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2020再過幾天就結束了,這一年發生了很多的事情,尤其是貫穿全年的疫情,雖然我們生活的地方一片祥和,但是全球的疫情並沒有結束,很多人還生活在恐慌和煎熬之中。
全球戰疫什麼時候徹底結束,目前還是未知數。因為疫情的原因,2020年已經被人們視為世界格局的重新布局的轉折點;
除了這個「轉折點」以外,2020年也成為了人類發展和地球自然生態環境的轉折點。
我們知道人類作為地球生態鏈中的霸主,憑藉自己的智慧以及勤勞的雙手成為了改變自然環境以及地球地理地貌的主要力量。
如果沒有人類的存在,或者是人類沒有發展出智慧,那麼地球上就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自然存在的鋼鐵建築、沒有塑料、沒有各種化工產品、沒有電子設備等等,這些都是人為創造,屬於「人為質量」。
而地球上只會存在由自然生態產生的所有生命,這包括我們看到的所有動物以及植物,這些東西將在地球上佔主導地位,屬於「自然生物質量」。
但是真實的情況是,人類自從150萬年前開始掌握火的奧義,開始製作工具以後,地球上就出現了「人為質量」,也就是人為創造的非自然的東西。
數十萬年間由於人類的創造力和生產力低下,「人為質量」和「地球生物質量」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人類的力量還不足以戰勝自然的力量。
但是今天的人類已經不同往日了,從19世紀開始,隨著汽輪機的轉動,人類走進了工業時代,我們擁有了前所未有力量,推動著人類發展進步;
從這個時候開始自然的天平就開始被我們打破了,人類以驚人的速度創造著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的東西,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公路、鐵路四通八達,「人造質量」開始激增。
2020年的今天人類幹出了一個驚人的成績,「人造質量」首次超過了「自然生物量」,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也就是說,地球生態已經完全被人類主導了,我們的創造力已經遠遠超過了自然生態的創造力。舉例來說,地球上現在的塑料比活著的動物數量還要多;
道路、建築物的質量比地球上的植物加起來的質量還要大,艾菲爾鐵塔的質量大致等於世界上剩下的所有白犀牛的質量,紐約的人造質量大致等於所有魚的質量。
這一顯著的變化,使得2020年成為了一個特殊的「轉折點」。
自然在人類面前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我們的創造力已經使得人類和自然失去了平衡。
從此之後人類將凌駕於自然之上。根據研究,自20世紀初以來,「人造質量」每20年就會翻一番,就平均而言,全球每個人每周產生的「人造質量」將等於自己的體重,未來這個速度還會加快。
更加嚴重的是,自然生物質量現在不僅不升反而在下降,這是因為人類自身在發展的時候破壞了自然環境,導致了嚴重的空氣、水體、土壤汙染,以及侵佔了其他動物的生存空間;
自工業時代以來地球上的物種多樣性一直在下降,生物種群的數量一直在減少,很多動物已經徹底上地球上消失,而且現存的很多野生動物的數量也不過區區數百隻,等待它們的也是不可逆轉的滅絕。
你可能會想,人類徵服自然、凌駕於自然之上不是一直以來發展科技的目的嗎?現在我們可以改變自然不是好事嗎?
人類發展科技確實是一個徵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但是科技它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從某種程度來說,科技可以保障我們不用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不用害怕被自然淘汰,可以改變一切,在殘酷的自然面前變被動為主動。
但是人類別忘了,我們其實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在徵服自然的同時,其實就是在徵服我們自己,我們在改造、破壞自然的同時,其實就是在傷害自己。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人類的工業機器要想快速的運轉需要能源,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需要向地球的大氣中排放汙染性微粒以及有害氣體。
可是人類每時每刻都要呼吸啊,這些人類製造的東西又被我們吸入了人體,你說最後科技是在改變誰?
環境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顯示,科學家在人體胎盤中發現了重金屬顆粒以及含碳化合物,這些東西都是納米級的微粒,是由吸入受汙染的氣體造成的。
研究的對象是來自倫敦的15名孕婦。
除了空氣汙染以外,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人造物恐怕就是塑料了,這種材料確實給人類帶來極大的方便,但是它同樣也是「吞噬」著人類的生命。
201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科學家在人體糞便中發現了塑料微粒,這說明我們使用的塑料已經被我們吃進了人體,這些塑料微粒的大小在50微米到500微米不等。
當時科學家並不清楚這些塑料微粒有沒有進入人體組織內部。但是今天這個問題也有了一些眉目,很不幸,塑料微粒跟重金屬顆粒一樣也侵入了人體。
最近發表在《國際環境》上的一篇論文顯示,在人類胎盤中首次出現了塑料微粒,2019年擔心的事情,今天得到證實,科學家當時猜測的沒錯。
這就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看似科技改變生活,改造自然,其實最後受罪的還是人類,誰讓我們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呢!
比較慶幸的是,人類是一個居安思危的動物,我們現在已經認識到了人類和自然的關係,我們不能意味的求發展,而放棄青山綠水,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來我們寧願損失經濟利益也要保護自然生態的原因。
但又不幸的是,即使我們這樣做了也只能緩解生態被破壞的程度,只能減慢生態惡化的速度,今天2020年,人造物已經超過了自然生物量,這預示著未來地球生態平衡將一步一步的滑向不可挽回的深淵。
除非我們人類從今天開始,關掉一切運轉的機器,關掉電燈,回歸原始的茹毛飲血生活,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要發展就需要犧牲自然環境,自然環境被破壞又會使得人類走向滅絕,這就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
因此我們人類現在在保護環境的同時,還積極的尋找著無汙染的清潔能源(核聚變),還在尋找著未來人類移民的星球(火星)。
這兩件事是人類未來可以繼續生存的大事。
論文:Global human-made mass exceeds all living biomassDetection of Various Microplastics in Human StoolEvidence for the presence of air pollution nanoparticles in placental tissue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