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電驅系統標準解讀與拓展:轉矩控制精度

2020-11-25 臭皮匠試驗室

聲明:本文為作者臭皮匠試驗室(同微信號)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導語:純電動汽車動力總成中的轉矩控制精度,是整車關注的關鍵指標之一,直接影響了整車的駕駛性、能耗優化、以及轉矩突變時的響應時間。究竟什麼是轉矩精度?如何測試?轉矩精度和系統哪些參數相關?又要如何在設計開發過程中將其限制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這些問題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關於轉矩控制精度,分三部分解讀:

1. 什麼是轉矩控制精度?

2. 轉矩控制精度的測試方法

3. 轉矩精度的估算

1. 什麼是轉矩控制精度

在《GB/T 18488.1-2015-電動汽車用電機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術條件》3.11中給出了轉矩控制精度的定義:

解讀:對於電動車電驅動系統,輸出轉矩範圍大,精度需要分情況定義,標準中給出了偏差與百分比兩種不同的定義方式,一般在低轉矩段,採用轉矩偏差定義,在高轉矩段,採用百分比定義,如輸出轉矩0~100Nm,轉矩控制精度±5Nm,大於100Nm,轉矩控制精度±5%。

2. 轉矩控制精度測試方法

《GB/T 18488.2-2015-電動汽車用電機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實驗方法》7.3.2 中已經具體地寫明了轉矩精度測試的方法:

解讀: 標準中試驗步驟已經寫的很詳細,BUT,從標出的重點中還可以看出,電機的運行溫度與轉速還未明確。而電控的標定過程,會在某特定溫度與轉速下進行,如定子70°C,轉速3500rpm。在此條件下測試的轉矩精度相對較高,然而若偏離了此溫度或者轉速,控制參數需根據電機溫度模型自適應調整,溫度模型的好壞對轉矩精度還是有很大影響的,筆者認為測試中對轉速與溫度採樣點也應有具體的規定。

3. 轉矩精度估算

電動車電驅動中很難集成高精度的轉矩傳感器,所以大多電驅動生產廠商用電流電壓及轉速傳感器以及電機設計的相關參數估算電機輸出轉矩,比如以下計算模型,分別是 轉矩電流計算模型 和 轉矩能量計算模型 :

其中:

f1,f2:計算函數

T_estimate:估算轉矩

n:電機轉速

id,iq:d軸與q軸電流

φd, φq:d軸與q軸磁鏈

ud,uq:d軸與q軸電壓

T_friction:電機摩擦阻力

T_iron:電機鐵耗轉矩損失

Ploss_ac,dc:交流和直流母線損耗

我們知道了影響轉矩計算的參數,我們再看下 電驅動系統的轉矩控制圖 ,看看哪部分對這些參數產生影響:

對照控制圖,依據轉矩估計的公式,我們可以分析出影響轉矩精度計算的因素,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i. 延遲:控制器計算延遲、直流電壓獲取延遲、調製延遲、電流傳感器延遲

ii. 傳感器精度:電流傳感器、旋變

iii.電機參數,包括:

1)電機磁鏈偏差

2)電機磁鏈隨溫度變化的改變

3)定子電阻偏差

4)摩擦損耗偏差

5)鐵耗的偏差

當然,考慮因素的越多越好,可以對每一點定量分析,如電流傳感器精度±2%,旋變角度誤差0.7°等,再依據蒙特卡洛法,可以對系統每個工作點的靜態轉矩精度做分析,這裡不做詳細展開,想詳細了解的讀者可以留言。

轉矩控制精度的分析,可以對電驅動系統的性能提前預言,是初期設計以及系統改進階段必要的步驟,這方面的測試標準也要隨著控制技術的提高不斷改進。

寫在最後:

關於」轉矩精度估算「這一塊,除了文中所示的電流和能量計算模型外,根據功能安全等級的不同,其計算模型和變量參數也有所側重,這裡僅示意說明,感興趣朋友的可留言交流。

關於」轉矩精度對整車性能的影響分析」這一塊,涉及到控制策略和標定流程,了解有限,期待能得到這方面專家的點撥。

後續還會陸續對轉矩響應時間、轉速控制精度、轉速響應時間系列話題進行分析解讀,期待你的關注。

相關焦點

  • 新能源電驅系統標準解讀與拓展:轉矩響應時間
    導語:我們之前已討論過電動汽車動力總成中的「轉矩控制精度」,按照GB/T 18488.2標準所述,這主要針對的是轉矩靜態特性,那轉矩動態特性怎麼衡量?這就是我們本次的話題:轉矩響應時間。它同樣直接影響了整車的駕駛性,以及遇到緊急情況時的反應速度。究竟怎麼定義轉矩響應時間?如何測試?轉矩響應時間和系統哪些參數相關?
  • 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標準解讀與拓展:饋電特性
    我們已經討論過電驅動扭矩控制和轉速控制的相關標準和應用(轉矩響應時間、轉矩控制精度、轉速控制),標準中測試都是在電機電動狀態下進行的的,電動汽車節能不僅僅是因為行駛中使用電能,更是因為汽車在減速或者制動時,電機工作在發電狀態,汽車行駛的動能帶動發電機將汽車動能轉化為的電能並儲存在儲能設備中("饋電"過程),如電池和超級電容,汽車起步或加速時,電機再將儲能元件中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給汽車
  • 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標準解讀與拓展:絕緣電阻測試
    標準中的"冷態""熱態"如何理解?,值得我們探討。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 加直流電壓於電介質,經過一定時間的極化過程結束後,流過電介質的洩露電流對應的電阻稱為絕緣電阻。 (#WHAT? 電介質? 極化? $%&*@~這不是白說嗎?
  • 新能源電驅系統GB/T18488.1-2015 標準解讀
    」通過本篇解讀,上述問題會有初步答案。 同時由標準GB/T18384的標題,我們也可以看出為什麼要進行主被動放電?最主要的目的高壓安全,具體的說就是在緊急情況,如碰撞,短路等情況,以及每次操作時,都會有高壓下電,而電機控制器中由於有薄膜電容等可儲能裝置,BMS控制下電以後,內部仍存在高壓,為防止人員傷害,電機控制器需將電機控制器中的電壓降低到A級電壓以下(即60Vdc以下)。
  • 新能源電動汽車電驅系統標準解讀與拓展:控制器運行耐久試驗
    03 、解讀:控制器運行耐久試驗"定製化"設計01 、為什麼要進行控制器運行耐久試驗?控制器作為三合一電驅動動力總成系統的"大腦",在整個生命周期內主要承受兩方面的負荷影響:一、外部環境變換產生的溫度負荷(TC);二、內部定期負載電流產生的溫度負荷(PC)。
  • 一篇文章看懂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及其當前水平 - 第一電動網
    底層軟體以AUTOSAR汽車軟體開放式系統架構為標準,達到電子控制單元(ECU)開發共平臺的發展目標,支持新能源汽車不同的控制系統;模塊化軟體組件以軟體復用為目標,以有效提高軟體質量、縮短軟體開發周期。
  • 新能源汽車驅動控制器的關鍵技術
    在當前電池技術未能取得突破的前提下,提高電機驅動系統的效率、功率密度、安全性與可靠性成為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系統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我國政府和企業進行政策制定和未來發展規劃的重點對象。 二、驅動控制器關鍵技術 電機驅動控制器作為新能源汽車中連接電池與電機的電能轉換單元,是電機驅動及控制系統的核心。
  • 智能化新能源電動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簡述
    整車控制器 VCU 具備以下功能:整車控制功能 整車各種工況扭矩管理、能量管理、電機電池協調管理、充電管理、故障診斷等功能。能夠對上下電時的高低壓控制邏輯進行管理,根據駕駛員輸入對駕駛扭矩做出準確判斷,能夠對車輛當前工況進行判斷,能夠實現扭矩請求和扭矩限制功能。
  • 北汽新能源EU5:好電機才有好動力
    以北汽新能源新近上市的人工智慧轎車EU5為例,其搭載的北汽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機驅動系統就集高性能電機、高速減速器、電機控制系統於一身,並應用了國內首創的高壓驅動集成控制單元,不但重量更輕,各項動力指標表現優異,還能為用戶帶來更經濟的使用成本。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一一解讀這套電機驅動系統的過人之處。
  • 淺談伺服驅動器動力電和控制電
    該算法中速度閉環設計合理與否,對於整個伺服控制系統,特別是速度控制性能的發揮起到關鍵作用 [1] 。     在伺服驅動器速度閉環中,電機轉子實時速度測量精度對於改善速度環的轉速控制動靜態特性至關重要。為尋求測量精度與系統成本的平衡,一般採用增量式光電編碼器作為測速傳感器,與其對應的常用測速方法為M/T測速法。
