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為何讓英法美氣急敗壞,讓意日坐立不安?

2020-11-28 騰訊網

在無邊的黑暗裡,眾多的未解和神秘靜靜的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的火炬亮起,讓我們一起開啟探索歷史的旅程!

1939年8月23日,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在莫斯科同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託夫籤訂了一份《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規定:締約雙方保證不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擊行為;締約一方如與第三國交戰,另一締約國不得給予第三國任何支持;締約雙方決不參加任何直接、間接反對另一締約國的任何國家集團;雙方以和平方式解決締約國間的一切爭端;條約有效期為10年。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籤訂,使歐洲鬥爭形勢出現了新的轉折,震驚了世界,英、法等國這才感到大禍臨頭而氣急敗壞;德國的盟國義大利、日本也坐立不安,怨氣衝天……

本來,蘇聯是未曾想到會同法西斯惡魔籤訂什麼條約的。1939年4月15日,在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宣告英法慕尼黑陰謀破產後,史達林便邀請英、法外長在莫斯科開始政治談判。談判中,蘇聯向英法提出一些建議:締結英、法、蘇之間有效期5至10年,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的反侵略互助條約;三國保障中歐和東歐國家的安全;締結三國間相互援助的具體協議。

但是,英國首相張伯倫一心要把蘇聯排除在歐洲大國集團之外,所以,直到8月中旬,英、法同蘇聯在莫斯科的談判,仍然陷於停頓狀態。英法軍事代表團不與蘇聯代表討論在什麼地方,以何種方式來對付納粹侵略,他們避而不談締結軍事條約的實質問題,只就抽象的無關緊要的所謂「原則問題」消磨時間。

這期間,英、法不但同意了納粹德國在東歐和中南歐自由行動,拒絕了蘇聯提出的保障中歐和東南歐國家安全的建議,英國政府甚至準備向德國提供一筆5億或10億英鎊的軍事貸款。

事情很明顯,英、法等國正力圖把戰爭推向東方,「禍水東引」,既消滅社會主義的蘇聯,又確保本土的安全,可謂「一石二鳥」。

史達林十分明白英、法的用心。他很是憂慮:如果西方國家這一陰謀得逞,蘇聯不僅是同希特勒單獨作戰,而且是同得到英國乃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支持的希特勒作戰。不用說,這種戰爭是可怕的。

不料此時希特勒向史達林伸出了橄欖枝。8月15日晚上8時,德國駐莫斯科大使舒倫堡奉命進見莫洛託夫,並按照柏林的指示,向他宣讀了德國外交部長表示準備到莫斯科來解決蘇德關係的急電。

原來,希特勒認為,德國與英法的矛盾較之與蘇聯的矛盾更為直接和更加現實。畢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迫使德國長期處於屈辱地位的,不是蘇聯而是英法。在歐洲和世界稱霸的,不是蘇聯而是英法。

再說此時的蘇聯已很強大,不經長期準備,是不敢貿然進攻的。所以,從 1939年5月起,希特勒德國就一再向蘇聯進行外交試探,表示願意放棄反蘇立場,承認蘇聯邊界不可侵犯,企圖同蘇聯締結互不侵犯協議,使德國在向西方發動進攻時免遭腹背受敵之虞。

此時,史達林正試圖同英法結盟而遭拒絕,卻恰逢希特勒又一次找上門來。史達林立即想出了一招將計就計之策。當時,莫洛託夫「以極大的興趣」聽取了德國大使舒倫堡的絮絮叨叨,表示「熱烈歡迎德國想改善對蘇關係的願望」。

為了試探對方的意圖,莫洛託夫進一步問道:德國政府是否有興趣在兩國之間籤訂一項互不侵犯的條約?是否準備發揮它對日本的影響來改善蘇日關係並消除邊境衝突?如果蘇德聯合擔保波羅的海國家安全的話,德國以為如何呢?

