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爆發達到巔峰。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一次火山爆發!
讓我們先把時間撥回到1815年4月5日,在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上,一陣轟隆隆的聲音悶悶地響起, 突然三股火光從松巴哇島上沖天而起,沉睡中的坦博拉火山甦醒了。漫天飛舞的煙柱和氣體一直飛向高空,大地為之搖晃,大量的巖漿噴湧而出,產生的氣流將大樹連根拔起。當地居民沒當回事,紛紛走回屋子繼續睡覺。在印尼火山地震太頻繁了,這種規模的噴發,有經驗的居民們判斷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可是萬萬沒想到,僅僅5天過後,也就是1815年的4月10日,坦博拉火山再次爆發並達到了噴發的巔峰!炙熱的巖漿從火山口噴湧而出,噴發高度達到了44公裡!並且以160公裡/小時的速度無情地踏過草地和森林,掃蕩它面前的一切。火山爆發不斷向高空噴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氣體,厚重的火山灰將附近480公裡範圍內的天空完全遮黑。島上的10000名居民根本來不及逃生,被滾燙的巖漿淹沒!4月12日中午時分,在距火山幾百公裡以外的爪哇島,天空黑得幾乎伸手不見五指。火山上部失去了700億噸山體,形成了一個直徑達6000多米,深700米的巨大火山口,其高度從4100米減為了2850米。這次狂暴的大噴發一直持續到7月中旬,是世界上有文字記載的規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這次火山爆發直接和間接導致了近10萬人死亡!
坦博拉火山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投在日本廣島的那顆原子彈爆炸威力的6.2萬倍。它引起了全球氣候的變化,大量的火山灰進入大氣,遮住了太陽光的能量,全球性的低溫席捲了歐洲、美洲和亞洲。火山噴發的後續影響在第二年也就是1816年,才開始表現出來。
1816年當時我國正處於清朝的嘉慶年間,有些地方在七八月份出現零度天氣,下起了黃色、紅色,甚至是肉色的雪。本該是火熱的夏季,卻到處冰天雪地,江河裡的水被結成厚厚的冰,馬車都可以在上面行走;鳥兒在空中飛過,一不留神就被凍死落地。這就是被歷史上稱為「無夏之年」的嘉慶二十一年。
1816年也是北半球最寒冷的一年。整個北半球出現了極端的天氣:乾旱和暴風雨雪。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噴發,導致了15年的全球氣候波動期。其實在當代,有一座火山也是一顆定時炸彈,那就是美國的黃石公園的超級火山,大約每隔60萬年周期性噴發,現已進入噴發周期!
在大自然災難面前,人類是脆弱的,如今全球天氣變暖,我們也應該更加重視氣候的變化和對地球的保護。
來源:貴州衛視《歷史上的今天》欄目組
視頻編輯:朱懷順
責編:陳成璐 | 校對:熊懿| 編審:唐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