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和複眼速度儀--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11-24 中國科學技術館

  螳螂是很常見的一種昆蟲。它扁平的頭,長長的脖頸,苗條的身驅披著綠色的長翅,兩條彎刀狀前足,長著銳利的鋸齒,如同削鉛筆的刀片彎入刀鞘內。

  螳螂是捕捉害蟲的能手,不但食量很大,而且吃的害蟲也很多,如:蒼蠅、蝴蝶、蛾子、青蟲、蟬等,蝗蟲則是螳螂最喜愛的美食。

  「祈禱的預言家」

  螳螂姿態端莊、威嚴,走路時只用中、後足,長長的脖頸高揚起來,昂首闊步,氣派十足,很像一匹駿馬在漫步,所以很多人都叫它天馬。

  螳螂英語的名字是Mantis,據說來源於希臘語,是「先知,預言家」的意思。原來,古希臘人把它高舉前足的姿勢,與預言家禱告時的雙手聯繫起來,所以叫它「祈禱的預言家」。而日本人則叫它「巫女」,說它的姿勢酷似壞心的巫婆正念咒語害人。法國人的叫法更有想像力,叫它「乞食蟲」,說它高舉雙手,很像叫化子要飯的可憐相。

  其實,螳螂的這個經常性動作,是它警惕周圍環境,擺弄陣勢,做捕食前的準備呢。

  當螳螂前面出現一隻蒼蠅,它馬上轉動著頭,先做瞄準,然後揮動長刀樣的前足,迅速出擊,前後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秒的時間,可憐的蒼蠅還沒有覺察到一絲聲響,就已經斷送了性命。

  精確的「瞄準儀」

  螳螂為什麼會有這種快速很準確的撲食本領呢?

  一是螳螂有一對複眼,每隻複眼由幾千個小眼組成。當蒼蠅急速運動時,影像在螳螂複眼中快速移動,從一個小眼到達另一個小眼。有的小眼先看到蒼蠅,有的小眼後看到蒼蠅。它們把接受的圖像信號不斷送往大腦,因此,大腦收到小眼送來的電信號有先有後。

  螳螂看到蒼蠅的運動不是連續的,而是一個個單鏡頭組成的電影鏡頭。因此,螳螂不但能看清蒼蠅,還能感受到蒼蠅飛行的快慢。科學家認為,這種眼睛是一種高超的速度儀,它能計算出蒼蠅的飛行速度。

  二是螳螂的脖子也很奇怪,它由許許多多根纖維組成。當螳螂的眼睛跟蹤蒼蠅時,頭也隨著轉動。頭部向右轉動時,右側的纖維被壓彎,左側的纖維被拉直。纖維的底部與神經細胞相連,它們的運動可以刺激神經細胞,使神經細胞產生電信號。而左右神經感受到的差別信號,正是螳螂頭部旋轉角度的量度,這是極為準確的瞄準器。

  根據眼睛和脖子纖維的共同工作信息,螳螂的大腦能測出小蟲的距離和角度,從而達到迅速、準確、百發百中。

  對科學家的啟示

  螳螂眼睛的瞄準原理,對科學家的啟示很大。經過試驗,人們發明了一種複眼速度儀,用來測量空中飛行物的速度。

  複眼速度儀中也有許多小眼,它們是一個個光接收器。這些光接收器像小眼那樣,平行排列在一起,並與計算機相連。當飛行物出現時,它們像小眼那樣,有的先看到飛行物,有的後看到飛行物,由於它們看到目標的時間、位置、角度都不同,產生的電信號也各自不同,於是計算機收到了不同的信號,根據這種信號的差別,計算機能迅速測算出飛行物的速度。

  高射炮在擊落敵機時,必須掌握敵機的飛行速度,根據飛行速度,瞄準它前進方向的某一點射擊,才能命中目標。高射炮安裝了複眼速度儀後,幾秒鐘之內就能瞄準敵機,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飛機上安裝了複眼速度儀後,駕駛員可以隨時了解飛機的速度。在著陸時,既不會由於飛得太快而滑出跑道,也不會因為飛得太慢而耽誤了時間。