莫洛託夫的這些建議,正好是希特勒所希望的東西,而且,他比蘇方提出的更具體、更痛快。因為這個條約將使蘇聯置身於戰爭之外,從而能使他放心大膽地進攻波蘭,而無需害怕蘇聯幹涉。

希特勒很快無條件地接受了蘇聯的建議。舒倫堡大使奉命再次進見莫洛託夫,並且通知他:德國準備同蘇聯締結一項互不侵犯條約,這項條約的期限可定為25年,期滿以前不得廢除。除此而外,德國還準備同蘇聯一起對波羅的海各國作出擔保。最後,德國也願意發揮影響來改進並鞏固蘇日關係。

德國政府表面上裝作不急於同莫斯科「做交易」,其實是非常急迫的。裡賓特洛甫甚至指示駐俄大使:我要求你再一次把這一指示逐字讀給莫洛託夫聽,並且要求立即知道蘇聯政府和史達林先生的意見。

希特勒和裡賓特洛甫眼巴巴的等著莫斯科的回答,但會談的結果卻使納粹頭目感到失望。在德國大使向蘇外長讀裡賓特洛甫的電報的時候,莫洛託夫並不怎麼關心它的內容,聽完了以後,他就拿出了蘇聯政府對德國外交部長8月15日第一次來信的書面答覆。

答覆照會一開頭就尖刻地數落了納粹政府以前對蘇聯的敵視行為……繼而筆鋒一轉:「雖然如此,如果德國政府現在要對過去的政策實行改變,準備認真改善同蘇聯的政治關係的話,蘇聯政府只能對這樣一種改變表示歡迎,並且準備在自己這方面修改政策,以便認真改善對德關係。」

但是,蘇聯照會堅持認為,這一定要通過「認真而實際的步驟」來做到,而不是像裡賓特洛甫所建議的那樣跨一大步。因為此時史達林已經知道了希特勒急於與蘇聯籤訂條約的目的,所以故作姿態戲弄希特勒。

8月18日晚,希特勒接到這個報告後,又給舒倫堡大使發出了一封由裡賓特洛甫署名的「特急」電報,要他轉告莫洛託夫:德國外交部長建議自己「立即動身來莫斯科」,其「將由元首授以全權,來全面地而且最後地解決全部問題」。

當時,希特勒進攻波蘭己是萬事俱備,急於開弓,可蘇聯卻慢吞吞地大賣「關子」,希特勒和裡賓特洛甫神經質地等待著莫斯科的決定。

直到8月19日晚上7點10分,那份望眼欲穿的電報才終於來了。電報說,莫洛託夫提出:如果蘇德貿易協定能在20日籤字並公布的話,裡賓特洛甫就可以在8月26日或在27日到莫斯科來。

希特勒再也無時間與莫洛託夫「泡」了,他決定直接同史達林打交道。8月20日下午6點45分,他籤名的致史達林的信以加急電報的形式直傳莫斯科:在我看來,鑑於我們兩國都有建立彼此間新關係的願望,最好是不要喪失時間。我因此再次建議你在星期二(8月22日)接見我的外交部長,至遲到星期三,8月23日。

在以後的24小時中,希特勒一直是處在近乎精神崩潰的狀態中。他連覺都不能睡。半夜裡,還打電話給戈林,說他心裡嘀咕史達林對他的電報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並對莫斯科遲遲不作答覆感到不安。到8月21日晚上9點35分,收到史達林同意裡賓特洛甫8月23日來莫斯科訪問的復電後,希特勒心裡的那塊石頭才算落了地。

1939年8月23日夜裡,史達林接見了裡賓特洛甫,他們商定了協議的文本,但會議的氣氛是冷淡的。裡賓特洛甫在前言中親手加進一句有關德蘇兩國形成友好關係的重要的話。史達林對此表示反對。

他說,蘇聯政府在被納粹政府劈頭蓋腦地傾倒了6年大糞之後,不能突然之間把一項德蘇友好宣言拿到群眾面前來。因此,前言中的這一句話就被刪去了。

蘇德兩國鑑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消息傳來,希特勒喜不自禁。

史達林和希特勒都知道,蘇德籤訂互不侵犯條約,這是一個暫時的權宜之計。他們是敵人,在他們之間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儘管如此,8月23日這晚,兩國外長還是在條約上煞有介事地籤了字。據說,雙方同時還「在嚴守秘密的會談中討論了劃分各自在東歐的勢力範圍問題」,達成了「秘密附屬議定書」。

議定:屬于波羅的海國家的地區如發生領土和政治變動時,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將成為德國和蘇聯勢力範圍的界限。在這方面,雙方承認立陶宛在維爾諾地區的利益;如波蘭發生領土和政治變動,蘇德雙方將大致以納雷夫河、維斯杜拉河和桑河為勢力分界。維持波蘭獨立是否符合雙方利益,以及如何劃界,只能在進一步的政治發展過程中才能確定;在東南歐方面,蘇聯關心在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的利益,德國宣布在該地區政治上完全沒有利害關係。

