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網 楊佳 攝影
中國網文昌11月24日訊(記者 楊佳) 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發動機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尾焰照亮夜空,很快穿越雲層,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數字震撼 盤點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嫦娥五號」的五組數據
數字一:「0」、5、50
這是一組關於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窗口的數字,由於地月相對位置以及軌道設計等因素的限制,此次發射是一次接近於「零窗口」的發射,11月24日的火箭發射窗口只有50分鐘。為了確保火箭在窗口前沿準時發射,研製團隊採取了變射向、變滑行時間的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應用「窄窗口多軌道」技術,針對50分鐘的發射窗口分別設計了5條發射軌道,在發射窗口期內,可根據發射時間通過軟體自動選擇發射軌道。
數字二:8.2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也是今年中國航天發射的最重的載荷。今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重約5噸;此前,「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探測的重量都是接近4噸左右。目前,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徵五號火箭的運載能力可以將8噸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進入發射倒計時。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數字三:200、410000
這是一組關於地月轉移軌道的數字。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直接送入近地點高度約200公裡、遠地點高度約410000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地月轉移軌道是一個大橢圓軌道,探測器與火箭分離進入這一軌道後,探不需要自身加速,只要沿著地月轉移軌道飛行,就可以到達近月點附近,探測器在近月點附近實施制動減速後,進入環繞月球的軌道,就可以進行後續下降、上升、返回等一系列工作。
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後穿越雲層。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數字四: 10、70、2200
這是一組關於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飛行的數字。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飛行需要經過起飛、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二級二次啟動、末速修正、器箭分離等10個飛行階段;從火箭點火到與探測器分離的過程中,遙五火箭需要執行70個時序,每個時序都包括若干功能動作,比如分離機構解鎖等,每個動作還涉及到多項關鍵產品和關鍵參數,比如控制指令、解鎖裝置等等。在經過2200餘秒的飛行之後,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將把「嫦娥五號」送入預定軌道。
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起飛瞬間。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數字五:4、12、23
這是一組關於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質量管控的數字。研製團隊從「設計要求、技術狀態、設計特性、產品過程控制、產品驗收、質量問題歸零及舉一反三、測試方法和測試覆蓋性有效性、借用產品的有效性、全級次供應商、單點失效環節、軟體質量、殘餘風險」等12個方面對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產品進行了充分的分析評估和檢查確認,實施了「4+23」的質量管控措施,對火箭發動機等4個專題開展了專項工作,在產品製造、驗收及總裝測試等各個環節採取23項質量控制措施,做到了產品全面覆蓋、責任壓準壓實、質量受控可靠。
嫦娥五號為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期項目之一。三期工程「回」,目標是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並開展月球樣品地面分析研究。由嫦娥五號、六號任務組成;二期工程「落」,目標是實現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等,由嫦娥二號、三號、四號任務組成;一期工程「繞」,目標是實現繞月探測,由嫦娥一號任務組成。
據國家航天局網站近期公告顯示,嫦娥七號任務已經開展載荷競爭工作。公告稱,根據探月工程四期總體安排,嫦娥七號任務擬於2024年前後實現在月球南極著陸,開展極區環境與資源勘查。這也意味著中國探月第四期工程的腳步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相關新聞:
中國航天再起航:「長五」送「嫦五」奔月 將攜月球樣本返回[組圖]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www.cnmediae.com)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