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宣布,明年4月我國將發射新一代可重複使用返回式衛星。
China will launch a reusable retrievable satellite next year, with its recoverable module able to be used 15 times over the next decade, according to the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宣布,明年我國將發射一顆可重複使用返回式衛星,其返回模塊未來十年將可重複使用15次。
所謂返回式衛星(retrievable satellite),是指一種具有返回功能的多用途中型衛星(medium satellite for multiple uses),也是我國衛星工程領域研製起步最早、發展最悠久的衛星系列。
1975年11月,我國首顆返回式科學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和安全回收,標誌著我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三個開發返回技術的國家(the world's third country to develop retrievable satellite technology)。截至2016年,我國已成功研製並發射實施了25顆返回式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吳勁風說,這些衛星在空間遙感、空間育種、空間新技術驗證等空間科學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play key roles in space science)。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返回式衛星的總設計師(chief architect of the retrievable satellite)趙會光介紹,新一代返回式衛星重3500公斤,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發,可攜帶任務和其他載荷「上天」(allow experiments and other payloads to be sent to space),既可用於短途載荷又可用於長途載荷(be offered i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onfigurations)。其中前者的回收載荷(recoverable payload)可達500公斤,採用一次性化學電池(battery power)供電,回收產品佔60%,其中90%部分可重複使用;後者的載荷分為兩部分,回收載荷為600公斤,留軌載荷為300公斤,採用太陽陣(solar array)和蓄電池聯合供電,回收產品佔40%,同樣是90%部分重複使用。
據他透露,首顆新型返回式衛星已於今年9月單機交付,10月整星測試(undergo testing),計劃於明年1月進行力學試驗,2月進行熱試驗,3月衛星出廠,4月衛星發射,5月則有望實現衛星回收( expected to be recovered by May)。
趙會光表示,發展這一衛星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太空探索(space exploration),「獲得科學發現、改善人類生活、形成規模巨大的新興產業(emerging industry)、催生新技術和確保空間安全環境。」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丁一)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XXX(署名)」的原創作品,除與中國日報網籤署英語點津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不得非法盜鏈、轉載和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561聯繫;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英語點津)」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繫,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本網所發布的歌曲、電影片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儘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