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曼·杜拉克|20世紀20年代先鋒電影女性導演代表人物

2020-12-08 賞影貓女

電影往往被世人認為是男人為主導的領域,就如同當年建築設計領域被認定為以男人為主的創作世界,直到「紙上設計師」扎哈·哈迪德榮獲建築界奧斯卡——普利茲克獎,女性設計師鋒芒畢露,在男性領域佔了一席之地。同樣的,在電影界有很多女性導演用她們敏銳的觸覺、獨特的視野、尖銳的話題開創了一條康莊大道,例如有我們較為熟悉的許鞍華、徐靜蕾、張艾嘉等。

歷史上不可遺忘的女導演——謝爾曼·杜拉克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歷史上一位先鋒電影先驅者,20世紀20年代法國女導演——謝爾曼·杜拉克。

謝爾曼·杜拉克

杜拉克是一位女權主義者,她未進入電影界前是名記者,這個職業讓她有著與其他女性不一樣的感官探索能力,她很早就看中電影這個媒介,認為電影是一種表現手段,而不僅僅是一種謀生工具,她這種觀點在當時是較為先進,因此註定了她實驗性及超現實主義的電影表現方式。

杜拉克早期作品可歸為「印象主義」電影,法國印象主義電影是由電影俱樂部創始人路易·德呂克為中心形成的一種電影流派,而杜拉克當時也是電影俱樂部的活躍成員,並且是極為少數的女性成員。

一班志同道合的有天賦的影像創作者聚在一起總會有不少火花發生,而印象主義電影特點是對光的運用,帶著一種印象派畫家的感覺。在這時期杜拉克較為出名的作品是《西班牙的節日》(1919年)。

而真正讓杜拉克成為耀眼的導演就則從她「先鋒派」時期的作品開始。

女權先鋒電影——《微笑的布迪夫人》

《微笑的布迪夫人》是杜拉克1923年的作品,該作品被認為是探索女性權利最早的電影之一。電影講述了一位不愛甚至說極為討厭自己丈夫的女人,如何在身心摧殘下努力掙脫丈夫的枷鎖的故事。杜拉克運用大量的「特寫」鏡頭和「緩慢」拉長式鏡頭來突顯女主角眼中丈夫的醜惡形象,並且用丈夫愛玩自殺遊戲這一點帶出女主角想謀殺丈夫的意圖。

放大鏡凹凸效果將丈夫的形象醜陋化

這部作品中並沒有花太多的片段來形容布迪夫人是因為什麼事情才如此厭惡自己的丈夫,但從丈夫對待她心愛的鋼琴、無視她的愛好、粗言穢語等行為就令觀眾看得出布迪夫人如同一隻金絲雀那樣,被丈夫牢牢地捆死在手中。

在該片中,杜拉克充分利用其作為藝術家的「前衛手段」,利用「慢鏡頭」將時間「放大」,以表現布迪夫人與夢中情人幽會的美妙情景;利用「快鏡頭」將時間「縮小」,以表現布迪夫人在幻覺中企圖將可恨的丈夫殺死。借用這部影片杜拉克開闢了電影對心理的和內心的描寫手法。

在電影領域,多位影評人給予《微笑的布迪夫人》作為「先鋒電影」的早期代表作之一,裡面利用多種不同物品的特寫來代表人物內心的活動,例如鋼琴、花瓶、鏡子、鈴鐺等,除了物品之外,杜拉克用多種角度和鏡子的反射效果來將布迪夫人五官表情全鎖在一點上,一個鏡頭多層角度。

多角度的效果強化人物心理

片末布迪夫人打算用槍了解自己,按照當時的社會環境,女性地位較為低下,雖然這部影片是以女權主義為題,但最終布迪夫人還是沒有擺脫丈夫的枷鎖,有的僅僅是精神上的逃避,而丈夫最後緊緊抱著一臉生無可戀的布迪夫人哭訴著自己不能沒有她,否則無法活下去。回想布迪先生對布迪夫人的各種行為控制,我認為他所謂的「愛」其實就是導演想表達的「大男人主義」及「思想綁架」

