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球會有一個含氧大氣層 新研究給出答案

2020-11-25 中國天氣

萊斯大學,耶魯大學和東京大學的地球科學家們為長期困擾我們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答案,這個問題是我們這個星球是如何獲得含氧大氣的。研究團隊建立的一個新的模型,這個模型借鑑了巖石學、地球動力學、火山學和地球化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網絡版上。他們認為地球含氧大氣層是大陸板塊形成的必然結果。

「這個概念非常簡單,但是要完全理解它需要了解地球運行方面的知識,」萊斯大學地球科學教授,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Cin-TyLee說。「我最常用的類比是漏水的浴缸。浴缸裡水的高度是由水龍頭中水流出的速度和從排水管中排出的水的速度共同決定的」植物和某些類型的細菌產生氧氣作為光合作用的副產品。氧氣的產生是動態平衡的(和水槽原理相同):氧與地殼中的鐵和硫發生反應,與有機碳發生逆反應。例如,我們呼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從本質上看,是從大氣層中去除了氧氣。總之,要講清楚我們大氣層中氧氣的故事,要了解源於匯,但是要把這30億年的故事展開來講述清楚確實有點複雜。」

Lee與萊斯大學的勞倫斯楊和AdrianLenardic,耶魯大學的瑞恩麥肯齊和東京大學的佑介橫山合作進行了這項研究。作者的解釋是建立在一個新模型基礎上,這個模型研究結果表明氧氣在兩個關鍵時期是如何加入地球大氣層的:一個是20億年前,另一個是6億年前。

今天,地球大氣層中的20%是游離態氧,O2。游離氧不與其它元素結合,與其它大氣中的氣體如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原子類似。地球45億年歷史中的大部分時間裡,游離氧在大氣層幾乎是不存在的。

「它們不是完全沒有,只是非常稀有」Lee說。「在火星、金星和地球這樣的巖石星球上,氧實際上是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它們與許多其它元素形成強化學鍵,因此氧往往被鎖定在氧化物中,這些氧化物存在於巖石星球的內部。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其它星球相比,地球也不例外;地球上的氧被鎖定在地下巖石內部。」

Lee和他的同事們認為,大約25億年前,地球的大陸地殼組成發生了根本改變。Lee說,這個時期,正好與大氣中氧氣含量首次躍升期一致,這一時期也有一個顯著標誌,大量的礦物顆粒(被稱為鋯石)的出現。

「鋯石的出現告訴我們原因,」他說。鋯石是特殊成分熔巖結晶的產物,它們的現身表明,火山發生了從貧矽到富含矽的深刻變化。這與大氣組成有相關性,比起貧矽巖石,富含矽的巖石含鐵量少得多,而且鐵和硫會與氧反應形成氧下沉。

「基於這一點,我們認為氧含量首次躍升可能是由於氧下沉效率的大幅下降,」Lee說。「在浴缸比喻中,這相當於堵住排水口。」

Lee說,該研究表明,大氣中氧氣含量第二次躍升與產生氧氣的變化有關,在浴缸比喻中,就是與水龍頭中流出的水量變化有關。

「浴缸的比喻既容易理解又很簡練,但是我們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他說。「氧氣的產生要與全球碳循環聯繫起來,碳循環是碳在地球、生物圈、大氣和海洋之間的循環。」

Lee說,該模型顯示,地球的碳循環從未出現在一個穩定狀態下,因為火山活動,二氧化碳從地球深處移動到表面,碳在緩慢洩露。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地球較長的地質時間裡,由於濃縮形態碳的產生,如有機碳和碳酸鹽,碳從大氣中移除,」他說。「在地球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大部分碳沒有沉積在深海中,而是沉積在大陸上。碳沉積在大陸表面而不再返回地球內部,這種影響是深遠的。相反,在大陸受到火山活動影響時,它放大了碳向大氣層的輸入量。」

Lee說,該模型顯示,火山活動和其它地質活動將碳輸入到大氣中,輸入量會隨著時間變化而增加,與此同時,由於氧氣產生與碳的產生緊密相關,因此氧的產生量也一定是增加的。該模型表明,在大氣中的氧氣量的二次上升,在地球歷史的晚些時候發生。

「以模型為依據,可以確定的是,大陸地殼的形成自然會導致兩次大氣中氧氣含量的躍升,和我們在化石記錄中研究結果是一致的。」Lee說。

在第一次氧氣含量躍升期,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地殼組成的變化,這仍然是一個謎,但是Lee說,該團隊認為,它可能與板塊構造的運動有關,地球表面,板塊首次大幅度移動並下沉到地球的內部。

Lee說,該團隊的新模型也存在爭議。例如,該模型預測二氧化碳的產生一定隨時間的變化而增加,這一發現與傳統觀點相違背,傳統觀點認為碳通量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在過去40億年穩步下降。

「我們模型中所描述的碳通量變化發生在極長的一段時期,如果認為這個過程帶來了我們地球上正在發生的氣候變化,那麼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他說。「我們的工作表明,地球科學家和生物學家需要重新審視我們所了解的地球早期歷史。」

