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顯示近8成人曾因質疑遭遇不公對待

2021-01-10 網易新聞

8月7日新華網報導,最高人民檢察院稱,不能將批評指責幹部視為誹謗犯罪。漫畫:唐春成

中國青年報9月21日報導 最近,「質疑」一詞又開始流行。在華中科技大學秋季開學典禮上,該校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16分鐘的講話中先後82次提到「質疑」,要求學生學會質疑,哪怕是質疑學校和校長。「根叔」的發言再次引發網友追捧,但也有網友直言,在當下社會,質疑很難。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門戶網站,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2053人參與,「80後」佔36.4%,「70後」佔34.6%),58.9%的被調查者表示,周圍很少有人會提出質疑;6.4%的人坦言,在自己周圍幾乎聽不到質疑的聲音。54.8%的人反映,在平時的學習或工作中,往往只是心裡質疑,但不說出來;只有14.6%的人承認經常直接提出質疑。

56.4%的人承認喜歡質疑的人不受歡迎

剛剛進入北京廣渠門中學成為一名化學教師的慄巍,工作進行得異常順利。「學生們都很聽話,沒有人『找茬兒』。」但幾天下來,慄巍還是覺得有些失落,「我很希望能和學生有真正的對話,聽到他們的想法,即使是質疑。」

在一次實驗課上,慄巍像往常一樣,讓學生們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加入水中,並強調「順序不能反」,學生們也乖乖地執行。突然,一名學生問:「老師,為什麼不能把水加到濃硫酸裡呢?」課堂上頓時響起一片笑聲,大家都覺得這個提問很無聊。慄巍卻感到這個提問很有價值,是一種真正的交流。「平時的『順利』可能只是一種表象,學生是否有疑問,是否真正明白我說的話,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重慶育才中學教師黃萌告訴記者,身邊不少老師對數學課本上提到的「0應該是質數」有疑問,「數學講究要麼『是』,要麼『不是』,不能說『應該』。但老師們也只是在辦公室私下討論,沒人真正提出質疑。」

本次調查中,58.9%的人表示,周圍很少有人會提出質疑;6.4%的人坦言在自己周圍幾乎聽不到質疑的聲音;也有34.7%的人說,身邊會提出質疑的人「很多」。

名校畢業的張立新博士,給記者講述了自己做第一份工作的「慘痛」經歷。那時入職不到一周的他,在一次會議上公開質疑某同事的銷售方案的可行性,卻被領導批評「沒弄清楚狀況就滿口跑火車」。不久後,張立新又向上級部門提交了一份長達1萬字的意見書,質疑公司的管理體制,半年過去了也沒有任何領導回復。去年年初,張立新卻收到了公司的「勸辭書」。「臨走時,有同事特意悄悄地囑咐我,『混飯吃不容易,以後少說話為妙』。」

人們一般怎麼看待喜歡質疑的人?調查顯示,63.8%的人選擇的是「喜歡挑刺」;47.5%的人選擇「不守規矩」;37.7%的人覺得是「不尊重別人」;只有37.6%的人選擇了「能獨立思考」。

調查發現,76.2%的人曾因提出質疑而被責罰或遭遇不公,其中22.6%的人有過多次這樣的經歷。

56.4%的人承認,喜歡質疑的人不受歡迎。其中21.8%的人發現,喜歡質疑的人會「很不受歡迎」。

93.7%的人肯定我們的社會需要質疑精神

是什麼原因導致質疑不受歡迎?調查顯示,76.7%的人認為,主要是一些管理者和「權威」缺乏接受質疑的雅量;73.7%的人則將原因歸結為「質疑的人會處處碰壁,付出代價」;50.8%的人認為「即使質疑也沒什麼用」。

69.6%的人指出,我們的社會其實不缺質疑精神,缺的是寬容質疑的大環境——寬容尚且做不到,更別提歡迎質疑,提倡質疑了。

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退休教授金林培也認為,當下社會缺乏質疑精神,與大環境有關。「過去,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風氣,而現在大家都在說『好』,沒有實事求是的風氣了。」

