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全景監控的高清攝像頭、一次火速上線的口罩預約服務、一個簡單明了的紅綠健康碼……在疫情面前,智慧城市掀起了它的神秘蓋頭,讓千千萬萬人看到了它智慧的「大腦」。城市治理更聰明、更智慧,我們的生活才能更便捷、更輕鬆。近日,《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總體規劃(2019-2025年)》正式出爐,標誌著我市智慧城市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建設新型智慧城市迎來新機遇。
打造「6個城市」 構築發展新動能
數位化、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浪潮日夜不息的奔騰,為我們的生活帶了更先進的體驗、更智慧的觸角。記者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獲悉,黨中央國務院先後提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數字經濟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安徽省發布「數字江淮」戰略,滁州市正處於長三角一體化、江北新區(自貿區)建設等多個重大戰略疊加的關鍵發展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市會同國家信息中心歷經1年時間,編制了《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總體規劃(2019-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旨在以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5G、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服務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務水平,培育城市在數字時代的吸引力、競爭力和創造力。
據介紹,《規劃》根據我市發展基礎、特點和問題,充分考慮當前形勢與機遇,提出了「智山慧水 醉美滁州」的規劃主題,和「加快建成全國一流、省內領先的示範性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目標。
「智山慧水 醉美滁州」致力於建設數字時代的「6個城市」,具體為:網絡強市、數據強市、宜居城市、文明城市、產業強市、融合強市。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急用先行」的思路,明確了29項智慧城市建設重點任務。構築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新動能、競爭新優勢,激發數據要素價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借勢發展能力,全面融入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大潮,全面提高城市政務、商務、服務活動的智慧水平。
提升「三元」空間 促進「三圈」融合
未來,用智慧武裝頭腦,長出「三頭六臂」的滁州會是什麼樣?《規劃》總體目標提出到2022年,數字基礎設施支撐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和長三角重點區域協同發展。到2025年,高質量融入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爭取形成全國性亮點並獲得國際性聲譽。
《規劃》總體思路提出5個「一」和4個「三」的規劃設計,即在智慧滁州建設中,通過科學決策一把手、統籌協調一機構、規劃設計一藍圖、建設運營一體系、管理服務一入口5個方面的統籌,提升信息網絡空間、實體物理空間、人類社會空間「三元」空間。實現跨區域層級的設施聯通、數據融通、機制互通「三通」,促進滁州城市內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三圈」協同發展,服務政務高效、商務智能、服務便捷「三務」,進而全面提升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
《規劃》總體架構為「1124」總體技術架構。即構建「1」個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建設「1」個城市大數據中心,建設城市大腦分析決策和智慧城市運行管理「2」大支撐平臺,圍繞智慧生活、精準治理、現代產業、群帶發展「4」個方面構建智慧應用核心任務體系。
區域聯動群帶發展 推動我市科學跨越
記者了解到,《規劃》既加強統籌銜接,又注重遠近結合,同時著眼於彰顯滁州特色。「從國家、省級、長三角、滁州市等4個層面系統研究有關政策文件。不僅與我市城市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同時規劃編制組2次赴合肥市、南京江北新區對接溝通,確保與兩地智慧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工作人員向記者解讀說,在完全覆蓋「十三五」規劃內容和參考國家中長期規劃內容的同時,也前瞻性兼顧了「十四五」規劃相關預研究的內容。既編制到2025年的長遠規劃,又制定了2019-2022年的短期行動計劃。對我市當前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做了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從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加快戰新產業重點布局等4個方面,發展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從積極融入雙圈城市群聯動發展、提升我市與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水平等4個方面,推動區域聯動的群帶發展。
《規劃》圍繞新形勢、新時代下研究制定的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在積極對標和借鑑外地先進經驗的同時,充分調研我市當前實際形勢,結合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現實需求,並就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明確了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任務、推進路線和保障措施,推動滁州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