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研究表明,彗星有助於地球的大氣層

2020-12-05 影視精彩一刻

【科學:新研究表明,彗星有助於地球的大氣層】

根據一項新研究,地球的一些大氣層是數十億年前由彗星帶入地球的。

關於地球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謎團長期困擾著科學家們。一些人認為彗星最初可能會將一些水,有機和大氣分子帶到地球上,這些分子現在構成了它的生命。現在,由加州理工學院的Guillaume Avice博士,CRPG-CNRS和洛林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支持該理論的證據。Avice博士和合著者一直在分析在礦物石英中發現的水氣泡中的微小古代空氣樣本,這些氣泡可追溯到30多億年前。

研究人員發現,巖石中的空氣部分由標記為「U-Xe」的原始成分組成。「氙(Xe)是一種惰性氣體,具有化學惰性且具有9種同位素,是揭示地球主要大氣中氙同位素組成的理想元素。這也使它成為了解大氣來源的理想方式,「Avice博士說。「U-Xe具有類似太陽能的成分,用於氙的輕同位素(124-130 Xe),並且在重Xe同位素中耗盡,」作者解釋說。

「它通常不會在地球上找到。地球的地幔中沒有這種成分,隕石也沒有。「因此,科學家認為U-Xe必須在原始大氣層發育後加入地球。簡而言之,彗星是攜帶U-Xe到地球的最佳候選者。「地球形成的太陽離太陽非常接近揮發性元素,如U-Xe,很容易凝結,它們會迅速從表面沸騰,並在空間中流失,」共同作者,大學的Ray Burgess教授說。英國曼徹斯特。

「海洋和大氣層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地球形成後仍然會加入揮發性物質。」「難題在於確定揮發物的來源以及將它們運送到地球早期的物體。」「困難在於,在地球長期的地質歷史中,最初添加的許多不同的揮發性成分已經通過地質過程徹底混合在一起。」為了解決這個「混合」問題,該團隊使用了來自南非Barberton地區鑽石巖石中的石英中存在的水中氣泡的微小樣本。

來自該大陸這個地區的巖石非常古老,保存完好。研究人員發現,在Barberton石英中,33億年前的U-Xe的成分與今天在地球大氣層中發現的氙有很大不同。「我們用無與倫比的精確度測量了33億年前空氣中氙的含量和同位素豐度,」Avice博士說。「我們的研究表明,30億年前,地球大氣層中已存在與太陽氣和小行星不同的氙成分。一種可能性是這種氙來自彗星,「共同作者,來自CRPG-CNRS和洛林大學的Bernard Marty教授說。

