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英語教學】研究稱全球人造物重量將超過所有活生物重量

2021-03-01 英語大破解

科學家們說,到2020年12月底,人造物體的總重量可能會超過生物的總重量。

From plastic bottles, to bricks and concrete – the weight of all the things humans produce to build homes, roads and machines has been doubling every twenty years.

從塑料瓶、磚頭到混凝土,人類為了建造房屋、道路和機器而生產的物體的重量每二十年翻一番。

At the same time, the weight of all living things, known as biomass, has been falling slightly, mainly due to the loss of forests.

與此同時,所有生物的重量,即生物量,都略有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森林的減少。

Researchers at the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s in Israel have calculated tha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world will have reached a crossover point where human-made stuff outweighs that of living things.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s)的研究人員經計算得出,到今年年底,世界將到達一個轉折點,即人造物體的總重量超過生物的總重量。

The amount of concrete, bricks, wood, metal and other objects weighs in at over a teratonne.

目前,混凝土、磚頭、木頭、金屬和其它物體的重量超過一太噸(一百萬兆噸)。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人造物的質量今年首次超過全球活生物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2月10日報導,道路、建築物、瓶子、磚塊或玩具的質量有史以來首次超過了全球活生物的質量。這項追溯到1900年的研究表明,在動植物的公斤數迅速減少的同時,混凝土、磚塊、附聚物或塑料等人造物品卻在以日益加快的速度增長。報導稱,人造物積累的重量每20年就翻一番,接下來的20年中預計將翻三番。
  • 全球人造物重量首次超過總生物量
    到今年年底,全球人造物的總重量,很有可能會超過全球生物的總重量!換句話說,全世界所有塑料、磚塊、混凝土以及其他人造物體的總重量,將首次超過地球上所有動植物的重量。根據科學家的估計,目前,全球人造物的重量大約為一萬億噸。對於世界上的每一個人而言,如今每一周都有超過他們體重的人造物品被生產出來。
  • 人造材料重量已經超過自然界所有生物重量
    本周三,科學家們在一項研究中稱,人造材料的重量可能在歷史上首次超過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該研究詳細描述了人類足跡超過自然界足跡的「交叉點」。道路、建築物和其他建造或製造的材料的重量大約每20年翻一番,研究報告的作者稱,這些材料目前的重量為1.1萬億噸。
  • 2020 年全球人造材料重量正式超過所有活生物重量
    自第一次農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地球面貌,人類通過農業和採伐等活性讓植物生物量減少了一半,與此同時,人造物體不斷產生和累積還讓地球活生物量與人造質量之間的平衡發生了轉變。那麼,目前全世界人造材料的總重量是多少?與大自然生物體重量相比又如何?今天,《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2020 年或標誌著人造質量超過全球活生物量的轉折點。
  • 研究顯示人造物質量總和超過地球所有生物
    【新華社微特稿】以色列一項研究顯示,地球上所有人造物品質量總和已經超過地球上所有生物質量總和。研究報告刊載於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依據這份報告,道路、建築以及其他人類製造和建造的物體總質量達1.1萬億噸。
  • 研究稱人造物體質量將超過全球活生物量
    據外媒CNET報導,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人造物體質量(人為質量)進行了統計,並將其與地球的活生物量(包括植物和動物在內的所有生物的質量)進行了比較,發現天平已經向人類的創造物傾斜。該團隊周三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我們發現,地球正好處於交叉點;在2020年(±6),最近大約每20年翻一番的人為質量將超過全球所有的活生物量,」該研究說。
  • 二〇二〇年:人造物質量超過全球生物質量
    在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最新研究中,科學家稱:2020年是標誌著人造物質量超過活生物量的轉折點!在過去100年裡,建築、道路、機器這類人造物的質量每20年翻一番。這一研究結果提醒所有人,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正在不斷增加。