在他看來,老師一般還是很歡迎學生提出質疑的。也有部分老師麵皮薄,經不起質疑。還有一些老師認為,學生如果知識不夠,欠考慮的質疑就是在瞎攪合。而學生不質疑老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害怕前途受影響,因為學生畢業找工作,經常要靠老師的人脈。

調查中,還有50.3%的人將「缺乏質疑精神」的原因歸結為「我們的教育不鼓勵質疑」;42.3%的人覺得,這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缺乏質疑精神有關。

儘管如此,在本次調查中,高達 93.7%的人肯定我們的社會需要質疑精神;73.4%的人認為,有質疑的環境才能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人才;61.3%的人表示,質疑是突破和創新的基礎。

對此,50.5%的人認為,要培養「質疑文化」應從教育開始。

「考試的標準答案就是那樣,你不那麼做就得不到分,怎麼質疑?」曾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任職的範婭認為,社會上不少人缺乏質疑精神,與他們受到的應試教育多少有些關係。「我們總是下意識地採用鼓勵『乖孩子』的教育方法,而忽略了青少年的個性發展,很少真正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勇於質疑。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能否成為創新大國的關鍵。」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院長施一公近日發表博文指出,他發現,有個性的學生做研究的潛力較大,而八面玲瓏的學生,儘管討人喜歡,卻常常在研究上堅持不下去。

今年5月,施一公應邀出席以色列駐華大使舉行的晚宴。席間,大使先生告訴他,同中國人一樣,猶太家庭也有教育孩子拔尖成才的傳統。以色列總統西蒙·佩雷斯的母親,在佩雷斯小的時候,每天會在他放學回家後問兩個問題:「有沒有提一個老師回答不上來的問題」,「有沒有做一件讓老師印象很深的有創意的事」。施一公說:「我的孩子放學回家,我問他們的第一個問題往往是『今天在學校有沒有聽老師的話』。」