但這一發現也顯示了研究被困在地球深處的氣體的研究可能性。對古代巖石中捕獲的氣體的研究為我們對地球揮發性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的理解開闢了新的視角,這是我們星球可居住性的關鍵因素。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中的所有彗星,可能都來自同一個地方!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新的研究表明,所有彗星都可能來自相同的出生地。天文學家克裡斯蒂安·埃斯特魯普(Christian Eistrup)有史以來第一次將化學模型應用於14顆著名的彗星,令人驚訝地發現了一個清晰的模式,其研究發現已被《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接受並即將發表。彗星穿過我們的太陽系,由冰、塵埃和類似巖石的小顆粒組成,彗核可以大到幾十公裡寬。彗星無處不在,有時圍繞太陽的軌道非常古怪。過去,彗星甚至撞擊過地球。
  • 研究表明生命的誕生條件,可能需要小行星和彗星的撞擊才行
    天文學家還不確定,但除了地球之外還沒有發現其他任何星球上有生命。但也有一些有根據的猜測:生命可能需要水、碳和足夠的光和熱來驅動一個星球,而不是把星球燒成碎片,引力不應該太高,大氣也不會造成傷害。但一項新的研究提出了另一個關鍵因素:需要適量的主要小行星和彗星撞擊。
  • 研究表明,流星墜落燒毀樹木,只是與地球輕輕摩擦一下而已?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內容簡介】:1908年發生在西伯利亞偏遠森林上空的大規模爆炸,已困擾科學家們許多年。許多人認為流星是罪魁禍首, 然而,卻沒有發現彗星或小行星在爆炸後可能會留下的巖石碎片。
  • 美媒:研究表明地球生命形成的必要物質或來自於彗星
    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導 美媒稱,科研人員知道,生命形成的必要物質在地球早期就已出現,但他們仍在試圖弄清具體發生過程。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彗星是數十億年前把磷等關鍵物質帶往地球的宇宙信使。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月15日報導,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研究員維克託·裡維利亞說:「大約40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生命,但我們仍然不知道生命得以形成的過程。」為了確定磷是如何到達地球的,科學家們需要重新追蹤它穿越太空的旅程。兩個工具促成開展這一搜索: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天線陣(阿爾馬)和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飛船。
  • 研究表明,流星墜落燒毀樹木,只是與地球輕輕摩擦一下而已?
    許多人認為流星是罪魁禍首, 然而,卻沒有發現彗星或小行星在爆炸後可能會留下的巖石碎片。關於這個奇怪的現象,如今有一組研究人員提出,也許是曾經有一顆巨大的鐵隕石衝向地球,產生了巨大衝擊波後,繼續拐彎向宇宙前行。
  • 科學新進展:地球上的水主要來源於地球本身而非彗星
    但是,對於遍布地球的水自何處來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並未搞清楚,科學家對此有兩種猜想:這些水是地球誕生之時存在的;地球上的水是由富含水分的彗撞擊帶來的。近期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水很可能來自構成我們的星球的原始材料中,而不是外太空。
  • 彗星軌道的新研究表明地球軌道所在的黃道平面可能不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主要準星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一項關於彗星軌道的新研究表明,地球軌道所在的黃道平面可能不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主要準星。日本職業與環境健康大學助理教授Arika Higuchi通過追蹤長周期彗星距離太陽最遠的點,表明可能存在第二個「空黃道」對準平面。「空黃道」指的是原本是空的,但後來被彗星填充的平面。我們知道如果觀測太陽系,最明顯的一個事實是,太陽系中的所有東西幾乎都或多或少地位於黃道平面,也就是地球軌道形成的平面。除了彗星之外,其他行星、小行星以及其他一切事物的軌道都在這個平面的幾度之內。
  • 彗星撞地球會產生多大力量?一顆體積一公裡的彗星就能產生核冬天
    現在的科學理論大多認為恐龍的滅亡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其實根本用不到小行星,一顆體積一公裡左右的彗星就能產生核冬天讓全球生物陷入災難,為什麼這麼說?其實人類已經不止一次的面臨過來自天上的威脅,比如由彗星引起的瘟疫和饑荒。
  • 新研究認為5560萬年前彗星撞擊地球事件導致全球變暖
    美國羅格斯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科學》期刊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聲稱發現了關於始新世時期全球性氣候迅速變暖的新證據。他們發現了一些球形的玻璃碎片,並認為這些玻璃碎片應該是彗星撞擊地球後熔化的殘骸飛濺到半空中凝固而形成的。但是研究人員的觀點和解釋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其他一些相關專家對此持不同看法。
  • 彗星碎片1.3萬年前摧毀地球文明說法不準確(圖)
