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天牛野外識別手冊-更正

2021-01-14 寶寶的畫和天牛的話

    《常見天牛野外識別手冊》剛印出來不久,我就一直想著要發個更正的,而且所有現在在此修訂的種類鑑定錯誤都在當年就發現了。一方面想著等等把錯誤都發現出來之後再統一更正,另一方面各種事情接踵而至好像沒有空閒也沒有心情做修訂,一拖再拖就拖到了遙遙無期。分析起來,除了不可饒恕的拖延症在作怪,總是念想著把錯誤的和正確的都展示出來,表達清楚,奢望一步到位最後導致沒有動手,這個思維方式也難辭其咎。

    這一次終於鼓足勇氣,把出版社要求的二次印刷之前的修訂過程簡單展示在這裡,主要是給手頭有舊版書的人看的,方便他們用筆手動修訂一下,就不用買新印刷的書了。我還是有點想接著再單個錯誤逐個解析一番的,但此時不敢計劃,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真的發出來。

下面是直接從給出版社的word文檔拷貝粘貼過來的。


 第72頁

修改為:

橙斑黃茸緣天牛Margitesluteopubensfulvidus

體長12–19.020mm。體深褐色至黑色,蟲體被覆一層淺黃色或灰黃色絨毛,前胸背板略呈不顯著前緣及後緣具毛斑,每側緣有3個毛斑,小盾片及鞘翅上的絨毛濃密。雄蟲觸角長度超過鞘翅,雌蟲觸角達鞘翅末端,柄節不顯著膨大,第3、4節末端較膨大,第6-10節各節近於等長,第11節較長。前胸背板兩側緣微弧形。小盾片小,似心臟形。鞘翅長形,兩側近於平行,末端稍窄,端緣略呈圓形。足中等大,腿節稍膨大,後足腿節不超過鞘翅末端。

觀察時間:四三到七月。分布:河南、陝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四川、貴州、雲南;朝鮮越南,韓國,日本寮國。

 

接受修訂後的版本為:

橙斑緣天牛Margitesluteopubens

體長12–20 mm。體深褐色至黑色,蟲體被覆一層淺黃色或灰黃色絨毛,前胸背板前緣及後緣具毛斑,每側緣有3個毛斑,小盾片及鞘翅上的絨毛濃密。雄蟲觸角長度超過鞘翅,雌蟲觸角達鞘翅末端,柄節不顯著膨大,第3、4節末端較膨大,第6-10節各節近於等長,第11節較長。前胸背板兩側緣微弧形。小盾片小,似心臟形。鞘翅長形,兩側近於平行,末端稍窄,端緣略呈圓形。足中等大,腿節稍膨大,後足腿節不超過鞘翅末端。

觀察時間:三到七月。分布:陝西、海南、雲南;越南,寮國。

 


  第72頁

修改為:

銅色卡氏腫角天牛Neocerambyx grandiskatarinae

體長4868.0–62.5毫米76 mm。體大型,被光潔平滑的銅色絲光細絨毛。雄蟲觸角幾為長於體長的二倍,柄節肥短,約與第4節等長,以後各節漸次稍長,第11節扁狹,長為大於第3節的2倍,第3–5節端部顯著極度肥腫;雌蟲觸角約為體長的四分之三六分之五,第3–5節不肥腫,第6–10節外端稍尖突。前胸背板前端具一條深橫溝,後端有兩條深橫溝,背面具不規則粗皺脊。鞘翅光滑,在末端三分之一處具狐狸耳朵狀的斑紋,末端渾圓。前胸腹板凸片後端垂直。雌蟲腹部近圓錐形,雄蟲較寬扁。

觀察時間:三到四月六月。分布:福建、廣東、海南、雲南廣西;印度,越南,寮國。

 

接受修訂後的版本為:

卡氏腫角天牛Neocerambyx katarinae

體長68–76 mm。體大型,被光潔平滑的銅色絲光細絨毛。雄蟲觸角長於體長,柄節肥短,約與第4節等長,以後各節漸次稍長,第11節扁狹,長大於第3節的2倍,第3–5節端部極度肥腫;雌蟲觸角約為體長的六分之五,第3–5節不肥腫,第6–10節外端稍尖突。前胸背板前端具一條深橫溝,後端有兩條深橫溝,背面具不規則粗皺脊。鞘翅光滑,在末端三分之一處具狐狸耳朵狀的斑紋,末端渾圓。

觀察時間:三到六月。分布:廣東、海南、廣西;印度,越南,寮國。

第78頁 

修改為:

缺環六斑綠虎天牛Chlorophorussimillimusarciferus

體長10.09–14.07毫米mm。體黑色,密被黃灰綠色絨毛。前胸背板具3個黑斑。每鞘翅具46個黑斑,第一1個在肩角,小;第二2個在肩角之後,鉤狀;第三3、4個在中間,第四5、6個在端部四分之一處,第三第四個黑斑粗短,均不接觸鞘縫5、6個黑斑通常互相連接。觸角短於體長。鞘翅基部僅稍稍寬於前胸,兩邊幾近平行,後緣稍斜略平切。後足腿節約伸展至鞘翅末端,後足第一跗節相當於餘下三節之總長。

觀察時間:四到十月。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廣西、四川、貴州;蒙古,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廣西、四川、貴州;蒙古,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

 

接受修訂後的版本為:

六斑綠虎天牛Chlorophorus simillimus

體長9–17mm。體黑色,密被灰綠色絨毛。前胸背板具3個黑斑。每鞘翅具6個黑斑,第1個在肩角,小;第2個在肩角之後,鉤狀;第3、4個在中間,第5、6個在端部四分之一處,第5、6個黑斑通常互相連接。觸角短於體長。鞘翅基部僅稍稍寬於前胸,兩邊幾近平行,後緣略平切。

觀察時間:四到十月。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廣西、四川、貴州;蒙古,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


第97-99頁 97頁第3圖跟99頁第1圖的圖片對調位置


第112頁 

修改為:

Lamiinae溝脛天牛亞科

溝脛天牛亞科是種類最多的亞科,世界記錄約2萬種,超過所有天牛總數的一半。中國記錄28族3017屬約1494636種(其中48種含2亞種,10種含3亞種,2種含4/亞種)。本圖冊展示了82屬159種,也超過所有展示天牛總數的一半。

142)小灰長角天牛Acanthocinus griseusaedilis

體長7.011–14.0毫米24 mm。體基底黑褐至棕褐色棕紅色,觸角各節端部和第二節整節黑色呈棕紅或深棕紅色。前胸背板被灰褐色絨毛,前端有4個汙火黃色或金黃色圓形毛斑,排成一橫列行。小盾片中部被淡色絨毛。鞘翅被黑褐,棕褐或灰色絨毛,一般灰色絨毛多分布在每翅中部及末端,各成一條寬橫帶,其餘翅面多為黑褐色或棕褐色絨毛。每一鞘翅顯現出各有兩條黑褐色深色而略斜的橫斑紋,一處於中部之前,一處於端部三分之一,以後者較顯著;此外還有稀疏的小圓斑點,以翅中央中縫區較多。在中部的灰斑內,有黑褐色小點。雄蟲觸角為體長的二倍半至三3.5倍,雌蟲觸角為體長的二2倍。前胸背板寬顯勝於長,刺突基部闊大,刺端很短兩側緣中部後有一個圓錐形的隆突。鞘翅上深橫斑處微微弓起,在每一翅上還隱約地可以看到有2、3條縱脊線鞘翅兩側近於平行,翅端鈍圓末端圓形。雌蟲腹部末端伸出長的產卵管。

寄主植物:紅松、魚鱗松、油松、華山松、櫟屬雲杉。

觀察時間:四到八月。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新疆、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俄羅斯,蒙古,朝鮮,韓國,哈薩克斯坦,土耳其;歐洲。

 

接受修訂後的版本為:

溝脛天牛亞科是種類最多的亞科,世界記錄約2萬種,超過所有天牛總數的一半。中國記錄28族307屬約1636種/亞種。本圖冊展示了82屬159種,也超過所有展示天牛總數的一半。

  長角天牛Acanthocinus aedilis

體長11–24 mm。體基底棕紅色,觸角各節端部呈棕紅或深棕紅色。前胸背板被灰褐色絨毛,前端有4個火黃色或金黃色圓形毛斑,排成一橫行。小盾片中部被淡色絨毛。每一鞘翅各有兩條深色而略斜的橫斑紋,一處於中部之前,一處於端部三分之一,以後者較顯著;此外還有稀疏的小圓斑點,以翅中央中縫區較多。。雄蟲觸角為體長的3.5倍,雌蟲觸角為體長的2倍。前胸背板寬顯勝於長,刺突基部闊大,刺端很短。鞘翅上深橫斑處微微弓起,在每一翅上還隱約地可以看到有2、3條縱脊線,翅端鈍圓。雌蟲腹部末端伸出長的產卵管。

寄主植物:紅松、雲杉。觀察時間:四到八月。分布: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東、河南、陝西、湖北、江西;俄羅斯,蒙古,朝鮮,韓國,哈薩克斯坦,土耳其;歐洲。

 

 第116頁

修改為:

多褶糙額驢天牛Pothyne polyplicatarugifrons

體長21-24.5mm14.0 mm左右。體近圓筒形,黑色。觸角黑色,第4至6節起各節基部具白環。前胸背面具6條紅褐色細縱條紋,背中線上的2條非常靠近,兩端連接,位於側緣上的2條同樣細長。鞘翅黑色具難以描述的紅褐色和灰色絨毛斑紋,鞘縫紅褐色,另有2條稍明顯的紅褐色縱紋,其他翅面夾雜不規則的紅褐色和灰色斑點或短條紋。頭部短,約與前胸等寬,向後傾斜。觸角細長如絲12節,遠長於體長,柄節與第四4節等長,稍短於第三3節,第五至十5-10節漸短,末節最長。前胸圓筒形。鞘翅寬於前胸,端部三分之一處開始向後狹窄,末端平截。足粗短,後足腿節略超過第一腹節後緣圓形。

觀察時間:四月5-7月。分布: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海南、雲南廣西。

 

接受修訂後的版本為:

多褶驢天牛Pothyne polyplicata

體長21-24.5 mm。體近圓筒形,黑色。觸角黑色,第4節起各節基部具白環。前胸背面具6條紅褐色細縱條紋,背中線上的2條非常靠近,兩端連接,位於側緣上的2條同樣細長。鞘翅黑色具難以描述的紅褐色和灰色絨毛斑紋,鞘縫紅褐色,另有2條稍明顯的紅褐色縱紋,其他翅面夾雜不規則的紅褐色和灰色斑點或短條紋。頭部短,約與前胸等寬,向後傾斜。觸角12節,遠長於體長,柄節與第4節等長,稍短於第3節,第5-10節漸短,末節最長。前胸圓筒形。鞘翅末端圓形。

觀察時間:5-7月。分布: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


第220頁

修改為:

豎毛蓑天牛Xylorhiza adustapilosipennis

體長25.0–44.0毫米mm。全體密被棕褐色至黑色及棕黃色絨毛和黑色豎毛,乍一看特別像披了一件蓑衣(中文名由來)。頭部和觸角大部分棕黃色,具少量黑色斑紋。鞘翅大部分被棕黃色絨毛,基部和端部之前有顯著深色大型斑,整體顯示不太顯著的縱條紋,包括2條深色縱條紋。足腿節深色具淺色縱條紋,脛節和跗節色較淡。觸角短於體。前胸背板無側刺突,鞘翅末端圓。

採集月份:五至十一月。

分布:河南、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廣東、海南、香港、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緬甸,越南,寮國,泰國,柬埔寨,斯裡蘭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接受修訂後的版本為:

豎毛蓑天牛Xylorhiza pilosipennis

體長25.0–44.0mm。全體密被棕褐色至黑色及棕黃色絨毛和黑色豎毛,乍一看特別像披了一件蓑衣(中文名由來)。頭部和觸角大部分棕黃色,具少量黑色斑紋。鞘翅大部分被棕黃色絨毛,基部和端部之前有顯著深色大型斑,整體顯示不太顯著的縱條紋,包括2條深色縱條紋。足腿節深色具淺色縱條紋,脛節和跗節色較淡。觸角短於體。前胸背板無側刺突,鞘翅末端圓。

採集月份:五至十一月。

分布:浙江、福建、廣東、海南、香港、廣西、雲南;越南,寮國。


第225頁

第二行的  黃茸緣天牛、銅色腫角天牛 改為

            橙斑緣天牛、卡氏腫角天牛


第225頁

第四行的     七條驢天牛   改為

               多褶驢天牛

 最後一行的    蓑天牛    改為

               豎毛蓑天牛


第225頁

 第四行的   小灰長角天牛   改為

             長角天牛


第226頁

 第一行的   缺環綠虎天牛   改為

              六斑綠虎天牛

 


