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會為了自己的愛情而感覺到為難,畢竟現在的婚戀市場就像是工作市場一樣的艱難,以至於很多看上去比較優質的男孩子都沒辦法找到自己心儀的對象。以前都說只羨鴛鴦不羨仙,現在連鴛鴦都羨慕不起來了。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那些號稱是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如果一方死去還能夠經受住交配本能的誘惑嗎?畢竟人類還有道德和文化進行約束,依舊管不住那些天然渣的人出軌,那麼沒有道德約束的動物,是否能夠抵抗這種繁衍本能呢?
事實上這時候就不得不戳破大家的幻想了,因為很多時候大家用來舉例的動物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那麼恩愛,比如說鴛鴦這種東西,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化中用來比喻夫妻恩愛的動物,但事實上鴛鴦根本不是什麼神仙眷侶,而是表面夫妻。
如果觀察一下鴛鴦的生活狀況,就會發現他們事實上只有在每年的繁衍季節才會在一起,平時都是各玩各的,就是很多人根本接受不了的開放性關係。甚至大部分的鳥類都是這樣,有一種叫做黑喉藍鶯的鳥類根據動物學家的檢測,它們夫妻養育的後代1/10都不是親生的。
因此可以說這些鳥類在生活中基本都是頭頂帶點綠的,就算不是鳥類,其他哺乳動物也更多是傾向於挑選那些身強力壯,基因優良的對象進行繁衍,而不會被限定在某一個特定對象身上,畢竟自然界中的動物死亡率實在是太高了,一夫一妻太難堅持。
因此很多曾經被人類認為是忠貞的動物,事實上都僅僅只是還沒被動物學家抓到他們亂來的證據罷了,而有一些更為極端的種類在繁衍的時候直接兩性融合,比如說鮟鱇魚的雄性就會將自己化為雌性鮟鱇魚身上的一部分。但即便如此依舊沒辦法一夫一妻,因為雌性鮟鱇魚可以同時附著多條雄性鮟鱇魚,相當於是逆後宮了,這真是悲哀的大自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