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芬河疾控中心紅絲帶
專家解讀:家庭、辦公室、學校如何防範聚集性疫情
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滿洲裡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洪全在蒙古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本次疫情呈家庭聚集性、學校班級聚集性、小區聚集性的特點。
不少民眾疑惑:什麼是聚集性發病?聚集性發病可怕嗎?怎麼在日常工作、生活、學習的場所防範聚集性疫情呢?
什麼是聚集性發病?
在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中,「聚集性發病」是指兩周內在小範圍內,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場所,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
一旦發生聚集性發病,需要快速反應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積極治療幹預,必要時需要隔離等措施,避免疫情擴大。
怎麼防範家庭聚集性疫情?
呼吸道傳染病的家庭傳播風險較高,新冠病毒的傳播也不例外,共同居住生活的環境被汙染後,會導致家庭傳播。
市民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家具、地面、臺面、門把手等家庭成員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適度消毒。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分餐制、少聚集、注重食品衛生等良好習慣。
建議保持良好的衛生和健康習慣,居室勤開窗、常通風;進入家門前,有條件的要對外套、鞋子(含鞋底)、購物袋錶面等進行消毒;不隨地吐痰,咳嗽或者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衣服遮掩口鼻。
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後、飯前便後,要及時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消毒,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
在家中設置套有塑膠袋並加蓋的垃圾桶,用過的紙巾、口罩等放置到加蓋垃圾桶中,每天清理,清理時紮緊塑膠袋口,再投放到分類垃圾桶中。
怎麼防範辦公室聚集性疫情?
第一,注意個人防護,工作場所建議全程佩戴口罩。工作場所存在粉塵或毒物危害的,既要考慮對新冠病毒的防控,也要考慮對所接觸危害因素的防控,還要確保顆粒物濾過效率、密合度等參數符合要求。辦公室單人辦公可以不戴口罩;多人辦公時應佩戴口罩。如果有條件,可適當加大座位之間的距離。應該保持工作服、座椅套等織物的清潔,定期消毒。
第二,加強手衛生措施,要養成勤洗手、正確洗手的習慣。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和眼睛。儘量減少手接觸公共物品和部位。工作檯、操作按鈕、辦公物品表面等定期進行消毒。多人操作的設備要對接觸較多的物體或配件表面進行消毒,允許戴手套操作的可佩戴手套作業。
第三,減少人群聚集,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外出應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
怎麼防範學校聚集性疫情?
學校是一個人群聚集的場所,應當在確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學校具備了相應的防控條件以後,錯時錯峰開學,嚴格落實四方責任——屬地責任、部門責任、學校單位責任和個人家庭的責任。
做好疫情防控的風險評估,落實防護措施,制定好防控方案,做好應急預案,開展必要的應急演練。主要包括幾方面:
一是要建立學校、衛生、教育和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人對人的協作機制,不能說衛生部門對教育部門,衛生部門要落實到衛生部門的誰要對應教育部門的誰,一旦發生情況知道找誰,這樣一旦發生情況馬上就能知道該怎麼做。
二是要落實防控措施的要求,強化學校環境衛生、消毒,保障學生食堂就餐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三是加強健康監測。學生要加強因病缺課、缺勤管理,教職員工要加強缺勤管理,缺勤為什麼缺勤,學生缺課是為什麼缺課,要了解清楚,要把這些工作做細,開展健康教育,讓師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個人做到勤洗手,教室做到常通風,把各項措施做細做實,這樣才能有效防範可能發生的學校聚集性疫情。
(文章來源:綏芬河疾控中心 紅絲帶)
【來源:綏芬河廣播電視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