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轉折點,地球生態失衡,人造物超過自然生物量

2021-01-09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2020再過幾天就結束了,這一年發生了很多的事情,尤其是貫穿全年的疫情,雖然我們生活的地方一片祥和,但是全球的疫情並沒有結束,很多人還生活在恐慌和煎熬之中。

全球戰疫什麼時候徹底結束,目前還是未知數。因為疫情的原因,2020年已經被人們視為世界格局的重新布局的轉折點;

除了這個「轉折點」以外,2020年也成為了人類發展和地球自然生態環境的轉折點。

我們知道人類作為地球生態鏈中的霸主,憑藉自己的智慧以及勤勞的雙手成為了改變自然環境以及地球地理地貌的主要力量。

如果沒有人類的存在,或者是人類沒有發展出智慧,那麼地球上就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自然存在的鋼鐵建築、沒有塑料、沒有各種化工產品、沒有電子設備等等,這些都是人為創造,屬於「人為質量」。

而地球上只會存在由自然生態產生的所有生命,這包括我們看到的所有動物以及植物,這些東西將在地球上佔主導地位,屬於「自然生物質量」。

但是真實的情況是,人類自從150萬年前開始掌握火的奧義,開始製作工具以後,地球上就出現了「人為質量」,也就是人為創造的非自然的東西。

數十萬年間由於人類的創造力和生產力低下,「人為質量」和「地球生物質量」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人類的力量還不足以戰勝自然的力量。

但是今天的人類已經不同往日了,從19世紀開始,隨著汽輪機的轉動,人類走進了工業時代,我們擁有了前所未有力量,推動著人類發展進步;

從這個時候開始自然的天平就開始被我們打破了,人類以驚人的速度創造著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的東西,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公路、鐵路四通八達,「人造質量」開始激增。

2020年的今天人類幹出了一個驚人的成績,「人造質量」首次超過了「自然生物量」,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也就是說,地球生態已經完全被人類主導了,我們的創造力已經遠遠超過了自然生態的創造力。舉例來說,地球上現在的塑料比活著的動物數量還要多;

道路、建築物的質量比地球上的植物加起來的質量還要大,艾菲爾鐵塔的質量大致等於世界上剩下的所有白犀牛的質量,紐約的人造質量大致等於所有魚的質量。

這一顯著的變化,使得2020年成為了一個特殊的「轉折點」。

自然在人類面前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我們的創造力已經使得人類和自然失去了平衡。

從此之後人類將凌駕於自然之上。根據研究,自20世紀初以來,「人造質量」每20年就會翻一番,就平均而言,全球每個人每周產生的「人造質量」將等於自己的體重,未來這個速度還會加快。

更加嚴重的是,自然生物質量現在不僅不升反而在下降,這是因為人類自身在發展的時候破壞了自然環境,導致了嚴重的空氣、水體、土壤汙染,以及侵佔了其他動物的生存空間;

自工業時代以來地球上的物種多樣性一直在下降,生物種群的數量一直在減少,很多動物已經徹底上地球上消失,而且現存的很多野生動物的數量也不過區區數百隻,等待它們的也是不可逆轉的滅絕。

你可能會想,人類徵服自然、凌駕於自然之上不是一直以來發展科技的目的嗎?現在我們可以改變自然不是好事嗎?

人類發展科技確實是一個徵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但是科技它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從某種程度來說,科技可以保障我們不用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不用害怕被自然淘汰,可以改變一切,在殘酷的自然面前變被動為主動。

但是人類別忘了,我們其實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在徵服自然的同時,其實就是在徵服我們自己,我們在改造、破壞自然的同時,其實就是在傷害自己。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人類的工業機器要想快速的運轉需要能源,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需要向地球的大氣中排放汙染性微粒以及有害氣體。

可是人類每時每刻都要呼吸啊,這些人類製造的東西又被我們吸入了人體,你說最後科技是在改變誰?

環境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顯示,科學家在人體胎盤中發現了重金屬顆粒以及含碳化合物,這些東西都是納米級的微粒,是由吸入受汙染的氣體造成的。

研究的對象是來自倫敦的15名孕婦。

除了空氣汙染以外,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人造物恐怕就是塑料了,這種材料確實給人類帶來極大的方便,但是它同樣也是「吞噬」著人類的生命。

201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科學家在人體糞便中發現了塑料微粒,這說明我們使用的塑料已經被我們吃進了人體,這些塑料微粒的大小在50微米到500微米不等。

當時科學家並不清楚這些塑料微粒有沒有進入人體組織內部。但是今天這個問題也有了一些眉目,很不幸,塑料微粒跟重金屬顆粒一樣也侵入了人體。

最近發表在《國際環境》上的一篇論文顯示,在人類胎盤中首次出現了塑料微粒,2019年擔心的事情,今天得到證實,科學家當時猜測的沒錯。

這就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看似科技改變生活,改造自然,其實最後受罪的還是人類,誰讓我們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呢!

