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愛好財經,每天關注財經新聞的【小池財經說】,跟著我帶你們每天看最新資訊。
1990年的時候,5元錢買回兩隻5公斤大小的小豬,回來的路上看到一窩被飼養者遺棄的小豬,幾個鄉友第一次嘗試烤乳豬,第二年遇到了豬肉漲價,過年買不起豬肉。村裡有8戶人家開始養母豬,村支書一下子買回5頭公豬,22頭母豬,結果賠得一乾二淨,被村裡的人拿來當笑話講了幾十年。
現在世道變了,豬肉價格漲了,反而沒人敢再餵豬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仔豬的價格高到一定程度,飼養一年,賣出的價格基本上和仔豬的價格差不多。但是自從去年豬價上漲後,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一直沒有出現過豬價下跌的趨勢。
由官方數據可以看出,目前生豬存欄早已經達到2017年高峰的數量,都認為價格會在9月出現回落,結果只是曇花一現,反過來又一路飄紅,主要原因是農民本身沒有養豬,或養豬比例過小。前期,很多網友都說過一件很奇怪的事,只要豬價稍有下跌,馬上就有人大量收購,直到豬價回升到15-16元以上才結束。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隻看不見的大手,而是規模養殖場,大型養殖企業的實踐。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養豬業已經成為最賺錢的行業,除了房地產,誰也不能插手,使他們的利潤下降。
它們有的是資金,因為它們不缺房地產商和大型科技企業,手中有錢就去買低價豬,再控制上市數量,以達到高價運作的目的。原先屠宰的豬都是100-120公斤,他們為了追求高額利潤,現在養的豬都是200公斤以上才被屠宰,部分供應市場,部分存放在冷庫中,市場上沒有多餘的豬肉,所以一直是賣方市場。
有人可能會問,他們能儲存多少肉?那麼多怎麼辦?大的養殖企業可以根據庫存和消費周期制定合理的養殖計劃,庫存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減少飼養數量,庫存減少之後再增加飼養數量,市場價格就會永遠掌握在它們手中。
有人說,可以進口豬肉啊!是的,可以進口,但國家對總消費量和市場供應也有充分的估計,這樣的情況下就不會有太多的進口了。而且飼養業也很可能參與了冷凍豬肉的貓膩,前段時間各地都檢測到進口豬肉出現新冠陽性,難道其它商品就沒有,僅僅出現在冷凍豬肉的外包裝上?當然,這只是一個推測,這種現象必須引起人們的足夠關注,因為贏家只有養殖企業。
也許還有人說,農村可以大力發展養豬啊!事實上太困難了,一個是現在農村已經沒有了養豬場,因為衛生條件不允許;一個是非洲豬瘟的潛在威脅太大,農民無法承受疫情帶來的損失;一個是現在投入養豬成本太大,飼料加工過多,仔豬價格過高,市場定價權完全在大型企業手中,很有可能被薅羊毛;還有就是環境保護和治理,說不定哪一天就會阻礙養豬場的正常運作等等。
全是中國的糧食掌握在自己手中,依我看,中國的養殖業也需要掌握在農民手中,如果是家家養豬,養豬企業就不能通過市場調節價格,大不了在飼料上多賺點錢。鄉村需要資本,但是大農業不能讓外來資本控制,否則就會形成壟斷,給廣大消費者帶來無盡的痛苦。
以上是(小池財經說)為大家介紹的,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了解更多的財經資訊,請關注(小池財經說)!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小池財經說)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