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動物在哪裡:白堊紀的北極霸王——白熊龍!

2020-12-04 風中的一朵百合花

北極熊是今天北極地區的陸地上最兇猛的捕食者,在距今 7000 萬年前,北極圈內生活著一種生態位與今天的北極熊相同的食肉恐龍,這種食肉恐龍就是白熊龍。白熊龍是霸王龍的親戚,不過它的體形比霸王龍小很多。

冬季的大餐

距今 7000 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慢慢飄落的雪花宣告著阿拉斯加的冬天來了。一群古植食龍聚集在池塘邊,它們扁平的嘴中不斷發出「嘎嘎」的叫聲。恐龍群的首領抬起腦袋大聲吼叫著,它在呼喚還沒有歸隊的成員馬上集合,因為這群古植食龍馬上就要啟程前往遙遠的南方過冬了。

一位古植食龍媽媽帶著它的孩子們穿過樹林向恐龍群走去,跟在媽媽身後的小古植食龍都是在夏天出生的,經過幾個月的進食,它們現在已經有 2 米長了。為了儘快與恐龍群會合,古植食龍媽媽走得很快,它身後的小古植食龍必須跑起來才能跟上媽媽的步伐。

忙著趕路的古植食龍並沒有注意到旁邊的森林中隱藏著一隻白熊龍,這隻白熊龍已經在此等待多時了。看到眼前的小古植食龍,白熊龍馬上跳了出來,它追上一隻正在逃跑的小古植食龍, 然後一口咬住對方的脖子。 小古植食龍只是掙扎了幾下就被白熊龍咬斷了脖子。當古植食龍媽媽發現白熊龍的時候,它的孩子已經被白熊龍咬死了。古植食龍媽媽既恐懼又憤怒,它知道自己沒有十足的把握打敗白熊龍,只好帶著其他的小古植食龍匆匆離開了。

咬死小古植食龍的白熊龍叼著獵物離開了,它要好好享用這頓豐盛的美餐,因為這將是它今年最後一次吃古植食龍。當古植食龍離開這裡去南方之後,它就只能在寒冷的冬季裡捕捉小動物果腹了。

來自阿拉斯加的碎片

白熊龍的化石發現於美國的阿拉斯加,這裡位於北極圈之內。在阿拉斯加北部靠近北冰洋的地方有一座名為可卡科·提古斯科的採石場,這個採石場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可是一片寶地,因為這裡經常能夠發現恐龍以及其他遠古生物的化石。2006年,古生物學家在採石場的發掘中發現了包裹著恐龍化石的巖石,由於當時阿拉斯加缺乏清理和研究化石的設備和場所,所以研究人員只能將石塊運到幾千公裡之外的德克薩斯州佩羅自然科學博物館。

在佩羅自然科學博物館中,工作人員用了好多年的時間才將化石從巖石中一點點清理出來。其實巖石中保存的化石非常少,只有幾塊碎片而已。但是這幾塊碎片足以證明這種恐龍與大名鼎鼎的霸王龍是近親。後來,古生物學家認為新發現的這種恐龍是白堊紀時期北極圈內的頂級掠食者,就像今天生活在北極圈內的北極熊一樣,所以古生物學家將這種恐龍命名為白熊龍,意思是「和北極熊一樣的大蜥蜴」。

霸王龍的小表親

正是依靠寥寥幾塊殘存的化石,古生物學家確定了白熊龍屬於暴龍家族,與霸王龍有著很近的親緣關係。儘管如此,白熊龍和霸王龍的體形卻相差很大,白熊龍的體長約 5 米,體重只有 500 千克;而一隻霸王龍的體長超過 12 米,體重約 10噸,是白熊龍體重的 20 倍。

雖然體形上大小迥異,白熊龍和霸王龍的長相還是非常相似的,白熊龍就像是一隻迷你版的霸王龍。白熊龍的腦袋大而寬,嘴中長有兩排鋒利的牙齒,牙齒的邊緣有密集的鋸齒,能夠撕碎厚皮和肌肉。白熊龍的嘴巴可是它最重要的武器,有了這張大而有力的嘴巴,白熊龍才能咬死那些大型的獵物。 白熊龍還擁有強壯的身體,身體後面有一條長而靈活的尾巴。像霸王龍一樣, 白熊龍也是以後肢行走的,它的前肢很短小,每隻前爪上只有兩個趾。

