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被偷走的那五年》是2013年的電影,豆瓣上也只有5.8的評分;俗套的劇情可能只向我們傳達了一個信息——五年時間太容易被偷走,物是而人非。至於網際網路時代呢,「那五年」就更容易被偷走了——
五年前,微信的用戶量遠遠趕不上微博的火熱;天貓雙11的銷售額也只有190億;那個時候還沒有滴滴、UBER這種共享經濟;什麼VR、AI等概念,網民還處於懵逼狀態;而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也還只是個概念,智慧生活更像是「電影畫面」。
五年後,微信月活已達9億已遠超微博;天貓雙11銷售額連年翻番達到1200億;共享經濟呈井噴式發展;VR、AI也快成為過氣話題;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已經逐漸「刷出了存在感"。
自2012年起,中國智慧城市的試點建設已步入第5個年頭,計劃名單超400個,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第一批90個試點城市,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智慧」迭代,4G網絡的普及無疑是「迭代」的主要推手:每一位用戶在網際網路都成為獨立互聯的終端,時刻進行著接收與發送動作。隨著網際網路雲端資料庫不斷擴大,諸如交通、醫療、商場等實體的物件都被綁定在網際網路中,不少企業將目光投向了 「物聯網」化的智慧城市生活建設,而海信正是國內業務布局最成熟的企業之一。
就從個人而言,比如我們在等公交車時,通過海信公交電子站牌,就能知曉下一班車什麼時候來,甚至還能掌握後班次車的擁擠程度;購物時,我們通過掃描條碼或者拍攝圖片就能進行購物比價,而自助收款機讓我們不必再排著超市的長隊;手術時,集成病患數據的CAS系統將二維的CT片進行三維建模,輔助醫生手術更加高效;甚至透過網絡實現智慧交通,時刻監測公交系統出行狀態、城市車流量狀態,並對違法車輛,進行鎖定,協助交通治安綜合治理等......
這些場景,要放在5年前,只會在電影中出現,不過現在,都已成為現實。
很快,下一個五年,我們或許能實現在無人駕駛的車上,看完一部絲毫沒有卡頓的VR電影;也能通過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看懂CT片中的陰影原本的樣子;再或者不用浪費時間排隊等候結帳,直接用VR進行異地旅遊;甚至是躺在沙發上,看著智慧機器人做家務......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等的突飛猛進將促進智慧城市不斷完善。
對於智慧城市最新的黑科技應用,海信這個萌系老司機或許比你我更懂得「享受當下」,點擊連結,讓老司機帶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