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1.1 萬億噸!2020 年全球人造材料重量正式超過所有活生物重量

2021-01-20 中國生物技術網

自第一次農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地球面貌,人類通過農業和採伐等活性讓植物生物量減少了一半,與此同時,人造物體不斷產生和累積還讓地球活生物量與人造質量之間的平衡發生了轉變。

那麼,目前全世界人造材料的總重量是多少?與大自然生物體重量相比又如何?

今天,《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2020 年或標誌著人造質量超過全球活生物量的轉折點。過去 100 年裡,建築、道路、機器這類人造物體的質量每 20 年翻一番。平均而言,地球上每個人每周都會產生超過其體重的人造質量。這樣一個結果提醒我們,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正在不斷增加。

(來源:Nature)

對此,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植物與環境科學系的 Ron Milo 及其同事表示,20 世紀初,人造物體的質量相當於總生物量的 3% 左右;而今天,人造質量已經超過了全球總生物量,如今的全球總生物量在 1.1 兆(萬億,下同)噸上下。按照目前的趨勢,人造質量預計將在 2040 年超過 3 兆噸,幾乎是地球總生物乾重的 3 倍。

雖然人類數量僅佔全球生物總量的 0.01%,然而,早在 3000 年前,人類就已經對地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自第一次農業革命以來,人類通過農業和採伐等土地利用變化將植物的數量從大約 2 兆噸減少至一半。隨著現代農業佔用越來越多的土地來種植作物,農作物的總質量遠遠超過了因森林砍伐損失的植物量。這些全球生物量變化影響了碳循環和人類健康。

此外,人類的其他行為(如畜牧業,狩獵和過度捕撈)極大地影響了生物多樣性。最近一項調查發現,地球上現存生物中絕大多數 (約 90%) 為植物,其次是細菌、真菌、古細菌、原生生物和動物。

21 世紀的人類活動,人造物品的生產和積累給地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隨著人類對全球影響的加速,定量評估和監測社會經濟體系的物質流動變得越來越緊迫。如何將生物量和人造質量進行比較也是一個難題。

(來源:outh Ki Awaaz)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植物與環境科學系的研究人員評估了 1900 年至今的全球生物量和人造質量的變化,並分析了兩種主要人造質量和總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其中生物量指所有活生物體的全球總質量,人類本身 (及其家畜) 也是全球生物量的一部分;人造質量指人類製造的無生命固體物質(還未拆除或停用的設備,又稱 「人造大規模廢物」)。

通過分析全球生物量和人造質量的乾重,研究人員發現,過去 100 年,人造質量快速增加,幾乎每 20 年翻一番。然而,總生物量卻沒有顯著變化。過去 5 年,人造質量已經達到每年 300 億噸,相當於每個人每周產生超過其體重的人造質量。這樣一來,人造質量和總生物量差距迅速縮小。

在 20 世紀初,人造質量僅為全球生物量的 3%。到 2020 年,人造質量已經超過全球生物量。人造質量的大部分來自建築與道路;其他的還包括塑料和機器。

圖 | 自 1900 年起,生物量乾重和人造質量曲線圖(來源:Nature)

研究人員同樣比較了總生物量溼重和人造質量,積累人造質量廢物比較。人造質量廢物指已被拆除或停用的人造物質(不包括採礦,景觀改造等未使用的大塊礦石)。如果考慮到這些廢棄物,生物量乾重在 2013 年就超過了總生物量。而按溼重計算,目前總生物量約為 2.2 兆噸,人造質量將在 2030 年超過總生物量。

圖 | 自 1900 年起,生物量溼重和人造質量曲線圖(來源:Nature)

此外,研究人員還比較了主要人造質量和生物量。其中主要人造質量類別為建築和基礎設施(混凝土、骨料、磚和瀝青組成),主要的總生物量類別為喬木和灌木。研究發現,前兩種主要的人造質量已於近期超過後者。類似地,全球塑料生產總量比所有陸地和海洋動物的總量還多。

圖 | 2020 年全球生物量和人造質量的關鍵組成部分(來源:Nature)

研究顯示人造質量組成的變化顯示了自 20 世紀以來道路發展的趨勢,例如,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以磚塊為主的建築逐漸轉變為混凝土建築,20 世紀 60 年代瀝青開始作為主要道路材料。此外,人造質量變化與世界大戰和重大經濟危機等全球性事件有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造質量持續增加,最高每年超過 5%。這一時期被稱為 「大加速」,特點是消費增加和城市發展。

