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gnition有助於剷除狡猾的植被——精確的植被和土地覆蓋製圖解決方案

2021-01-17 植工研


位於德國的美國駐歐陸軍多國聯合戰備訓練中心(JMRC)面臨著不能訓練部隊的嚴峻挑戰。這個問題源於一種名為「黑刺李」茂盛多刺灌木的生長,這種灌木的入侵減少了士兵可用的訓練空間,使訓練難以開展。


使侵佔問題更加複雜的是,在160km2的訓練區中,根據歐洲聯盟的「Natura 2000 FFH」指令,約92%已被指定為動植物和鳥類棲息地保護區。入侵和政策給美軍帶來了一個行動和環境上的難題——如何更好的平衡軍隊的訓練需求和保護受威脅物種和棲息地成為當前首要重任。

為了解決這一挑戰,JMRC啟動了其第一個同類項目,以控制黑刺李的蔓延。利用高解析度3D光檢測與距離修正(LiDAR)數據、衛星和航空影像以及Trimble*eCognition*影像分析技術,不僅能夠識別和繪製黑刺李的分布,還能夠收集所需的情報,以制定積極管理入侵灌木的策略。

要成功地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了解黑刺李紮根的區域,它的生長模式和範圍。由於訓練區地域寬廣以及受保護區域的限制,使得實地調查獲取數據變得不可行,因此需要一個更可行的方法來評估黑刺李。

為了評估黑刺李目前分布範圍及其隨時間的增長情況,JMRC需要有地理空間影像來提供詳細的植被信息和圖像分析技術,以直接識別大型異質景觀中的黑刺李,並繪製其入侵模式和分布範圍圖。由於其的目標是繪製灌木隨時間的生長情況圖,因此土地分類方案也需要能夠充分的處理不同解析度和精度的空間影像的比較和分類的複雜情況。


2012年,USAREUR委託位於德國Ottobrunn的地理空間技術公司IABG更新訓練區域的LiDAR數據集,並製作土地分類地圖。IABG團隊獲取了2007年1米解析度的LiDAR的DEM,2012年的飛行獲得了0.5米解析度LiDAR的DEM。同時獲取了Worldview-2衛星8波段、1米解析度的光學影像、現有的航空照片和輔助數據集。這些數據被整合到eCognition基於對象的圖像分析軟體中,以構建一個特定的規則集。
為了將繪製區域縮小到可管理的規模,團隊最初選擇了四個2 x 2km2的試驗點進行分類。在對柵格數據進行預處理和驗證後,計算了歸一化植被指數和紋理層,將植被從非植被區域中分離出來,這些細節將被整合到分類過程中。然後根據編寫的規則,指導Econognition依據高度、光譜質量和紋理特徵來區分黑刺李和其他類型的植物。儘管規則集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構建,但運行工作流程只花了15個小時,並繪製出2007年和2012年的土地使用圖,該地圖顯示了這兩年間每個試驗點的灌木生長情況。為了進行實地驗證,IABG在每個試驗點選擇40個不同的黑刺李灌叢,並將它們真實的高度和形狀與地圖上相對應的分類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eCognition歸類的黑刺李與地面上顯示的完全匹配。基於測試地點分類的質量,該分類方法被應用到整個訓練區。顯示黑刺李對三分之一的訓練區約50平方公裡產生了嚴重影響。


傳統上,軍方通過多種方式混合來控制入侵的黑刺李阻止其生長,火燒、割草和放羊,但管理成本高達到每平方公裡100萬美元。利用分類地圖,JMRC規劃者已經開始制定智能根除計劃。他們在整個訓練區域確定了一些目標區,並確定了去除黑刺李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迄今為止,大約有200公頃的黑刺李已經得到處理。由於分類數據集顯示了黑刺李的範圍和當前的高度,軍方有能力準確預測未來5年的生長模式,並制定足夠的控制措施,以妥善管理其傳播。