看看布迪夫人那雙無神的眼睛

關於男人的這種心理控制,直到一百年後的今天仍存在著,社會的進步依然,但有些東西還是百年不變。

片末,布迪夫人跟自己丈夫漫步在大街上,看上去一片歲月安好,但其實才是令人心疼的結果,因為布迪夫人還是無法改變現狀,這種婚姻生活很值得我們反思。

超現實主義代表作品——《貝殼與僧侶》

《貝殼與僧侶》(1928年)是謝爾曼·杜拉克最為盛名的作品,也是因為這部作品奠定了她在電影界的女性地位,這部影片由於在當時尺度較大,並且存在對神職人員的負面形象和反宗教傾向,一度被禁止公映。這部作品通過一名僧侶對性、欲望的幻想,遊擺在自己神職身份中不斷掙扎的過程,最終一切都化為烏有,「本是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貝殼與僧侶》官方海報

這部作品與《微笑的布迪夫人》相比更加隱晦,裡面運用大量僧侶的奇特幻想來表達自己如何迷戀上一名將軍的夫人,並且他通過在懺悔屋中不斷窺探將軍夫人,甚至產生多種情慾幻想

其實我認為這部作品並不能以某個職業身份來放大,而是對社會上人的虛偽做出了一種很好的表現,到底有多少人是帶著面具生活著呢?表面上彬彬有禮甚至給人無欲無求的人其實內心深處都有著別人不了解的真實一面,我覺得,這種虛偽的行為正是杜拉克想表達的意思。

《貝殼與僧侶》沒有很明確的劇情,整部作品都瀰漫在僧侶的個人幻想中,片段式的鏡頭、迷幻的場景、各種奔跑和旋轉的畫面,讓人置身於迷夢中,充滿弗洛依德主義的潛意識迷狂的幻覺場面,感覺就是導演本人想將觀眾都拉進僧侶這一幕幕幻想裡,沒頭也沒尾,只能身在其中無法出來,可以說僧侶的心理能歸為變態。

這部作品值得世人欣賞的最大一點就是杜拉克奇妙的鏡像剪切,這在20世紀20年代是很實驗性和超現實表現,例如用重疊鏡頭來表達僧侶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只能將其毀滅的心情、用一進一沒轉換鏡頭來表達有和無兩種形態意識等。

僧侶想掐死將軍夫人

默片的魅力

20世紀20年代其實是默片到有聲電影的過渡時期,電影從1895年誕生以來,在短短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內大量電影創作者以其偉大的天賦不斷地探索著電影的發展,特別是在技術方面。

雖然當時美國好萊塢電影在國際電影領域佔著一席之地,但美國的電影偏向於商業化,在先鋒、實驗、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等流派上並沒有太多優秀作品湧現,反而歐洲在電影藝術方面起著很大的啟發作用,特別是德國和前蘇聯。

弗裡茨·朗格《大都會》(1926年)、弗雷德·威廉·茂瑙《吸血鬼諾斯費拉杜》(1922年)、讓·雷諾瓦《賣火柴的小女孩》(1928年)、路易斯·布努艾爾《一條安達努狗》(1929年)等這些作品都是我對這個時期較為印象深刻的佳片。

心目中最佳女導演

如果問我最愛的女導演是誰,我會選擇烏克蘭傳奇女導演琪拉·穆拉託娃。網絡上關於琪拉·穆拉託娃的介紹並不多,但我有幸能觀賞到她大部分的作品。

琪拉·穆拉託娃

如何形容她的作品給我的感覺呢?或許我可以引用《季候》中的這段話:

初見你時你給我你的心,裡面是一個春天的早晨。再見你時你給我你的話,說不出的是熾烈的火夏。三次見你你給我你的手,裡面藏著個葉落的深秋。最後見你是我做的短夢,夢裡有你還有一群東風。

我從來不推薦身邊的朋友去看琪拉·穆拉託娃的電影,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從裡面走出來,甚至我有一種自私的想法,只想獨享裡面的「隱晦」所帶給我的感官世界。

並不是所有電影佳片是值得推薦,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屬於自己鍾愛的電影,而電影世界的海洋是如此地浩瀚,終其一生的尋覓只能是海上一舟。

