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末菲傳》:不僅是一本科學家傳記,也是一部「大歷史」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阿諾爾德·索末菲傳:原子物理學家與文化信使》,[德]米夏埃爾·埃克特著,方在慶、何鈞/主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3月第一版,98.00元

  在中國,學過高中物理的人似乎都知道「玻爾-索末菲原子模型」,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索末菲」是誰。玻爾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創立過哥本哈根學派,知名度要大很多。相比之下,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1868-1951)就要「默默無聞」一些。如果有人想了解他的詳細生平,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譯著《阿諾爾德·索末菲傳:原子物理學家和文化信使》是一個好選擇。該書最初用德文寫成,同時又被譯成英文,其德文版和英文版均於2013年出版。中文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方在慶先生組織翻譯。方先生研究德國科學文化多年,是這方面的權威專家。在翻譯過程中,方先生同時參考了德文版和英文版,最後根據德文版譯校定稿。

  該書作者米夏埃爾·埃克特(MichaelEckert,1949-),現任德國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DeutschesMuseum)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他這本《索末菲傳》,翻譯成中文多達50萬字,內容非常豐富,書後所列正式出版的參考文獻就佔近40頁,而正文中所引用的又主要是未正式出版的信件,粗略統計,信件引用佔全部引用的比例超過80%。以信件為基礎構建索末菲的一生是本傳記最顯著的特色,由此足見作者歷史研究的興趣、境界、功底和能力。該書絕對是傳世之作,今人和後人會不斷地去閱讀它。

  該書絕不僅僅是關於索末菲作為理論物理學家的個人傳記。在索末菲作為物理學家登上歷史舞臺的這段時期,德國是世界科學的中心,更是世界物理學的中心,而他所領軍的慕尼黑大學理論物理學研究所又是德國物理學的中心,因此,通過閱讀本傳記,人們會獲得許許多多的理論物理學發展的歷史細節。例如,索末菲訪問美國、日本、印度和中國,是世界物理學交流和傳播的絕好歷史案例,值得深入研究。本書較為詳細地描述了索末菲第二次受邀到美國講學一個學期,並順訪印度、中國和日本的情形。他在印度停留六個星期,受到熱烈歡迎,與拉曼和泰戈爾見面,到多個地方講學。在日本,他也受到熱情接待,三周的講學和旅行忙忙碌碌,熱熱鬧鬧。唯獨在中國,只在上海停留三天,冷冷清清,只在同濟大學作了講座。比較之下,頗值深思。

  此外,該書較為詳細地描述了德國物理學中的反猶主義運動,特別是,通過各種信件及其他史料,非常生動地再現了圍繞索末菲繼任者的「爭鬥」,呈現了德國政治社會史的一個側面。二戰前,德國無疑是世界物理學的中心,但經過反猶主義運動、第三帝國的極權政治、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屠殺猶太人,大批一流物理學家(如愛因斯坦、泡利、邁特納和薛丁格)被迫離開德國,流亡他國,德國物理學衰落了。二戰結束後,世界物理學的中心就轉移到了美國。在世界政治社會史方面,本傳記也多有介紹和分析。總之,該書不僅是科學家的個人傳記,不僅是一部「小歷史」,而且是一部「大歷史」,涉及社會、國家和國際等方方面面,值得細讀。

  索末菲是「偉大而幸運的科學家」。「偉大」是指他在科學上是偉大的。「幸運」分兩方面來說。一方面,在科學上,他幸運地趕上物理學急劇變革的時代,生逢其時,成為理論物理學革命中的「世界領袖」。另一方面,在生活上,趕上了動蕩的時代,一生經歷兩次世界大戰,這是不幸的,但與愛因斯坦和海森伯相比,他又是「不幸之中的萬幸」。愛因斯坦深受反猶主義之苦,最後被迫流亡美國;海森伯由於為納粹研製核武器,一直受到批評和指責;而索末菲雖然有時生活較為困難,也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一生總算平安,既未遭受流亡之苦,也絕少受到批評指責,為世人所尊敬。

  該書的譯後記給我們閱讀本傳記提供了一把鑰匙,對如何理解、分析和評價本書有很大幫助,因此,不妨可以先讀它,再讀前面的正文。書中有大量注釋,有利於讀者閱讀。做過翻譯的人都知道,翻譯本身就是再創作。如果還要添加注釋,那就是研究了,需要查證、甄別和分析資料,需要構思和寫作。當今國內中文譯著普遍質量不高,有的甚至粗製濫造,在翻譯中進行研究的,更是鳳毛麟角。在這種大背景下審視這本譯著,可以說它是翻譯和研究相結合的典範。

  當然,這本譯作也不是完美無缺。有的譯名不統一,如Kultur bote,普遍譯為「文化信使」,但在第4頁譯成了「文化大使」;Privatdozent,多處譯為「無薪講師」,可在第91頁又譯成「私俸講師」;Feldemission,在第364頁就出現兩種譯法:「場發射」和「場致發射」。但瑕不掩瑜,該書實為精品譯作。(郭元林)

