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趙竹青)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長五」送「嫦五」有哪些看點?我們通過幾組數字,來感受一下此次發射的震撼。
「50分鐘」
這是關於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窗口的數字。
由於地月相對位置以及軌道設計等因素的限制,此次發射是一次接近於「零窗口」的發射,11月24日的火箭發射窗口隻有50分鐘。
長徵五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抓總研製。為了確保火箭在窗口前沿準時發射,研製團隊採取了變射向、變滑行時間的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應用「窄窗口多軌道」技術,針對50分鐘的發射窗口分別設計了5條發射軌道,在發射窗口期內,可根據發射時間通過軟體自動選擇發射軌道。
「8.2噸」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
與「嫦五」相比,之前的「乘客」可以算是比較輕的了。比如今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重約5噸﹔「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探測的重量都是接近4噸左右。
運送能力強,也是「胖五」的「特長」之一。據了解,目前在長徵火箭家族中,隻有長徵五號火箭的運載能力可以將8噸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200公裡、410000公裡」
這是一組關於地月轉移軌道的數字。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直接送入近地點高度約200公裡、遠地點高度約410000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據介紹,地月轉移軌道是一個大橢圓軌道,探測器與火箭分離進入這一軌道後,探測器不需要自身加速,隻要沿著地月轉移軌道飛行,就可以到達近月點附近,探測器在近月點附近實施制動減速後,進入環繞月球的軌道,就可以進行後續下降、上升、返回等一系列工作。
「2200秒」
這是關於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飛行的數字。在經過2200餘秒的飛行之後,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將把「嫦娥五號」送入預定軌道。
在這半個多小時裡,火箭需要經歷一場「大變身」。據了解,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飛行需要經過起飛、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二級二次啟動、末速修正、器箭分離等10個飛行階段。
同時,還涉及到多個環節。從火箭點火到與探測器分離的過程中,火箭需要執行70個時序,每個時序都包括若干功能動作,比如分離機構解鎖等,每個動作還涉及到多項關鍵產品和關鍵參數,比如控制指令、解鎖裝置等等。
(責編:趙竹青、呂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