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古稱曹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總面積12238平方千米,總人口862萬。
一、地名由來
「菏澤」原系天然古澤,為濟水所匯,年久湮塞,遺址在菏澤市東南15千米處。以水名稱縣,始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為府,設附郭縣,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澤」,賜名菏澤。

二、歷史沿革
1、夏代,分屬於兗、徐、豫三州。
商代,境內中部有三鬷國,定陶與曹縣之間有莘國,鄄城與鄆城之間有顧國、黎國。
西周,今境中部屬曹國,東部屬魯國和茅國,西北部屬衛國,南部屬宋國,東南部有郜國,東北部有須句國,西南有貫國。
春秋戰國時期,境內分屬宋、魯、衛國。秦,境內中部、北部屬東郡,南部和東部屬碭郡。

2、漢代,境內分屬東郡、山陽郡、濟陰郡及豫州之梁國。三國時期,境內屬曹魏的兗州。西晉時,境域分屬兗州濟陰郡、濮陽國、高平國、東平國、陳留國和豫州梁國。東晉十六國時期,境域先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等國據有,後屬東晉之濟陰、濮陽、高平、北濟陰郡。
3、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乘氏縣,治今址,屬濟陰郡。金大定六年(1166年)廢縣,八年改濟陰縣,為曹州治。因水患徙曹州和濟陰縣治所於乘氏城(今菏澤市區)。
4、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濟陰縣;遷治盤石鎮(今曹縣),四年降曹州為縣。正統十年(1445年)於今菏澤市復置曹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曹州為直隸州,十三年升曹州為曹州府,菏澤縣為府治。
5、1913年廢府曹州府為菏澤縣,屬濟寧道。1925年屬曹濮道,1928年直屬省。1939年屬魯西行政區。1941年分屬冀魯豫行政區第五、第二等專區。
6、1949年分屬平原省菏澤專區及湖西專區。1952年平原省撤銷,劃歸山東省;菏澤專區轄菏澤、曹縣、定陶、單縣、鄄城、東明、梁山等縣。1953年湖西專區撤銷,成武、巨野二縣劃入菏澤專區。1958年菏澤專區撤銷,1959年恢復。1960年改設菏澤市,1963年復縣。
7、1967年改菏澤專區為地區。1983年撤縣復設菏澤市。2000年菏澤地區撤銷,改設地級菏澤市;原縣級菏澤市改置牡丹區;原菏澤地區所屬鄄城、單縣、鄆城、曹縣、定陶、巨野、東明、成武八縣劃入。
三、旅遊景點
1、曹州牡丹園。曹州牡丹園座落於菏澤市牡丹區,是菏澤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園包括五個大田牡丹觀賞區:主題牡丹觀賞區、曹州牡丹園古譜區、桑籬園古譜花田區、牡丹芍藥科研展示區、獲獎牡丹花田和湖山景觀區、野趣水景區、世界國花園景區、四季牡丹景區、十二花神景區等十二大景區。
2、曹州百花園。始建於明朝嘉靖年,歷經滄桑,傳奇頗多,有珍貴百年以上高齡牡丹百餘株,有「精品牡丹園」之稱。百花園以傳統稀有珍貴品種多,花色齊全,分布合理便於觀賞而馳名。該園以牡丹名貴品種繁多而被譽為「牡丹珍品園」。菏澤百花園內的玉翠荷花,為中國牡丹中株型最大,株齡最古老的牡丹樹之王。
3、古今園。古今園四季景色優美,融自然花卉和人工藝術造型於一爐,深受國內外遊人的喜愛,以「古、珍、奇、巧」著稱。古今園有300多個牡丹品種。另有許多奇花異木,如芍藥、荷包、迎春、丁香、月季、玫瑰、海棠、臘梅等,不下幾十種,另外松編藝術也是古今園的一大特色。
4、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位於菏澤市城區趙王河畔,由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共同籌資,菏澤社會各界大力奉獻,並得到國家和貴州省資助而興建的大型跨省革命歷史紀念館。集展廳、畫館、辦公和廣場建設於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