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民調:民進黨認同度史上最低 中性選民幾近過半

2020-12-05 環球網

中國臺灣網8月20日訊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今天(20日)公布民調,臺灣民眾有4.8%強烈認同民進黨,19.7%溫和認同民進黨,民進黨認同度為歷史新低點。20.2%民眾是溫和認同國民黨,4.3%強烈認同國民黨,「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表示,目前綠與藍的力量各佔24.5%,不相上下,這是近兩年來藍綠勢力最接近的時候。中性選民或獨立選民方面,最高是2018年7月的49.6%,現在則是46.9%,仍然是歷史的高點。

據報導,「臺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民調,遊盈隆指出,由於臺灣基本上是以兩大黨為主軸及數小黨構成的政黨體系,所以政黨認同的測量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較精確地反映藍綠勢力的大小與分布。被問到「目前島內有兩個主要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請問哪一個政黨的理念和主張跟您較接近?」結果發現:4.8%強烈認同民進黨,19.7%溫和認同民進黨,46.9%為中性選民,20.2%溫和認同國民黨,4.3%強烈認同國民黨,4.2%不知道、拒答。

換言之,2018年8月,臺灣藍綠勢力的分布,大體上是24.5%綠,24.5%藍,46.9%是中性或獨立選民。簡單的說,以全臺為範圍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綠與藍的力量已經不相上下,「這是近兩年來藍綠勢力最接近的時候」。

遊盈隆指出,和上個月相比,綠下降0.7個百分點,藍上升3.8個百分點,大致都在誤差範圍上下。這是臺灣政黨政治史上一個特殊的時刻,藍綠勢力合計只有49%,並沒有過半,甚至只比獨立選民多兩個百分點,基本上延續了7月的景象。

他認為,這是臺灣藍綠政黨社會支持力量最虛弱的時候,它反映的是臺灣社會為數可觀的人對兩個主要政黨的失望與不滿。民進黨與國民黨社會支持力量顯著且持續的衰退,必將反映在即將到來的2018縣市長選舉過程與結果。

從近兩年臺灣民眾政黨認同趨勢圖,可以看出整體政黨認同趨勢的變化。遊盈隆分三點加以說明:

第一,民進黨方面:在過去兩年中,民進黨認同大起大落,最高是2016年6月的51.6%,然後隨著政局演變,時勢的推移,最主要的是蔡當局執政表現不受人民肯定,逐漸失去民心,民進黨認同一路下滑,直到現在只剩24.5%,是歷史的新低點。

第二,國民黨方面:自2016年5月最低點16.6%開始,國民黨認同者和民進黨認同者相比,呈現相對低迷但穩定的狀態,最高點出現在2017年10月,有25.2%。目前則是24.5%。

第三,中性選民或獨立選民方面,在過去兩年中,也呈現了相當大的高低起伏。最低是2016年6月的27%,最高是2018年7月的49.6%,現在則是46.9%,仍然是歷史的高點。

他稱,從大的方面看,過去兩年中,兩大黨認同者加起來最高曾佔有成年人口的70.5%,最低則是今年7月的45.9%,現在則是49%。他之前曾提出臺灣正在出現一個空前的「政黨選民解組」現象,他認為,這一現象持續在進行中,「這當然是一個不尋常的現象,顯示兩個主要政黨正遭遇來自選民的空前威脅與挑戰」。(中國臺灣網 李寧)