相關焦點

  • 地球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為什麼近在咫尺的月球沒有大氣層?
    地球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為什麼近在咫尺的月球沒有大氣層?★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裡的大氣層。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據科學家估算,大氣質量約6000萬億噸,差不多佔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氬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此外還有水汽和塵埃等。根據各層大氣的不同特點(如溫度、成分及電離程度等),從地面開始依次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和外大氣層。月球為什麼沒有大氣層呢?
  • 如果地球停止了供氧,以地球目前的含氧儲備量,人類還能活多久?
    地球的大氣層,對於地球萬物來說,無疑是生命層和保護層,有力保障著地球上各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大家知道,大氣層中的空氣,各種氣體的含量基本上穩定保持在一個比例,主要以氮氣為主,佔比為78%;氧氣其次,約佔21%;各種稀有氣體佔0.94%;二氧化碳佔比約0.03%,其餘氣體佔比0.03%。之所以這些氣體的佔比能夠保持相對穩定,這與地球自身的調節能力有關。
  • 地球為什麼有大氣層?
    ,比如水星,那麼為什麼地球有大氣層,而月亮上沒有呢?說起來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地球的引力足夠強大,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磁場。之所以說地球磁場起到了很大作用,原因還是來自太陽,因為太陽內部強大的核聚變向外釋放能量的時候,太陽表面就會發生耀斑,這種耀斑爆發的同時,會從太陽內部吹出大量的太陽風,太陽風屬於恆星風,很多人不懂為什麼恆星風能夠吹走行星的大氣
  • 為什麼大氣層不會向宇宙真空擴散呢?是什麼把宇宙的真空和地球的...
    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裡的大氣層。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裡高空仍發現有稀薄大氣,有人認為,大氣層的上界可能延伸到離地面6400公裡左右。
  • 如果地球的大氣層消失了,天空還是蔚藍色的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如果地球的大氣層消失了,天空還是蔚藍色的嗎?科學家給出答案地球已經誕生了45.7億年了,而我們人類也賴於生存在地球上幾百萬年了。地球上有著我們人類生命所必需的生存條件,有著我們可以存活的生態環境。
  • NASA在火星大氣層檢測到氧原子的存在
    科學家使用同溫層紅外線天文臺(Stratospheric Observatory for Infrared Astronomy,SOFIA)上的儀器,探測到氧原子出現在火星大氣上部被稱為中間層的區域。火星大氣層的氧原子會影響其他氣體逃逸的方式,因此對該行星的大氣層有顯著影響。
  • 為什麼地球只有一個衛星,而木星有很多個衛星?科學家給出答案
    為什麼地球只有一個衛星,而木星有很多個衛星?科學家給出答案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現在我們知道了太陽系中一共有8大行星,其中地球的體積不是很大,但是地球確實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地球能夠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環境非常好,所以能夠孕育出生命來,形成生命的條件有三個基本條件,就是陽光,空氣和水,這三種條件缺一不可,而且地球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說地球上有大氣層,大氣層能夠抵擋宇宙輻射和紫外線的照射,地球有強大的磁場
  • 為什麼地球上會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有什麼作用?漲知識了
    導語:為什麼地球上會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有什麼作用?漲知識了想必很多朋友從小開始就會對我們身邊的這些生物科學知識感到非常的感興趣,而對於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實際上我們只不過是最近這幾千年才發展起來的新文明,對於整個地球的年紀來說,我們還只是像一個嬰兒一樣,但實際上對於這些地球發展的由來,其實很多科學家目前都已經給出了一個相當完整的歷史,而我們知道在我們的航天工作以及我們的飛行工作上,有一種東西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 月球仍在地球大氣層內?五個大氣層不為人知的事實,你聽過幾個
    即便是有的星球擁有和地球類似的大氣層,但是也僅僅是類似而已,並未發現任何一個人類能夠無防護直接生活的大氣層。與之相反,目前在其他天體上發現的大氣層簡直猶如煉獄一般,比如距離地球很近的金星,它的大氣層內不僅沒有人類能夠直接呼吸的空氣,反而充斥著大量的腐蝕性極強的酸性氣體,並且超濃的大氣層導致金星長期處於極端的高溫狀態。
  • 為什麼巖石星球都沒大氣層?卻有氣態行星?大氣層也不喜歡矮矬窮
