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家上網課,防藍光眼鏡銷售火爆,靠譜嗎?

2020-12-06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呂高見

「停課不停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生不用背起書包,前往學校集中學習,就可以在家上網課,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風險。目前,利用網絡平臺授課,成為一些中小學生主要學習方式。

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為保護孩子眼睛,很多學生家長購買了防藍光眼鏡。一時間,號稱能保護視力,防藍光眼鏡熱銷。那麼,市場上防藍光眼鏡真的靠譜嗎?對眼睛能起到防藍光作用嗎?學生上網課該注意什麼呢?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擔憂孩子眼睛,紛紛購買防藍光眼鏡

白女士兒子小涵,今年11歲,上小學五年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停課不停學」以來,小涵幾乎每天都要拿著手機上網課。課餘時間做完作業後,也需要用手機將作業通過某款App發給老師,這一下子孩子接觸手機屏幕的時間大大增加。

「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我擔心孩子的視力受到影響。」白女士說,在他兒子的班級群裡,有家長購買防藍光眼鏡,她也開始擔心起來。孩子年齡還小,一旦影響視力就不好了。於是,她也給孩子購買了防藍光眼鏡。

無獨有偶。家在鄭州金水區的徐先生,也給6歲的寶貴女兒購買了一款防藍光眼鏡。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平時就很注重保護女兒的視力,他是有意識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看到有朋友推薦此眼鏡,他也給女兒想買一款。徐先生告訴記者,沒想到防藍光眼鏡很暢銷,當時跑了幾家眼鏡店,才買到一款200多元的防藍光眼鏡。至於到底有無作用,他也不清楚。「至少心理上有個安慰吧。」

記者採訪中,也有家長透露,防藍光眼鏡是通過線上網店購買的,究其原因,同款相比較後,比實體店要便宜一些。

線上線下,防藍光眼鏡熱銷

那麼,實體眼鏡店防藍光眼鏡賣的咋樣?

3月7日上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來到了經三路上的一家眼鏡店,進入店內,3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招待顧客。

「有兒童使用的防藍光眼鏡嗎?」記者諮詢。一名工作人員走過來後,給記者推薦。「現在就剩下198元的了,其它的賣完了,多大的孩子使用?」該工作人員說著,隨手拿起一款藍色框架的眼鏡,並推銷它的防藍光優勢。「尤其是對孩子視力,能起到很大的保護作用。」

「真的能防藍光嗎?」見記者猶豫不定,上述工作人員語氣堅定:「肯定能防,不信可以實驗。」隨後,她走進裡屋拿出來一個藍光測試儀,把眼鏡放到了前面。

記者注意到,通過測試,透過防藍光鏡片,確實光線不那麼刺眼,柔弱了不少。

經三路另一家眼鏡店,門口透明玻璃上張貼著宣傳語「熱賣中,學生防藍光低至298元,加送護目鏡2副。」

記者在花園路一家眼鏡店走訪中發現,最低的也是298元,此外還有398元、498元,上千元的都有,該店員稱,可以提前訂做,價錢越高效果越好。

「防藍光眼鏡很暢銷。」店員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孩子眼睛一旦受損,想要治療或者恢復是十分困難的。很多都是上網課的家長所購買,確實對眼睛起到保護作用。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大多眼鏡店都售賣防藍光眼鏡,價格根據規格和鏡框材質不同,從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防藍光眼鏡線下熱銷,線上如何?

輸入「防藍光眼鏡」等關鍵詞,記者在某款App購物平臺上看到,一款兒童專用防藍光眼鏡,月銷售一萬多,適合年齡3至12歲,男童和女童均有。

在其他購物平臺App,記者注意到,防藍光眼鏡同樣銷售火爆。

戴防藍光眼鏡真的管用嗎?

防藍光眼鏡火爆市場,不過,也有部分家長對此提出質疑。有無效果不知道,孩子會不會因此依賴上這眼鏡,造成假性近視?戴防藍光眼鏡真的管用嗎?