-END-

相關焦點

  • 法國電影簡史(1895-1968年)
    1925年達達主義電影被超現實主義所取代,超現實主義將情節作不合邏輯的安排,強調潛意識和心理的分析,他與達達主義電影都是一種反傳統的電影,不同的是超新人主義表現的對象是人,因此多少帶有故事情節,代表作品有法國導演杜拉克《貝殼與僧侶》,德國導演維內的《卡裡加裡博士》,還有西班牙導演布魯艾爾的《一條安達魯狗》《白日美人》,布魯埃爾的《黃金時代》是超現實主義的最後一部作品。
  • 《電影手冊》派電影代表人物有哪些?
    《電影手冊》派電影代表人物有哪些?《電影手冊》派,又稱《電影手冊》集團。創辦於1951年,由安德烈巴贊、羅·杜卡和雅克杜尼奧爾一瓦爾克洛茲任主編,其中巴贊的美學思想對雜誌的面貌起著主導的影響。安德烈·巴贊被稱為「電影新浪潮之父」、「電影的亞里斯多德」安德烈·巴贊是法國戰後現代電影理論的一代宗師。1945年,他發表了電影現實主義理論體系的奠基性文章《攝影影象的本體論(Qu'est-ce que le cinemas)》。50年代,他創辦《電影手冊(cahier du cinemas)》雜誌、並擔任主編。
  • 20世紀60年代是時裝界最為經典的年代,華麗的時裝成為時尚的先鋒
    20世紀60年代是時裝界最為騷動的年代,設計師們在高科技、新觀念的刺激下,都在尋找新的突破口,以期擺脫戰後產生的華麗造型時裝風格而成為時代時尚先鋒。而此時出現的卡丹、庫雷熱和瑞伯內都有很強的現代主義色彩。
  • 20世紀80年代最好的十五部科幻電影你看過了嗎
    【每日科技網】  雖然20世紀80年代並不是電影發展史上最好的年代,但它卻是科幻電影的黃金年代。從《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到《星際迷航2:可汗的憤怒》,這些都是80年代出品的電影。下面飄雪為你順序排列80年代最好的十五部科幻電影。
  • 從1826年開始電影史上一百年的成就
    1891年愛迪生發明了活動電影放映機,它放映出的影像只能通過一個小孔來窺視。1893年世界上第一個電影製片廠——愛迪生的「黑瑪麗」製片廠在美國紐奧良的新澤西建成。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工廠大門」。並於12月28日在巴黎公開放映。
  •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代表作,快來圍觀吧!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代表作,快來圍觀吧!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是美國最主要的電影、電視節目發行和製作公司之一,它是21世紀福克斯的一個子公司。下面讓我們來盤點一下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代表作吧!這部電影的成功甚至使得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在1937年將其配上了對白,修改成有聲電影版本。《馬路天使》百年百部最佳華語片《馬路天使》是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袁牧之執導,趙丹、周璇、魏鶴齡等主演。該片以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都市生活為背景,講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遭遇以及歌女小紅與吹鼓手陳少平之間的愛情故事。1937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
  • 《十二猴子》20世紀90年代最優秀的科幻電影,一般的人看不懂
    這是一部1995年的電影,有網友不誇張的說:這部電影是20世紀90年代最為優秀的電影之一,即使在20年後說出,我們也很難理解這部電影的智商難度。在2010年,這部電影被評為故事最難理解電影的第六名,其實自打這部電影上映到現在,看不懂劇情的觀眾根本就是數不過來,十二猴子是什麼?
  • 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導演,而電影史卻遺忘了她的名字
    「愛麗絲·蓋伊-布拉切或許是在1896年至1906年期間,世界上唯一一個拍電影的女性導演。」「先鋒女性電影工作者」——學術項目關於她的網頁上這樣寫道。要知道,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館放映《工廠大門》,被公認為電影誕生的那一刻。
  • 20世紀80年代最好的十五部科幻電影你看過了嗎-科技創新-每日科技...
    【每日科技網】  雖然20世紀80年代並不是電影發展史上最好的年代,但它卻是科幻電影的黃金年代。從《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到《星際迷航2:可汗的憤怒》,這些都是80年代出品的電影。下面飄雪為你順序排列80年代最好的十五部科幻電影。
  • 《了不起的蓋茨比》——談20世紀美國女性社會地位為何發生轉變?
    菲茨傑拉德是二十世紀初美國偉大的小說家,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描寫了美國夢的主題,其中重要的女性人物黛西和梅特爾具有不同等級的特點,但它們有共性,都具有當代的獨立性。