白熊龍的化石非常少,僅有的幾塊化石也只保存了骨骼部分,並沒有長羽毛的痕跡。儘管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白熊龍長有羽毛,但是古生物學家都推測白熊龍應該是長羽毛的。不過,白熊龍的羽毛可不是用來飛行的,它並沒有翅膀。它的羽毛應該是用來保溫的,白堊紀時期的北極地區雖然不如今天寒冷, 但是冬天氣溫也是很低的。

北極小霸王

白熊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北極圈內,時間是距今 7100 萬—6800 萬年前。我們對於恐龍時代的印象都是一片溫暖溼潤,但是那時的北極卻並不是如此。白堊紀的北極地區氣候類似於今天暖溫帶地區,夏天時很溫暖,但是當冬天到來時,溫度會降到 0℃以下,陣陣降雪會將大地變成白色。冬季白堊紀的北極不但寒冷,而且會處於極夜當中,幾個月看不到太陽,對於生活在這裡的恐龍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

長著羽毛的白熊龍終年都會生活在北極圈內的阿拉斯加,它是這裡體形最大也是最兇猛的食肉動物。除了白熊龍,在那個時期生活在阿拉斯加的食肉恐龍還有馳龍類和傷齒龍類。食肉恐龍的獵物主要是那些吃植物的動物。在阿拉斯加,古生物學家不僅發現了小型的植食性恐龍,還發現了大型的鴨嘴龍類和角龍類,它們分別是古植食龍和厚鼻龍。古生物學家認為大型的植食性恐龍並不像白熊龍一樣終年生活在北極圈內,它們只有在陽光明媚、食物豐富的夏天才會來到這裡,當冬天來臨時,這些恐龍就會組成大群體,並向南遷移數千公裡到溫暖的地方去過冬。

北極的冬天對於白熊龍來說意味著寒冷和飢餓,當其他的大型恐龍離開之後,它們就只能捕捉小型動物, 這些動物不僅包括小型恐龍,還有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等,有的時候實在找不到食物,白熊龍還會搶奪其他食肉恐龍的獵物,誰讓它的體形更大、更兇猛呢。

