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guys!
摺紙藝術據傳起源於中國的漢朝,應該是在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後不久。隋朝時經朝鮮傳到了日本,又從日本傳向西方。
數學家對於摺紙一直懷有極大的興趣,他們發現其中包含了許多奇特的數學現象。例如,可以用摺紙來三等分任意角或加倍任意正方體;還可以利用摺紙來解四次代數方程.
一張白紙,不剪不裁,卻能折出無數變化。尺規作圖無法完成的任務,摺紙卻能解決。為什麼它能有如此多變化呢?這還要從摺紙對應的幾何操作說起了。
在細節討論摺紙幾何之前,我們總假定所有摺紙均為在理想的平面上進行,並且所有摺痕只能是直線。摺紙公理最早於1989年由雅克·賈斯汀(Jacques Justin)發現,共推衍了6個公理,1991年,這6個基本摺紙公理又被日裔義大利數學家藤田文章(Humiaki Huzita)重新發現。2001年,羽鳥公士郎(Koshiro Hatori)發現,藤田的6個摺紙公理並不是完整的,給出了摺紙的第7種操作,因此這7種操作現在合稱摺紙幾何(Huzita–Hatori)公理。
現在我們逐個看一下這些公理:
公理1:
過任意兩點可以折一條直線。
公理2:
兩點可以重合對摺,且摺痕是兩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公理3兩線可以重合對摺。 兩條相交線時,摺痕是兩線夾角的平分線;兩線平行時,摺痕與之平行且三平行線之間距離相等。
一條直線自身重合對摺可以讓摺痕過一已知點,
且摺痕是該直線的垂線。
公理5 已知兩點和一條直線,可以將其中一點折到已知直線上且讓摺痕通過另一個已知點。
公理6 已知兩點和兩條相交線,可以將一點折到一條直線上同時讓另一點落在另一條直線上
公理7 已知一點和兩條直線,可以沿一條直線的垂線將該點折到另一條上。
最後附上兩種摺紙三等分角的方法:
Hisashi Abe的銳角三等分折法
Jacques Justin的鈍角三等分折法
Okay,今天的推送就到這裡啦!credited to 高二(6)馮曹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