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代商業返回式衛星有望明年完成首發星驗證

2020-12-04 中國軍網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王秉陽)記者日前獲悉,我國正在研發的新一代商業「可重複使用返回式空間環境利用衛星」有望明年完成首發星的驗證。

在日前由中國宇航學會等主辦的「天地航班——中國首次商業返回式衛星服務」科學傳播研討會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返回式衛星總師趙會光說,通過衛星系統設計升級和優化,新一代商業返回式衛星回收載荷將達到500公斤,在軌時間可達20日,返回模塊具備10次到15次重複使用能力。

空間環境具有微重力、粒子輻射、超高真空、交變磁場等獨特的環境特徵,是開展空間微重力科學研究、進行空間科學實驗的理想場所。

我國自1975年成功發射並回收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以來,已經成功發射了25顆返回式衛星,多年以來搭載開展了大量空間微重力科學實驗和空間育種機理研究項目,取得了一批有重要科學價值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科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與現有返回式空間實驗平臺相比,我國正在研發的新一代商業返回式衛星平臺具有微重力水平高、載荷可返回、時效性好、成熟可靠、效費比高等特點,可廣泛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空間新技術驗證、空間製藥、空間育種、空間微生物、空間材料、空間文化創意等領域的科學實驗和空間活動,有助於促進空間科學、微重力和空間文化產業的發展,推動航天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

從明年起,我國新一代商業返回式衛星有望在10年間發射15次左右。其常態化運營有望為國內外用戶提供性能先進、便捷高效的飛行實驗手段,打破目前搭載實驗機會不足的局面。