  • GEP 2.0全鋁純電專屬平臺賦能 廣汽新能源鍛造更硬核的「三電」技術
    產能過剩、採購成本上漲、競爭加劇……在「三電」系統受到多重因素影響下,新能源車企生存境遇也將受到挑戰,成本控制、品質升級成為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因此,自主新能源車企需要在「三電」領域進行積極探索與布局,發力動力電池,布局電驅三合一,採用開放式的採購模式,頭部新能源車企則正朝著多元化和輕資產化的變革方向發展。
  • 螞蟻預售、@LIFE平臺首發,奇瑞新能源拉開核心技術攻勢
    車身模塊化,則可靈活拓展車型,材料利用率最大化,可實現SD、SUV、MPV等多種車型拓展開發。電池模塊化則是行業首創,據介紹,@LIFE平臺產品可實現電池互換性,讓電池包持續升級,不僅動力電池可回收,不同級別車型電池包也可互換;而且還能進行續航升級(400km → 700+km)拓展開發,實現即換即用。
  • 新能源汽車四種常用電機驅動系統詳解
    目前更適於新能源汽車的電機是交流異步電機和PM電動機。(3)異步電動機的控制系統由於交流三相感應電機不能直接使用直流電,因此需要逆變裝置進行轉換控制。新能源汽車減速或制動時,電機處在發電制動狀態,給蓄電池充電,實現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在新能源汽車上,由功率半導體器件構成的PWM功率逆變器把蓄電池電源提供的直流電變換為頻率和幅值都可以調節的交流電。
  • 齒槽轉矩測試的必要性和方法
    然而在永磁電機中,齒槽轉矩的存在給電機的控制性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那齒槽轉矩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我們又該怎麼去測呢?玩過永磁電機的朋友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我們在電機掉電的情況下去轉電機的轉子,發現會有一種卡頓的感覺,而不像傳統直流電機那麼順暢的就能把轉子徒手轉起來。這種卡頓其實就是因為永磁電機存在齒槽轉矩。
  • 直流無刷電機產生轉矩波動的原因_如何降低轉矩波動
    理論上可獲得與轉角無關的均勻輸出轉矩,良好設計的系統可做到3%以下的低紋波轉矩。而方波驅動定子磁場是非連續、步進式旋轉,從電磁轉矩產生原理就決定了直流無刷電機轉矩波動比正弦波驅動要大許多。儘管在反電動勢為梯形波,平頂寬度120°電角度,定子電流為方波的理想情況下,不考慮換相過程時,產生的電磁轉矩將為恆值,理論上沒有轉矩波動。
  • 電動機轉矩轉速控制的區別
    從控制的角度來看,速度控制與轉矩控制兩者是獨立控制功能。速度控制的目標物理量是電機的轉速,力矩控制的目標物理量是電機的轉矩。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29060.htm從控制原理上看,速度控制是以速度為實際值進行閉環控制,速度調節器處於閉環狀態,通過其輸出去引導電流調節器,由電流調節器控制電機的電流,從而適時的調節了電機的轉矩,使電機始終跟蹤電機的設定轉速。
  • 直接轉矩控制原理和特點
    直接轉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國外的原文有的也稱為Direct self-control——DSC,直譯為直接自控制,這種「直接自控制」的思想以轉矩為中心來進行綜合控制,不僅控制轉矩,也用於磁鏈量的控制和磁鏈自控制。
  • 詳細分析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系統
    開關磁阻電機結構和控制簡單、出力大,可靠性高,成本低,起動制動性能好,運行效率高,但電機噪聲高,但轉矩脈動嚴重,非線性嚴重,在電動汽車驅動中有利有弊,目前電動汽車應用較少。 (4)直流電機( DC Motor)通過在定子主磁極上繞制勵磁線圈並通以直流電以產生磁場,轉子電樞繞組也通以直流電,通電繞組置於磁場中輸出電磁轉矩拖動負載運行。
  • 六種齒槽轉矩測試方法進行對比介紹(永磁同步電動機)
    在自然的狀態下轉子保持在這些定位點,只有外界施加一定的力,才能改變轉子的位置,正因為這樣齒槽轉矩也被稱為定位轉矩。 齒槽轉矩的產生主要是由於定子齒槽的存在,齒槽轉矩的產生會造成電機運行中的振動、噪聲、啟動和調速控制困難。如何抑制或消除齒槽轉矩一直是永磁電機研究的重要方向,準確測量齒槽轉矩可以為永磁電機設計和控制提供幫助,下面本文對幾種齒槽轉矩測試方法進行對比介紹。
  • 轉矩波動的原理與測試方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381.htm  一、什麼是轉矩波動  轉矩波動是各種工作機械傳動軸的時候出現扭矩的波動,與動力機械的工作能力、能源消耗、效率、運轉壽命及安全性能等因素緊密聯繫,轉矩的測量對傳動軸載荷的確定與控制、傳動系統工作零件的強度設計以及原動機容量的選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