- END -

撰文 | 常銘陽

排版 | 夏興莉

相關焦點

  • 植被覆蓋度和植被覆蓋率有什麼區別?
    植被覆蓋度和植被覆蓋率有什麼區別?   一個設備.沒什麼區別.或者說差了一個字.   植被蓋度指植物群落總體或各個體的地上部份的垂直投影面積與樣方面積之比的百分數.它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面積的大小.有時蓋度也稱為優勢度.植被蓋度分投影蓋度(全株蓋度)和植基蓋度(基部蓋度),在監測中測定的植被蓋度為投影蓋度,植被蓋度測定中不分種,採用蓋度框法進行測定.   植被覆蓋度和植被覆蓋率有什麼區別?
  • 「新一代中國植被圖繪製」分省製圖研討會舉辦
    」分省製圖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舉辦。他說,植被圖編研是實驗室重點研究方向「植被格局與演變」的研究內容之一,「新一代中國植被圖繪製」項目的開展對了解我國植被本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負責人馬克平介紹了項目基本情況和開展「新一代中國植被圖」繪製的原因,講解了植被圖更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希望通過合作,實現各省、市、自治區和全國的植被圖更新與發布。實驗室其他研究人員分別對「新一代中國植被圖繪製」的製圖方法、分類系統和數據積累做了介紹。
  • 北京市查清地理國情"家底" 近八成土地被植被覆蓋
    全市超過500米長的河道總長超過5900公裡,能圍著五環路繞上近60圈;整個北京共有近八成土地被植被覆蓋;近六成的房屋建築區分布在六環外。昨天,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市規劃國土委、市統計局等部門聯合發布《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公報》,這是本市首次查清地理國情「家底兒」。
  • JGR:植被覆蓋變化對地下水補給的影響
    黃天明等-JGR:植被覆蓋變化對地下水補給的影響植樹造林,是生態建設的主要手段,中國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建設的「三北防護林」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已經植樹造林63萬km2,相當於一個法國的面積。這些大規模的土地利用和覆蓋變化(LUCC),強烈地影響著當地的水資源。
  • 機器智能分類植物並估算植被覆蓋獲突破
    王鋒供圖        本報記者 丁洪美        國際著名期刊《農業森林氣象》2019年7月刊發一篇題為《應用無人機和機器學習進行旱地生態系統植被分類與覆蓋度計算》的研究論文,闡述了一項基於無人機影像自動分類荒漠植被並計算其覆蓋度的新方法
  • 黃河源區氣候水文和植被覆蓋變化及面臨問題的對策建議
    黃河源區氣候與水分循環特徵的變化黃河源區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乾旱-半乾旱」過渡地帶,呈典型的大陸性高寒氣候,年均降水量約 487.9 mm(1956—2016 年)。源區流域內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和盆地為主,土地覆蓋以草地、灌木和裸土為主,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 新疆賽裡木湖實施環湖植被修復
    在賽裡木湖景區公路邊可以看到部分裸露土壤被草簾覆蓋,還分布著一些滴灌設施,這裡正在實施63公裡長的環湖植被修復工程。管理人員在多雨的西岸和南岸播下草種之後用草簾覆蓋,用於保溼保暖,提高發芽率。草簾下方,草苗已長至5釐米左右,旁邊人工恢復之後的植被約有10釐米高。在乾旱的北岸,播種之後採取噴灌方式。
  • 衛星數據揭秘35年全球植被演變—新聞—科學網
    其他土地覆被情況又是如何呢? 美國馬裡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利用30多年的衛星數據繪製成了全球土地覆蓋的變化圖,並從中發現地球的森林植被覆蓋正在增加,裸地覆蓋正在減少——這主要是因人類活動造成,包括氣候變化在內的自然因素佔次要地位。這篇論文於8月8日發表在《自然》在線。
  • 利用無人機劃分榆樹疏林草原植被類型
    植被覆蓋度是評估生態環境質量與植被生長的重要指標,也是全球眾多陸面過程模型和生態系統模型中表達植被動態的重要參數。衛星遙感和地面測量是估算植被覆蓋度的常見方法。然而,如何精確估計榆樹疏林草原上木本、草本不同類型植被的覆蓋度仍然具有挑戰性。無人機飛行系統有效的補充了區域尺度低空間解析度的衛星遙感影像與樣地尺度實地調查之間的缺口,為精確的監測、評估疏林草原的植被動態提供了新途徑。
  • 乾旱的真兇是土壤水分蒸發而非植被蒸騰
    截至2018年底,建成區綠地率41.13%,綠化覆蓋面積3217公頃。目前,全疆綠洲外圍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出現縮小態勢,沙區植被蓋度增加。人工綠洲面積已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3萬平方公裡擴大到現在的6.2萬平方公裡。