相關焦點

  • 白堊紀的「活坦克」,真的可以一錘打折霸王龍?甲龍實力究竟如何
    在白堊紀的晚期,有一個被人們稱作是"活坦克"的恐龍,它叫做甲龍。關於它的傳說也非常的神奇,很多說法認為甲龍的戰鬥力非常強大,甚至可以用自己像石錘一般的尾巴打折霸王龍的小腿,那麼,這個說法屬實嗎? 現代有很多動物的習性和甲龍有相似之處,譬如雄性犀牛會和甲龍一樣用自己的尾錘來攻擊對方,以此來獲得自己想要的配偶和領地
  • 動物王國:同類相殘的小島霸王——瑪君龍
    古生物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真的有食肉恐龍會以同類為食,這種異常兇殘的恐龍就是生存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瑪君龍。在距今67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馬達加斯加已經是一座被海洋包圍著的大型島嶼了。由於受到季風和海洋暖溼氣流的影響,島上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現在正是旱季剛剛開啟的時節,森林還是鬱鬱蔥蔥的。
  • 火瓢蟲、霸王蠑螈登場:神奇動物原來在《鬼吹燈》裡
    這次出街的3集裡,考古小分隊深入崑崙雪山,和火瓢蟲、霸王蠑螈來了次親密接觸。當這些虛構的生物在劇中變成現實後,《鬼吹燈》仿佛變成了一部國劇版的《神奇動物在哪裡》。此外,《鬼吹燈》故事中一個重要的建築——九層妖樓,也揭開了神秘面紗。而在崑崙冰川經歷了九死一生後,考古隊終於進入沙漠。
  • 稱霸世界之南,咬合力僅次霸王龍,唯一能挑戰白堊紀的獸龍
    目光回到當年的恐龍時代,可以說那是一個群雄並起的年代,地球上出現了很多肉食性的霸王,他們在這個世界成長為陸地的霸主,在電影當中不斷重複的,顯然霸王龍算是第一個,也被很多人熟知的物種。南方巨獸龍體型碩大,最大的可以達到14米左右,而體重更是有11噸,因為他生活在白堊紀時期的南美洲阿根廷,因此才被譽為是南美洲最大的食肉恐龍。雖然體型並不是最為龐大,但是能夠被稱為世界歷史第七大肉食恐龍和陸地食肉動物,主要在於它具有鋒利的牙齒和強大的咬合力,南方巨獸龍具備極其快速的撕咬能力,它的撕咬力僅小於霸王龍,是咬合力比較當中第二大的陸地生物。
  • 《神奇動物在哪裡》系列:細數那些驚豔了我們的神奇動物
    從《神奇動物在哪裡1》到今年上映的《神奇動物在哪裡2》中,我們見證了太多太多可愛的神奇精靈,今天小編就來叨一叨這一系列電影中出現的那些神奇的動物們有哪些。嗅嗅要說這一系列故事中神奇動物的主角擔當那必須是咱們可愛又萌萌噠的嗅嗅。嗅嗅的原型是澳洲針鼴,但是不同於原型,電影中的嗅嗅是一隻可愛的掘金高手。
  • 白堊紀海洋竟然存在這種生物 十大遠古魚類盤點
    在孤立的狀態下,這些南方大陸發展了許多奇怪的動物。首先出現的動物中有犰狳類和它們的近親。它們後來進化到河馬那麼大。它的標本屆收藏在美利堅合眾國卡耐基博物館(carnegie museum)長頭龍長達9米,身體長度比大約是1/3。它有4闊鰭,帶強壯的頜和巨大的頭和短而尖的尾巴。最長的頭骨長達2.7米。這比暴龍的頭骨還粗大,長頭龍的吻部又長又尖,嘴裡長滿利齒。這樣的腦袋必是魚類和魷魚們的噩夢。可見長頭龍是當時海中的霸王。長頭龍的生殖應該和海龜很相像——在岸邊的沙地挖一個巢穴生了蛋。
  • 江西贛州發現亞洲首例暴龍類足跡 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
    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霸王龍足跡的發現,能否有助於探尋白堊紀世界恐龍種群密碼?在著名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霸王龍因為體型碩大、行動敏捷、生性兇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盤點白堊紀時期十大奇異海洋動物 體長10米不算啥
    Caproberyx魚,史前神秘的深海動物。化石表明,它們在白堊紀期間出沒於歐洲和非洲海域。始於1455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地球上的生物物種空前繁榮。在孤立的狀態下,這些南方大陸發展了許多奇怪的動物。首先出現的動物中有犰狳類和它們的近親。它們後來進化到河馬那麼大。始於1455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地球上的生物物種空前繁榮。在這一時期,除了在大陸上分布廣泛的眾多恐龍物種之外,在同樣浩瀚的海洋中,各種古魚類,以及體型遠超陸地恐龍的海洋恐龍,正統治著地球上的茫茫大海。5、長頭龍
  • 昆卡獵龍:白堊紀的駝背殺手
    作者丨江泓 提起長有駝背的動物,大家一定會想到駱駝,其實恐龍也會漲駝背結構的哦! 昆卡獵龍:白堊紀的駝背殺手 提起長有駝背的動物,大家一定會想到駱駝,其實有些恐龍的背上也長有駝背一樣的結構,其中就包括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時期西班牙的食肉恐龍,這種恐龍就是外形奇特的昆卡獵龍。
  • 「北極霸王」也會淹死?(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加拿大環境學家日前在北極拍攝到令人震撼的一幕:兩隻北極熊小心翼翼地站在浮冰之上,進退兩難,已然成為全球氣候變暖悲劇性的象徵。英國媒體稱,近年來,擅長遊泳的北極熊淹死在北冰洋裡的事件已越來越多。