相關焦點

  • 臺灣民調/TVBS發布7月「六都」市長競選民調
    (二)民進黨認同者支持柯文哲比例上升14個百分點至46%;國民黨認同者支持柯文哲比例也增加6個百分點至21%  交叉分析顯示,民進黨認同者支持姚文智的比例由前次調查下滑8個百分點,至41%,支持柯文哲比例則上升14個百分點至46%,綠軍票源呈現分裂;國民黨認同者仍有七成(73%)支持丁守中,但支持柯文哲比例也從15%上升至21%;中立選民對柯文哲支持度由
  • 感覺史上最好?臺灣民調:滿意蔡英文民眾創新高,擔心兩岸開戰者過半
    臺灣老牌專業新聞雜誌《天下雜誌》,雖然以財經為導向,但在島內時政上也多有著墨,尤其是一系列民調影響力不小。其中,從2004年開始施行的針對臺灣縣市長施政滿意度的調查,成了每年對縣市首長能力評價的依據之一。
  • 臺民調:臺北市長選戰丁守中贏柯文哲 賴清德支持率最低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5月21日訊 民進黨將在本月底前確認臺北市長提名人選。臺灣《聯合報》最新臺北市長選情調查發現,民進黨自推人選起步晚,即使派出民意支持度最高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參選,也暫難撼動柯文哲、丁守中對決現況,支持率分別為丁守中三成六、柯文哲三成三、賴清德一成六。
  • 民進黨「小雞」好焦慮
    母雞帶小雞綠盼蔡帶動「立委」選情蔡英文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據臺媒報導,24日,島內親綠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舉辦三周年茶會暨民調發布會,稱2020年選舉若蔡英文、韓國瑜對決,支持度分別為52.1%及34.7%。蔡英文超出韓國瑜17.4個百分點。
  • 民進黨當局幹下一件蠢事,島內一片雞飛狗跳
    民進黨為了向美國搖尾乞憐,執意引進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美豬」,島內輿論炸鍋。據中國臺灣網援引臺媒的報導,國民黨智庫26日發布最新民調,有7成民眾反對民進黨當局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72%不認同犧牲民眾健康換取美對臺所謂支持。
  • 蘇嘉宏:臺灣族群認同 藍綠涇渭分明
    輔英科技大學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蘇嘉宏發表「南臺灣的族群認同與投票行為研究:2012年總統選舉個案分析」論文,全文如下:   摘要   近年來臺灣選民在政黨認同的投票行為上,可以概括得出一個印象:濁水溪以北為泛藍得票高於泛綠,但濁水溪以南則泛綠得票高於泛藍,充分顯示「北藍南綠」的「南北地域」差異。
  • 民進黨內憂外患,專家對「九合一大選」做出預測
    臺灣從元旦開始正式進口「萊豬」,由此在島內引發了各種矛盾,而作為始作俑者,民進黨也開始嘗到了這一步「臭棋」的惡果,在最新的民調中,民進黨的支持率不斷下降。專家普遍認為,民進黨的這一頹勢還將持續下去,一直到2022年地方「九合一大選」時一敗塗地。
  • 臺灣風向變了,民進黨在島內支持率大不如前
    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民進黨當局更是獨攬大權。在島內民眾的不懈努力之下,疫情情況終於有所改善,社會也能分出精力去重新審視民進黨,現在民進黨當局的支持率也發生了變化。蔡英文支持率明顯下滑自疫情爆發以來,民進黨就不斷的發表一些「樂觀新聞」,最終造成了口罩之亂、振興券之亂等問題的出現,但是由於民進黨「過於專權」,所以臺灣民眾並沒有因為這些事件而產生不滿。
  • 2019,臺灣島內會搞激進「臺獨」嗎
    「臺獨」——蔡英文更具隱蔽性環球時報:目前島內是民進黨二度執政。在您看來,蔡英文和陳水扁在推動「臺獨」方面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不同?王在希:蔡英文和陳水扁都是李登輝培植的兩個「臺獨」骨幹,他們都堅持「臺獨」立場,但在做法上有明顯區別。陳水扁屬於「功利性臺獨」,蔡英文屬於「理念性臺獨」。
  • 臺灣最新民調:蔡英文36%洪秀柱17%宋楚瑜24%
    《聯合報》的最新民調顯示,宋楚瑜稀釋泛藍票倉的潛能立竿見影,國民黨參選人洪秀柱的支持率跌至17%,比此前只與蔡英文對決時下滑了9個百分點。雖然宋楚瑜24%的支持率仍然低於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36%,但卻顯然把此前蔡的支持率拉低了8個百分點。對此,洪辦認為這只是暫時效應,真正的民調結果要看明年1月16日大選當天。然而,還沒等到那天,國民黨內已有「立委」感動於宋的誠意,宣布退黨追隨宋。