  在飛彈上安裝了複眼速度儀,能使它在飛行中,不斷測定敵機的速度,從而變化自己的速度,對目標窮追不捨,最後達到擊中目標。

相關焦點

  • 螳螂:我從不挑食--中國數字科技館
    而它所見到的,只有風中搖曳的樹葉和一段同樣在緩緩搖擺的「樹枝」而已。「樹枝」停在原地,用自己的節奏晃動著,雖然不能和周圍樹葉的晃動同步,但也騙過了雄蟬的眼睛。伴著雄蟬重新開始的歌聲,它再次爬行,一邊晃動身體,一邊接近愚蠢的鳴蟬。  此時的螳螂,依靠特殊的頭部和複眼鎖定目標。
  • 捕獵必備利器——螳螂的複眼
    螳螂捕蟲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螳螂為什麼會有這種快速而準確的捕食本領呢?螳螂能準確捕食,是因為它的一對複眼和一套完整的跟蹤瞄準系統。這個系統能迅速測出飛掠眼前的小昆蟲的來去方向、速度和距離。螳螂和絕大多數昆蟲一樣有一對複眼,昆蟲複眼一般都有很大的球面,因此視野非常廣闊。
  • 螳螂為什麼被稱為肉食昆蟲之王?
    眾所周知,螳螂是自然界中為數不多的肉食性昆蟲,作為天生的刀客,自然界中最優秀的殺手,常見且熟悉的兇猛的獵食者,螳螂一直備受人們追捧、讚譽。古希臘人將螳螂視為先知,又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遂將其又稱為禱告蟲。
  • 神奇的螳螂來入藥--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無數的噩夢之後,恍然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螳螂,一隻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雌性枯葉螳螂。麗莎一身翠綠纖細,前肢修長有力。左肢與右肢像兩把鋒利的帶著鋸齒的鐮刀。頭是從胸腔裡伸出來的,可以點頭,搖頭,轉頭。頭上的複眼大而明亮。她的頸部也可以較大角度的轉動。她是側身躺著的,醒來也是保持這個姿勢。被子儘管很薄,在她看來,是讓她沉重得喘不過氣,翻身都翻不動的障礙。
  • 一大群螽斯來襲--中國數字科技館
    它們淡綠色的身體上裝點著精巧的花紋,腿部和後頸處也延伸出很多不規則的片狀凸起,像極了貼著石壁的地衣。它們算是中國最驚豔的一種螽斯了,每次發現它們時,我都會激動不已。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超重和失重問題及其拓展--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超重和失重問題及其拓展
  • --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單擺周期公式的理解和應用--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單擺周期公式的理解和應用2009-02-14 14:14:21
  • 「長生不老」的動植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70多年來,雜誌秉承「科學大眾化、大眾科學化」的宗旨,矢志不渝地為提高中華民族特別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服務,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導電的奧秘--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粉紅噪音--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地動儀--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2004年,多家博物館和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張衡地動儀科學復原」課題組,由地震專家馮銳任課題組組長,再次展開復原地動儀的工作。
  • 太空人新套裝--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註冊失敗!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 例析二分法的應用--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例析烴的燃燒規律--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深海夢魘——八目鰓--中國數字科技館
    70多年來,雜誌秉承「科學大眾化、大眾科學化」的宗旨,矢志不渝地為提高中華民族特別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服務,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植物和昆蟲的博弈--中國數字科技館
    昆蟲和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物種多樣性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花朵的鮮豔色彩和芬芳氣味取悅了賞花人,而它的初衷是在告訴那些傳粉的昆蟲:「嗨,我在這裡。」這為農業害蟲的安全有效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為開發新一代安全有效的抗蟲植物奠定了基礎。  植物對昆蟲的抗性和昆蟲對植物的適應性都是相對的,沒有一種植物可以抵抗所有的植食性昆蟲,也沒有一種昆蟲能耐受所有的植物毒素。兩者在不斷地競爭和較量中協同演化,越來越多樣化和複雜化。
  • 張潔 科學大眾 的簡介--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燦爛繽紛的寶石---蝴蝶的卵--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