素只有遺傳和室外活動時間的減少。

後者的機制是,眼睛視網膜可以分泌多巴胺來抑制眼球的生長。

研究發現,光照是多巴胺分泌的一個調節因素,可以促進其產生;相反,長期呆在光照不足的室內,多巴胺分泌減少,就容易導致眼球過度生長。

因此,如果說看手機對近視流行有作用的話,那也是白天花費大量時間在室內看手機,擠佔了室外活動的時間;跟晚上關燈看手機無關。

關燈玩手機導致乾眼症?

如上所述,長時間看手機,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是造成世界視疲勞流行的主要因素。

視疲勞會引起眼睛乾澀不適的症狀,表現類似於一種被稱為乾眼症的疾病。

但是,無上所述,視疲勞主要是長時間看手機導致眨眼減少引起淚膜破裂引起的眼睛乾澀不適。

而醫學上的「乾眼症」是由於瞼板腺分泌不足,導致淚膜油脂層缺失,引起缺乏油脂層,淚膜穩定性下降,淚膜容易不完整,從而導致失去保護的眼淚容易蒸發,引起的眼睛乾澀、充血發炎的表現。

就是說,視疲勞雖然與乾眼症有相似的症狀,卻並不是一回事。

權威機構從來沒有聲明過長時間看手機對眼睛的任何實質危害

歐盟安全局新興和新確定的健康風險科學委員會美國眼科協會相關立場性報告中都明確指出,電子顯示器不會對人的眼睛造成任何實質性危害。

但是,長時間使用的確是造成視疲勞的關鍵因素。

美國眼科協會的報告就明確指出,在黑暗環境(包括黑暗環繞模式)下長時間看可視顯示器可能會稍微增加不適,因此應該設置一個低照度的背景照明。

相關焦點

  • 防藍光眼鏡選擇不當對預防近視有害無益
    由於線上教學需要學生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對學生視力產生較大負擔,一些商家遂開始炒作電子產品的「藍光危害」,宣傳推銷能「預防近視、保護視力」的防藍光眼鏡、防藍光貼膜等產品。那麼,藍光是否對視力有害?防藍光產品是否具有預防近視的功效?如何科學選擇電子產品?在使用電子產品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 防藍光眼鏡防近視?給孩子配眼鏡要擦亮眼睛
    尤其令家長關注的是,專家還專門給最近火爆的防藍光眼鏡降溫。疫情期間,網際網路服務解決了很多民生難題,網課更是承擔了停課不停學的重任。當孩子們成天抱著電腦、手機或平板不停地刷刷刷的時候,「保護視力、預防近視」就成了大問題。於是,不少家長聽信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宣傳,把預防近視的希望寄托在防藍光眼鏡上。
  • 熱點釋疑|防藍光眼鏡防近視?尚無科學根據!
    如今,手機、電腦、Pad等電子產品,已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在這種環境中,很多小孩早早地就開始接觸各種電子產品。針對家長們的擔心,一種宣稱「能防藍光、能防輻射甚至能防近視」的防藍光眼鏡,近期在朋友圈裡廣泛傳播。藍光對眼睛有沒有傷害?近視的發生,與接觸藍光到底有多大關係?
  • 防藍光產品有用嗎?中消協:選擇不當對預防近視有害無益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3日電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13日消息,由於線上教學需要孩子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視力產生較大負擔,一些商家遂開始炒作電子產品的「藍光危害」,宣傳推銷能「預防近視、保護視力」的防藍光眼鏡、防藍光貼膜等產品,中消協就此梳理了有關專家觀點和消協組織比較試驗結果。
  • 防藍光手機貼膜真的防藍光嗎?
    就算不直視光源,時間長了也會對眼睛造成傷害。防藍光真的有必要嗎?國外長期研究顯示,長時間暴露在藍光下會引起眼睛光斑疾病,因此提出了防藍光概念。但具體多大量的藍光、多長時間的照射會造成損害,並沒有確切的數據,所以不要產生過度的「藍光恐慌」,但是防藍光還是有必要的,畢竟他對眼睛確實是有害的,預防大於治療。
