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30年代,人們乘坐飛機經過在秘魯東南部乾旱的納斯卡地區上空時,驚奇地發現地面上有許多巨大的奇異圖案,人們在驚奇之餘,將之命名為「納斯卡線條」。
納斯卡線條可以被看作是巨大的地面繪畫,大約創造於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世紀之間。站在地面上看,納斯卡巨畫似乎像在暗紅色的荒原上的一條條筆直或彎曲的小徑。只有從高空俯瞰時,這些線條才能呈現出各種奇異的巨大圖形。古代印第安人是靠移開深色的表層石塊,讓下層淺色的泥土和沙粒露出,從而使巨畫顯現出來的。
古印第安人用這種方法,創造出各種巨大的幾何圖形,其中大部分貌似飛禽走獸,有禿鷹、猴子、海鷗、大鳥、蜘蛛等,分布在方圓500平方公裡的荒原上。這些圖形一般都有幾百平方米,而最大的一個佔地竟達5平方公裡。這些圖形不僅造型完整,而且還充分考慮了美學的因素,線條疏密有致,極富節奏感。其規整程度與精確程度讓人難以想像是2000年前的南美洲先民所為。

巨畫的用途和來歷一直是未解之謎。目前有這麼幾種說法:有人認為,巨畫是當時印第安人舉行宗教祭祀活動的遺址;還有人猜測,古印第安人用巨畫來確定季節和時辰;亦有人假設這是外星人留下來的神秘符號……
為了使巨畫能夠繼續保存下去,人們在震驚的同時,也慢慢地意識到了保護的重要性。自上世紀30年代起,就有人自發保護這個人類共同的藝術遺產。目前秘魯政府已經限制了遊人步行或驅車前往,並在附近建立了一座高塔,供不能乘坐飛機的遊客觀賞這「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