相關焦點

  • 新一代返回式衛星明年發射 可重複使用15次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宣布,明年4月我國將發射新一代可重複使用返回式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宣布,明年我國將發射一顆可重複使用返回式衛星,其返回模塊未來十年將可重複使用15次。 所謂返回式衛星(retrievable satellite),是指一種具有返回功能的多用途中型衛星(medium satellite for multiple uses),也是我國衛星工程領域研製起步最早、發展最悠久的衛星系列。
  • 紀念中國返回式衛星首次發射成功45周年
    請問李老師: 中國返回式衛星是什麼時候首次發射成功的? 中國是什麼時候成為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李老師: 中國的返回式衛星的研製工作是1966年初正式開始的。
  • 銀河航天首發星完成國內首次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山區寬帶接入應用試驗
    這些難題有望通過衛星網際網路的發展得到更好的解決。近日,銀河航天首發星在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桃龍藏族鄉,成功實現了國內首次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的山區實地應用測試。據悉,銀河航天首發星是我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6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於2020年1月16日發射成功。
  • 銀河航天首發星完成國內首次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山區寬帶接入應用試驗
    這些難題有望通過衛星網際網路的發展得到更好的解決。  近日,銀河航天首發星在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桃龍藏族鄉,成功實現了國內首次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的山區實地應用測試。  據悉,銀河航天首發星是我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6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於2020年1月16日發射成功。
  • 科學網—空間科學實驗是返回式衛星的未來
  • 商業衛星時代來臨 中國企業是否已做好準備?
    當年,現任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CEO及首席科學家王洋,受到相關政策鼓勵,毅然放棄了中科院穩定的工作,創立了中國首家商業衛星公司。首發雙星經歷了12次大型試驗及超200項測試,測試時長超1800小時,全面覆蓋星上8大系統。雙星在2020年年內發射入軌後,將開展全球首個商用低軌導航增強系統驗證。
  • 唐伯昶與返回式衛星的48年
    中新社長沙9月29日電 題:唐伯昶與返回式衛星的48年  作者 向一鵬  「一別京城到酒泉,沙漠景物似昨年……艱難徒步航天業,誓奪成功轉笑顏。」28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科技委特聘專家、型號顧問唐伯昶接受記者採訪時讀起了他的詩作《發射場紀事》。  今年72歲的唐伯昶系長沙縣江背鎮五福村人。
  • 銀河航天首發星完成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山區實地應用測試
    近日,銀河航天首發星在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桃龍藏族鄉,成功實現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的山區實地應用測試。銀河航天供圖近日,銀河航天首發星在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桃龍藏族鄉,成功實現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的山區實地應用測試。銀河航天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10日電 (郭超凱)偏僻的邊遠山區無法上網是一大難題,未來衛星網際網路或許可以解決這一困境。
  • 中國衛星明年9月「訪」火星
    明年9月,中國衛星將首次踏上火星探測之旅!2013年,我國探月二期工程將向月球發射軟著陸器和月球車!11月2日上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王勵處長在珠海航展開幕之前向記者透露了這些震撼人心的消息。  「我們將在航展期間,現場演示月球車探月的步驟,升起天線、展開太陽翼、豎起攝像頭、前進後退、打開收攏,著陸器軌道釋放動作……」  中國衛星明年探火星  除了月球軟著陸器和月球車之外,記者在航展現場留意到,本次航展還專門介紹了中國的火星探測。據王勵處長介紹,明年9月,中國衛星將首次踏上火星探測之旅。
  • 首顆6G通信試驗衛星成功發射,驗證太赫茲技術提升通信速率
    長徵六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中主要面向商業發射的火箭,全長約30米,具備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1噸的運載能力。火箭於2015年首飛,此後發射任務由2年1發,到今年的1年1發,再到後續的1年多發,將對型號隊伍提出更高要求。
  • 明年首發!中國首枚民營WiFi衛星面世 2026年為全球提供免費衛星網絡
    明年首發!中國首枚民營WiFi衛星面世 2026年為全球提供免費衛星網絡  Evelyn Zhang • 2018-11-29 10:58:27 來源:前瞻網 E1012G0
  • 看看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的故事
    人類太空飛行器從太空返回,最初是通過返回式衛星實現的。45年前,我國首顆返回式衛星成功回收,成為中國航天史上重要的裡程碑。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當年的故事。從美國「發現者13號」之前的12位「前輩」就可以看出,讓衛星完成一次有去有回的旅行並非易事。不僅要求衛星在運行和返回中必須保持高精度的運行姿態,星上所有儀器都必須準確無誤地按程序工作,更要求地面對其保持高精度的測控及安全可靠的回收。
  • 我國返回式衛星研製開啟「快、好、省」模式
    一步正樣:基於風險分析的流程優化  從2012年底立項並啟動工程研製開始,五院實踐十號衛星科研人員就開始與時間賽跑。  受制於研製周期和經費的約束,科研人員省去了衛星初樣階段的結構星和熱控星研製,僅保留電性星研製,從而完成了衛星結構設計、總裝設計和熱控設計一步正樣,省去了大量的時間、財力和人力。
  • 中國衛星明年九月探測火星 搭乘俄太空飛行器
    明年9月,中國衛星將首次踏上火星探測之旅!2013年,我國探月二期工程將向月球發射軟著陸器和月球車!昨天上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王勵處長在珠海航展開幕之前向本報記者透露了這些震撼人心的消息。
  • 銅川「絲路衛星星座」首發星 - 「智星一號A星」成功發射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37秒,銅川「絲路衛星星座」首發星——「智星一號A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成功升空,13時00分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在軌科學衛星健康運行 三四年內將發射多顆...
    中國科學院2020年度工作會議17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該院成功研製發射並在軌運行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中國首顆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目前狀態良好、健康運行。根據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安排,未來3至4年內,還將陸續發射多顆科學衛星。
  • 航天日,看中國五十年璀璨「星」光
    1971年3月3日,我國成功發射「實踐一號」衛星,這是我國「實踐」系列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的首發星,它的主要任務是考驗太陽電池、鎘鎳電池、輻射式主動熱控制系統和遙測系統的長期工作可靠性。在軌運行期間,它還對空間物理環境進行了探測。「實踐一號」衛星在空間科學和空間技術方面均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 行雲工程首發兩顆衛星成功入軌 快舟一號甲火箭圓滿完成發射任務
    5月12日,9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冠名為「快舟·傳祺GS4號」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和「行雲二號」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新一代商業火箭長徵八號首飛在即
    2020-12-19 22:13:24 來源: 萌萌小木屋 舉報   16日,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最新型號
  • 「行雲二號」衛星成功驗證星間雷射鏈路技術
    新華社武漢8月13日電(記者胡喆、譚元斌)記者從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行雲二號」01星、02星之間近日實現了建立鏈路流程完整、遙測狀態穩定的雙向通信,這意味著「行雲二號」雙星搭載的雷射通信載荷技術得到驗證,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的新突破。兩顆衛星開展在軌技術測試以來,核心技術均得到充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