  • 防藍光眼鏡能防兒童近視? 專家:不建議!更多是噱頭
    另有一款兒童防藍光眼鏡,自稱是美國OLP專科防藍光眼鏡,價格698元一副。更多的則是自稱能防輻射、預防近視,價格普遍在200元-400元之間。價格最便宜的,也有幾十元一副的。家長聽說可防近視就給孩子佩戴防藍光眼鏡「孩子天天上網課,看他眼睛不舒服老眨眼,便給她網購了藍光眼鏡,聽說可以預防近視、防輻射。」家住天河區的晶女士,孩子8歲今年上二年級,疫情期間,連續幾個月都在家上網課。除了上課,孩子每天待在家裡,時不時拿手機、iPad玩。
  • 別再受騙了,火爆的防藍光眼鏡,不能預防孩子近視!
    但是為了學習、工作和娛樂等原因,我們已經離不開這些電子屏幕,只好尋求更方便更快捷的預防措施,大量的防藍光設備應運而出,如防藍光眼鏡、防藍光手機膜、電腦膜等。這正好滿足我們的養生心理,就像是熬夜敷面膜、喝酒泡枸杞,很多在屏幕前的年輕人選擇佩戴防藍光眼鏡。
  • 專家提醒:防藍光眼鏡不能防近視
    ▲有害藍光而波長在400-455納米的藍光被稱為短波高能量藍光,它們可能會穿透晶體直達視網膜,並對人眼產生危害。生活中的短波高能量藍光主要來自於「人造光」,戶外大屏、電腦手機屏幕和LED燈都屬於人造藍光。長時間面對短波藍光會造成眼睛乾澀,嚴重的還可能影響視力。因此,市場上的防藍光眼鏡主要預防的就是人工藍光。
  • 小朋友戴防藍光眼鏡對眼睛有傷害嗎?
    小朋友戴防藍光眼鏡對眼睛有傷害嗎?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防藍光對眼睛有害,反倒是非常多的科學證據在表明藍光對小朋友的傷害大於大人,小朋友不去防藍光的話,可能會加速眼睛近視的發展。很多人可能因為小朋友的年齡小眼睛在發育,而認為小朋友不應該戴防藍光眼鏡。
  • 晚上關燈後看手機,是用冷色調好還是暖色調好?
    研究發現即便你不直接照射藍光,只要環境中存在藍光,ipRGC細胞都能立馬感知到,從而發出信號讓松果體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被稱為"睡覺的荷爾蒙",沒有這種神經內分泌激素,人就不想睡覺了。藍光輻射的峰值波長與視網膜傷害特徵曲線和人體晝夜節律靈敏度曲線有比較大的重合,當藍光很強時,人會沒有睡眠的欲望,擾亂我們的生物鐘,同時還會傷害視網膜,造成人眼不可逆的損傷。
  • 藍光對眼睛有害 防藍光眼鏡是最佳選擇?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市民發現,大部分市民雖然對藍光不是特別了解,但是都認為應該是對眼睛有傷害的。  市民1:藍光的話不太清楚是什麼,但是一般買手機膜就會提到什麼防藍光,那應該就是什麼電子產品啊發出的那種光,可能這種螢光對眼睛應該是不太好吧,要不然怎麼會到處都宣傳說要防藍光。而且手機貼上這個防藍光,屏的話確實光線顏色會有點改變,可能確實對眼睛好一點吧。
  • 防藍光電視有沒有必要?真不能一概而論
    那防藍光有沒有必要,究竟是不是剛需呢?這還真不能一概而論。  早上起床拿著手機刷刷朋友圈,上班路上刷刷新聞,到了公司一直盯著電腦直到下班,晚上回家看個電視,睡覺前還要刷一波朋友圈。大多數人接觸各種屏幕的時間,甚至比睡眠的時間還要長。
  • 防藍光眼鏡真能預防近視、防輻射?
    原標題:防藍光眼鏡被帶火!宣稱預防近視、防輻射?中消協發布重要提示今年,受疫情影響,學生們都在家中上網課,家長們擔心孩子們視力受影響,往往都會購買一些有特殊功能的鏡片預防近視。因此在市場上,宣稱能有效阻隔藍光、防輻射、緩解視疲勞的防藍光眼鏡就開始熱銷了。
  • 防藍光到底有沒有必要?五分鐘教你合理防藍光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近視患者達 6 億,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並逐年上升,小學生的近視率也接近 40 %。青少年會有這麼高的近視率,家長們除了覺得是學業負擔重的原因,第一想到就是電子產品玩太多了!相信很多小夥伴一有啥不舒服和爸媽傾訴,都會聽到這麼一句回復——還不是玩手機/電腦害的!