    科學家近日發現證據表明,彗星爆炸碎片在1.3萬年前摧毀地球文明的說法不準確。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發現證據表明,彗星爆炸碎片在1.3萬年前摧毀地球文明的說法不準確。  英國皇家霍洛威大學、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以及美國和歐洲其它13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找到新證據,能夠反駁這一說法:1.3萬年前一顆彗星與地球相撞或彗星在地球大氣層爆炸引起地球氣候急劇變化,從而導致克洛維斯文化(Clovis culture)的終結。
  • 彗星撞地球和彗星碎片撞地球,哪個厲害?人類會因此滅亡?
    於是彗星解體引發了科學界的又一輪探討!一項研究表明,當彗星解體時,如果它們撞擊地球,碎片可能會造成毀滅性的後果!科學界認為,彗星的分裂可能影響了地球上生命的起落。這種情況可能會再次發生,難道彗星撞地球是宇宙規律嗎?亦或是概率事件?進而引發一個更直接的問題:人類真的會滅亡嗎?
  • 科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現來自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極光
    相關報導:彗星67P周圍獨特的「極光」或有助於為保護太空人免受太陽輻射鋪平道路(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美國宇航局(NASA)周一表示,在一顆彗星周圍首次發現的一種神秘的紫外線光芒可能有助於為保護太空人免受太陽輻射鋪平道路。
  • 25年前彗星撞擊木星事件,為地球敲響警鐘!
    25年前,人類第一次觀測到彗星和行星的碰撞。1994年7月16日到22日,僅在一年前發現的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SL9)的巨大碎片撞入木星,這一過程長達幾天時間,在木星大氣層製造了一個巨大,黑色的疤痕並且在其平流層造成卷流。 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的撞擊給了科學家們研究新天體現象的機會。
  • 為什麼地球會有一個含氧大氣層 新研究給出答案
    研究團隊建立的一個新的模型,這個模型借鑑了巖石學、地球動力學、火山學和地球化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網絡版上。他們認為地球含氧大氣層是大陸板塊形成的必然結果。「這個概念非常簡單,但是要完全理解它需要了解地球運行方面的知識,」萊斯大學地球科學教授,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Cin-TyLee說。「我最常用的類比是漏水的浴缸。
  • 如何保衛地球,讓我們看看25年前彗星撞擊木星事件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25年前,人類第一次觀測到彗星和行星的碰撞。1994年7月16日到22日,僅在一年前發現的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SL9)的巨大碎片撞入木星,這一過程長達幾天時間,在木星大氣層製造了一個巨大,黑色的疤痕並且在其平流層造成卷流。
  • 一顆「綠色彗星」呼嘯而來,大氣層是太陽直徑的50%
    之前我們曾經說過,綠色彗星阿特拉斯將會在5月出現在地球的太空角落,但是你知道這顆彗星的彗發有多大嗎?NASA表示,彗星阿特拉斯在穿越太陽系向太陽靠近的過程中,其亮度和體積持續增長,其大氣層足足有我們的主恆星的一半寬,這聽起來可能沒有什麼,但是當你把它放在太空中,就宛如一顆綠色的「珍珠」。彗星阿特拉斯,也被稱為C/2019 Y4,但綽號為阿特拉斯,它是由同名的望遠鏡陣列系統發現的,並將變得越來越明亮,因為它正朝著太陽的方向飛來。
  • 【科學向日葵】長尾巴的彗星
    2014年11月13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羅塞塔號向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代號67P)釋放的「菲萊」登陸器成功著陸,「菲萊」在著陸後獲取了首張彗星表面的照片,並在隨後幾天持續發回很多有價值的科學數據。這是人類第一次向彗星釋放探測器,67P也成為第一顆人類詳細研究的彗星,使得很多 關於彗星的理論得到了驗證和修正。
  • 專家:地球的水來自彗星撞擊 每分鐘新增兩千噸
    月球因為沒有大氣層太陽風能吹來部分水  遼寧日報:新一期英國《自然-地學》雜誌刊登報告說,美國研究人員對阿波羅系列探月飛船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進行分析後認為,月球上存在的水可能來源於太陽風,這說明其他一些星球也可能同樣因此而存在水。在我們的印象中,太陽風是高溫的,應該對月球的水分有蒸發的作用,怎麼會產生水呢?
  • 一項新研究表明星雲中有機物可能是地球水的源頭
    地球是一個著名的多水星球,但它究竟從何而來是一個謎。現在,日本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新的起源故事,他們表明水和石油可以在高溫高壓的有機物雲層中形成。之前,地球水起源主要假說是,水是在很久以前由小行星和彗星的轟擊所帶來的。這些冰冷的物體從太陽系寒冷的邊緣進入,越過了所謂的 "雪線",那裡的寒冷足以讓冰凝結。
  • 關於地球大氣層有哪些有趣的真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信不信由你,天空實際上是紫色的。 當光線進入大氣層時,空氣和水粒子吸收並重新發射光線,使其散射到我們的眼睛。由於散射更喜歡短波長,所以最常見的散射顏色實際上是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