  • 鹹寧市植被噴播機滄州實體廠家的主要特點和介紹
    經過幾輪設計和改造,該設備進行了測試。一些特殊生境也可選用梯牧草、無芒雀、鴨茅等。噴播機廠家製造商認為,噴播的能準確覆蓋坡面,結合傳統的土木工程護坡(鋼錨支護、掛網、格架等)能很好地實現坡面生態植被的恢復和保護。通常應用70%根病清可溼性粉劑配製成重量0.3%~0.5%的溶液或70%百菌清可溼性粉劑配製成重量0.3%的溶液,翻拌浸泡24H。
  •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發布新一代地球觀測數據與製圖成果
    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地學系主任宮鵬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劉涵一起,對外發布了清華大學基於亞馬遜雲服務(AWS)完成的新一代中國地區地球觀測數據集(Seamless Data Cube,簡稱SDC)——2000~2018年30米解析度逐日無縫遙感觀測數據,以及在此基礎上研製的中國逐季節地表覆蓋和逐年土地利用製圖成果。
  • 針葉與闊葉植被光譜特徵分析與識別
    植被識別作為植被覆蓋狀況和動態變化規律研究的基礎工作,它對於森林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以及防災減災工作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遙感技術具有快速、準確、經濟、大範圍、可周期性獲取陸地、海洋和大氣資料的能力,是獲取地球信息的高新技術手段。
  • 青島冠中生態公司開創噴播木本植物群落恢復植被 高科技讓植被恢復...
    利用自主研發的「高次團粒」土壤和團粒噴播植被生態恢復技術,青島冠中生態股份有限公司修復了破損山體、混凝土邊坡、高陡裸巖邊坡、強酸強鹼強鹽土地、有毒工業尾礦等多種特殊地質環境的植被。許劍平說,公司能一次修復,且不需要人工維護,形成植被自我循環生長,其中的關鍵,是利用「高次團粒」土壤和團粒噴播技術,為植物發芽生長創造理想的土壤條件。  技術支撐攻堅克難   冠中生態公司自主研發的「高次團粒」土壤和團粒噴播植被生態恢復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植被修復中。
  • 植被生態質量達2000年以來最好
    《公報》指出,2018年全國大部地區水熱充足,乾旱、暴雨等氣象災害影響整體偏輕,氣象條件有利於草原、森林等植被和農田作物生長,全國陸地植被生態質量指數達68.2,高於常年和2017年,達2000年以來最好。
  • NASA:地表20年來新增超200萬平方英裡的植被面積 相當於多出一塊...
    該研究主持者之一、波士頓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博士陳池(音)表示,「儘管中國和印度國土面積僅佔全球陸地的9%,但兩國為這一綠化過程貢獻超過三分之一。NASA供圖,顏色深淺反映每10年植被平均增長率,綠色為正 圖自:NASA數據顯示,近20年來,地球表面新增的植被覆蓋面積加起來,約等於一個亞馬遜雨林的大小(約5.5億公頃)。
  • 【考向預測】 植被是如何影響地面溫度和降水的?(附考點設計)
    河套地區的植被年際變化與局地降水之間存在正反饋;內蒙古地區土地荒漠化可導致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水減少,加劇華北、西北地區的乾旱;西北地區綠化則有利於黃河流域降水增加,而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的降水則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這又是為什麼呢?
  • 陝西植被固碳量持續增高 10年增長15%
    近日記者從陝西省氣象局了解到,近10年來,隨著陝西省植被覆蓋的逐步改善,固碳量持續增高,增長率為15%左右,可以衝抵部分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陝西省由於關中盆地的地形,以及秦巴山區天然屏障,大氣中聚集起來的二氧化碳不易消散。
  • 陝西植被固碳量10年增長15%
    中國園林網4月12日消息:日前,陝西省氣象局發布消息,近10年來,陝西省植被覆蓋逐步改善,固碳量持續增加,增長率在15%左右。2000年-2011年,陝西省林草植被覆蓋度年均增加超過1%,其中陝北地區覆蓋度增加最為顯著,10年間延安市增加了21.7%;榆林市增加了20.34%。截至目前,陝北長城沿線風沙區植被覆蓋沙區裸露面積減幅達61%。
  • 《東莞植物區系與植被》出版—新聞—科學網
    東莞植物區系與植被》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東莞擁有豐富的植物區系,植被類型多樣,境內的銀瓶山森林植被被譽為「廣東十大最美森林」;東莞的植物資源富有特色,莞香、莞草聞名於世。   該書是在作者對東莞植物區系和植被進行了多年野外調查的基礎上,經標本鑑定、樣方資料整理分析,對東莞的植物區系、群落生態學、物種多樣性、珍稀瀕危植物、植物資源等進行了系統研究,提出了東莞植被分類系統、植被分區方案,以及保護與利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