3月8日下午,河南省人民醫院眼科視光學中心醫學驗光科副主任石夢海接受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專訪時稱,目前臨床來看,雖然屏幕高能藍光相比其他光多一點,理論上還沒有證據來證明損傷到眼睛一些細胞,因為所有接觸的藍光比實驗的亮度少很多。所以說,孩子上網課戴防藍光眼鏡沒必要,有些市場上可能對防藍光有誇大的作用,至少在醫學界沒有說讓孩子一定要戴。

「雖然藍光對於眼睛有一定的損害,但它卻是自然光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如果阻擋了藍光,我們眼中的世界會變得偏黃。」石夢海說,並不是所有藍光都需要阻斷,其中,波長400-450納米之間的短波藍光對視網膜的危害程度最大。有益的藍光,如果被過濾掉了,看東西會引起一些色差,導致視力容易疲勞。

市場上一些黃色的防藍光眼鏡肯定是假的,一眼就能認出來,真正的防藍光鏡片外觀跟普通鏡片從肉眼上看,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石夢海表示,如果孩子戴假的,會危害更大,最好建議家長購買正規的防藍光眼鏡。

在家上網課,如何保護孩子的眼睛?

在家上網課,應該注意啥?保護孩子視力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對此,石夢海告訴記者,距離越遠越好,如果有條件的家庭,儘量使用屏幕大一點的電子設備上網課,比如電腦,或者用投影到電視上面。他解釋說,因為屏幕越小,眼睛就會離得越近,就越容易產生疲勞,使眼睛受到傷害。

其次,一定要中斷,不能持續地看,如果有休息時間,可以看遠的地方。此外,還要曬太陽,儘量讓孩子在陽臺活動,或者寫作業,避免近距離用眼,應該為孩子減負。

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魏文斌稱,減少外出活動和上網課,會有用眼過度及近視的風險,建議兒童青少年通過網絡學習30分鐘到40分鐘後,應該休息或遠眺10分鐘。

此外,北京某三級甲等醫院一名著名眼科專家建議,要保持室內光照的充足,避免讓孩子在暗光或強光下近距離長時間用眼,這樣太暗或太強的光線都容易讓孩子的眼睛產生疲勞感,建議最好在白天或明亮的房間進行網課學習。

「假如孩子在家用電腦上網課的話,那麼,眼睛應距離電腦不少於40釐米。」上述專家表示,如果孩子看電視,眼睛應與電視的距離是電視屏幕對角線的3倍以上,這樣可以有效保護孩子的眼睛。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沈晨