相關焦點

  • 盤點那些偉大優質的傳記電影,每一部都是一個傳奇
    影片的其他亮點還包括飾演溥儀的演員尊龍,那種中國自古以來皇家帝王的氣質在他身上展露無遺,在此之上溥儀個人的悲慘氣息尊龍也是駕馭的極好,為影片增色不少;值得一提的是《末代皇帝》的配樂是由日本著名作曲家坂本龍一完成的,《Where Is Armo?》、《Rain》經典傳唱,坂本龍一還在電影中飾演了一位角色。
  • 盤點50部經典的人物傳記電影,每一部都是一個傳奇!
    14、跛豪   該片以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大毒梟跛豪(真名吳錫豪)的生平為題材,描述大毒梟跛豪發家史及如何與貪汙警察稱兄道弟的故事。  15、賭城大亨   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是一部根據何鴻燊、霍英東、葉漢的故事改編而成。何鴻燊,個性堅毅,風度翩翩,魅力四射,重情重義,是個性情中人。
  • 簡析近年來傳記圖書熱銷現象及其原因
    核心閱讀:傳記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的價值標準,同時也包含著傳記本身的一種要求:傳記要求矛盾衝突,傳主的一生不應當過於平淡,否則傳主的個性難以刻畫出來,不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具有傳奇經歷的傳主通常是讀者所喜愛的,好奇是人類的本性,也是讀者閱讀傳記的一種心理基礎。
  • 聊聊教出七個諾獎得主的史上最強老師索末菲
    但如果說勞厄是索末菲的學生,這隻怕索末菲本人,也是不好意思承認的。勞厄能成才,主要應該還是普朗克的功勞,跟索末菲的關係,估計不大。他是最先接受相對論的那一批優秀物理學家,而且他不僅接受了相對論,還主動把相對論引入到原子物理,用相對論來描述電子的高速運動,從而取得了非常卓越的研究成果。在對待學生上,他也是如此。泡利,在科學史上是以高智商跟毒舌著稱,是那種懟天懟地懟空氣,類似於謝耳朵那種一見就讓人頭大的人物。當初,他一見索末菲,就提出不讀本科,直接讀研究生的無理要求。
  • 12本人物傳記推薦,來自各行各業的不同經歷,強大你的內心
    人物傳記是了解一個牛人非常好的途徑。從古到今,歷史上出現了無數令人敬佩的人物,他們都在自己的領域中成為了名流千古的耀眼明星,讓後世的人們只有仰望和崇拜的份。在林語堂先生筆下,將蘇東坡的一生娓娓道來,讓我們了解到一個更加豐滿、性格鮮明的大才子形象。02.《貝多芬傳》:才華橫溢的貝多芬,多災多難的貝多芬,他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這本傳記中作者以不同的視角,向我們展現了這位傳奇音樂大師的傳奇人生,將一個偉大的心靈展現在了讀者面前。03.
  • 傳記小說的特色和價值是什麼?
    傳記小說是傳記、小說與學術研究的混合體。傳記小說是混合了事實與虛構的生平寫作,也是關於前輩作家作品的續篇、改編、分冊、拼貼、模仿或者評論。一些傳記小說的標題便端倪可察。《時時刻刻》是伍爾夫創作小說《達洛維夫人》期間選用的書名。
  • 10部史詩級別的偉人傳記電影,每一部都是影史上最經典的影片
    美產傳記片有個莫大的優點:很大程度上地做到了「客觀」,這也是傳記片分高下的重要標準,對歷史人物的刻畫當然會有虛構成分,但在把握「度」上,這部電影堪稱典範。3.《甘地傳》像甘地這樣在西方擁有極高聲譽的「聖雄」,傳記片一定不敢馬虎,本片對印度社會實景的展現非常全面而深入,甘地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在電影中得到了深刻呈現,當時尚青嫩的丹尼爾·戴-劉易斯在片中也有出演。
  • 索末菲:一生獲81次諾貝爾獎提名卻終生未獲獎的悲情人生
    核物理學家瓦倫丁·泰菜格迪(Val-entine Telegdi,1922-2006)因為在弱相互作用宇稱不守恆以及其他核物理重要發現中起了決定性作用而險些獲諾貝爾獎,在好幾個場合都回應了索末菲為何未能獲獎的問題。他對1924年歐森那份認為索末菲對玻爾原子論的推廣不夠獲獎資格的報告做了批判分析。
  • 14本傳記經典,給孩子非同尋常的職業啟蒙
    「讓孩子學會判斷同一個人身上值得讚揚的地方、讓人不齒的地方,不因其『偉人光環』就盲目崇拜,不因其歷史過錯就盲目貶低。」是的,在這個過程中,獨立思考力的養成也非常重要。今天,我們推薦14本適合孩子觀看的經典傳記好書,各對應一種職業裡的一位大人物。這是一場不一樣的職業啟蒙之旅,也是一個為孩子夢想注入力量的好機會。
  • 傳記電影推薦 高分人物傳記名人傳記電影好看影片排行榜
    傳記電影顧名思義就是根據真實人物事跡改編的電影,通常是因為這個人本身有比較值得紀念的價值,有哪些好看的傳記電影呢?下面就來了解下吧!  傳記電影推薦  1.《林肯》  2.《漢娜·阿倫特》  3.《萬物理論》  4.《辛德勒的名單》  5.《鋼琴家》  6.
  • 【傳記】霍金的私人回憶
