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使用老風洞測試下一代運載火箭空氣動力性能

2021-01-08 網易手機

NASA正在採用一個56年前建成的風洞,測試其下一代太空發射系統(SLS)運載火箭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在測試中使用的模型代表了SLS的貨物運輸版本,將在2018年末執行無人測試任務。SLS被設計為多用途運載火箭,將載人航天飛行的能力擴展到低地球軌道以外。SLS強大的發射系統將使載人任務第一次探測近地小行星,並與NASA的獵戶座太空飛行器一起,讓人類火星之旅向前邁進。

SLS火箭系列最終將有四種不同的配置,允許發射各種飛船,滿足載人和貨物運輸需求。其中,SLS 1B運載火箭高達327英尺(99.6米),將擁有115噸的起重能力。然而,在將有效負載推入外層空間之前,SLS 1B將首先必須通過地球密度較低的大氣層旅行。

為了測試SLS 1B的結構強度和空氣動力學質量,NASA在其位於維吉尼亞州蘭利研究中心傳統的跨音速動力學隧道內部放置了一個10英尺(3.4米)的火箭模型。該模型裝有446個微型麥克風,並將使用跨音速風速進行測試,以試圖模擬通過地球低層大氣的高速旅程。

風洞測試收集的這些數據將用於計算機模擬的SLS,這將允許NASA詳細模擬火箭飛行期間的結構強度。

[廣告]活動入口:

