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十大致命病毒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不斷地遭受到傳染病的困擾。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與傳染病做鬥爭的歷史。其中最可怕的是病毒引發的傳染病,因為病毒個體小,基因少,變化快,傳播速度快。最可怕的病毒有時不是毒性最強的,而是那些新出現的病毒,因為科學家要找到對付新病毒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往往會造成大範圍內的傷亡。
NO1 天花病毒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也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範圍被人類消滅的唯一一個傳染病。感染天花病毒的患者在痊癒後臉上會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是人類歷史上發病率最高、死亡者最多的傳染病。被史學家甚至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不是靠槍炮實現的,而是天花。
最早有記錄古埃及可能是天花的起源地,已死去逾三千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可能是歷史上首個天花病人。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天花曾於世界多個地方大肆流行,奪取了無數人類的性命(尤其是兒童)。僅20世紀就有大約5億人死於天花,世界衛生組織於1980年正式宣布撲滅天花,使之成為首個絕跡的人類傳染病。
NO2 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的伊波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後,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伊波拉」由此而得名。伊波拉可通過身體接觸傳染,是現存的毒性最大的病毒,導致患者病死率高達50%~90%。目前還沒有有效抵禦這種病毒的疫苗和藥物。它以極其恐怖的傳播方式和速度像幽靈一樣在非洲遊蕩,從1976年至2012年爆發了23次。
2014年7月,伊波拉病毒再次在非洲大爆發,其感染和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以往任何一次,並且還在繼續蔓延,並無被控制的跡象。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伊波拉被列為生物性危害第四級病毒,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其中薩伊伊波拉病毒致死率高達40%到90%。
NO3 登革熱病毒
該病毒通過蚊子叮咬進行傳播,可引發急性傳染病登革熱。這種疾病最初發生在熱帶地區,大多是在雨季,這種環境下極易滋生大量攜帶病毒的蚊子。傳染病的爆發規模越來越大,情況越來越嚴重,其中登革熱出血熱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全球每年發生5000萬~1億個登革熱病例,有24.5億人受到感染的威脅。登革熱影響所有年齡的人,但是大部分的登革熱卻發生在年齡15歲以下的兒童。
NO4 狂犬病病毒
該病主要是由狂犬病毒通過動物傳播給人的一種嚴重的急性傳染病。它會導致動物的急性腦炎和周圍神經炎症,發病後死亡率高達百分之百,在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中每年有數萬人死於狂犬病。沒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當神經症狀出現後幾乎全部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於中樞神經(腦-脊髓)被病毒破壞,最終死於自主神經系統受損導致的臟器衰竭、呼吸衰竭。
傳染源主要為狗,其次為貓、狼等。狂犬病可以通過注射疫苗來預防,如果不小心被犬、貓、狼等動物咬傷、抓傷,破損皮膚或黏膜被動物舔過,都必須注射疫苗。
NO5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體。肝炎往往分為甲、乙、丙、丁、戊5種類型,都是傳染性疾病,患者會出現食慾減退、噁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等症狀,肝炎可發展成肝硬化、肝癌而導致患者死亡。其中B型肝炎與肺結核和愛滋病並列世界上最常見的傳染病,全世界約有3.5~4億人感染B型肝炎病毒。
不同肝炎的傳播途徑不同,乙型、丁型肝炎主要通過與被感染的人的血液和其他體液的接觸傳染,C型肝炎主要通過血液傳染;甲型、戊型肝炎主要通過飲食傳染。
NO6 HIV病毒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即愛滋病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該病毒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在2004年,全球估計有3590至4430萬人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相伴生存,其中430至640萬人屬於新發感染病例,另外,有280至350萬人死於愛滋病。這些數字並在不斷增長中,其中,東亞、東歐、中亞等地區漲幅最快。感染最嚴重的地區仍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亞與東南亞。
NO7 甲型H1N1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分為三個型別,即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我們已經較為熟悉的一種,也是最危險的一種。歷史上最駭人的一場流感發生於1918年,這場全球性流感奪走了5000萬條生命,其罪魁禍首就是名為H1N1的甲型流感病毒。令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也是一種甲型流感,近年來流行的H5N1、H7N9都是對人類危害較大的禽流感。甲型流感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可以通過短時間內的基因重組而演化出新的病株,每重組一次毒性增強、傳染性增大,且能導致原有的治療方法失效。患者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很高。
有報導說,美國2009年疫情中發現病例的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熱、咳嗽、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還出現腹瀉和嘔吐症狀;墨西哥發現病例還出現眼睛發紅、頭痛和流涕等症狀。青壯年體內免疫力太強,反而會導致抗體反應過於劇烈,形成「細胞激素風暴」,致使肺部組織嚴重受傷害。
NO8 馬爾堡病毒
該病毒最早在1967年發現於德國馬爾堡,引發的傳染病稱為馬爾堡出血熱,可以通過體液(血液、排洩物、唾液、嘔吐物等)傳播。病患者病狀為發高燒,腹瀉、嘔吐,身體各孔穴嚴重出血。通常病發後一周死亡。病發死亡率為25%~100%。對於這種具高度傳染能力,而同時致命的疾病,目前沒有任何疫苗或醫治的方法。
NO9 非典病毒
SARS病毒是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變種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具有親緣關係,但它是非常獨特的一種冠狀病毒,該病毒可引發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即我們熟知的SARS。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信息,SAR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為9.6%左右,最高可能達到14%~15%。
該病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該病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NO10 漢坦病毒
漢坦病毒可兩種:引起漢坦病毒肺症候群(HPS),另一種引起漢坦病毒腎症候群出血熱(HFRS)。前者主要流行於美國,在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玻利維亞以及德國也發現了病例。後者即中國常見的腎症候群出血熱,對其進行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再一次證明其發病機制主要是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腎臟是早期原發性損傷器官,病毒是腎損傷的直接因素。
END
來源:鷹派觀察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