希特勒的盟友聞訊後便罵開了娘。日本朝野譴責德國破壞了協定,表示抗議,平沼內閣被迫辭職;義大利獨裁者認為德國藐視義大利,從而感到受了侮辱;佛朗哥則發表聲明,要在歐戰中保持中立。

在倫敦,保守黨中的希特勒支持者也大發脾氣,但是,張伯倫政府依然故我,甚至在希特勒進攻波蘭之後,張伯倫仍然召集參加慕尼黑會議的四國,來商討同希特勒取得協議以解決波蘭命運的問題。

只是在這種嘗試遭到拒絕後,9月3日,英、法在被迫對德宣戰。然而,儘管波蘭頻頻呼救,英、法兩國要麼置之不理,要麼消極應付,按兵不動。是英、法兵力不夠嗎?否!實際上,當時德國在西線只投入了23個師,而僅法國就有100多個師,只要英、法從西線發動進攻,德國就會處於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

德軍空襲波蘭

9月17日,德軍攻佔大半個波蘭、合圍華沙並限令華沙當局在12小時內投降。這時,懦弱的波蘭政府竟置人民和國家的根本利益於不顧,離開華沙,逃之夭夭,經羅馬尼亞、巴黎,流亡倫敦。

早已同德國商量好瓜分波蘭的蘇聯,只因與波蘭籤有互不侵犯條約而始終不便動手。波蘭政府的出逃,終於使蘇聯找到了「體面」出兵波蘭的藉口。蘇聯政府宣稱:由于波蘭政府不復存在,因此《蘇波互不侵犯條約》不再有效。「為了保護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少數民族的利益」,蘇聯決定進駐波蘭東部地區。

這天凌晨,蘇軍越過蘇波邊境向波蘭東部進軍,不僅進駐了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而且越過了寇松線。接著,9月28日在莫斯科籤訂了蘇德邊界友好條約。條約規定:蘇德「兩國政府在前波蘭國家領土上劃定界線,作為兩國國界」。

之後,蘇聯加緊建立「東方戰線」,通過1939年10月-1940年3月的蘇芬戰爭,蘇聯取得芬蘭部分領土,並獲得漢科半島的租借權。1940年7月,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被併入蘇聯。同年6月,蘇聯佔領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東方戰線的建立使蘇聯增加領土46萬多平方公裡,人口增加2200多萬,西部邊界向西推進約300-400公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禦空間,改善了戰略地位。

史達林這一戰略的實施,粉碎了英法挑動蘇德戰爭的陰謀,加深了軸心國之間的矛盾,使德、意、日一致投入戰爭成為不可能,使蘇聯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加強戰備,進一步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

正如邱吉爾當時所說;「史達林同希特勒做交易一舉,……在當時是高度現實主義的。史達林的首要考慮,就同任何其他國家政府首腦的考慮一樣,是他自己國家的安全。」

據史達林後來告訴邱吉爾說,他在1939年夏天深信,希特勒就要打仗了。他決定蘇聯決不能被別人騙到單獨對德作戰的倒黴局面中去。如果同西方結成靠得住的聯盟證明已不可能的話,那為什麼不轉而聯合希特勒呢?他不是已突然來敲門求教了嗎?

毛澤東那時也指出:「英美法的計劃是;推動德國進攻蘇聯,它們自己『坐山觀虎鬥』,讓蘇德打得精疲力竭之後,他們出來收拾殘局。這種陰謀,被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擊破了。」

德國在佔領波蘭後,即揮戈西向,於1940年6月攻佔法國,接著向英倫三島實施「海獅作戰計劃」。英、法「禍水東引」的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對蘇聯發動猛烈進攻,蘇德戰爭爆發。