    從有無大氣層的角度來看,太陽系內的天體除了地球以外還有金星與火星,以及土衛六等都有自己的大氣層,木衛二還有個極其稀薄的含氧大氣層,當然我們不論它們的大氣層成分如何,至少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但水星和冥王星以及地球的衛星和矮行星卻光禿禿的,除了巖石就是冰,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卻是個超級氣態巨無霸,小小一個太陽系就會有如此多的差異,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太陽系「生態」。也許我們得從分子的運動開始說起。
  • 地球有一個厚厚大氣層,為什麼近在咫尺月球沒有?其實它曾有過!
    太陽系中有大氣層的天體除了地球外,還有金星、火星以及土衛六(太陽系唯一有大氣層的衛星),除開這幾顆天體之外,其他的不是氣態行星就是孤零零一顆行星,比如水星,還有冥王星,當然現在冥王星已經不是行星了!那麼距離地球那麼近的天體,月亮為什麼沒有大氣層呢?畢竟地球的大氣那麼豐富,形成之初就不能勻一點給月亮嗎?
  • 「新地球」現身,有大氣層有液態水,為何科學家不建議人類移居?
    「新地球」現身,有大氣層有液態水,為何科學家不建議人類移居?地球是宇宙中最幸運的星體,為什麼這樣說呢?它擁有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周圍存在無數的保護星,彰顯地球的與眾不同。這是一個怎樣的星體呢?「新地球」現身,有大氣層有液態水,為何科學家不建議人類移居?土衛六的優勢和缺陷剛開始專家們發現,土衛六上存在厚厚的大氣層,感到萬分高興,然而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它的大氣層成分比地球濃度高上了一倍,完全超乎人類承受的範圍之內,重力極低,表面分布著氮氣。
  • 盤點:恐龍消逝之謎,科學家給出答案,網友豁然大悟
    氧含量與物種滅絕含量與物種滅絕根據科學家研究分析,從地球誕生起已經46億年了。那麼在這個漫長的時間裡,是否存在物種變化呢?答案毋庸置疑!根據研究人員發現,已知的化石標本。對研究物種滅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樣本。
  • 太陽系外發現"超級地球" 大氣層中含大量水蒸氣
    科學家們通過折射的星光分析出其大氣層的成分。結果顯示,它的大氣層富含水蒸 氣,甚至在地表有海洋,但由於它距離所環繞的恆星距離僅為200萬公裡,因此其地表的溫度有200攝氏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這個於2009年發現的類地行星被命名為「GJ 1214b」。它距離地球僅為40光年,直徑是地球的2.6倍,質量是地球的6.5倍,是迄今發現的第二顆最小太陽系外行星。
  • 沒有磁場的金星為什麼會有大氣層?
    而且,科學家們認為曾經的金星也擁有過海洋,但是由於溫室效應而導致溫度上升,水在陽光及溫室效應下被分解成氫和氧,而質量較輕的氫又被太陽風給刮離金星。 金星的大氣層中96.5%的成份是二氧化碳,這種大氣層的成份與地球的大氣層成份完全不同,大氣比地球大90倍,大氣中還漂浮著濃厚的硫酸雲。
  • 地球大氣層為什麼是藍色,藍天是如何形成的?
    這是好奇孩子經常提的一個問題。每當這時候,大人們就會十分肯定地告訴他們:「天空是藍色的呀!」確實,在晴朗的天氣裡,當我們仰頭望天,大多數時候它總是表現出令人愉悅的湛藍顏色。藍藍的天空點綴著朵朵白雲,只有當陰天或深夜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才不是藍色天空。
  • 科學:新研究表明,彗星有助於地球的大氣層
    【科學:新研究表明,彗星有助於地球的大氣層】根據一項新研究,地球的一些大氣層是數十億年前由彗星帶入地球的。關於地球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謎團長期困擾著科學家們。一些人認為彗星最初可能會將一些水,有機和大氣分子帶到地球上,這些分子現在構成了它的生命。現在,由加州理工學院的Guillaume Avice博士,CRPG-CNRS和洛林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支持該理論的證據。Avice博士和合著者一直在分析在礦物石英中發現的水氣泡中的微小古代空氣樣本,這些氣泡可追溯到30多億年前。
  • 太空墜落地球的隕石為什麼會爆炸?科學家給出答案
    在宇宙中,到處都是流浪的隕石或小行星,它們每時每刻都在移動中,並且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撞上一個穩定的行星或恆星。而地球也是這些隕石或小行星撞擊的目標之一,值得慶幸的是,地球有大氣層的保護,而且月球也會為地球抵擋部分隕石的撞擊。
  • NASA科學家40年來首次在火星大氣層探測到氧原子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香港「東網」5月11日報導,最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研究人員40年來首次在火星大氣層探測到氧原子的存在。報導稱,科學家使用同溫層紅外線天文臺(Stratospheric Observatory for Infrared Astronomy, SOFIA)上的儀器,探測到氧原子出現在火星大氣上部中間層的區域。火星大氣層的氧原子會影響其他氣體逃逸的方式,因此對該行星的大氣層有顯著影響。此發現有助NASA甚至全人類認識火星大氣層。
  • 地球地殼的演化可以控制地球大氣層的演化,並可能控制生命的進化
    新的研究表明,在大約24億年前,數百萬年來,這些微生物產生的氧氣開始積聚在地球大氣層中之前,與火山氣體發生反應。有東西阻礙了地球氧氣的上升。對數十億年前的巖石的新解釋發現,火山氣體可能是罪魁禍首。由華盛頓大學領導的這項研究發表在6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