作者指出,轉折出現的具體時間取決於定義,因此估算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浮動性。使用乾重,溼重估算或對質量類別的其他定義,轉折仍可能發生在過去、當下或未來的十年。如果以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到 2040 年,包括廢物在內的人造質量將超過 3 兆噸,幾乎是地球總生物乾重的 3 倍。

該研究中人造質量的積累主要來自巖石和礦物的轉化,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將近地表礦床轉化為對社會有用的方式,這樣一來,對自然棲息地、生物多樣性以及各種氣候和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鑑於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較大且發展迅速,因此,當前的地質時代可重新命名為人類世。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3010-5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人造材料重量已經超過自然界所有生物重量
    本周三,科學家們在一項研究中稱,人造材料的重量可能在歷史上首次超過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該研究詳細描述了人類足跡超過自然界足跡的「交叉點」。道路、建築物和其他建造或製造的材料的重量大約每20年翻一番,研究報告的作者稱,這些材料目前的重量為1.1萬億噸。
  • 全球人造物重量首次超過總生物量
    ,很有可能會超過全球生物的總重量!換句話說,全世界所有塑料、磚塊、混凝土以及其他人造物體的總重量,將首次超過地球上所有動植物的重量。根據科學家的估計,目前,全球人造物的重量大約為一萬億噸。對於世界上的每一個人而言,如今每一周都有超過他們體重的人造物品被生產出來。
  • 【BBC英語教學】研究稱全球人造物重量將超過所有活生物重量
    科學家們說,到2020年12月底,人造物體的總重量可能會超過生物的總重量。從塑料瓶、磚頭到混凝土,人類為了建造房屋、道路和機器而生產的物體的重量每二十年翻一番。與此同時,所有生物的重量,即生物量,都略有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森林的減少。
  • 研究稱人造物體質量將超過全球活生物量
    據外媒CNET報導,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人造物體質量(人為質量)進行了統計,並將其與地球的活生物量(包括植物和動物在內的所有生物的質量)進行了比較,發現天平已經向人類的創造物傾斜。「我們發現,地球正好處於交叉點;在2020年(±6),最近大約每20年翻一番的人為質量將超過全球所有的活生物量,」該研究說。全球人口數量一直在增加,同時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消耗生物質(砍伐森林就是一個例子),且沒有放慢腳步。該研究表明,到2040年,人造物體質量可能達到地球活生物量的兩倍以上。
  • 全球人造物質超過了所有生物總量
    全球人造物質超過了所有生物總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11:37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Ron Milo團隊發現,全球人造物質超過了所有生物總量。
  • 2020年人類進入消費新時代,人造物質超過所有生物質的總重量
    如果將地球上所有的病毒(1×10 ^31個)首尾相連,它們將延伸1億光年,而海洋中的細菌(13×10^28個)總數是已知宇宙中恆星的1億倍。然而,現在人類製造的東西已經超過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人類自己)的重量總和。
  • 2020年,人類製造的東西,首次超過了世界所有生物總和
    12月9日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對地球的影響令人震驚,這標誌著2020年將是人造材料超過地球生物量的總和。人造材料超越全世界生物。同時,人類已經通過數千年的土地使用來穩定減少地球上植物的生物量,例如砍伐樹木以種植田地和飼養牲畜。根據這項研究,今天,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植物重約1兆噸,是12,000年前農業革命開始時的一半。這項研究表明,植物佔地球生物量的90%。
  • 《自然》論文:2020年或為人造質量超過活生物量轉折點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環境科學研究論文指出,2020年或標誌著人造質量超過活生物量的轉折點。該論文稱,過去100年裡,建築、道路、機器這類人造物體的質量每20年翻一番。最新研究結果提醒人們,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正在不斷增加。
  • 研究發現:人造物的質量今年首次超過全球活生物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2月10日報導,道路、建築物、瓶子、磚塊或玩具的質量有史以來首次超過了全球活生物的質量。這項追溯到1900年的研究表明,在動植物的公斤數迅速減少的同時,混凝土、磚塊、附聚物或塑料等人造物品卻在以日益加快的速度增長。報導稱,人造物積累的重量每20年就翻一番,接下來的20年中預計將翻三番。
