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陳蘊茜師——那片春光裡,我是陳老師的旁聽生!

2020-12-06 澎湃新聞

蘊藉厚深,滋蕙滋蘭堪作範;

茜蔥溫潤,為人為學最清朗!

陳蘊茜教授

2020年7月22日,早上醒來剛打開微信,突然看到「陳門立雪」微信群裡有一張截圖,是蘊茜老師丈夫任先生發的微信,「天堂沒有病痛,一路走好,我的愛人!」剎那間,我簡直不敢相信這個消息是真的,趕快又翻了一下其他人發來的微信,江西南昌的曾師弟、同在廣州的曉崇師妹,還有南大歷史系的同學群,都明白地告知我蘊茜老師是日凌晨溘然長逝的消息。

證實了這個噩耗,我怔怔地打開電腦,呆呆地坐在屏幕前面,看著微信群裡不斷更新的陳老師的照片和文章,感慨真是人到中年百事哀,痛徹心扉的悲傷從心底慢慢升騰起來,欲哭無淚,很久都緩不過勁兒來。南國的大暑時節,窗外日頭火辣火辣,自己心頭卻無限悲涼,唯有求學陳門的美好往事一件件在眼前飄過。

1999年的初春,我心裡產生了試著報考南京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研究生的小小念頭,為了考試,就很想去聽一下本科班的《中國近現代史》這門課程。開學後,我先到文科樓四樓歷史系查了課表,了解到上課時間和教室,買了新筆記本準備去蹭課。第一次去旁聽,大概已經是開學數周后,當時南京依然是春寒料峭,我早早起來,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先到在南園教學樓一樓上課的教室裝作看書,心裡嘀咕著,不知道等會兒老師、同學們來了之後,我應不應該主動離開。

《中國近現代史》課程,是歷史系大三下的課程,那年我插班的1996級大概有30名本科生,教室裡的靠背椅子有五排,每排有左、中、右三組座位,大概十一二個座位,我坐在教室靠走廊最後一排的角落裡。上課前五分鐘,同學們陸陸續續來了,把前面幾排椅子都坐滿了。大概以為我是跑錯了教室上自習,也沒有人主動問我怎麼還不離開此教室,我就忐忑不安地賴在座位上沒有動。

上課鈴響之前,一位風華正茂,走路輕如燕、著裝很得體、戴著金絲邊眼鏡的年輕女老師走了進來。她打開備課筆記,說這一課繼續講「祺祥政變」,我一下子就懵了,躲在最後一排一動不動,腦子裡在想,怎麼從來沒有聽過「祺祥」二字,後來才知道就是1861年的「辛酉政變」(或稱北京政變)。女老師一邊講,一邊在黑板上寫下非常秀麗、有點飄逸的板書,政變的主要過程,以及肅順、奕等這些歷史人物的名字,漸漸寫上了黑板。出乎我意料的是,這位看上去二十多歲的年輕女老師,不僅把那段風雨飄搖歷史中複雜的政變緣由講得清清楚楚、條分縷析,而且將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做事風格及歷史功過,描繪得栩栩如生、剖析得入情入理,如葉赫那拉氏慈禧的心機畢露、恭親王奕的圓滑多變等。原來晚清史這麼有吸引力啊!那一刻,沉醉其中的我,真是有點忘了自己是未曾向老師打招呼、闖進來旁聽的學生。而教室內聚精會神聽講的本科生們,不僅忘卻了早春的寒意,可能也忽視了我這個「外來者」,讓我安心地聽完了課程。2018年秋,我在香港中大訪學,宿舍裡TVB翡翠臺熱播著《延禧攻略》,劇中的宮鬥我並無興趣,但演員們的晚清裝扮,卻將我的思緒帶回到19年前那精彩的近代史課堂裡,那時課堂外斜射進來、撒在陳老師臉上的春光,比宿舍外吐露港上泛起的灩灩波光要明媚多了。

上了數次課之後,我從最後一排靠近走廊的角落,漸漸移到中間的最後一排。但是,膽怯的我從來不敢主動和96本科班的同學打招呼、介紹自己。有一次,坐在我隔壁的一位眼睛亮亮、牙齒雪白的男同學,突然問我怎麼會來聽課的,我只能訕訕地老實交待,是對近代史有興趣來旁聽的,但完全不敢妄言自己的小念頭:想考碩士。這位男同學是楊長年,他小我2歲,日後他早我一年讀了南大近現代史的碩士,接著又讀了博士。認識長年兄之後,他沒有大呼小叫說我是外來旁聽的,反而好像挺接受我去蹭課,也慢慢把我的情況介紹給他們班的其他同學,並告訴我授課老師有個好聽的名字:陳蘊茜。熱心的同學們先接受了我的存在,再後來,善良的陳老師也注意到了我,她歡迎我旁聽她的課程。可惜時光漫漫,往事難追,蘊茜老師怎麼了解到我的名字,等等,這些細節已經在記憶中搜索不到了。當時我和長年常坐在最後一排,日後也成了朋友。長年一直和陳老師關係不錯,我2004年從陳門畢業後,每年去拜訪陳老師,還聽她提起長年去了高校工作。