東流逝水,葉落紛紛,時間就這樣悄悄地、慢慢地走過,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蘇芬戰爭,百萬蘇聯大軍為何拿不下小小芬蘭,還差點被反殺?
    緊接著,芬蘭開始和蘇聯劃定邊界,由於蘇聯正在和波蘭打仗,沒有精力和芬蘭扯皮,直接導致兩國籤訂的《塔爾圖條約》讓芬蘭佔了大便宜,南部卡累利阿地峽的邊界緊鄰舊沙俄首都聖彼得堡(後來改名列寧格勒),以蘇聯戰鬥民族咄咄逼人的脾氣,哪吃得了這種虧啊,有機會一定會找回來,這就為後面的蘇芬戰爭埋下了伏筆。
  • 蘇德戰爭爆發之初,史達林為何槍決愛將巴甫洛夫?兵敗非主要原因
    巴甫洛夫大將表面上是因為兵敗被殺,其實摻雜了史達林悔不當初的惱羞成怒,正是因為巴甫洛夫在1937年給出的錯誤結論,讓蘇軍在裝甲兵建設中「開了倒車」,進而深邃影響了蘇德戰爭爆發初期的戰局,當德國坦克洪流滾滾而來之時,蘇軍機械化部隊卻硬是無力抵擋。
  • 二戰中的芬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先後和蘇德兩大強國交手
    二戰爆發後,芬蘭先後捲入了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與德國、蘇聯兩大強國先後交手,而且讓對手吃了不少的苦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1917年2月6日,芬蘭宣布脫離俄國獨立,從此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儘管蘇聯政府承認了芬蘭的獨立,但他們對芬蘭的獨立一直耿耿於懷,所以蘇聯策動了芬蘭國內布爾什維克進行起義,導致芬蘭陷入了內戰中。芬蘭人平定了國內起義後,遂對蘇聯採取了嚴重的敵視政策。
  • 科學家李嗣涔:兩種植物種成太極,互不侵犯,長得茂盛,蟲害也少
    過去我們在種植中用的是化學肥料,現在我們用的是氣,用物理的方法在種植。在種植物的時候你不要種成現在這種一排一排的,你可以種個太極,可以種個八卦的形狀,引動天地之氣。可以減少我的殺蟲劑,減少我的肥料,利用天地間的能量來培育這些植物。主持人陳宇廷:這個已經做了些實驗嗎?李嗣涔:是的。
  • 初中中國近代史知識點梳理:重要的國際條約總結歸納
    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的過程   (1)開始: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等的籤訂(2)加深:第二次鴉片戰爭和條約的籤訂   (3)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4)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   2、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   鴉片戰爭(1840—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
  • 習近平與金正恩就《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籤署55周年互致賀電
    電文如下:尊敬的金正恩同志:值此《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籤訂55周年之際,我謹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向你並通過你向朝鮮勞動黨、朝鮮政府和朝鮮人民致以誠摯的祝賀和良好的祝願。55年來,中朝雙方在《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的原則和精神指引下,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有力促進了各自國內建設事業,並推動兩國關係不斷深化發展。
  • 《辛丑條約》沒有割地,都說是美國的功勞,他為什麼要幫助中國?
    可是近代最重要四次戰爭,又因此籤訂的四個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唯獨被人家揍得最慘的辛丑條約,卻並沒有割地,這是為何?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8期:《辛丑條約》沒有割地,都說是美國的功勞,他為什麼要幫助中國?
  • 重溫二戰條約籤署 釣魚島在國際法上已回歸中國
    圖為蘇、美、英三國首腦史達林(左)、杜魯門(中)和邱吉爾在波茨坦會議上的資料照片。柴野攝  原題:重溫釣魚島主權歷史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顧中方一再嚴正交涉,宣布「購買」釣魚島及其附屬的南小島和北小島,實施所謂「國有化」,這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也是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理的嚴重踐踏。早在1945年籤定的《波茨坦公告》中就對戰敗的日本國主權有過明確的規定。
  • 1912年清朝滅亡,《辛丑條約》4.5億兩的巨額賠款,真的還清了嗎?
    後來,美國在因我國抵制美貨壓力下同意退還賠款。但是只同意將錢一部分拿出來開辦學校,最出名的就是燕京大學,還要求清政府每年必須派留學生前往美國學習。美國此舉為我國培養出了不少大學生,我國也成為赴美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別看美國這樣像做了一件好事,其實他們最初了意圖是想通過留學生控制他們的精神,以此來由他們支配。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從這個層面講,史達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最有影響力的一場戰役,也是改變整個二戰走向的一場戰役。由於蘇軍的勝利,盟軍加大了開闢第二戰場的進度,蘇軍也從戰略防禦開始轉向戰略反攻,戰場形勢迅速得到改觀。其次,史達林格勒戰役又是一場戰爭史上最漂亮的殲滅戰。
  • 蘇德戰爭爆發之初,蘇聯名將巴甫洛夫,為何被史達林下令處決?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初,巴甫洛夫就被史達林下令處決了,這是為何呢? 在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巴甫洛夫擔任了西方面軍的總司令,然而不久之後,著名的明斯克戰役就爆發了。當時德國突襲蘇聯,而巴甫洛夫所在的軍區就是德軍進攻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