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賀司馬雲傑先生「大道哲學通書」五卷出版】(五首並序)
欣聞司馬公雲傑先生「大道哲學通書」五卷出版【1】,不勝歡欣鼓舞之至!吾半生飄零、四海為家,讀書不精、一事無成。求學京華,得遇先生,實屬三生有幸!猶憶昔時,偶讀大作,深感先生學識精純、大才如海,不勝欽佩仰慕之餘,冒昧登門求見。蒙公不棄,一見如故,遂有意投身門下、執弟子之禮。
此後寓居京華數載,時常求教於先生,雖無師生之名,實蒙教誨之恩,更結忘年之誼。交遊日久,相知愈深,獲益愈多。先生祖籍中州,極富河洛英傑厚重質樸、俠義慷慨之古風。凡立身、處世、治學,俱持中居正、淡泊自守,堪稱忠厚長者、士人君子、學林前輩。其生平飽嘗憂患、歷盡坎坷,然立志投身學術,欲著不朽之言以傳世。數十載甘守清貧、閉門著述,年逾古稀,著作等身,仍壯心不已、筆耕不輟。當此人心躁動、雜語喧囂之世,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泥沙俱下,萬馬齊喑。先生懷報國之心、負濟世之志,欲以一己之力,秉天地正氣,承乾坤大德,稽吾土吾族數千年發端演進之盛衰綿延,成吾國吾民新世紀繼往開來之光明大道。雖九死而其心未悔,縱百折亦此志不渝。子曰:「仁者無憂,智者無惑,勇者無懼。」聽先生之言、觀先生之行、讀先生之書、體先生之心,誠哉斯言!
草成七律五篇,以表崇敬之情、恭賀之意。此為識。
2012年4月
注釋:
【1】 「大道哲學通書」五卷,包括《大道運行論》《綿延論》《盛衰論》《心性靈明論》《道德本體論》,華夏出版社2012年出版。
【之一·論大道運行】
亦師亦友結奇緣,感公正氣薄雲天。
靈明心性弘大道,盛衰物理論綿延。
往聖絕學繼千秋,生民太平享萬年。
莫道夕陽無限好,仁壽豈獨夏峰先?【1】
注釋:
【1】孫奇逢(1584-1675):字啟泰,號鍾元,原籍明直隸保定府容城縣(今屬河北省),後遷居河南衛輝府輝縣。晚年講學於輝縣夏峰村,學者因稱「夏峰先生」。孫奇逢「少歷經於貧賤,老困躓於流離」,親身經歷了明亡清興的劇烈變革。天崩地解的嚴峻現實和顛沛流離的貧困生活,造就了他探求治世之道、整治人心風俗的人生理想。在一生的政治、學術活動中,夏峰先生十一次拒絕朝廷徵聘,堅持以躬耕、講學、著述為生,始終高揚正義、痛斥邪惡,志節慷慨、不避生死,德操聞於朝野。時人尊之為一代儒宗、北學泰鬥,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為「明末三大儒」(一說為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清道光八年(1828)從祀文廟。
【之二·論文化綿延】
禮樂教化正民心,致君堯舜風俗淳。
洪範九疇開太平,弦歌三百立彝倫。
至人無名乾坤德,大美不言天地恩。
道法自然生萬物,陰陽莫測易通神。
【之三·論歷史盛衰】
聖賢之道貴仁恕,己所不欲勿施人。
格物致知止於善,安身立命定乎心。
用舍行藏由時運,盛衰興廢據史論。
怪力亂神子不語,修齊治平士之根。
【之四·論靈明心性】
造化萬物有慧根,一幾之微動乾坤。
戒定虛靜源於寂,美善敬誠本乎真。
鳶飛魚躍天然趣,知來藏往靈明心。
智者無憂勇無懼,一日三省在吾身。
【之五·論道德本體】
大德日生循道體,儒學精義修身同。
文發乎情辭有限,性出於理趣無窮。
才備古今求通識,學貫中西化圓融。
萬卷讀破筆如神,心與物遊馬行空。
【金縷曲·敬賀司馬先生著作集成出版並答謝贈書有作】
河洛英靈,代有人才;中州雄傑,於今為盛。欣聞《司馬雲傑著作集成》十三卷於其故園出版【1】,實為學界盛事!蒙先生青眼,以全集相贈,喜不自勝。歸來拜讀,感佩不已!觀先生十三卷著作,堪稱鴻篇巨製,皆系其半生心血結晶也。溯其學問根柢,淵源有自,其來尚矣!司馬氏世典周史,證以《太史公自序》曰:「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重黎氏世序天地。……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漢太史令司馬談、司馬遷父子著《史記》,晉秘書丞司馬彪續《後漢書》,宋資政殿學士司馬光纂《通鑑》,俱留名青史、鑄就偉業。以是觀之,先生自不惑之年,以天命自勵,棄商治學;以史職自任,潛心著述。可謂家學淵源、師法先賢矣!
