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再次受到關注。記者諮詢了市內多名專家醫生,就睡眠中出現的異常狀態做出解答和建議。
過度緊張導致「鬼壓身」
「頭腦非常清醒,但身體就是動彈不得。」今年讀高三的苗婷婷近幾個月非常痛苦。「尤其是午休,我潛意識提醒自己要起床看書了,也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已經起來,然後出門、路過樓下水果店、回到學校,還跟同學打招呼……但猛的一晃,發現自己還躺在床上。」40分鐘的午休下來,婷婷幻覺「起來」好幾次。
「這是一種睡眠障礙疾病。」清遠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王育紅首先否認了「鬼壓身」的迷信說法。他解釋,這種現象在睡眠神經醫學上屬於一種睡眠癱瘓的症狀。當患者處於睡眠狀態時,呈現半醒半睡情境,腦波有清醒的波幅,部分人還會產生影像的幻覺,但全身肌肉張力降至最低。
「人的睡眠周期依次經歷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最後到『快速動眼期』,也叫夢期。」王主任認為,婷婷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睡眠中提早進入了快速動眼期,導致在快速動眼期的階段協調不一致。
據了解,如果人在睡眠時打破睡眠周期,急速進入快速動眼期,就會出現睡眠神經癱瘓,這時身體會呈現休息狀態,但大腦卻從睡眠休息中復甦,來不及和身體重新連結,使人發生半睡半醒狀態,從而出現夢境與實現交織,導致身體與大腦發生不協調情況。這個時候全身的肌肉張力最低,所以會造成自己想要起來,卻起不來;想用力,卻使不出力的狀況。
王主任說,當壓力過大、過度焦慮、緊張、極度疲累、失眠、睡眠不足,或有時差問題的時候就會出現睡眠癱瘓。而青少年時期是睡眠癱瘓的常發階段,而處於升學考試的學生更是常見,但很少有人連續發生。患者只要保持愉快心情、減緩壓力,這種症狀自然會消失。
睡覺流口水與脾胃虛寒有關
睡覺流口水,這種情況往往被認為只有在小孩子身上才會經常發生。但如果睡覺姿勢不當,如趴在桌子上睡、側臥位睡覺,成人也會流口水。
市中醫院專家潘醫生告訴記者,其實成年人睡覺流口水與脾虛有關。如果脾虛運化失常,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得不到濡養,肌肉很容易鬆弛。所以睡著後會張開口,形成口水外流。「這種情況經常是因為飲食失調,勞逸協調不平衡,或者體虛所引起脾胃運動功能減弱、水溼停留、脾胃溼熱、胃熱上蒸引起。」
如果長期睡覺流口水,潘醫生建議要儘快就醫,可從中醫藥物方面對脾胃進行保健、另外應保持口腔衛生,消除牙齦炎,減少不良刺激。南方日報記者鄧薇
(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wyxa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