如今,施一公每次遇到學生跟他有不同意見,總會刻意表揚。「做創新性的科學研究,需要批判性的分析思維。學生,特別是中國的學生,必須去除墨守成規的思想。」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美民調稱多數人願協防臺灣遭質疑:不知這份民調是為開戰帶風向...
    【環球時報記者 張天行】為提升臺灣社會對「美國協防臺灣」的信心,美國智庫炮製了一份民調,結果在島內引發質疑。據臺灣《中國時報》16日報導,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了「測繪未來美國中國政策路徑圖」民調結果。
  • 基隆市長「烏龍民調」後遺症波及澎湖 國民黨暫緩提名縣長人選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31日報導,國民黨基隆市長初選民調引發爭議,連帶也讓已完成整合的澎湖縣長提名出現變數,原本國民黨黨中央今日中常會就要完成徵召前縣長賴峰偉「回鍋」再戰,但因地方派系反彈,質疑之前不公開的整合民調不公
  • 近八成人不想上戰場 蔡英文當局還在自欺欺人
    島內一項最新民調顯示,近八成人不願上戰場為蔡當局當炮灰,那些經歷過戰爭年代的人更是痛批民進黨刻意炒作兩岸仇恨,掩蓋戰爭的可怕。美國近來頻繁操弄「臺灣牌」給了蔡英文勇氣。  引發臺媒驚呼的是網上一段並未得到大陸官方證實的視頻,臺媒從網上視頻分析解放軍的一舉一動,可見大陸的強大威懾力令島內神經緊繃。臺軍的F-16等型號戰機和殲-20之間有代差。
  • 島內民調:民進黨認同度史上最低 中性選民幾近過半
    中國臺灣網8月20日訊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今天(20日)公布民調,臺灣民眾有4.8%強烈認同民進黨20.2%民眾是溫和認同國民黨,4.3%強烈認同國民黨,「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表示,目前綠與藍的力量各佔24.5%,不相上下,這是近兩年來藍綠勢力最接近的時候。中性選民或獨立選民方面,最高是2018年7月的49.6%,現在則是46.9%,仍然是歷史的高點。
  • 蔡英文追近與賴清德民調差距 不過"英德"依舊"瘸驢湊破磨"
    蔡英文追近與賴清德民調差距 不過"英德"依舊"瘸驢湊破磨" 2019年05月01日 09:3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島內民調公司最近統計顯示,賴清德以32%支持度勝過蔡英文的23.6%,蔡賴差距已縮短至8%。
  • 民調顯示法國左翼政黨在大區選舉中大勝右翼
    中國日報網消息:法國大區選舉第二輪投票21日晚結束,初步統計結果顯示,主要反對黨社會黨為首的左翼政黨在法國本土22個大區中的21個取得勝利,執政黨人民運動聯盟為首的右翼政黨僅在阿爾薩斯領先左翼。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社會黨為首的左翼政黨支持率為54.3%,人民運動聯盟為首的右翼政黨支持率為36.1%,極右翼國民陣線支持率為8.7%。
  • 順博合金擬A股IPO 曾因財務數據被質疑未能通過發審會審核
    順博合金擬A股IPO 曾因財務數據被質疑未能通過發審會審核 關注中金在線:  資本邦了解到,順博合金曾於2017年12月5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申請首發上市未通過發審委審核。
  • 臺灣最新民調:蔡英文36%洪秀柱17%宋楚瑜24%
    《聯合報》的最新民調顯示,宋楚瑜稀釋泛藍票倉的潛能立竿見影,國民黨參選人洪秀柱的支持率跌至17%,比此前只與蔡英文對決時下滑了9個百分點。雖然宋楚瑜24%的支持率仍然低於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36%,但卻顯然把此前蔡的支持率拉低了8個百分點。對此,洪辦認為這只是暫時效應,真正的民調結果要看明年1月16日大選當天。然而,還沒等到那天,國民黨內已有「立委」感動於宋的誠意,宣布退黨追隨宋。
  • 民調:網民表示網絡正能量信息增加明顯
    2015年1月底,國內知名民調公司零點調查開展了一項網絡生態環境的調查,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網絡生態環境的各方面變化情況進行了系統調查。 調查顯示,有85.6%的網民表示最近兩年網絡正能量信息增加了,其中有40%的網民表示有明顯增加。另外有11.7%的網民表示沒什麼變化,只有2.8%表示減少了。
  • 《不和世界講道理》:生活充滿不公,活成什麼樣區別在這裡
    工人向朋友抱怨,活是我們幹的,受到表揚的卻是組長,同學向朋友抱怨,弟弟做錯了事情,受到懲罰的卻是姐姐,同事向朋友抱怨,項目是自己的,收穫果實的卻是經理,都說公平是相對的,不公是絕對的,生活充滿不公,面對這些我們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更好地生活呢?
