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年或將發射衛星 為人類帶來人工流星雨

2020-11-22 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樊俊卿】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許多的流星從天空中一個所謂的輻射點發射出來的天文現象。當流星雨來臨時,千百顆流星划過夜空,如同綻放的煙火,帶來轉瞬即逝的美麗。流星雨作為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天文現象,廣受天文愛好者追捧。但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人類可以人為的製造一場流星雨呢。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日前在鹿兒島縣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向媒體展示了一種可製造「流星雨」的超小型衛星。這顆衛星計劃於明年1月17日發射,將為人類首次帶來人工流星雨。

據日本共同社等媒體報導,這顆衛星由日本太空創業公司ALE研發,長寬分別為60釐米,高約80釐米,重約68千克。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後可按指令釋放出直徑約1釐米的特殊顆粒物,它們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燃燒,可形成流星雨效果,有助於人們研究自然界隕石和流星的機制等。

據介紹,下月17日這顆衛星將從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發射升空,ALE公司計劃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盛大的開幕式上釋放一場前所未有的「流星雨」,將東京奧運會開幕式裝點成與眾不同的一屆開幕式永留青史。

ALE公司稱,人工流星雨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按需求「上演」。通常,特殊顆粒物會在地球上空60公裡至80公裡處燃燒殆盡,可以在地面一定範圍內觀賞到人工流星雨。