今逢盛世,國運昌隆,聞先生欲以畢生所學著成「九論一史」【2】,意在為世人立心、為生民請命,以此效往聖、繼絕學、正風俗、開太平。其心可感、其志可敬、其勢可成、其興可待!小子不才,願執弟子禮於門下,追隨左右,略盡綿薄。忘年知己,師友相長;高山流水,峨峨洋洋。草成《金縷曲》一章,以表敬賀之意、景仰之情。此為識。
《史記》《通鑑》出。
十三卷,縱覽盛衰,綿延日久。
淵淵浩浩寥天一,大道哲學獨有。
心性論、一念靈明,道德本體正源流。
集大成者源河洛【3】,繼程朱,陸王后【4】。
平生坎坷幾回首。憶年少,意氣幹雲,糞土王侯。
利鎖名韁終勘破,歸來淡泊自守。羞為伍、稻梁同謀【5】。
「九論一史」巨著傳,料世人、爭讀忍釋手。
千秋名,君知否?
2016年11月
注釋:
【1】《司馬雲傑著作集成》:包括《大道運行論》《綿延論》《盛衰論》《心性靈明論》《道德本體論》《論文化復興》《論禮教文明》《文化價值論》《文化悖論》《價值實現論》《文化社會學》《文藝社會學》《紅樓夢與晚明哲學》,計13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
【2】「九論一史」:司馬雲傑對其生平著述、學說的總體構想。「九論」包括已出版的「文化價值哲學三部曲」——《文化價值論》《文化悖論》《價值實現論》,與「大道哲學通書」五卷——《大道運行論》《綿延論》《盛衰論》《心性靈明論》《道德本體論》,尚餘《大化運行論》一卷未完成。「一史」為《中國精神通史》五卷,囊括自先秦至明末數千年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之文化傳統與生命精神,以此重現中國歷史卓絕獨有之演進路徑,繼而探索中華文明全面復興之發展方向。遺憾的是,《中國精神通史》只出版了第一卷,第二卷尚未完成、出版之際,先生竟因病辭世。「九論一史」,終成斷篇絕響。
【3】河洛:即河圖洛書,上古傳說中華夏民族歷史文化的淵源。《易·繫辭上》有云:「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成為治國理政的經典,被收入《尚書·洪範》。《周易》和《洪範》兩書,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諸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此句意謂司馬先生生長於中原河洛地帶,此為其學術根基及理論淵源,亦是其日後獲得崇高成就的原因所在。
【4】程朱陸王:即中國哲學史上最具影響的四位思想家——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此句意謂司馬先生的「大道哲學全書」,意在貫通程子、朱子之理學,與象山、陽明先生之心學,以成一家之言。
【5】稻粱謀:原謂羽類之謀取稻粱作為口食本指禽鳥尋覓食物。如杜甫詩《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句,用作比喻人之謀求衣食和基本生活必須從事的基本勞作。又,龔自珍《己亥雜詩·詠史》有「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句,揭露清代統治者屢興文字獄,士人每因文字獲罪被殺,甚至禍及滿門。在此種殘酷的專制統治之下,大多數文人學者言行謹慎,不敢參與學術集會;著書立說亦只為自己與家人的生計,而不敢直抒己見、追求真理。此句意在說明司馬先生平生淡泊自居、不慕功名,從不為生計而治功利之學,亦不畏權勢而發媚俗之論。
【書評】著史效司馬 論玄越子云——讀《中國精神通史》第一卷有感
(按,原文刊發於《文化學刊》2016年第5期及《美與時代》2016年第5期,
因篇幅較長,且已公開發表,此不再載錄文字。僅將發表刊物的圖片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