  • 2020年,人造物品超過地球生物總質量
    而在2020年,我們完成了一項裡程碑:人造物品的總質量,已經超過了這個星球上所有的生物!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所有樹木、還是深度超過萬米的太平洋中的所有海洋生物、從地面到萬米高空的所有飛行生物、非洲大地上成千上萬的熱帶動物群落、抑或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所有微生物,所有這些生物加在一起的體重幾乎是個天文數字,卻沒有人類製造出來的這些非自然產物重。
  • 研究顯示人造物質量總和超過地球所有生物
    【新華社微特稿】以色列一項研究顯示,地球上所有人造物品質量總和已經超過地球上所有生物質量總和。研究報告刊載於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依據這份報告,道路、建築以及其他人類製造和建造的物體總質量達1.1萬億噸。
  • 統計稱蜘蛛每年吃掉8.8億噸昆蟲 吃肉量超過人類
    瑞士巴塞爾大學教授內弗勒與德國布蘭登堡科技大學生態學家克勞斯·比克霍菲爾(Klaus Birkhofer)近日在《自然科學》上刊發最新研究顯示,全球蜘蛛的生物質量(全球所有蜘蛛重量總和)可達2700萬噸,而它們每年要吃掉4.4億噸到
  • 伊利諾伊大學開發出可承受自身12000倍重量的人造肌肉
    能承受多少重量呢?恐怕再厲害也比不過這傢伙了,就是它,人造肌肉!這圖是放大後的,人家本身直徑只有 0.4 mm。你別看它細的跟根繩似的,人家可是大力士,據說可以能夠承受 12,000 倍於自身的質量。相當厲害吧。它是由伊利諾伊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系(MechSE)的研究人員們研發的,由一種由碳纖維和橡膠製成。
  • 五星紅旗閃耀月球背後:選材超1年,重量1公斤!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三江九部科研人員告訴記者,這面閃耀月球的五星紅旗重量只有1公斤,在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下仍能「保持本色」。五星紅旗展示系統技術負責人程昌說,科研團隊在選材上花費的時間就超過1年,最終挑選出了二三十種纖維材料,然後通過做包括熱匹配性,耐高低溫、防靜電、防月球塵埃等在內的物理試驗,科研團隊最終決定採用某新型複合材料。
  • 五星紅旗閃耀月球背後:選材超1年,重量1公斤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三江九部科研人員告訴記者,這面閃耀月球的五星紅旗重量只有1公斤,在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下仍能「保持本色」。五星紅旗展示系統技術負責人程昌說,科研團隊在選材上花費的時間就超過1年,最終挑選出了二三十種纖維材料,然後通過做包括熱匹配性,耐高低溫、防靜電、防月球塵埃等在內的物理試驗,科研團隊最終決定採用某新型複合材料。他告訴記者,這種材料既能滿足強度要求,又能滿足染色性能要求,從而保證國旗能夠抵禦月表惡劣的環境,做到不褪色,不串色、不變形。
  • 人類1年消耗幾十億噸資源,地球重量會下降嗎?網友:不降反增!
    人類1年消耗幾十億噸資源,地球重量會下降嗎?網友:不降反增!自古以來,人類便一直對宇宙很感興趣,現在人類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很多人說宇宙由於大爆炸而形成,之後地球便形成了,然後地球慢慢吸收了許多物質並形成了大氣層。現在地球的生命已有數十億年的歷史。
  • 地球60萬億噸,地球的重量是如何測量出來的?歷史上有人「稱過」
    地球它又大又圓,承載宇宙奧秘,對於人類而言,對它有著無止境的探索與發現,如果你問:世界上第一個稱量地球重量的人是何許人也?小編告訴你,他是應該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他經過深入探究,利用牛頓的測量萬有引力常數的扭稱實驗算出了地球質量。
  • 二〇二〇年:人造物質量超過全球生物質量
    在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最新研究中,科學家稱:2020年是標誌著人造物質量超過活生物量的轉折點!在過去100年裡,建築、道路、機器這類人造物的質量每20年翻一番。這一研究結果提醒所有人,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正在不斷增加。
  • 重量輕強度高 這種材料厲害了
    我們所熟悉的塑料、金屬、陶瓷等材料,通過新技術改變材料結構後,性能將得到極大提升,使其在擁有原本高強度、高硬度的同時,重量大幅減輕。比如實心鋁塊1立方米重達2.7噸,而使用了新技術後,在不改變硬度的情況下,只有180公斤!
  • 2020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
    報告稱,2020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全球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為此,糧農組織已確定今年9月29日為首個「國際糧食損失和浪費問題宣傳日」,以推動國際社會加快落實行動,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而與此同時,據糧農組織估算,全球糧食損失和浪費率很可能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