相關焦點

  • 「人工流星雨」要來了 日本人工流星衛星明年發射
    中新網12月14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13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在鹿兒島縣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向媒體公開了人工製造流星的超小型衛星,將於明年1月發射升空。報導稱,東京的宇宙風險企業「ALE」開發的人工流星衛星為長寬均60釐米、高80釐米的立方體,重達68千克。
  • 日本人造流星雨衛星明年升空,「摘下星星送給你」已成真
    小編友情提示,「陪你去看流星雨,摘下星星送給你」這樣的土味情話,就不要隨隨便便說出口,因為現在「星星」真的可以摘下來送人了。12月13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在鹿兒島縣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向媒體公開了將用於人工製造流星的超小型衛星,並宣布明年1月17日將用小型固體燃料火箭「艾普斯龍」4號機從該觀測所將它們發射升空。
  • 日本「人造流星」衛星今日發射:明年迎首場人造流星雨
    去年1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在鹿兒島縣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向媒體展示了一種可製造「流星雨」的超小型衛星。東京時間18日9時50分(北京時間今天8時50分),在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包括該衛星在內的7顆衛星跟隨艾普斯龍4號固體燃料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隨後全部進入相應軌道。
  • 日本企業將為富人打造人工流星雨 專家:這樣不好
    流星雨應該算是最浪漫的天象奇觀了,但是流星和很多珍貴的東西一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於是日本一家企業決定打造「人工流星雨」,只要你願意花很多錢,就可以想看流星就看流星。但是專家卻指出,這個主意糟透了,為什麼呢?
  • 日本公司擬製造人工流星雨 可產生不同顏色
    據日本共同社2月9日報導,日本東京的風險企業「ALE」9日宣布,將通過從超小型衛星上放出金屬球,在2019年實現在廣島縣上空製造人工流星。此舉的目的是讓人們近距離感受宇宙。這將是由民間企業發起的世界首次嘗試。  據稱,若天氣晴朗,在日本的中國、四國地區等直徑約200公裡的範圍內能夠觀測到人工流星。
  • 中國將發射超強衛星,功能領先多國,將於明年發射
    如今太空中存在著兩種衛星,一種是像月球這樣的天然衛星,另一種是人造衛星。人類最早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嘗試發射人造衛星,前蘇聯和美國作為當時世界上國力最強的兩個國家,各自都創造了衛星發射的成就。如今全球擁有發射衛星能力的國家已經超過10個,地球軌道上也分布著密密麻麻的人造衛星,中國的人造衛星數量也佔到了一定的比例。
  • 日本將於12月發射地球觀測衛星和低空衛星
    據日媒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27日宣布,將於12月23日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有助於全球變暖預測的觀測衛星「Shikisai(色彩)」和在低空飛行的試驗衛星「Tsubame(燕)」。  日本文部科學省稱,此次發生將使用H2A火箭。
  • 中國將發射超強衛星,功能領先多國,明年升空
    人類最早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嘗試發射人造衛星,前蘇聯和美國作為當時世界上國力最強的兩個國家,各自都創造了衛星發射的成就。如今全球擁有發射衛星能力的國家已經超過10個,地球軌道上也分布著密密麻麻的人造衛星,中國的人造衛星數量也佔到了一定的比例。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明年將遷至海南文昌(圖)
    該次展覽首次展出在文昌即將開工建設的新一代火箭發射場設計模型圖,該發射場將於二零一四年投入發射作用。圖為航天火箭模型。 中新社發 王辛莉 攝預計5年後海南文昌將發射首顆衛星,西昌基地只承擔應急發射任務曹英學是西昌精英旅行社的董事長,最近一段時間他成了「空中飛人」,穿梭在文昌與西昌之間。
  • 臺灣首顆自主研發衛星「福爾摩沙」五號明年將發射
    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1月17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首顆完全自主研發的「福爾摩沙」五號,及臺灣與美國合作的福衛七號兩顆衛星,明年將發射升空,前者為高解析度遙測衛星,後者每天可提供八千點全球大氣數據,將提升救災與氣候觀測準確率。
  • 「大運號」AI衛星:明年發射 將提供空天地一體化網際網路服務
    來源:成都全搜索新聞網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雷茲)8月18日報導「通過衛星影像展現運動場館、城市變遷,全面助力智慧大運,同時兼備直播地球APP這樣的AI衛星網際網路平臺與廣大用戶互動。」今日晚8點,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倒計時一周年活動將在成都隆重舉行,作為活動中的重磅環節,「大運號」AI衛星將在現場揭幕。
  • 澳大利亞14日將在日本種子島發射首枚自製衛星
    澳大利亞14日將在日本種子島發射首枚自製衛星  2002年12月4日15:58  新華網   新華網坎培拉12月4日電 澳大利亞政府4日說,澳大利亞第一顆自行研製的衛星將於本月
  • 中國首枚中學生製造衛星明年發射 將提供免費服務
    昨日,記者從中國首個航天日活動獲悉,北京八一學校將於明年發射一顆低軌道中學生科普衛星,這也是我國第一顆由中學主導並發射的衛星。  對於參與衛星製造和發射的學生團隊,朱凱表示,中學生團隊將以高中生為主,並吸納少量初中科技特長生作為輔助。因此,學校也計劃隨後在學校內部公開選拔近20位團隊成員。這些未來的「航天專家」主要以特長生為主,確實愛好天文,在物理、化學等方面突出,經過公開報名、專家面試的方式確定最終人選,團隊總體規模將控制在20至30人之間。未來,他們將分組展開工作,完全參與到衛星的各個環節。
  • SpaceX公司將使用「二手」火箭為美國太空軍發射衛星
    據美國「太空新聞」網站9月26日報導,美國太空軍於9月25日宣布,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將在明年首次發射美軍的GPS衛星。報導稱,SpaceX公司在本月早些時候與美國太空和飛彈系統中心達成協議,該公司將在明年使用「二手」的「獵鷹」火箭發射兩顆GPS衛星。
  • 為減少太空垃圾拼了!日本用木頭製作衛星:計劃2023年發射
    用木頭製作衛星,看起來似乎是腦洞大開, 但也許未來會真的實現。據外媒報導,為了有效解決太空垃圾問題,日本京都大學和和住友林業株式會社將進行合作,計劃在3年內用木材製作出一個衛星。
  • 日本成功發射一顆具備雷射傳輸功能的數據中繼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東京11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11月29日下午,日本在位於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成功發射一顆具備雷射傳輸功能的數據中繼衛星(DRS)。據NHK電視臺報導,11月29日下午16時多,H2A火箭搭載該數據中繼衛星發射升空,飛行約30分鐘後星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成功。該衛星今後將依靠自帶引擎,最終進入高約3.6萬公裡的地球靜止軌道,將地球觀測衛星的數據及圖像傳輸到地面基站,同時也將負責傳輸「內閣衛星情報中心」的情報。日本H2A火箭的出色表現也備受矚目。
  • 外媒:日本初創企業擬發射衛星清理太空碎片
    據共同社東京11月18日報導,日本初創企業Astroscale公司11月18日表示,將在明年3月發射一顆衛星,進行清理太空碎片的試驗任務。報導稱,這顆衛星將由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搭載、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衛星的外形像一個方盒,長和高均為60釐米,寬110釐米,重175公斤。
  • 新一代返回式衛星明年發射 可重複使用15次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宣布,明年4月我國將發射新一代可重複使用返回式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宣布,明年我國將發射一顆可重複使用返回式衛星,其返回模塊未來十年將可重複使用15次。 所謂返回式衛星(retrievable satellite),是指一種具有返回功能的多用途中型衛星(medium satellite for multiple uses),也是我國衛星工程領域研製起步最早、發展最悠久的衛星系列。
  • 中國明年將發射神舟十號、嫦娥三號和近20顆衛星
    中國明年將發射神舟十號、嫦娥三號和近20顆衛星 Shenzhou-10 and Chang'e-3 to be launched in 2013
  • 杜拜土豪玩出新花樣,空降人造流星雨
    這次土豪們也沒讓大家失望,在跨年夜玩起了人造流星雨。 這次的人造流星雨是由多名空中飛人協助完成,他們穿著裝備「尾隨煙火」的特質飛翔服,從高空滑翔而下,製造出與流星一般在夜空中划過的美麗弧線。 說實話,這種「人肉」流星雨看起來危險係數還挺大的,畢竟飛人們身上背著的是分分鐘可以把他們吞噬的大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