買美股,上老虎 - 超低佣金,每股只需1美分

本文來源:cnbeta網站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NASA 公布下一代太空衣
    來源:NASA video北京時間今日凌晨2時,NASA局長吉姆·布萊恩斯汀(Jim Bridenstine)在華盛頓總部公布了下一代阿爾特彌斯太空衣
  • 中國的下一代火箭發動機將為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提供動力
    作者: Liu Zhen in Beijing 編輯: 嗷嗷豬[摘譯 - 原文 SCMP-- 2021年1月12日]中國正在開發下一代火箭發動機,為其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提供動力。該計劃包括未來5年的三項行星任務,以及在月球上建立一個永久空間站。
  • 空氣自行車,空氣動力自行車
    AR是市場上第一個空氣動力車架,早在2008年環法上Felt就將它公布於眾。2014款AR建立在以前版本的成功經驗上,Felt公司要求最新的自行車比它的前任更加輕量、剛性和優秀的空氣動力性能的特性。2014 AR使用了新的前叉設計,它使用了twin tail前叉設計,Felt說它可以提高從前叉到下管的氣動性能,還可以獲得更好的騎行品質,有更大的表面積來分配道路的衝擊。
  • NASA發布阿耳忒彌斯計劃,將於2024年實現首位女性太空人登月
    我們計劃重返月球以尋求科學發現,獲取經濟利益並為下一代探索者提供啟發。在實現月球表面可持續駐留的同時,我們也將朝著在火星上邁出人類第一步的目標不斷前進。」NASA在其正式計劃中記錄了阿耳忒彌斯計劃迄今為止所取得的進展,明確了關鍵科學、技術和載人任務,以及商業和國際夥伴關係,這將確保NASA繼續引領探索任務並實現載人登月的宏偉目標。
  • HyImpulse測試石蠟/液態氧混合動力火箭發動機
    本月,發射初創公司HyImpulse在德國航天局的Lampoldshausen基地成功測試了其16800磅的混合動力火箭發動機。HyImpulse的總部位於德國的紐恩施塔德,該公司正在開發其SL1三級運載火箭,其設計目的是將有效載荷高達500公斤帶到太陽同步軌道。
  • 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三合一」試驗成功
    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三合一」試驗成功 來源:澎湃新聞 • 2019-09-29 14:53:26
  • 航天知識——運載火箭
    說到了登月,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把探測器,飛船,把人類送上太空的利器——運載火箭,人類探索太空,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不知道 大家有沒有這樣玩過,一個充滿氣的氣球,把手鬆開,氣球就會快速地飛出去,等到氣球裡的空氣沒有了就掉下來了。讓氣球飛起來的是從氣球裡排出空氣形成了一股反衝的力量,這個力量被稱為推力,這個原理就和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火箭的原理相似。只不過火箭的推力是由燃料產生的。
  • 美軍Micro-X火箭進行全軌道空氣動力試驗
    環球在線消息:國際飛行網站2006年5月9日報導,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 的Micro-X運載火箭,將於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進行基於風洞的全軌道空氣動力載荷試驗。美國空軍的Micro-X火箭類似太空梭,是一種第二級火箭的驗證機。這種第二級火箭可重複使用,並利用一次性(或可重複使用的)第一級火箭發射。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直升機飛行測試、尋找生命跡象、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巡航階段從太空飛行器與運載火箭分離時開始。在巡航期間,「毅力」號火星車及其下降平臺被保護在一個被稱為「空氣外殼」的太空艙內;該外殼連接在一個圓盤狀的太陽能巡航平臺上。在巡航期間,工程師們執行一系列旨在檢查太空飛行器子系統和儀器的活動。在這一階段,他們還進行了前三次「彈道修正機動」。火星飛船到達目的地的位置,是為飛船設計一個特定的飛行路線。
  • 潮科技|首飛成功,「星河動力」 「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順利入軌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 潮科技|首飛成功,「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順利入軌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 阿麗亞娜6號的核心引擎完成資格測試!另一個重要的發展裡程碑
    歐洲下一代運載火箭阿麗亞娜6號已經通過了另一個重要的發展裡程碑。它的Vulcain 2.1液體燃料發動機現在已經完成了鑑定測試,這意味著組合測試現在可以開始了。主級Vulcain 2.1發動機將提供135噸推力,以推動阿麗亞娜6在飛行的前8分鐘上升到200公裡高度。
  • 火箭民企星河動力運載火箭 「三合一」試驗成功,工作 74 秒
    IT之家9月29日消息 據星河動力官方介紹,本月26日,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三合一」試驗(全稱:二級發動機與伺服系統聯合熱試車及一二級級間熱分離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穀神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為三級固體+先進液體上面級構型。
  • 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即將發射
    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於北京時間本周四7月30日晚上7:50搭載聯合發射聯盟的擎天神五號運載火箭,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41號航天發射複合體發射。實時報導和倒計時評論將於北京時間當天晚上7:00開始,可前往Theta.TV (https://www.sliver.tv/win/nasa )以及NASA的網站(https://www.nasa.gov/live/)觀看。
  • 動力電池用相變材料:國內外導熱和儲能性能測試中存在的問題
    摘要:針對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用複合相變材料,對複合相變材料熱性能測試中國內外普遍存在的大量錯誤現象進行了分析,列出了各種典型錯誤現象和錯誤案例,指出了產生這些錯誤的主要原因,明確了後續工作的方向和內容。
  • 「安塔瑞斯」運載火箭爆炸 媒體解讀五大疑問
    「底版」來自俄羅斯   「安塔瑞斯」火箭使用的AJ-26型發動機由美國GenCorp公司旗下的噴氣發動機-火箭動力公司「製作」。之所以說製作,是因為發動機「底版」是俄羅斯液氧煤油發動機NK-33。
  • NASA最強大運載火箭即將進行首飛 控制軟體卻讓人揪心
    11月1日,作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運載火箭,美國宇航局(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火箭(SLS)正向著實現首飛的目標邁進,將「獵戶座」(Orion)飛船送入繞月軌道,人們擔心的不是火箭的發動機等硬體,而是嵌入到其所有系統中的計算機軟體。   NASA的這款最新運載火箭使用四臺RS-25發動機提供動力,加起來可以提供超過900噸的推力。
  • 研製中的美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
    兩種火箭的第一級相同,直徑8.4米,採用4臺RS-25E發動機提供動力,RS-25E是在RS-25D基礎上研製的一次性使用火箭發動機;第二級採用4臺RL-10A液氫/液氧發動機提供動力;捆綁助推器從70噸構型的固體助推器改為推力更大的液體「先進助推器」。貨運型將採用直徑8.4米的有效載荷整流罩,載人型則在頂部安放載人飛船等設備。
  • 外國網站盛讚中國首次發射長徵5B火箭以及下一代乘員太空艙
    發射原計劃在4月24日或前後進行,即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紀念日,但由於長徵5b (Y1)運載火箭的技術問題而推遲。在它的首次飛行中,這次任務主要可以被看作是對天河空間站核心模塊長徵- 5b配置的測試,包括在中國開始建造其模塊化天宮站時所使用的整流罩的測試。這解釋了沒有發射逃逸/中止系統被用於新的乘員車輛的事實。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巡航階段從太空飛行器與運載火箭分離時開始。在巡航期間,「毅力」號火星車及其下降平臺被保護在一個被稱為「空氣外殼」的太空艙內;該外殼連接在一個圓盤狀的太陽能巡航平臺上。在巡航期間,工程師們執行一系列旨在檢查太空飛行器子系統和儀器的活動。在這一階段,他們還進行了前三次「彈道修正機動」。火星飛船到達目的地的位置,是為飛船設計一個特定的飛行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