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要求各學校要撰寫學校信息化規劃,很多學校不知道從何下手,正好大陳近日看到了2020年12月雄安新區發布的《雄安新區智慧教育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無論從框架到細節,都非常值得各位借鑑。
感興趣的讀者請先前往「中國雄安官網」查閱該文,或者在評論區留言,我發給你。先看一下行動計劃的整體框架。
一、看整體框架
從上圖可以看出,一個信息化規劃包括五個部分,但是有一個細節請注意,就是在文章開頭還包括一段導語(圖2),導語中主要說明為什麼要制訂該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是基於哪些上級文件制訂的,這點是很多行動計劃撰寫者忽略的,如果是一個學校制訂信息化行動計劃,建議從促進學生、教師、學校三層面寫原因,以最直接的上一級行政部門的教育信息化計劃為指針。
學校在制訂信息化計劃過程中,上級部門的五個方面(圖1)是要面面俱到,還是集中火力攻關?我們一起來看看該行動計劃的細節。
二、看計劃細節
1.基本原則
該行動計劃的基本原則基本上涵蓋了學校信息化所應遵循的原則,包括4個大的方面(圖3)。
第一個統籌設計、有序推進,作為學校主要注意利舊的問題,不要一心想著吃成大胖子,哪些信息化的項目最為師生所接受,就優先做哪些,現在信息化的設備更新很快,如果買回來不用,過幾年又落伍了;
第二個應用為主、試點先行,這個和第一點是緊密結合的,項目落地之後就是要用,但怎麼用,可以先行先試,積累了經驗,再推廣普及。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也有一點要注意,就是試用的範圍要相對廣一點,否則就會形成大部分老師看戲,小部分老師沒動力或者畏難的局面。
第三個互聯互通、開放融合,這個需要所有參與學校信息化的廠商、行政部門、學校一起努力,大家儘可能儘量做到基礎數據統一,儘量避免新的數據孤島出現。多一點大局觀,這是大陳在實際工作當中最期望大家取得一致的,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第四個是提升素養、協同創新,再好的設備不會使用或者用不好都是徒勞,因此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特別是領導層面的信息素養尤為重要,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老大難、老大難,老大一管就不難,老大的信息素養直接決定了一個學校的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以及推進的快慢。
如果是學校信息化計劃的原則,大陳還建議加一條就是與信息安全有關的,建議大家參考該行動計劃的最後一條。
2.總體目標
學校信息化計劃的目標確定,建議大家先梳理學校已經具備哪些軟硬體、取得了哪些成就、還存在哪些問題,帶著問題,再結合當前的形勢,確定自己的目標。我們來學習該行動計劃中的目標有哪些(圖4)。
行動計劃的目標採用總分的形式撰寫,圖4是總體目標,圖5是2022年的近景目標4條,圖6是2025年遠景目標的3條。
3.重點任務
依據目標,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再把目標轉換成一件件具體要做的事情,就是重點任務,該行動計劃一共明確了5大任務18個子任務(圖7),每個子任務都明確了責任單位。
學校制訂行動計劃,則需要從圖8的18項子任務當中明確哪些是上級部門做的,哪些是學校必須而且可以做出成績的,找到自己的信息化方向,從而明確自己學校信息化計劃任務。
應該說這部分「重點任務」是整個行動計劃的核心部分,如果是學校的行動計劃,建議大家做得更細緻一點,把每個計劃任務落實的時間規劃一下。
4.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主要是從制度、資金、權利義務、安全等方面進行明確。要想馬兒跑,也要馬兒吃草,學校的行動計劃建議和學校的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績效工資等掛鈎,與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掛鈎,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寫掛鈎,從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引導師生積極參與學校信息化建設。
以上是大陳的一家之見,僅供參考,如果你需要更為詳細的學校信息化建設計劃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