  • 20世紀80年代香港TVB「九龍女」 撐起香港半個娛樂圈
    20世紀80年代,九個年輕的女孩子先後信心滿滿地步入香港演藝圈,加盟香港無線電視臺(TVB)。她們曾一同拍戲,一同聚會,漸漸熟稔起來。於是著名詞曲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黃沾為她們起了個響亮的名號——「九龍女」。香港無線電視臺(TVB)臺標她們當中許多人以姐妹相稱,甚至有人相約如果到老不嫁,就索性一起住。
  • 20世紀最受歡迎的藝人之一:法蘭克·阿爾伯特·辛納屈
    法蘭克·阿爾伯特·辛納屈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藝人之一,他作為一名獲獎歌手和電影演員,成就了自己的事業。概要西西里島移民的獨生子女,十幾歲的弗蘭克·辛納屈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觀看了賓·克羅斯比的表演後決定成為一名歌手。他在高中時就已經是合唱團的成員了,並開始在當地的夜總會唱歌。電臺曝光使他引起樂隊指揮哈利·詹姆斯的注意,弗蘭克·辛納屈首次與他錄音,1940年,湯米·多爾西邀請辛納屈加入他的樂隊。在和多爾西共事兩年之後,弗蘭克·辛納屈決定自己創業。獨唱藝術家
  • 這20位導演是下一代電影大師?畢贛趙婷入選名單
    這20位導演是下一代電影大師? 近日,在英國電影雜誌《視與聽》2020年2月刊上,坎城金棕櫚獲得者,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得主奉俊昊以客座編輯身份列出了20位他認為將在未來10年對電影形態發展有重要影響力的導演。
  • 中國近現代史上20位傑出女性,她們都是誰
    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一位名譽主席。她是中國早期德奧鋼琴學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國最早享有國際聲譽的女鋼琴演奏家之一。她為推動西方音樂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 從劉德華到蔡徐坤,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男星審美的變遷
    當然,就我個人而言,我對蔡徐坤並沒有太大的成見,但是從蔡徐坤的身上,老貓突然發現,現在男星的審美標準,已經離我們曾經的青春年代太遠了。曾幾何時,帥氣而充滿男人味幾乎是整個八九十年代男星的標準。而如今,「小鮮肉」卻成為了21世紀20年代新的流行趨勢。點解?其實我也曾想了很久。
  • 影史100部最偉大女性執導電影排名(下)
    憑藉《天堂可以等待》和《原色》兩次獲得奧斯卡提名,梅是20世紀70年代響噹噹的名字:拍攝《米奇和尼基》之前她已經自導自演過《一片新葉子》和《心碎的孩子》,並在之後馬不停蹄製作了《天堂可以等待》。這部雙主角的電影講述了米奇多年來一直在幫助尼基擺脫困境,他如何讓摯友認清自己所一再堅持的他殺只是一種臆想。
  • 21世紀,女性美的新定義
    21世紀,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的價值觀、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越來越多的女性承擔起了和男人一樣的角色,在兼顧家庭,照顧老人和孩子時的同時不僅要外出工作,養家餬口,甚至還要承擔方方面面的壓力。
  • 20世紀好萊塢黃金時代,最偉大的電影女明星TOP10
    到了70年代,赫本開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電視電影方面,但她還繼續出演了幾部影片,包括《公雞考格本》和《金色池塘》。《金色池塘》使赫本最後一次(第十二次)獲得了奧斯卡提名,同時也第四次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1991年開始撰寫個人傳記《我》。赫本是20世紀美國電影最有力的見證人之一。02.
  • 電影巨匠反建制 《感官世界》導演大島渚病逝
    《感官世界》劇照點擊圖片進入:大島渚生平照片回顧[高清大圖]據「日本雅虎」及大島渚工作室官網公布消息,2013年1月15日下午3時25分鐘,日本著名導演大島渚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沢市立醫院因肺炎病逝大島渚,日本知名編劇、導演、演員。1976年導演的《感官世界》到讓他名聲鵲起。1978年《感官世界》的姊妹片《愛之亡靈》 Empire of the Passions上映,讓其獲得第31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又被稱為蒙古野馬,亞洲野馬。普氏野馬指的是,生活在中國境內的野馬。20世紀70年代,中國宣稱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和家養馬相似。致使中國普氏野馬於20世紀70年代滅絕。可喜可賀的是:中國於1992年重新從國外引進普氏野馬。如今,普氏野馬已經放歸野外,獨自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