在我記憶中最高興的事情,在暮春天氣的時候,陳老為了讓學生課程更為豐富,進一步體會歷史場景,宣布要帶全班去南京總統府去參觀一下。出乎意料的是,陳老師熱情地邀我這個「旁聽生」同去,而對學生來說價格不菲的門票,則由她去聯繫解決。我當然喜出望外,參觀那天,興高採烈地跟著大家一起進了春花爛漫的總統府,遊覽了上課講到的清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天王府等舊跡。漫天春光裡,已對晚清歷史很有研究的陳老師,成了我們的導遊,府裡面的種種歷史,對她來說完全是信手拈來,而且喜歡對歷史細節進行完美的考證。我依稀記得,她提及西花園中石子路上鑲嵌蝙蝠,代表福氣;雕花門下有萬年青花瓶,表示太平、平等之意;但又解釋說這些種種裝飾,很多是與太平天國、民國的政治、文化理念相呼應的。另外,蘊茜老師還帶我們去參觀一幅描寫天京城破場景的壁畫,並特地念了上面的兩句詩:十年一覺金陵夢,化作荒莊野鴿飛!自然而然,學生們就聯繫到上課時候講的當時南京易手之慘烈。最後,大家還參觀了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及南京國民政府建築遺存。多年之後,看到陳老師那部影響深遠、中國新文化史的代表作《崇拜與記憶:孫中山符號的建構與傳播》,我想也許那時的參觀中,關於「國父」崇拜的思考,老師就已有意無意地進行了吧。

對於旁聽生的我,最難以忘懷的事情,是陳老師課堂上一個「關於曾國藩是什麼樣的歷史人物」的討論。我因之前看過唐浩明的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所以在陳老師鼓勵大家積極發表意見的時候,忘記自己是旁聽生的身份,站起來似乎煞有其事地結合課堂所論,講了好幾分鐘,把自己的一些淺薄思考都一股腦兒說了出來。講完之後,環顧教室,發現同學們都在看著我,我頓時想起來自己反客為主,怎麼衝動地站起來亂發言呢?抬頭一看陳老師,那天雖將秀髮盤成髮髻在腦後,想顯得老成一點,但是鼓勵的微笑卻還是從她的娃娃臉上漾了出來,我激動之下,當時就忘了她怎麼肯定我的發言了。接著,其他同學開始積極發表和我不同的觀點,大家討論挺熱烈,陳老師也很滿意。好幾年之後,我才知道清清朗朗的陳老師那年是34歲。

討論課的那片春光裡,陳老師寬容和鼓勵我的娃娃臉笑容,我一直銘刻於心,以至於漸漸自以為是地認為,可以去試著報考南大的碩士,改變一下人生。1999年秋天我真的報了名,結果第一次失敗了,陳老師又鼓勵我再考一次。2001年夏天,我收到錄取通知書,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小心蹭課的「旁聽生」了。是年9月,我到南園報到,陳老師因受杜維明教授的邀請,去哈佛燕京學社訪學一年半,並把我託付給她的課程搭檔高華老師先代為指導,然後放心的去了美國——當時兩位老師給文科強化班合開中國近現代史(陳老師講近代史部分、高老師講現代史部分)。

時光荏苒,笑靨如花的陳老師,慢慢成了溫潤如玉的蘊茜教授。天妒英才,陳老師後來病了,但她以瘦弱身材,與病魔搏鬥多年,且不停止學術研究和指導學生。2015年春,我南下嶺南工作後,見到老師的機會少了,只有寒暑假才能去探望,每次見面她都是關心我的大小事情,我卻嘴笨,除去勸她要少做一點工作之外,內心對她的所為無窮感佩之外,就不知道怎麼去安慰和鼓勵老師,唯有默默祈禱蒼天憐憫吾師。

可恨天不假年,蘊茜師英年早逝,翩然駕鶴西去了。在弟子心中,二十一年前,做「旁聽生」的美好春光、溫暖時光,值得我永生懷念!