    在吳忠超看來,《我的簡史》一書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準確。「因為身體原因,霍金不能正常寫字,看書也必須依賴於一種翻書頁的機器,甚至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逐頁閱讀。」吳忠超感慨說,「但是《我的簡史》是霍金在新技術幫助下完全憑藉一己之力寫成的書,他寫得很慢,所以這本書也很短,但是他卻能把自己的生平和研究經歷寫得很清楚。」
  • 《霍金傳:我的宇宙》推出中文版 是其生前親自授權的個人傳記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霍金傳:我的宇宙》由美國作家凱蒂·弗格森 所著,也是霍金生前親自授權的個人傳記,近日推出了中文版本。史蒂芬·霍金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被禁錮在輪椅上,卻成為穿越時空的「宇宙之王」。
  • 獨家專訪《宋美齡傳》作者、傳記作家漢娜·帕庫拉:「少裝女王,她...
    《宋美齡傳》從清末開始寫起,一直寫到宋美齡在紐約去世,將宋美齡的一生生動地融入了20世紀的中國歷史中,並用翔實的資料、極具吸引力的故事展現了宋美齡傳奇的一生。與此同時,書中還披露了大量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在東方出版社的幫助下,時代周報記者聯繫到了身在紐約的漢娜·帕庫拉。
  • 《羅馬君王傳》是六位史家共同書寫,還是出自一人之手
    【編者按】本文系譯者謝品巍為《羅馬君王傳》中文版寫的譯後記。《羅馬君王傳》是一部重要的羅馬史文獻,由三十篇羅馬帝國中後期的皇帝傳記組成。作者署名為生活在戴克里先至君士坦丁時代的六位歷史學家,但學界對本書的成書年代和作者身份尚無定論。本書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出品,2017年12月面世。經授權,澎湃新聞轉載。
  • 十部超高分震撼心靈的傳記電影
    但傳記電影的獨特之處,恰在於它的真實性,可以讓我們和曾經的傳奇人物無限接近,在短時間內了解一個生命最精華的部分,不僅窺見他們人生的歷程,更深刻地領悟生命的真諦:挫折和苦難乃人生必經之路,命運不曾對誰恩賜,卻也不曾虧欠過誰。
  • 非常時期十本必看傳記經典|中信4000+全球好書無需收藏,現在免費閱讀
    阿信給大家帶來的是絕對值得一讀的人物傳記系列。好的傳記不僅能讓人旁觀那些偉大的創造者們,看到他們更真實、更接地氣的一面,像跟著他們的經歷多活了一次,而且傳記還能讓你快速了解一個陌生領域——對於外行來說,想了解物理學的分支和脈絡,一本布滿公式的教科書,可能遠不如看一部牛頓傳、愛因斯坦傳來得更直觀。
  • 作家理察·霍姆斯:傳記是照射出我們自身熱望和焦慮的鏡子
    答案是,或許有一幅關於他的畫作。查特頓有著超凡的傑出才華,其短暫的一生卻充滿了悲劇,面對這樣一位神童,仿佛有一種使命感驅使著我向世人再現他的故事。那時候我總感覺,世人對查特頓的評判有失公正。而我認為,為世人還原真相,幫助他們以公平公正的態度重新審視歷史人物,也是傳記作家的職責所在。
  • 《恐龍的興衰》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恐龍的傳記,更是一部人類成功史
    《科學美國人》評價《恐龍的興衰》:「一部恐龍的終極傳記。」它打破了人們對恐龍的刻板想像,刷新你對史前神秘世界的認知。通過回顧幾代以來一代代古生物學家在搜集化石、分析化石所付出的努力,同時,還結合了自己數次發掘的經歷,從一個專業人士角度,解讀化石,並用生動的語言,將那個近兩億年的歷史在我們的眼前徐徐展開。
  • 專訪丨《納博科夫傳》作者:納博科夫還有許多有待發現的地方
    今年是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新近精裝重版兩卷本《納博科夫傳》。這部傳記在全球享有盛譽,傳記作者是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英語系傑出教授布賴恩·博伊德。對俄羅斯以外的人來說,是《洛麗塔》,感情上最引人入勝;或者《微暗的火》,最具想像力的完美之作,德米特裡·納博科夫最喜歡,也是我最喜歡的;或者《阿達》,最繁密、說不盡的一部。還有許多人既熱愛納博科夫的優秀小說,也熱愛他的自傳《說吧,記憶》,那本身就是一部高度藝術性的作品。
  • 庫恩撰寫《江澤民傳》拿到打開高層之門通行證
    此前,庫恩在2005年出版了一部前中國最高領導人江澤民的傳記《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成為中國大陸出版的首部在世最高領導人的傳記。  多個政府部門的網頁顯示,庫恩在會見中國高官時的身份較為中立——庫恩基金會董事長。由此可見,庫恩這個名字本身在中國就是一個品牌,超過那些諸如花旗這樣的他擔任高級職務的跨國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