  • 臺灣民調/TVBS發布7月「六都」市長競選民調
    柯文哲日前因下午4點停班課決定引發批評,而隔日沒放颱風假也讓部分盼望颱風假的民眾失望,但調查結果顯示柯文哲支持度呈現上升,未受影響。根據TVBS民調中心最新調查顯示,年底的新北市長選舉,仍有七成以上(74%)民眾表示會去投票(46%一定會,28%可能會),8%不一定,18%表示不會去投票。在有投票意願的新北市民中,國民黨侯友宜支持度與6月份調查結果相當,維持48%,而蘇貞昌支持度則由31%再下滑至29%,侯友宜領先蘇貞昌近兩成,另外23%民眾未決定支持對象。
  • 融360|簡普科技《維度》調查:三成人曾遭遇投資理財詐騙,僅一成人...
    三成受訪者曾遭遇投資理財騙局  "我最近被拉入一個數字貨幣交流群,裡面各種吹噓數字貨幣的高額收益,經常給出一些不知名虛擬幣網站,慫恿我們在上面投資。"家住北京朝陽的陸非之前曾投資過比特幣,清倉已有一段時間。最近比特幣行情看漲,各種交流群的電話、簡訊不斷找上門,以高額收益為噱頭誘惑陸非投資數字貨幣。
  • 親綠民調顯示蔡英文聲望下滑,2021年民進黨可能「盛極而衰」
    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今天針對「2020蔡『政府』重大施政表現」公布最新民調,與上個月相比,贊同蔡英文處理大事方式的人減少 2.4個百分點,不贊同的人增加5.2個百分點;贊同者只比不贊同者多16.5個百分點,比上個月明顯減少7.6個百分點。
  • 臺媒民調:臺北市長柯文哲施政滿意度創新低
    人民網4月1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時報周刊》委託艾普羅的最新民調顯示,柯文哲施政滿意度僅剩42.4%,不滿意度從2月的30.1%增加至39.1%,兩者相差僅3.3%,且近3個月來,柯文哲民調一路往下掉,似乎顯示臺北市民對柯市長已不再寬容。
  • 特斯拉被質疑區別對待!出口歐洲高配國產Model3 國人買不到
    (原標題:特斯拉被質疑區別對待!出口歐洲為改款Model 3 國內買「庫存車」)憑藉著月銷1W+的成績,國產Model 3成為當前國內最火熱的純電動汽車汽車質疑。不過與銷量一起攀升的,還有消費者對於特斯拉的爭議。
  • 蔡英文追近與賴清德民調差距 不過「英德」依舊「瘸驢湊破磨」
    島內民調公司最近統計顯示,賴清德以32%支持度勝過蔡英文的23.6%,蔡賴差距已縮短至8%。不過總體而言,蔡賴支持率依舊雙雙低迷,黨內競逐「菜雞互啄」、「瘸驢湊破磨」(沒一個好的)大格局仍無改觀。對蔡賴二人「誰也不支持」,依舊是受訪民眾心中「最大的一塊」。另較為有趣的是,仔細分析民調可發現,蔡英文的支持者相對「年輕」。
  • 曾被質疑建「皇宮」,董事長還懟過央視記者
    ,不久前因董事長怒懟央視記者上熱聞的大族雷射披露了一份鑑證報告,該報告內容關於英格堡項目現金流流向,由普華永道鑑證。據大族雷射出示的報告顯示,普華永道審計師確認,在2011年10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間,公司全資子公司大族雷射(香港)匯給大族投資後再匯給大族歐洲的現金流交易僅用於歐洲研發運營中心項目,且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標準,有準確地記錄。
  • 臺灣民調:滿意蔡英文民眾創新高,擔心兩岸開戰者過半
    臺灣老牌專業新聞雜誌《天下雜誌》,雖然以財經為導向,但在島內時政上也多有著墨,尤其是一系列民調影響力不小。其中,從2004年開始施行的針對臺灣縣市長施政滿意度的調查,成了每年對縣市首長能力評價的依據之一。
  • 美國主持人「崔娃」曾被央視報導,如今卻在節目中抹黑中國
    美國主持人「崔娃」(特雷弗·諾亞,Trevor Noah)曾因客觀、犀利的吐槽在中國收穫了一波粉,但他在最新一期節目中卻「徹底暴露了」。即便在持保守派立場的福克斯新聞下,評論區約500條網友留言中,近八成網友表達了不滿情緒。一些網友列出了美國疫情暴發後,不同時期的確診及死亡數據,譴責政府應對疫情不利。
  • 全南8億元風電項目路改收費被指藏貓膩 路改費用過高
    路改項目中,運輸方質疑通信公司線路改造收費過高且未開具發票,究竟是中間人作祟?還是通信公司收費不公?《問政江西》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中國江西網/問政江西記者張麗雲、姚陳豔/文  按照陳君明的報價,物流公司需花費近60萬元用於運輸途中道路整改。  物流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8月12日,物流公司已支出50萬元,其中一筆25萬元公對公轉入全南縣正綠生態工程有限公司,另外25萬元分兩次轉到陳君明個人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