  • 2020年人類進入消費新時代,人造物質超過所有生物質的總重量
    如果將地球上所有的病毒(1×10 ^31個)首尾相連,它們將延伸1億光年,而海洋中的細菌(13×10^28個)總數是已知宇宙中恆星的1億倍。然而,現在人類製造的東西已經超過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人類自己)的重量總和。
  • 人造物的質量首超全球生物質量,這意味著什麼?
    據報導,根據今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來自以色列的科學家團隊估算了從1900年開始至今的全球生物量和人造物質量的變化情況,發現當人類進入到21世紀後,伴隨著人造物質量的飛升,截止到2020年,人造物質量已經超過了全球總生物量,「人類世」真的來了
  • 《空氣有重量嗎》教學設計(黃來渙)
  • 「地球的重量用什麼來稱?」
    經常帶根兒到商場和菜市購物,4歲時根兒發現了購物的過程中,會用秤來稱購買物的重量。
  • 每日英語翻譯:重量合計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英語翻譯:重量合計 2013-01-28 16:09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人造物質量首超全球生物量
    ,建築、道路、汽車等人造物體的質量現已超過地球上的生物總量,而每周的新增物量相當於地球上近80億人口的總重量。研究人員宣稱:「我們生活在一個以人為主導的新時代——人類世。」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系統生物學家Ron Milo及其團隊估算了1900年至今的全球生物量和人造物質量的變化。研究表明,過去120年的變化是巨大的。20世紀初,人造物質量相當於總生物量的3%左右。
  • 科學驚人的發現:靈魂的重量
    1996年秋天,這群靈魂學權威測試了一百位死者的體重變化,得到以下結論:  當人類死亡的時候,水分和瓦斯會從人類的肉體釋放出來,將這些因素扣除重量後重新計算人體死前與死後的重量,赫然發現前後相差三十五公克,而且沒有胖瘦之分。因此他們認為,這些實驗證實靈魂是附著於身體上,屬於一種物質既然是物質就會有一定的重量,他們相信靈魂的重量應該就是三十五公克。
  • 王中林研發"納米稱",可稱單個病毒的重量,如今回國做貢獻
    "當世界科學獎的評委做出這樣的高度評價時,在場媒體齊刷刷將鏡頭對準了坐在臺下的"世界科學獎"候選人王中林,這個有望改變世界的華人科學家,中國的驕傲。王中林出生那陣子,正是自然災害期間,從在母親肚子裡,就營養不足,生出來瘦瘦小小,哭聲微弱的像小貓崽,父母差點以為他活不了,但王中林還是奇蹟般的活了下來。因為家裡窮,吃不飽,王中林從小忍飢挨餓,面色蠟黃,體弱多病,以至於村裡很多人一見他就搖頭:"這個孩子將來怎麼辦呦!
  • 王中林研發「納米稱」,可稱單個病毒的重量,如今回國做貢獻
    當世界科學獎的評委做出這樣的高度評價時,在場媒體齊刷刷將鏡頭對準了坐在臺下的"世界科學獎"候選人王中林,這個有望改變世界的華人科學家,中國的驕傲。寒門學子王中林氣質儒雅,學識淵博,成就斐然。王中林出生那陣子,正是自然災害期間,從在母親肚子裡,就營養不足,生出來瘦瘦小小,哭聲微弱的像小貓崽,父母差點以為他活不了,但王中林還是奇蹟般的活了下來。因為家裡窮,吃不飽,王中林從小忍飢挨餓,面色蠟黃,體弱多病,以至於村裡很多人一見他就搖頭:"這個孩子將來怎麼辦呦!"
  • 全球理解課程: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的創新
    該課程強調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促進了學生英語文化圖式的構建,拓寬了學生的全球視野,能夠有效推動英語教學,是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的一種創新。全球理解課程給我國英語教學帶來重要啟示,即重視英語的人文性和交際性、學生的主體性以及教師的主導性。
  • 2020年成轉折點,地球生態失衡,人造物超過自然生物量
    而地球上只會存在由自然生態產生的所有生命,這包括我們看到的所有動物以及植物,這些東西將在地球上佔主導地位,屬於「自然生物質量」。但是真實的情況是,人類自從150萬年前開始掌握火的奧義,開始製作工具以後,地球上就出現了「人為質量」,也就是人為創造的非自然的東西。
  • 全球人造物質超過了所有生物總量
    全球人造物質超過了所有生物總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11:37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Ron Milo團隊發現,全球人造物質超過了所有生物總量。
  • 活了2400多年,重量相當於3頭鯨魚,你見過世界最大蘑菇嗎
    筆者-小文一直以來,藍鯨都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就連恐龍時代的阿根廷龍,一種90到100噸左右的恐龍也比不上鯨魚。生活在海裡的鯨魚體型沒有受到限制,它們的體長可以達到33米以上,體重則超過180噸,在人類面前,鯨魚就好比一棟11層樓高的建築物。但生物的意義並不局限於植物和動物,菌類也是生命的一種,最近,科學家就發現了一種大型菌類,它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於最大生物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