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從雄安新區智慧教育五年行動計劃,看學校信息化計劃怎麼做

2021-01-20 初始化工作室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要求各學校要撰寫學校信息化規劃,很多學校不知道從何下手,正好大陳近日看到了2020年12月雄安新區發布的《雄安新區智慧教育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無論從框架到細節,都非常值得各位借鑑。  

感興趣的讀者請先前往「中國雄安官網」查閱該文,或者在評論區留言,我發給你。先看一下行動計劃的整體框架。

一、看整體框架

圖1 整體框架

從上圖可以看出,一個信息化規劃包括五個部分,但是有一個細節請注意,就是在文章開頭還包括一段導語(圖2),導語中主要說明為什麼要制訂該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是基於哪些上級文件制訂的,這點是很多行動計劃撰寫者忽略的,如果是一個學校制訂信息化行動計劃,建議從促進學生、教師、學校三層面寫原因,以最直接的上一級行政部門的教育信息化計劃為指針。

圖2 導語

學校在制訂信息化計劃過程中,上級部門的五個方面(圖1)是要面面俱到,還是集中火力攻關?我們一起來看看該行動計劃的細節。

二、看計劃細節

1.基本原則

該行動計劃的基本原則基本上涵蓋了學校信息化所應遵循的原則,包括4個大的方面(圖3)。

圖3 基本原則

第一個統籌設計、有序推進,作為學校主要注意利舊的問題,不要一心想著吃成大胖子,哪些信息化的項目最為師生所接受,就優先做哪些,現在信息化的設備更新很快,如果買回來不用,過幾年又落伍了;

第二個應用為主、試點先行,這個和第一點是緊密結合的,項目落地之後就是要用,但怎麼用,可以先行先試,積累了經驗,再推廣普及。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也有一點要注意,就是試用的範圍要相對廣一點,否則就會形成大部分老師看戲,小部分老師沒動力或者畏難的局面。

第三個互聯互通、開放融合,這個需要所有參與學校信息化的廠商、行政部門、學校一起努力,大家儘可能儘量做到基礎數據統一,儘量避免新的數據孤島出現。多一點大局觀,這是大陳在實際工作當中最期望大家取得一致的,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第四個是提升素養、協同創新,再好的設備不會使用或者用不好都是徒勞,因此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特別是領導層面的信息素養尤為重要,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老大難、老大難,老大一管就不難,老大的信息素養直接決定了一個學校的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以及推進的快慢。

如果是學校信息化計劃的原則,大陳還建議加一條就是與信息安全有關的,建議大家參考該行動計劃的最後一條。

2.總體目標

學校信息化計劃的目標確定,建議大家先梳理學校已經具備哪些軟硬體、取得了哪些成就、還存在哪些問題,帶著問題,再結合當前的形勢,確定自己的目標。我們來學習該行動計劃中的目標有哪些(圖4)。

圖4 總體目標

行動計劃的目標採用總分的形式撰寫,圖4是總體目標,圖5是2022年的近景目標4條,圖6是2025年遠景目標的3條。

圖5 2020年目標
圖6 2025年目標

3.重點任務

依據目標,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再把目標轉換成一件件具體要做的事情,就是重點任務,該行動計劃一共明確了5大任務18個子任務(圖7),每個子任務都明確了責任單位。

圖7 重點任務
圖8 18項子任務

學校制訂行動計劃,則需要從圖8的18項子任務當中明確哪些是上級部門做的,哪些是學校必須而且可以做出成績的,找到自己的信息化方向,從而明確自己學校信息化計劃任務。

應該說這部分「重點任務」是整個行動計劃的核心部分,如果是學校的行動計劃,建議大家做得更細緻一點,把每個計劃任務落實的時間規劃一下。

4.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主要是從制度、資金、權利義務、安全等方面進行明確。要想馬兒跑,也要馬兒吃草,學校的行動計劃建議和學校的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績效工資等掛鈎,與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掛鈎,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寫掛鈎,從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引導師生積極參與學校信息化建設。

以上是大陳的一家之見,僅供參考,如果你需要更為詳細的學校信息化建設計劃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來探討。