比較慶幸的是,人類是一個居安思危的動物,我們現在已經認識到了人類和自然的關係,我們不能意味的求發展,而放棄青山綠水,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來我們寧願損失經濟利益也要保護自然生態的原因。

但又不幸的是,即使我們這樣做了也只能緩解生態被破壞的程度,只能減慢生態惡化的速度,今天2020年,人造物已經超過了自然生物量,這預示著未來地球生態平衡將一步一步的滑向不可挽回的深淵。

除非我們人類從今天開始,關掉一切運轉的機器,關掉電燈,回歸原始的茹毛飲血生活,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要發展就需要犧牲自然環境,自然環境被破壞又會使得人類走向滅絕,這就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

因此我們人類現在在保護環境的同時,還積極的尋找著無汙染的清潔能源(核聚變),還在尋找著未來人類移民的星球(火星)。

這兩件事是人類未來可以繼續生存的大事。

論文:Global human-made mass exceeds all living biomassDetection of Various Microplastics in Human StoolEvidence for the presence of air pollution nanoparticles in placental tissue cells

相關焦點

  • 《自然》論文:2020年或為人造質量超過活生物量轉折點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環境科學研究論文指出,2020年或標誌著人造質量超過活生物量的轉折點。該論文稱,過去100年裡,建築、道路、機器這類人造物體的質量每20年翻一番。最新研究結果提醒人們,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正在不斷增加。
  • 二〇二〇年:人造物質量超過全球生物質量
    在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最新研究中,科學家稱:2020年是標誌著人造物質量超過活生物量的轉折點!在過去100年裡,建築、道路、機器這類人造物的質量每20年翻一番。這一研究結果提醒所有人,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正在不斷增加。
  • 人造物質量首超全球生物量
    辛雨圖片來源:HUSEYINTUNCER/ ISTOCK12月10日,《自然》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建築、道路、汽車等人造物體的質量現已超過地球上的生物總量,而每周的新增物量相當於地球上近80億人口的總重量。
  • 再見了,有機地球!全球人造物重量首次超過總生物量
    到今年年底,全球人造物的總重量,很有可能會超過全球生物的總重量!換句話說,全世界所有塑料、磚塊、混凝土以及其他人造物體的總重量,將首次超過地球上所有動植物的重量。根據科學家的估計,目前,全球人造物的重量大約為一萬億噸。對於世界上的每一個人而言,如今每一周都有超過他們體重的人造物品被生產出來。
  • 研究發現:人造物的質量今年首次超過全球活生物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2月10日報導,道路、建築物、瓶子、磚塊或玩具的質量有史以來首次超過了全球活生物的質量。這項追溯到1900年的研究表明,在動植物的公斤數迅速減少的同時,混凝土、磚塊、附聚物或塑料等人造物品卻在以日益加快的速度增長。報導稱,人造物積累的重量每20年就翻一番,接下來的20年中預計將翻三番。
  • 人造物質量首超生物量
    本報訊(見習記者辛雨)12月10日,《自然》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建築、道路、汽車等人造物體的質量現已超過地球上的生物總量,而每周的新增物量相當於地球上近80億人口的總重量。未參與該研究的美國新學院大學城市生態學家Timon McPhearson說:「如果你以前不相信人類統治著這個星球,那麼現在你應該相信了。」
  • 人造物的質量首超全球生物質量,這意味著什麼?
    據報導,根據今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來自以色列的科學家團隊估算了從1900年開始至今的全球生物量和人造物質量的變化情況,發現當人類進入到21世紀後,伴隨著人造物質量的飛升,截止到2020年,人造物質量已經超過了全球總生物量,「人類世」真的來了
  • 研究顯示人造物質量總和超過地球所有生物
    【新華社微特稿】以色列一項研究顯示,地球上所有人造物品質量總和已經超過地球上所有生物質量總和。研究報告刊載於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依據這份報告,道路、建築以及其他人類製造和建造的物體總質量達1.1萬億噸。
  • 海水富營養化營養鹽失衡 萊州灣黃河口生態告急
    海水富營養化營養鹽失衡 萊州灣黃河口生態告急 2005-05-15 08:10:41    作者:   來源:SRC-400
  • 研究稱人造物體質量將超過全球活生物量
    據外媒CNET報導,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人造物體質量(人為質量)進行了統計,並將其與地球的活生物量(包括植物和動物在內的所有生物的質量)進行了比較,發現天平已經向人類的創造物傾斜。該團隊周三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我們發現,地球正好處於交叉點;在2020年(±6),最近大約每20年翻一番的人為質量將超過全球所有的活生物量,」該研究說。