相關焦點

  • 好書推薦:太行山常見植物野外識別手冊
    《太行山常見植物野外識別手冊》是飛天老師新出版的圖書,介紹了太行山791種常見植物,要知道整個太行山的植物才不到2000種,這本書就收錄了一半,囊括了所有常見植物。
  • 園林常見天牛識別(附高清圖譜)
    天牛是鞘翅目多食亞目天牛科昆蟲的總稱,全世界約有超過20000種,其中數量最多、最常見的除星天牛和桑天牛外,還有光肩星天牛、桃紅頸天牛、白筋天牛
  • 陽臺植物常見害蟲蝽、木蝨、天牛、木蠹蛾的識別與防治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蝽、木蝨、天牛、木蠹蛾的識別與防治。怎樣識別蝽?危害陽臺植物常見的蝽類害蟲主要有麻皮蝽、茶翅蝽、梨網蝽和綠盲蝽。蝽常以成蟲和若蟲群集為害陽臺植物嫩葉、葉芽和花蕾。怎樣識別木蝨?木蝨為同翅目木蝨科害蟲。常以成蟲、若蟲吸食芽葉、嫩梢汁液,受害葉片葉脈扭曲,葉面皺縮,產生枯斑,提早落葉,新梢萎縮。若蟲能分泌蜜露引發煤煙病,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另外木蝨取食還可能傳播植物病毒、疾病。如何防治木蝨?
  • 地質調查工作方法指導手冊——《地質構造形跡識別鑑定手冊》
    本書為野外地質構造識別、觀測和解釋的基礎指南手冊。
  • 農村野外的天牛,現在也專門有人去捕捉,老農說這蟲子能賣錢
    在農村的野外,尤其是一些小樹林之中,很容易發現一些天牛,夏季的一場雨過後,在村外的柳樹上面,最愛爬著身披鎧甲,頭上有長長兩根觸角的昆蟲,雖然也會飛翔,當飛起來是相當笨拙的,在沒有電動玩具的時代,這種昆蟲也是孩子們最喜愛的玩具,經常把這傢伙捕捉回來,用細線捆綁住頭頸,然後開始飛翔比賽,一人一隻,這傢伙在前面飛,一群孩子跟在後面跑,誰的最快誰獲得勝利,因為這種昆蟲力大如牛,而且還會飛翔,也被叫做天牛
  • 《中國鳥類識別手冊》新書發布
    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策劃人劉開運策劃並組織編寫,著名觀鳥攝影家聶延秋著作的《中國鳥類識別手冊》日前在京舉行新書發布會
  • 《東亞鳥類野外手冊》背後的故事
    28號的下午就到了家裡,可惜自己當天要趕往滎經跟小夥伴們匯合開始野外調查。所以直到大前天,時隔整整23天之後,才終於看到了心心念念許久許久的書。而在摸到書的那一刻,許多回憶也一併湧了上來,百感交集。我們這本《東亞鳥類野外手冊》譯自馬克·布拉齊爾(Mark Brazil)先生的Birds of East Asia,原書出版於2009年年初,距今已過了整整十一年有餘。
  • 天牛能不能吃?
    天牛是一種對植物非常有害的蟲類,人們目前在食用的昆蟲有蝸牛、蚯蚓、螞蟻、知了、蟑螂、蟋蟀、蝴蝶、蝗蟲子、蚱猛、湖蠅、蜘蛛、螳螂、天牛等。雖然人們對吃昆蟲雖然不習慣,甚至感到厭惡,但有一種現在不多見戰亂時常有的情況可能會迫使人非吃不行——那就是野外失去食物的危險狀況,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為維持生命、保持戰鬥力,繼而完成任務,可能不得不考慮進食昆蟲。
  • 天牛對樹木的危害有多大?
    相信看過「貝爺」野外求生節目的小夥伴對這一幕都記憶猶新:貝爺從一塊枯木中找到了一條白色的大蟲子,然後一口吞下,在嘴裡慢慢咀嚼,然後突然爆漿了。而他吃的蟲子與我們今天說的主角天牛就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它是天牛的幼蟲。那麼,天牛對樹木的危害有多大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在野外如何快速識別紅火蟻
    小編教你幾招野外快速識別紅火蟻妙招。正所謂:1看2擾3感覺1看看蟻巢哈。成熟的紅火蟻蟻巢一般高出地表10-30cm,直徑30-50cm。在野外看到這樣的小土堆,最好就是遠離它。也有好多朋友問說:我要是在野外看不到蟻巢,我怎麼知道這個地方有沒有紅火蟻呢?其實,在野外,如果你蹲下來,仔細觀察路面,你會發現很多忙忙碌碌的小螞蟻的身影,這裡面就有可能混入的有紅火蟻。那怎麼判斷這些小螞蟻誰是紅火蟻呢?其實很簡單哈。你可以通過螞蟻的身體顏色、結節個數、個體大小等特徵在野外快速識別紅火蟻。
  • 天牛吃什麼?天牛生活習性有哪些?