相關焦點

  • 「一個月網課,孩子近視加深500度?」 防藍光眼鏡到底有必要買嗎?
    最近,由於疫情的影響,孩子們都宅在家。各種網課幾乎佔據了白天的各個時間段。 隨著網課的繼續,似乎孩子們的近視問題也變得更為嚴重。 甚至有人說,上完1個月網課,近視大概要加深500度。。。
  • 搶完口罩搶防藍光護目鏡?網課:怪我咯?專家這麼回答
    所以號稱能保護視力的防藍光護目鏡,立刻受到家長們的追捧。 防藍光眼鏡並不是新鮮的黑科技。小編也整天架著一副防藍光眼睛。近年來在選購眼鏡鏡片時,店員也都會詢問消費者是否需要添加防藍光功能。防藍光護目鏡,正是防藍光眼鏡中的一個系列。電商平臺上,100多元的防藍光護目鏡的目標群體,就是3-14歲的孩子。
  • 防藍光眼鏡真能預防近視、防輻射?
    原標題:防藍光眼鏡被帶火!宣稱預防近視、防輻射?中消協發布重要提示今年,受疫情影響,學生們都在家中上網課,家長們擔心孩子們視力受影響,往往都會購買一些有特殊功能的鏡片預防近視。因此在市場上,宣稱能有效阻隔藍光、防輻射、緩解視疲勞的防藍光眼鏡就開始熱銷了。
  • 防藍光眼鏡防近視?給孩子配眼鏡要擦亮眼睛
    針對疫情期間中小學生網課時間較長、學齡前兒童看動畫片時間過長、上班族線上會議增多等用眼出現問題,給出指引和建議。需要頂尖專家在頂尖級別的發布會上專門講一講用眼衛生,由此可見,這個問題已經普遍和嚴重到了相當的程度。尤其令家長關注的是,專家還專門給最近火爆的防藍光眼鏡降溫。疫情期間,網際網路服務解決了很多民生難題,網課更是承擔了停課不停學的重任。
  • 防藍光眼鏡能防兒童近視? 專家:不建議!更多是噱頭
    防藍光眼鏡真的可防近視嗎?超長假期結束後,近視這事,還有救嗎?為此,新快報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眼科中心相關專家,進行全面的了解。用關鍵字「兒童藍光」搜索,能發現很多網店有售相關產品,有眼鏡品牌下,幾萬人付款購買,留下2萬多條購買評價,交易量少的店鋪,也幾百人捧場。這些標示「防藍光兒童專用」的眼鏡,無一例外都自稱能過濾藍光、防近視。在一些網頁推薦上,這些眼鏡更被稱為是「網課眼鏡」,一款學生「防藍光溼房鏡」便號稱:「戴上不會眼睛乾澀、度數加深、飛沫噴濺、藍光傷害……」價格高達999元一副。
  • 防藍光護目鏡賣斷貨,都是網課惹的禍?華西眼科專家:完全沒必要!
    記者了解到,防藍光護目鏡正是防藍光眼鏡中的一個系列。此款產品,其實早在幾年前已出現在市場,但為何近期廣受消費者關注?電商平臺商家用「網課伴侶」字樣做宣傳「和上網課有關嘛。」有著8歲小孩的成都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目前正在通過網課學習。
  • 3個辨別防藍光眼鏡的小方法,哪個最靠譜?
    防藍光眼鏡成為了上班族的「新寵兒」,人人都期待著防藍光眼鏡可以保護自己的眼睛,讓自己脫離長時間面對電腦屏幕引起的眼疲勞、酸澀等苦惱。可是目前的防藍光市場非常混亂,很多鏡片只是打著防藍光的幌子,其實就是普通的鏡片,根本不具有防藍光的作用。消費者不知道辨別防藍光眼鏡的方法,就很容易被眼鏡店的各種檢測套路,忽悠消費。
  • 一問到底:防藍光眼鏡火爆,噓頭還是真有效
    正當大家擔心輻射近視等問題的時候,一股「防藍光」熱悄悄的興起,從眼鏡、到手機膜、保護屏、護膚品無不主打防藍光的概念。這當中防藍光眼鏡堪稱鼻祖,銷量也最為火爆。商家稱,防藍光眼鏡能有效的過濾防藍光輻射、預防近視甚至還能提高睡眠質量,真的如此神奇嗎?
  • 防藍光眼鏡能控近視?戴不對反而更傷眼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 讓多數學生每天與網課為伴。不過,在疫情期間,整天面對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如何保護視力,不讓近視加深呢?很多家長都想給孩子們配戴一副防藍光眼鏡。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分析一下防藍光眼鏡究竟有沒有防控近視的作用,上網課究竟需不需要給孩子配戴防藍光眼鏡。
  • 防藍光眼鏡可以防近視?專家稱二者沒有直接聯繫
    原標題:熱賣的防藍光眼鏡可以防近視? 隨著網課的推廣與應用,不少商家也紛紛藉此推出了「防輻射」「防眩光」「防疲勞」「防近視」的防藍光眼鏡。防藍光眼鏡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 貝瞳科普 | 防藍光眼鏡真的有必要嗎?
    飽受網課摧殘的學生們終於不用在電腦前上課了,格外想念黑板前的老師們,新學期見到久違的同學們,卻發現一個個都戴起了眼鏡。教育部數據顯示,半年來學生近視率增加了 11.7%。教育部對 9 省份 14532 人的調研顯示,與 2019 年底相比,半年來學生近視率增加了 11.7%,其中小學生近視率增加了 15.2%、初中生近視率增加了 8.2%,高中生近視率增加了 3.8%。
  • 眼鏡店用防藍光測試卡或雷射筆來做效果測試,這種方式靠譜嗎?