  • 麻雞世界裡,神奇的動物在哪裡
    浙江在線12月1日訊 上周末,《神奇動物在哪裡》終於在中國上映,麻雞(電影中對不會魔法的人的稱呼)世界的冬天一下子就被點燃了。麻雞們不再縮著脖子疾步在冷風裡了,走在銀行門口,珠寶店外,或者戶外的泥土地上(據說前天土耳其挖掘工人真的從地底下挖掘出了一隻棕熊),都會忍不住多瞄兩眼:神奇動物學家紐特的舊皮箱裡,那些神奇的魔法生物有沒有出沒!
  • 十大神秘史前巨獸揭秘 霸王狗可與恐龍爭鋒
    白堊紀基本上是地球的野蠻時代,這一時期活躍著一些兇猛的怪獸,其中包括:海諾龍和海王龍,這些成年體會讓它們的幼仔去捕食鯖魚。  這兩個物種都生活在大約1億年前,體長大約45英尺,鯊齒龍被認為史上陸地第二大掠食者,Gigonotosaurus主要生活在現今南美洲。
  • 紅犼、火瓢蟲、霸王蠑螈,《鬼吹燈》裡的神奇生物都真實存在嗎?
    不過《鬼吹燈》裡的奇怪生物還真是不少,有的拍得比較神奇。哪些是真實存在的,哪些又是作者杜撰的呢?紅犼胡八一一行人在牛心山遼金古墓裡偶遇紅犼大粽子。體型碩大、威力了得。根據科學家的推測,鼎盛時期的霸王蠑螈體長可達3到4.5米,不過再往大了說10多米那就是小說和影視劇虛構了。
  • "哈利·波特"外傳搬上大銀幕 "神奇動物在哪裡"露真容
    原標題:《神奇動物在哪裡》首露真容   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劇照   昨日,由華納兄弟影業出品,執導過四部《哈利·波特》的大衛·葉茨執導,J·K·羅琳闊別《哈利·波特》系列四年後首任編劇,奧斯卡、金球獎雙料影帝「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凱薩琳·沃特斯頓、埃茲拉·米勒等人主演3D魔幻冒險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
  • 盤點北極十大珍稀動物 北極狐原來這麼美
    對於北極動物,我們最熟悉的自然是北極熊,其實,在北極還有其他一些動物,這些在冰雪世界中生活的珍稀動物,就如同童話中獨角獸般的精靈。一起來看看這些美麗的動物吧!   據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服務部說,北極熊又名「納努克」、「冰熊」、「海熊」等。
  • 《神奇動物在哪裡》露真容 羅琳操刀再造魔法世界
    羅琳操刀再造魔法世界《哈利波特》奇幻課本首登大銀幕 《神奇動物在哪裡》是《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學院「奇獸飼育學」課所使用的課本,裡面收集了魔法世界裡出現的上百種不同生物。對《哈利·波特》系列瞭若指掌的觀眾,紛紛表示對這部大作一點也不陌生,《神奇動物在哪裡》,在魔法世界中,是每位巫師家裡必備的「工具書」,其中不僅包括《哈利·波特》中大家熟知的噴火龍、狐媚子、鳳凰等奇珍異獸,還包羅了彩鳴鳥、蒲絨絨、刺佬兒等從未曝光的全新物種。 影片的時間設定在上個世紀初,也就是《哈利·波特》正傳的70年前,那時候《哈利·波特》系列中的角色大多數都還沒有出生。
  • 北極的老大,北極的霸主卻成為沒有天敵的動物,甚至睡覺最安心!
    小編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說北極熊吧,相信大家對於北極熊應該也都不陌生吧,而且北極熊還有一個名字是叫做白熊,因北極熊是渾身都是白色的毛髮,但是北極熊的身體是黑色的,而且北極熊之所以叫做北極熊是在北極生活的一個熊類吧,甚至北極熊還是陸地上最龐大的食肉動物了,而且在北極熊生存的空間裡也是一個食物鏈的最頂端的動物了
  • 神奇動物在哪裡?——神奇動物在這裡
    最近大家都被「神奇動物在哪裡2」刷屏了吧,但是神奇動物」不僅存在於J.K羅琳的魔法世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動物也有許多沒有被人們發現的地方,當你了解後會不禁發出「神奇」的讚嘆。一:貓頭鷹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在神奇魔法世界擔任信差的貓頭鷹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吧! 1:你知道貓頭鷹的頭,可以,轉到身後嗎?
  • 神奇動物在哪裡,到底是有多神奇?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神奇動物在哪裡,到底是有多神奇? 《神奇動物在哪裡》是哈利波特的衍生劇,電影講述了哈利波特故事的70年前的美國紐約城,一名英國巫師來到紐約尋找和保護神奇動物時意外放出了手提箱裡的神奇動物,展開了一場冒險。
  • 《神奇動物在哪裡》:再續魔法世界,覽神奇動物們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神奇動物在哪裡》,這部電影是他是哈利波特前傳,當然沒有觀看過哈利波特系列的人也可以獨立觀看的影片,並不影響對劇情的了解。影片中出現各種神奇動物,給人以視覺享受。而《神奇動物在哪裡》這一部影片中,出現的神奇動物們常常令人應接不暇,它們各有特點,或可愛、或壯觀、或驚奇……而其中也常常會發生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對於哈迷來講,《神奇動物在哪裡》這部影片是jk羅琳再寫魔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