2020年7月25日於廣州海珠

本文寫作部分細節的回憶,得到南京大學黃駿博士(96級歷史本科班學生)、劉握宇博士(96級強化部本科班學生)的支持,特致謝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今日 寄哀思 共悼逝者
    今日 寄哀思 共悼逝者 2020-04-04 1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蘭州大學腦癱旁聽生:數學世界裡的追光者
    剛查出兒子腦癱時,有一段時間,劉小鳳變得神經衰弱,吃不下飯,體重一下子降了快30斤,「不需要別人安慰,我自己調整,生活還得過,還得好好過。」她說。按照當時的政策,只要孩子過了三周歲,她就可以再生一胎,但劉小鳳放棄了,「一旦生了二胎,一家人肯定會偏愛正常的那個,他就會成為包袱,成為被放棄的那一個,這對他太不公平。愛就那麼多,我不想分出去。」
  • 陳冠:衝出大涼山,一位90後支教老師的極限奔波
    這樣的足球場,縣城也不過只有兩片而已。草皮裡的塑膠顆粒還沒冒頭,顯然這片球場剛剛建成不久——甚至,球場二十米遠的運動器材區,都還在搭建當中。此行共5個帶隊老師,但在27名學生的「龐大陣容」面前,依然讓陳冠沒法掉以輕心。最重要的,他希望能趁比賽前帶孩子們再熟悉熟悉場地。「沒辦法,我們經驗差太多,所以要多彌補一些。」
  • 陳老師Mr. Chan丨無器官の天體——「陳老師Mr. Chan星」
    陳老師Mr. Chan丨無器官の天體——「陳老師Mr.
  • 境界的高低《神界傳說》像陳老師一樣低調做人高調拍照
    在我的眼中,但凡著名的藝術家在早期都是窮困潦倒的,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著名攝影藝術家陳冠希老師更是如此,陳老師早年拍攝攝影作品的時候,連一臺像樣的專業相機都沒有,可他硬是用一部普通的拍照手機就拍出了近2000張震撼人心、享譽全球的攝影名作,且不說後無來者,恐怕前無古人這樣的稱號對於陳冠希老師來說是當之無愧了!
  • 陳老師第一次去相親差一點就吃大虧,還好跑得快
    小陳是一位中學老師已經35歲了, 家裡每天都在催他結婚,可是陳老師現在還一個對象都沒有談過, 他心裡很著急, 每次父母打來電話都是催婚的電話,小陳多麼渴望有一個對象,可是這對象的事一直沒有著落。安排相親的地方是在一個酒店, 小陳老師早早的就來到了酒店大堂, 約定的時間到了,可是沒有見到相親對象, 小陳又等了二十多分鐘, 相親對象還是沒有到,小張就按照電話號碼打了過去, 電話裡傳來一聲溫柔的問候和甜美聲音, 聽聲音小陳老師就明白,這個女的就是她的相親對象。
  • ...給班級裡每個學生發一片。陳老師製作的,是叮噹貓同款記憶麵包...
    2020-07-08 07:59:13來源:FX168 【男老師做龍城高級中學高三14班90後班主任陳偉鋒老師是一名物理老師,昨晚,陳老師花了一個通宵,用巧克力奶油做了記憶麵包,作為當天的早餐,給班級裡每個學生發一片。陳老師製作的,是叮噹貓同款記憶麵包,他希望學生們「幹掉它,牢記所有公式。」,也祝所有考生「題題」會做、「科科」順利。
  • 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古詩詞裡好春光
    文/婷媽alan(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這段時間,朋友圈裡春意濃,各種花兒都開了,看那「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爭奇鬥豔,好不熱鬧。
  • 【陳老師專講】美國TOP50金融碩士項目深度解析
    在3年中的那1年,學生需要自行找實習,但學校不包實習(本科階段找到陳老師這邊申請研究生的同學們,陳老師可以包大家實習背景提升哦~)。項目錄取人數大約為每屆45人,其中亞洲學生比例為20-30%,中國學生每年錄取數量約為2-5人。
  • 畫家牛秀嶽水墨春光,讓綠水將青山環繞
    水墨春光,讓綠水將青山環繞春天的心語與春重逢,不必邀約,有東風引路,春陽含情,一轉身的剎那,便與探頭的小草四目相對,一回頭瞬間,便會遇到枝頭的新綠……春風吹綠了大地,讓花兒含笑,泉水歡唱,把鮮活的日子開在春風十裡的柔情裡,讓滿眼的春色溢滿陽光的味道。水墨春光,一方山水春風引路花千數,默默含情等待中。
  • 小學生家庭作業,學生仿寫詞彙:親親我我摟摟抱抱!老師:流氓!