    現在市面上很多防藍光眼鏡店都是用防藍光測試卡或者是雷射筆來做效果測試的,這種方式靠譜嗎?不靠譜!現在眼鏡店裡,給消費者展示防藍光眼鏡的檢測方法,防藍光測試卡、黑色雷射筆、驗鈔的那種雷射筆~都是不靠譜的,就算通過了檢測,也不能證明防藍光眼鏡真實的防藍光效果。
  • 防藍光眼鏡要配度數嗎?網上十幾塊沒度數的防藍光眼鏡能不能戴?
    在網上買了沒有度數的防藍光眼鏡,10元多,不知道可不可以帶。防藍光眼鏡的利與弊是什麼?配有度數的防藍光眼鏡,不建議佩戴,長時間使用,研究發現會對人體生理晝夜節律調節有不利影響。長時間佩戴有度數的防藍光眼鏡,會干擾到自然光線進入眼睛,眼睛的感光細胞沒有機會感知光線的強弱變化,造成褪黑素分泌出現問題。如果已經買了有度數的防藍光眼鏡,不要覺得可惜就戴,最好是別戴,選擇防藍光夾鏡是最安全的。十幾塊的防藍光平光眼鏡,不要戴。第一,質量不敢恭維,如此低廉的防藍光眼鏡期待不了它有很好的防藍光效果保護眼睛。
  • 選擇「防藍光」眼鏡大有學問,你知道嗎?
    目前,學生上網課比較普遍,因此,接觸手機、平板、電腦等時間特別多。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是否需要佩戴防藍光的眼鏡呢?目前,市場上的防藍光眼鏡主要分為兩種。另一種是「基材吸收」技術的防藍光鏡片,即在鏡片材料裡面添加抗藍光基材因子等特殊物質,以吸收藍光。所謂防藍光,就是過濾有害光,可防止95%的藍光。歷來,與電商平臺相比,實體店銷售的防藍光眼鏡價格較高,且不同品牌的防藍光眼鏡價格差別很大。例如,國內品牌的價格一般在500元左右,進口品牌貴一點的價格可達上萬元。
  • 靠譜嗎?學生上網課結果防藍光眼鏡火了 眼科醫院專家這樣說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0日訊 眼下,中小學生大多宅在家裡上網課,雖然不用出門, 但因為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如何有效預防近視讓許多家長在陪讀時感到頭疼。於是,有一種防藍光眼鏡在朋友圈裡火了,傳言可以緩解視疲勞、減少眼睛傷害,並且能有效預防近視。
  • 網紅產品「防藍光眼鏡」真的能護眼嗎?專家這樣說
    專家這樣說&nbsp&nbsp&nbsp&nbsp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4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徐婭)隨著電子產品應用普遍流行,為了用眼健康,防藍光眼鏡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尤其今年疫情防控期間掀起的網課熱潮,更是帶火了防藍光眼鏡。
  • 「護眼神器」防藍光眼鏡真能護眼嗎? 專家:並非人人適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市場上銷售的一款防藍光眼鏡。深圳晚報記者 徐婭 攝&nbsp&nbsp&nbsp&nbsp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8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徐婭)隨著電子產品應用普遍流行,為了用眼健康,防藍光眼鏡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尤其今年疫情防控期間掀起的網課熱潮,更是帶火了防藍光眼鏡。
  • 網課熱潮帶火的防藍光眼鏡,真的能預防近視?如何挑選?專家這麼說→
    因此在市場上,宣稱能有效阻隔藍光、防輻射、緩解視疲勞的防藍光眼鏡就開始熱銷了。在北京的多家眼鏡店,記者看到,防藍光眼鏡都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銷售人員介紹,不論是平光鏡、近視鏡還是老花鏡,所有的眼鏡都可以選配防藍光鏡片。北京市某眼鏡店銷售人員:八十多元、一百多元、兩三百元,打完折三五百元、七八百元、一兩千多元,十萬八萬都有。主要看需求。
  • 藍光是什麼 防藍光眼鏡真的有用嗎
    受訪專家:湖南中醫藥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常委 張 健  近年,防藍光眼鏡頗受家長歡迎。商家宣稱,這種眼鏡可以阻擋電子產品發出的短波藍光,保護孩子視力。防藍光眼鏡真的管用嗎?  防藍光眼鏡到底有什麼用  藍光到底是什麼,真的有那麼可怕嗎?藍光是可見光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沒有單獨的白光,藍光與綠光、紅光混合才呈現出白光。
  • 藍光對眼睛有害 防藍光眼鏡是最佳選擇?
    近幾年,防藍光眼鏡銷售火爆,不僅是佩戴眼鏡的人在選擇鏡片時增加防藍光功能,還有很多不需要佩戴眼鏡的兒童,會單獨佩戴一副沒有任何度數的防藍光眼鏡,甚至有不少人把他當做「護眼神器」。防藍光眼鏡真的這麼有效嗎?來看FM100.6北京新聞廣播記者張鈺、實習生趙曉璐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