  • 2020 年全球人造材料重量正式超過所有活生物重量
    自第一次農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地球面貌,人類通過農業和採伐等活性讓植物生物量減少了一半,與此同時,人造物體不斷產生和累積還讓地球活生物量與人造質量之間的平衡發生了轉變。那麼,目前全世界人造材料的總重量是多少?與大自然生物體重量相比又如何?今天,《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2020 年或標誌著人造質量超過全球活生物量的轉折點。
  • 2020年人類進入消費新時代,人造物質超過所有生物質的總重量
    然而,現在人類製造的東西已經超過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人類自己)的重量總和。人造物質量超過生物質最近(2020年12月9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到2020年,人類完成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 2020年,人類製造的東西,首次超過了世界所有生物總和
    12月9日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對地球的影響令人震驚,這標誌著2020年將是人造材料超過地球生物量的總和。同時,人類已經通過數千年的土地使用來穩定減少地球上植物的生物量,例如砍伐樹木以種植田地和飼養牲畜。根據這項研究,今天,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植物重約1兆噸,是12,000年前農業革命開始時的一半。這項研究表明,植物佔地球生物量的90%。
  • 【BBC英語教學】研究稱全球人造物重量將超過所有活生物重量
    科學家們說,到2020年12月底,人造物體的總重量可能會超過生物的總重量。與此同時,所有生物的重量,即生物量,都略有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森林的減少。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s)的研究人員經計算得出,到今年年底,世界將到達一個轉折點,即人造物體的總重量超過生物的總重量。
  • 2020,中國商業航天的轉折點
    邁入2020年代,中國商業航天進入轉折點,即商業公司開始大規模開展業務的時刻。儘管新冠疫情在今年初關閉了中國大部分地區,但事實證明,該國的航天部門具有令人吃驚的韌性,其發射繼續令人刮目相看(截至發稿日,2020年中國進行了19次發射嘗試,3次失敗)。
  • 西北研究院荒漠生態系統生物量與土壤水分動態耦合研究獲進展
    準確認識生物量與土壤水分的動態耦合特徵,是揭示荒漠生態系統穩定性及可持續性的基礎。因此,在未來氣候(降水格局)變化情景下,生物量與土壤水分動態的隨機耦合關係,是乾旱區生態水文學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籌)沙坡頭沙漠試驗研究站研究員王新平及其合作者基於長期觀測資料,刻畫了研究區隨機降水的泊松分布特徵,並在綜合考慮植物冠層對降水截留、植物根區土壤導水率及持水性能的基礎上,確定了耦合土壤水分調節作用的單位生物量增長和損失因子、單位生物量蒸騰耗水等關鍵參數,界定了生物量、土壤水分的穩態及瞬態變化範圍,揭示了生物量-土壤水分動態非線性變化的概率分布規律
  • 人造材料重量已經超過自然界所有生物重量
    本周三,科學家們在一項研究中稱,人造材料的重量可能在歷史上首次超過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該研究詳細描述了人類足跡超過自然界足跡的「交叉點」。道路、建築物和其他建造或製造的材料的重量大約每20年翻一番,研究報告的作者稱,這些材料目前的重量為1.1萬億噸。
  • 生態系統失衡,病毒出現更頻繁?科學家:亞馬遜是病毒庫
    生態系統「失衡」,導致病毒擴散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公布的數據顯示,如今的最大雨林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在2019年的時候,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就會激增85%,達到了10000多平方公裡。而在2020年的時候,砍伐的趨勢並沒有停止,反而是更加的「瘋狂」,根據衛星監測數據顯示,從1月到4月,共砍伐了1202平方公裡,創下今年前四個月的新紀錄,而這種砍伐就是導致生態系統「失衡」的主要因素之一。
  • 只佔地球總生物量0.01%的人類消滅了83%的哺乳動物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對地球上所有生命進行的評估指出,儘管人類在地球生命的總生物量中微不足道,但仍然佔據著明顯的統治地位。該研究稱,全世界76億人口只佔地球總生物量的0.01%,然而自從文明誕生之後,人類已經導致了83%的野生哺乳動物和將近一半的植物消失,而人類飼養的牲畜卻急劇增多。
  • 全球人造物質超過了所有生物總量
    全球人造物質超過了所有生物總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11:37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Ron Milo團隊發現,全球人造物質超過了所有生物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