    小學語文第一部分,填上合適的詞語。其實考察的是詞語的搭配運用。這個學生做的實在是搞笑,我們先來看下這個學生是怎麼做的。第一個問題「冬天的春光」,看完我瞬間就想笑!冬天怎麼可能會有春光呢?估計老師看完也是無可奈何,不知道說什麼才好!正確的答案應該是「明媚的春光」!第二個錯誤「蘭蘭的天空」,這個就是個低級錯誤,同音字沒有做好區分,正確答案是「藍藍的天空」!第三個問題「柳樹的枝條」,看上去沒毛病,但要填的是形容詞,而不是物主代詞!所以總結看來,這個學生錯誤一堆,而且不是一個問題,形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因素是長時間聽了不認真,而且課後沒複習鞏固!
  • 免費直播教英語獲200萬粉絲 「陳老師」走紅火山小視頻
    火山小視頻上有位達人「秒學英語陳老師」,利用短視頻和直播的形式進行零基礎英語培訓,每天晚上8點左右進行直播,一年多來已經免費教英語接近1000場,每場至少在線2000人,他風趣幽默與嚴格要求並重的講課風格深受全國近200萬粉絲歡迎。陳老師名為陳曉佳,是著名的英語教育講師,耕耘於教育行業多年,也曾在諮詢公司、500強外企工作過。
  • 林徽因那扇夾了高考數學出題老師腦袋的窗子,到底是什麼窗子
    網友搞笑圖佩服一些人的想像力,筆者更是腦洞大開,在心理想,那扇夾了高考數學出題老師腦袋的窗子,到底是哪扇窗子。林輝因的《窗子之外》寫於1934年,其時,林徽因和梁思成已經從美國學成歸國,先後在東北大學和中國營造大學任職。那兩年,林徽因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幾次到香山的雙清別墅養病。1931年,徐志摩也因為赴北平聽林徽因講座,乘坐的郵政的飛機失事,徐志摩罹難。
  • 「陳老師」免費直播教英語1000場走紅火山小視頻 網友:滿滿的正能量
    火山小視頻上有位達人「秒學英語陳老師」,利用短視頻和直播的形式進行零基礎英語培訓,每天晚上8點左右進行直播,一年多來已經免費教英語接近1000場,每場至少在線2000人,他風趣幽默與嚴格要求並重的講課風格深受全國近200萬粉絲歡迎。陳老師名為陳曉佳,是著名的英語教育講師,耕耘於教育行業多年,也曾在諮詢公司、500強外企工作過。
  • 東營動物園裡春光無限 動物憨態可掬萌態十足
    編者按:「等閒若得東風顧,不負春光不負卿。」春意漸濃,陽光中總是帶著些許溫暖,風也不再那麼刻薄,空氣裡漸漸多了溫柔的味道……放眼東營,路邊的柳樹已抽出新芽,桃花也開始在枝頭綻放。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將陸續推出「不負好春光」系列報導,與您一起分享東營的春之美。
  • 《你把奼紫嫣紅的春光凝結成霜》
    《你把奼紫嫣紅的春光凝結成霜》 你把 奼紫嫣紅的春光 凝結成霜
  • 深圳德立英語Harry陳老師分享美文,關於青春的話題
    深圳德立英語Harry陳老師有人說,青春是一列無法回頭的火車;有人說,青春是一本太過倉促的書;有人說,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一首歌中唱道:「種桃,種李,種春風……」我有心田半畝,願用它來種下青春。韶華易逝,流逝如掌中沙的是年輕的光景;然而,青春卻可以長駐,不朽的是一種盎然的生命力,綻放的是生命之春的昂然氣象。光陰流轉中,多少人失卻了直面人生秋冬蕭索的勇氣。張愛玲晚年離群索居,三毛斷然選擇結束生命,連李敖這般強韌的人也曾揚言:「若再也說不出話,就將垂垂老矣的我扔到海島上去吧。」
  • 裘法祖院士去世 87歲院士吳孟超雨中悼恩師(圖)
    那時,我國的外科僅限於做闌尾炎等一些小手術,而在德國就擔任了外科主任的裘法祖從頭到腳都能開刀,他還率先提出把大外科分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奠定了今天醫學裡的專科概念。裘法祖回國不久很快名揚上海灘,他的盛名更是在學校廣為傳揚,在眾多學生中,一個從馬來西亞回國的華僑學生更是把他視為心中偶像,他就是當時21歲的吳孟超。 「我們對老師的印象深,我就覺得他,一個挺帥。
  • 清明時節悼白子
    在我的心目中,陳白子,人如其名,名副其實也!  我與白子老師相識於20世紀80年代初。那時,我剛從部隊復員回通,分配在天生港發電廠宣傳科工作,是一位虔誠的業餘文學愛好者,雖然在省、市有關報刊上已陸續發表過幾篇人物通訊、微型報告文學及散文之類的作品,但總覺難以自我提升。恰逢其時,經我舅舅邵統勳介紹,我認識了白子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