    說到自然界的昆蟲想必對於在農村長大的朋友記憶尤為深刻,比如知了、七星瓢蟲、蜘蛛、天牛等等,那麼在這些常見的昆蟲中天牛這種東西它吃什麼?以什麼為食?天牛的生活習性都有哪些?下面和三農苑說一起了解下吧。天牛吃什麼天牛這種昆蟲三農苑說記憶中是在核桃樹上見到過,個頭也不算小,成年的天牛基本和知了不相上下,而且身披甲殼,頭上有兩個長長的觸鬚,嘴巴像兩把合攏的鐮刀,一看這身板就不是善茬,哈哈……,跑題了,天牛這種蟲子它的食物只要是花粉、嫩枝葉、樹皮、樹的汁液和果實,有時還會進食一些菌類,比如樹上長出的類似於蘑菇的菌類東西。
  • 什麼是天牛?天牛是益蟲還是害蟲?
    天牛是什麼三農苑說小時候對天牛印象比較深的是在核桃樹上見到,個頭比較大,如果有人接近它的話還會發出唧唧的聲音,很像擠壓木頭摩擦的那種聲音,長大了才了解天牛其實是一種以植物為食的昆蟲,有很長的觸角,而且長度比身體還長,不過綜合生物學家的搜集整理發現,天牛有兩萬多種,在全世界都有分布
  • 世界上最大的天牛--來自南美洲雨林的神秘昆蟲
    ,天牛是多食亞目天牛科昆蟲的總稱,咀嚼式口器,有很長的觸角,常常超過身體的長度,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甲蟲,全世界約有40,000種。成蟲隱藏在潮溼的熱帶雨林,只有尋找配偶時才外出四處走動,雄蟲很容易被黑暗裡的強光吸引,在野外一般採取燈誘的方式進行抓捕,大部分抓捕的都是雄蟲,雌蟲很少被人們發現。神奇的是泰坦大天牛和其他大部分天牛不同,泰坦大天牛的成蟲從不進食,它們長大的唯一目的就是交配繁殖,這時候身體所需要的能量完全來自幼蟲時期。
  • 天牛是昆蟲嗎?
    ,善於在天空中飛翔,因而得天牛之名,又因發出「咔嚓、咔嚓」之聲,其聲很象是鋸樹之聲,故又被稱作鋸樹郎,此外我國南方有些地區稱之為水牯牛、水牛等,北方有些地區稱之為春牛兒,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天牛是不是昆蟲吧!
  • 科普:節肢動物-天牛
    天牛的種類很多,世界已知22000種,中國也有2200種左右,分布廣泛,為害普遍,幾乎每一種樹木,都受不同的天牛種類所侵害。天牛中數量最多、最常見的除星天牛和桑天牛外雲斑白條天牛、竹緣虎天牛、深山天牛等。
  • 《中國鳥類識別手冊》今年5月出版
    本報訊 記者焦玉海報導 《中國鳥類識別手冊》審稿暨中國鳥類調查研究現狀高級研討會3月7日在京舉行。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廣受鳥類專家和觀鳥愛好者關注的鳥類專著《中國鳥類識別手冊》將於今年5月出版。    我國是世界鳥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現有鳥類超過1400種,約佔世界鳥類的16%。
  • 園林植保信息-園林植物蛀幹害蟲天牛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措施
    園林植保信息 常見園林植物鑽蛀害蟲天牛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蛀幹害蟲裡天牛屬於種類繁多,危害最大的一類。已知的天牛種類超過20000種,我國也有2200種。
  • 盤點農村常見的小動物,力大如牛,會「嚶嚶嚶」的害蟲,天牛
    天牛,是我們熟知的一類昆蟲,在孩童時期很多人都喜歡捕捉天牛玩耍,那時候手裡要是攥一隻天牛,走路都帶風。(需要注意的是,別被天牛強有力的上顎咬著手,可以用剪刀將其上顎剪掉)。樹上的天牛天牛因其力大如牛,善於在天空中飛翔,因而得天牛之名;又因它發出「咔嚓、咔嚓」之聲,其聲很像是鋸樹之聲,
  • 天牛不是牛,危害大於牛【附天牛防治方法】
    大詩人筆下的「牛」就是上圖天牛,在本詩的最後兩句問到:為牛竟何事,利吻穴枯桑,天牛雖然不是牛但是它鋒利的口器卻可以把桑樹給啃的枯萎,可見天牛的危害之大。那麼天牛為何物?有哪些危害?怎麼防治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來全面認識一下這隻「牛」。天牛類是園林植物的主要蛀幹害蟲,屬鞘翅目天牛科。
  • 天牛,你這個鋸樹郎
    兒時的你,曾經和天牛一起愉快玩耍過嗎? 我們最常見的大多都是星天牛。鞘翅有多個白點,體色為亮黑色,前胸背板左右各有一枚白點。 ——蘇軾·《雍秀才畫草蟲八物 天水牛》 蘇軾的這首描寫天牛的詩,就描述了天牛對樹木的危害,原來,古人早已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