相關焦點

  • 京津冀56所學校與雄安新區59所學校建立幫扶合作關係
    河北新聞網12月14日訊(記者孔思遠)千年大計,教育先行。今天上午,「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媒體採訪團走進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北京市六一幼兒院雄安院區,了解優質教育資源引入給雄安新區帶來的新變化。共治、共創、共享打造新發展理念圖為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工作人員進行現場介紹。
  • 雄安畫卷徐徐鋪展 「未來之城」蓄勢待發——雄安新區設立三周年...
    來自河南信陽的建築工人陳杰,正在中建八局雄安新區容東管廊四標項目忙著管廊主體工程鋼筋安裝。他原計劃2月1日回到工地,受疫情影響,2月12日才自駕返崗。  「在返崗之前,我在家自行隔離了14天,每天把測溫結果報給項目部。」陳杰說,「返回工地後,又在『黃區』隔離工作了14天。」
  • 牽手京津冀優質教育資源 為雄安新區教育注入新鮮血液
    人民網付兆颯攝人民網石家莊12月15日電 (付兆颯)「現在我最喜歡上的就是編程課了,以前的微機課就是老師讓我們在電腦上畫畫,遠不如現在的編程有意思」「以前我不喜歡上體育課,因為老是跑步,現在體育老師會帶領我們做各種體育運動」「你看那邊是我們的小菜園,等到豐收的時候我們會一起去採摘,然後一起享受蔬菜的美味」……在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校園裡,一群可愛的孩子在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從對課程評價到校園環境變化
  • 「智慧藍圖」輪廓漸明——河北雄安新區加快建設「未來之城」見聞
    創新科技「鑄造」智慧新城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今年5月,雄安新區正式發布智能城市標準體系框架,包含基礎設施與感知體系建設、智能化應用、信息安全三大類的智能城市標準體系,規範了從物聯到數聯再到智聯的新一代基礎設施標準。
  • ...部部長廉毅敏到雄安新區調研!第二十一期雄安創新大講堂開講……
    雄安新聞10月21日,河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廉毅敏到雄安新區調研,實地考察新區規劃展示中心、商務服務中心、容東片區B1組團項目和容城縣白塔村,深入了解新區規劃建設和基層黨建工作。廉毅敏強調,要以高質量基層黨建為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 雄安象徵22世紀的樣子!王毅這樣向全世界介紹雄安
    一年前,在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之下,宣布設立雄安新區,強調其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河北雄安新區計劃綱要》明確了雄安新區是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
  • 站在雄安看前沿|「天地澱」立體智慧監測助環境「清朗」
    「天地澱」立體智慧監測助環境「清朗」——站在雄安看前沿(二)深秋時節,「華北明珠」白洋澱水面如鏡。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建設成果引起高度關注,信息化技術在「天地澱」智慧監測體系中的創新應用,被評選為全國數字生態優秀應用案例,供全國在推進生態環境信息化工作中借鑑參考。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是新區工作的重中之重。
  • 「三大計劃」建設智慧教學生態系統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聚焦職業教育與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明確「以人為本、需求導向、開放融合」的建設理念,啟動智慧教學「三大計劃」,積極打造「網際網路+」智慧教育新生態,取得了顯著成效。
  • 廣饒縣第二實驗小學榮獲「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領航學校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淑娟 通訊員 劉海龍 東營報導  近日,「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
  • 轉換角度 再看教育信息化2.0困點與機遇
    前不久,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這是教育信息化升級的信號,它將引發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顛覆性的創新。教育信息化2.0時代校園網絡建設重點需要逐步從互連互通轉向業務應用,關鍵需求聚焦在保障應用和運維管理。教學運用、網絡管理對信息技術的掌握要求較高,教師不能只管課件製作、上傳下達。但凡涉及技術領域,都需引起廣大教師高度重視。
  • 「浙江省教育廳最新通知」信息化3年行動計劃,編程教育新風向?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四大基本原則一、育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面向新時代和信息社會人才培養需要,基於信息化引領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生態,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雄安新區地質情況已摸清
    本報北京電(記者常欽)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了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系列成果,包括工程地質、土地質量、地下水與地面沉降、地熱清潔能源、白洋澱生態環境等內容。目前,初步建成雄安新區自然資源環境綜合監測網,實現監測數據的在線集成和信息化服務。
  • 深圳航天信息打造信息化西北農大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建設,是當今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的趨勢,是提高教育現代技術水平、規模培養信息技術人才的緊迫任務,將極大地推動學校信息化建設,對學校各項工作、教師和學生的工作、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提升學校辦學水平,顯著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 雄安新區受益能源企業及能源投資機會一覽
    雄安新區設產的經濟意義極其重大,不止當地人民、京津冀地區人民將從中分享紅利,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能源產業,雄安新區的設立和建設將直接帶動能源相關企業的發展和壯大。雄安新區簡介據了解,雄安新區是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 雄安新區安置房建設按下「快進鍵」
    雄安新區安置房建設按下「快進鍵」本報訊(記者劉靜)前不久,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安置房建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工地上塔吊林立,眾多大型機械忙碌作業,工人們正加緊施工。據了解,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安置房建設是新區建設的先行工程。
  • 2020中國人工智慧教育十大事件新鮮出爐
    ●山東省青島市探索構建人工智慧教育發展新模式  ●雄安新區將建智慧教育示範區 積極開展「人工智慧+教育」實踐  ●北京建百所人工智慧教育實驗校 支撐青少年人工智慧素養提升  ●2020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在北京舉行  三部委聯合發文加快「雙一流」高校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生培養  2020
  • 「雄安質量」這樣創造
    據中鐵十二局鋪軌項目部總工程師何方瑞介紹,京雄城際鐵路(河北段)鋪軌同時採用國內領先的鋪軌作業運輸調度智能化控制平臺,實現了鋪軌作業運輸調度指揮信息化、機車運行監控實時化、施工安全管理系統化、統計分析自動化。 「質量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要通過『雄安標準』來體現。」雄安新區工程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初心。
  • 組成雄安新區的三個縣都有什麼功能?
    雄安新區自從成立以來備受人們關注。都想知道未來這個超一線城市發展前景。大家都知道雄安新區是由容城、雄縣、安新和部分任丘組成的。那麼,組成雄安新區的三個縣到底是為雄安新區提供什麼樣的功能?首先,容城。容城主要的功能是政府和企業巨頭的總部在這裡辦公。
  • 雄安新區:先植綠、後建城 街道100%林蔭化
    眼下,新區正開展3年提升計劃,讓居民在新區建設的過程中,也能享有更便利的服務,一些老舊菜場急需改造,有關部門就想借鑑伊街坊模式。  一個小院帶動多個小院,進而影響一個街區。  綠舍倡導的綠色生產、生活理念,開始影響左鄰右舍。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公司負責人葉青說:「綠舍是新區的一個角落,可以折射出新區綠色建築以及綠色低碳市政建設和運營模式。」
  • 彈指一揮間,中國教育信息化巨變70年
    遠程教育"初露端倪"  1997年12月,國家教委下發了《關於高等學校開展遠程教育有關問題的通知》,原則上明確支持發展遠程教育,同時提出要全國規劃和協調。網絡遠程教育正式進入國家統籌發展階段。  1998年10月,教育部將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列入《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