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不用加班,回籠覺睡到十點起床,打開手機彷佛被蟄了一下,《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發布。結果顯示,年收入1萬以下的低收入人群幸福感並不是最低的。(想到總理那個6億人月入不足千元的爭議報告)
結果顯示隨著個人年收入增長至12萬,感到幸福的人群比例逐漸增高。年收入12萬到20萬幸福感最高。而在感到不幸福的人群中,年收入超過100萬的高收入人群比列最高……
疫情還在繼續,我不知道《大調查》關於「12萬至20萬幸福感最高」的結果是如何得來的,但我知道,在溫州這個小城,一個家庭年收入12萬-20萬,是會活得比較辛苦的,房貸車貸就佔去一大半,(當然那些家裡父輩留下了大房豪車,只需要收入用來吃喝玩樂的除外),大部分普通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在為稻糧謀,終其一生都在為錢發愁。
但是這個「高收入不幸福」的經濟大調查,繁哥和很多網友一樣,瞬間炸毛:年入100萬的土豪們,我的幸福給你換吧。
結合自己,我是由衷地羨慕那些能夠年入50萬-100萬的人,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同齡朋友,他們大多都是「睡後」收入,有父輩資產有股權還有大把的時間享受人生……拋開這些,單純靠專業技能和工資的話,想要成為幸福的人,也會過得很煎熬的。
關於《大調查》,我不想說太多,這個進行了14年的大調查,結果就笑著看看吧。這說白了,就是個意識形態層面的東西。
還記得7年前央視的那個幸福感大調查嗎?那句火遍全國的神回復「你幸福嗎,我姓曾」,一石激起千層浪。作為研究傳媒的新聞人,我還專門為此撰寫過多篇論文,大家有興趣可以付費去下載閱讀。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了劉姥姥,劉姥姥沒進賈府之前,應該是覺得幸福的。從賈府回來之後,她應該還是覺得幸福的,她還是覺得她自己底層人的生活幸福,自在。
昨晚和蓉蓉一起看劉姥姥進賈府那集,我們討論了一個問題。劉姥姥和賈母,誰更幸福?我們討論了蠻久沒有答案。
今天看到這個《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豁然明朗了,放在當時的環境,劉姥姥還有自己的農田沒有餓死,應該可以列入年入12萬-20萬區間的,賈母的可供支配的年收入何止區區100萬呀,所以,明顯劉姥姥比賈母要幸福呀!
就說一點,劉姥姥一躺在床上就能睡著,賈母卻整天活得提心掉膽,擔心家宅失火家道中落,還有那一幫不成器的子孫……
蓉蓉白了我一眼,可是劉姥姥吃不飽穿不暖啊,都混到上賈府去打秋風了。這不就是變相乞討嘛!幸福個屁。要看一個人是不是幸福,是否吃飽穿暖活得自在。
最後關於幸福感,我們達成統一意見,大致三個指標,如下:
第一,吃飽。賈母每天山珍海味,每盤夾一點,專注飲食健康;劉姥姥則只能吃糠咽菜,蛋白質攝入肯定不足,能裹腹即可。
第二,穿暖。賈母可以穿綾羅綢緞,穿哪件看心情;劉姥姥就只有幾件麻布衣服,不至於挨凍。
第三,享受。賈母子孫滿堂,身邊到處都是呼來喚去的奴僕,賈府上下變著法搞活動,想讓她快樂;劉姥姥呢不但沒有奴僕,還得自己帶孫子,飯都沒得吃,只好到賈府打秋風。此外,還有精神享受。賈母家裡養了個戲班子,興致來了隨時可以喚到身邊,讓她們唱一曲解悶。劉姥姥呢,能聽到的只有身邊的狗叫,和孫子的哭聲。
劉姥姥和賈母,這三個最基礎的指標一比對,誰幸福還用的著說嗎?前段時間,總理都說了,中國有6億人月可供支配不足1千,折算成年均1萬吧。那麼這些人活著都已經很艱難了,年入12萬的估計和劉姥姥有得一比,甚至還比不上,劉姥姥好歹還有這個賈府親戚偶爾接濟一下。
再回到這個《經濟大調查》,說年入十餘萬的人與年入100萬以上的人比幸福感,就和拿劉姥姥跟賈母比幸福指數一樣,真的荒唐,有點無恥。
(2020-7-5 於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