  • 手機這個功能防藍光!家長居然不知道!
    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視力產生較大負擔,一些商家開始炒作電子產品的"藍光危害",宣傳推銷能"預防近視、保護視力"的防藍光眼鏡、防藍光貼膜等產品。中消協提醒,電子產品的藍光並非導致近視的"罪魁禍首",防藍光眼鏡選擇不當反而有害無益。
  • 手機這個功能防藍光!家長居然不知道
    由於線上教學需要孩子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視力產生較大負擔,一些商家開始炒作電子產品的「藍光危害」,宣傳推銷能「預防近視、保護視力」的防藍光眼鏡、防藍光貼膜等產品。中消協提醒,電子產品的藍光並非導致近視的「罪魁禍首」,防藍光眼鏡選擇不當反而有害無益。兒童青少年近視主要是由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導致視疲勞和使用姿勢不當造成的。
  • 防藍光眼鏡到底有沒有用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王冕 記者 姚輝煙臺報導  近日,蓬萊市民吳女士想給孩子買一個藍光眼鏡,說是有抗疲勞防近視的作用  那麼,防藍光眼鏡到底有沒有用?記者採訪了蓬萊市中醫醫院眼科主任包樂瑋。「合格的防藍光眼鏡可以在一定程度抵禦有害藍光,改善視疲勞、眼睛乾澀、看東西不舒服等不適症狀,但一定要選擇正規合格的產品。同時,並沒有證據支持它能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包樂瑋告訴記者,防藍光眼鏡對於保護眼睛是有一定作用的。
  • 手機屏幕對眼睛的傷害有多大?抗藍光有必要麼
    根據現今相關資料所述,我國近視患者已經高達6億人,其中青少年的近視率居然高達40%,之所以會這麼高的原因,家長認為學業負擔太重的原因之外,那就是數碼產品玩太多了,相信許多小夥伴,一碰上不舒服的感覺,第一個傾訴的對象就是父母了,那麼往往得到的反應回復,都是「還不是你一直玩手機、玩電腦害的
  • 防藍光≠防近視!選錯防藍光眼鏡反而有害無益
    隨著大中小學生廣泛開展網上教學,「上網課戴藍光眼鏡能防近視」成為一些經銷商的宣傳噱頭。中消協昨天提醒,電子產品的藍光並非導致近視的「罪魁禍首」,防藍光眼鏡選擇不當反而有害無益。兒童青少年近視主要是由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導致視疲勞和使用姿勢不當造成的。
  • 如何減少手機對眼睛的傷害
    近兩年,去醫院就診眼部疾病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多數的診斷結果都與長時間使用手機有關。那麼,手機屏幕是否真的對眼睛有傷害,應該如何預防或者減少這樣的傷害呢?  為了迎合這部分用戶的需求,大部分國行、亞太版手機都配備了色溫更高的屏幕。而顏色越冷,就意味著色素中藍色的成分越高,大量的藍光更容易對眼睛造成傷害。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將手機的色溫調低,雖然不夠冷豔的顏色看起來有些不習慣,但是這樣的設置更有利於保護我們脆弱的視網膜。另一方面,調低手機亮度也是很好的防藍光手段,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省電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亮度不宜調得過低,否則反而更容易傷害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