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省十二次黨代會及省州文化、旅遊發展大會精神,加大以文化提升旅遊內涵,以旅遊促進文化繁榮力度,通過旅遊業的發展為文化產業提供改革創新的平臺,通過文化的繁榮為旅遊業注入持續發展的動力。海南州充分利用各縣區域自然風光和文化形態差異,結合設立「一區兩帶」模式,構建定位準確、主題突出、特色鮮明、梯次發展的區域文旅化融合發展格局。
貴德多元文化旅遊區:貴德縣以創建國家級旅遊休閒度假區為目標,充分挖掘以「尚尤則柔」、皮影戲、鹿舞、情歌(花兒、拉伊)、格薩爾等文化為主的貴德縣耕讀文化、六月神會文化、藏傳佛教文化、高原鄉村文化。積極挖掘傳統工藝,完善基礎設施,劃分文化產業核心地帶,研發設計、生產展銷藏繡、石雕、根雕、磚雕、布貼畫、黃河奇石、蘆花枕頭等民間工藝品。依託黃河清、丹霞地貌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創排實景劇開展駐場演出活動。培育登山、攀巖、黃河漂流、徒步穿越等探險文化生態旅遊項目。深入挖掘「兩神相會」、「阿尼尤拉」(文昌)、畢家寺等多民族共同信仰的和諧相處文化內涵。大力發掘藏族「少女成人禮」、漢族「社火」、回族「宴席曲」等各民族民俗風情文化。大力弘揚「尊道貴德」文化理念,突出打造多元文化旅遊區。
唐蕃古道多彩文化旅遊帶:共和縣以唐蕃古道、文成公主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藏族服飾、拉伊、鍋莊、彈唱等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青海湖、夏拉草原、龍羊峽庫區湖面、塔拉沙漠、委曲溝綠洲相呼應的高原自然風光,恰卜恰地熱資源開發為途徑的高原室內水上體育健身旅遊資源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多彩的文化形態為依託,重點打造兩個文化旅遊板塊區:一是環湖高原遊牧文化體驗區。依託夏拉草原處於青海湖旅遊景區和州府恰卜恰交通線上的區位優勢和獨特的青藏高原草原風光自然環境,通過確定高原遊牧文化生態保護區,採取整體保護傳統遊牧文化措施。以夏拉草原牧民為主,採取個體和集體投資等靈活辦法,向遊客提供露營基地、帳篷旅館、踏青休閒處等服務,重點開發藏族傳統體育競技文化、歌舞藝術、飲食文化、手工技藝、民俗風情、遊牧帳篷文化等,主要展示藏族賽馬射箭、「局熱」(藏式摔跤)、賽犛牛等高原體育競技,「勒」、「拉伊」等山歌和篝火晚會、郭莊舞等傳統表演藝術,各種藏式特色飲食和各種手工技藝產品的現場展示和銷售,舉辦「天天祭敖包」活動和「天天立經幡」等活動,打造高原遊牧文化旅遊區。二是打造高原沙漠休閒度假區。利用恰卜恰鎮的交通食宿條件,將恰卜恰塔拉灘沙漠、龍羊峽庫區瓦玉乎沙漠、地熱資源、龍羊峽庫區水域等恰卜恰周圍文化旅遊資源整合起來,使恰卜恰周圍沙漠、湖泊、溫泉等旅遊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整體提升該景區的文化旅遊內涵。形成高峽平湖、沙漠風情和廣袤草原為一體的獨特景觀。將現代沙漠體育探險項目和民族傳統特色文化體育項目相結合開發,突出青藏高原特徵和民族地區特徵。修建多種沙漠遊樂健身項目設施。開發沙漠、水上和空中遊樂探險項目,包括沙漠汽車衝浪、沙地摩託車、滑沙、沙地步行、熱汽球、滑翔傘、沙漠汽車等沙漠體育項目以外,還可開發騎駱駝、騎馬、射箭、黃河快艇衝浪、羊皮筏子、沙漠摔跤、沙漠鍋莊等高原特色遊樂項目。打造恰卜恰高原沙漠休閒度假區。
黃河峽谷高原生態文化旅遊帶:通過黃河大峽谷旅遊的開發,帶動周邊興海縣、同德縣、貴南縣等三縣豐富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間文化和歷史文化等的深度開發。充分利用峽谷沿岸豐富多彩的鄉村民俗風情、鄉土文化藝術、民居建築、鄉土氣息濃鬱的農事節氣活動等文化資源,不斷發展鄉村旅遊,使遊客在休閒農莊可以參與採摘、農作、燒烤等活動,體驗鄉村文化,了解鄉村生活,讓遊客在親近自然的旅遊活動中達到身心自由放鬆,休閒養生的效果。加強同德縣宗日文化遺址、興海縣中鐵林場的古代屯墾遺址,貴南的黃沙頭沙漠綠洲等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努力構建黃河峽谷高原生態文化旅遊區。
(海南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