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藍光」突然躍入大眾視野,而我們周圍電子屏幕又無處不在,手機、電腦、平板和電視屏幕儼然變成「藍光」的代名詞,它的危害似乎是巨大的。但是為了學習、工作和娛樂等原因,我們已經離不開這些電子屏幕,只好尋求更方便更快捷的預防措施,大量的防藍光設備應運而出,如防藍光眼鏡、防藍光手機膜、電腦膜等。這正好滿足我們的養生心理,就像是熬夜敷面膜、喝酒泡枸杞,很多在屏幕前的年輕人選擇佩戴防藍光眼鏡。這其中也有家長給自己的孩子買防藍光眼鏡,現在網絡平臺的誇大宣傳,給家長傳達防藍光眼鏡能夠預防孩子近視的信息,加上最近疫情影響,很多孩子在家上網課,需要更長時間的注視電子屏幕,這導致更多的家長給自己孩子購買防藍光眼鏡。
我們的生活節奏一般比較快捷,沒有時間仔細去考慮防藍光眼鏡是否真的有用,只是聽信賣家的宣傳和周圍人的推薦,心理想著大家都買了,反正也沒有害處,給自己孩子也佩戴上,讓自己感到安心。今天我們不聊這種購買心理狀態,筆者想帶你們認真解讀一下防藍光眼鏡,咱們帶著問題去思考,防藍光眼鏡到底該不該買。藍光是什麼?防藍光眼鏡有用嗎?孩子怎麼預防近視?
藍光是生活的一部分
目前為止,世界公認藍光是屬於自然光線中的可見光的一部分,波長在380-500nm之間。藍光主要存在於自然光線中,生活中的日光燈、LED節能燈、手機電腦、電視等視頻終端也能發出藍光。其中有研究發現波長400-480nm之間的藍光可能對人體視網膜有光化學損傷,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有害藍光;但是波長在480-500nm之間的藍光對人體是有益的,它能夠調整人的生物節律,與我們的睡眠、情緒和記憶力等都有關係。所以說藍光在我們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它對我們的影響是雙面的。
電子屏幕藍光對我們的損害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近幾年藍光的害處被商家宣傳得太過妖魔化,雖然體外實驗證明藍光能夠對視網膜細胞造成損傷,但是目前為止沒有研究證據表明長時間觀看電子視頻終端會對人的眼睛造成直接損害。而且我們的眼睛對藍光也有很多的自我保護機制,比如眯眼、瞳孔收縮以及視網膜自身的抗氧化修復等,能夠減少藍光的損害。科學研究表明,相對於自然光線,電子產品所發出的藍光強度很弱,僅有幾百分之一,也就說長期暴露在自然光下,比觀看電子產品的危害可能更大。還有研究指出,藍光的危害程度與光源本身的亮度和接受藍光輻射時間有關,這也提示我們在不要在日光下長時間觀看電子屏幕,夜間可以使用手機的夜間瀏覽模式,每天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時間應該縮短。
防藍光眼鏡參差不一
淘寶搜索防藍光眼鏡,你會發現從幾十到幾百甚至幾千的都有,有眼鏡知名品牌也有小作坊製作的三無產品,魚目混珠,這也導致防藍光眼鏡的作用質量參差不一。正規廠家生產的防藍光眼鏡是有一定的防藍光作用的,科學檢測表明,一般透明材料鏡片的防藍光眼鏡,能夠防護約50%藍光危害;採用有色材料鏡片的防藍光眼鏡的防護要高一些,有些能夠達到90%防護藍光功能,但是過度追求高防護,這種鏡片有嚴重的色差問題,可能對孩子視力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一般好的防藍光眼鏡,是適度減少藍光的,藍光防護;率在60%-70%為宜。
孩子預防近視不需要防藍光眼鏡
沒有任何研究表明孩子使用防藍光眼鏡可以預防近視,甚至防藍光眼鏡使用不當,可能是孩子近視的潛在危險因素。美國眼科學會也明確指出,日常生活中,由於電子視頻終端產生的藍光對人體影響比較小,正常人不需要使用防藍光眼鏡。
產生近視的因素有很多,藍光與近視目前沒有發現明顯的聯繫,兒童預防近視應該注意其閱讀的距離和持續時間。美國眼科學會推出一套「20-20-20」法則,即每看20分鐘,應該轉向距離20英尺(6米)遠的物體,觀看至少20秒。科學研究表明,每天適當暴露於陽光下,有利於孩子預防近視,希望我們能夠理智對待這些高新產品,注重科學的方法,有時候接觸自然,就是一種預防疾病很好的選擇。
總體來說,藍光一直處在我們周圍,對於我們有雙重影響,電子視頻終端產生的藍光強度很弱,對視力影響不大,防藍光眼鏡對於預防近視沒有作用,所以不建議盲目購買防藍光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