  • 民進黨提出「流氓」邏輯,蔡英文將站在臺灣對立面?
    民進黨內部混亂「狠起來連自己都打」是一句網絡流行語,可是用來形容現在的民進黨非常貼切。在「萊豬」議題表決過程中,因為幾人跳票,讓民進黨其他官員非常不滿。跳票這幾位民代表示,自己願意尊重民進黨處理結果,願意承擔所有後果。這些跳票民代,擔心自己一旦投下贊同票,可能會遭遇選民抵制,對自己政治前途造成巨大影響。事實上民進黨民代都遭遇了各自選區選民抗議。
  • 蔡英文民調「高居不下」有貓膩?臺作家踢爆內幕:都是人造的!
    民進黨9月28日舉行三十三周年黨慶,尋求連任的蔡英文在致詞時大打「恐嚇牌」,表示2020這一戰,對手不只在島內,還在大陸。她不但向大陸嗆聲,還呼喊老一代、中生代、新世代大家要攜手克服難關,「2020,我們要贏」。
  • 「九合一」慘敗兩周年,蔡英文給民進黨敲警鐘
    誰能想到,兩年前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輸得個底朝天,而被預判「沒有明天」的民進黨,兩年後的今天,挾著「817之威」繼續「執政」呢?2018年11月24日,民進黨遭遇其選舉史上最大慘敗,在22個縣市長中,國民黨奪下15席,民進黨大敗退僅存6席,無黨籍1席。尤其在最受外界矚目的「六都」市長方面,國民黨的韓國瑜贏下高雄,打破民進黨20年執政。
  • 韓國瑜「造勢熱 民調冷」 臺學者:隱身支持 要打蔡英文個措手不及
    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自從十月中旬展開「傾聽之旅」的造勢活動以來,所到之處受到支持者熱烈歡迎,但他的民調支持度卻不見起色,臺媒解讀這種現象是「沉默螺旋」,表明很多選民仍在觀望。韓國瑜23日在臺中展開選前造勢活動,受到支持者熱烈歡迎。
  • 親綠民調顯示蔡英文聲望下滑,2021年民進黨可能「盛極而衰」
    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今天針對「2020蔡『政府』重大施政表現」公布最新民調,與上個月相比,贊同蔡英文處理大事方式的人減少 2.4個百分點,不贊同的人增加5.2個百分點;贊同者只比不贊同者多16.5個百分點,比上個月明顯減少7.6個百分點。
  • 「萊豬」海嘯狂飈 民進黨又耍老招
    民進黨當局明年元旦將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豬、美牛入臺,臺灣民怨沸騰、反彈強烈,蔡英文、蘇貞昌的民調也遭受重挫。「親綠」媒體的《美麗島電子報》28日發布民調,儘管民進黨當局強調開放「萊豬」是臺灣推動國際經貿的關鍵,仍有7成4民眾認為開放「萊豬」是偏向美國利益;就連民進黨的支持者也有6成認為是偏向美國。整體而言有6成6民眾反對開放「萊豬」政策,僅2成7支持民進黨當局的決策。距離「萊豬」入臺只剩幾天,島內相關議題一派亂象。
  • 民進黨為何認慫?
    蔡當局以行政命令方式,強行開放瘦肉精美豬,迴避立法機構審查,引發島內輿論譁然。在在野黨和輿論抨擊下,民進黨黨團被迫轉彎,同意將「備查」改「審查」。這是蔡英文二次執政以來遭遇最大阻力的一次。蔡英文遭遇民意的最大阻力對於民進黨同意將「備查」改「審查」,是否是因顧慮到社會的反彈?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表示,沒感覺到「社會上有太明顯的反對」,民進黨就是認為開放政策「符合臺灣利益、照顧民眾需求」。這位民進黨立委恐怕在故意「裝聾」。
  • 人民日報海外版:台歷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
    人民日報海外版9月15日消息,新學期伊始,島內有歷史老師投書媒體,痛陳新版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中國歷史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其行徑令人髮指。島內輿論指出,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去中國化」和「文化臺獨」,不斷刪改課綱篡改歷史,其直接結果之一是讓歷史教育失去知興替、明得失的意義,讓島內下一代變得淺薄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