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中的美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

2021-01-11 中國軍網

2010年,歐巴馬政府以實現的目標與所需資源不匹配為由終止了小布希政府制訂的以載人探月為主的「星座」計劃,取消了為重返月球研製的「戰神」火箭計劃,並將重返月球調整為以探索月球、小行星和火星為主線的載人深空探測。2011年9月,美國航宇局(NASA)正式啟動了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即「航天發射系統」(SLS)的研製,並將其作為戰略目標予與實施,以滿足未來載人深空探測的需要。

航天發射系統(SLS)的研製背景

「航天發射系統」計劃是在歐巴馬政府終止「戰神」-1和「戰神」-5重型運載火箭計劃後,為滿足未來載人探索月球、小行星、火星等任務而啟動的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研製計劃,也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研製發射「土星」.5重型火箭之後,NASA啟動的運載能力超過百噸的重型運載火箭計劃,其近期目標是在2017年12月實現低軌運載能力70噸的運載火箭的首次飛行,遠期目標是在2032年實現低軌運載能力130噸的運載火箭的首次飛行。與美國現役的「德爾他」-4、 「宇宙神」-5等大型運載火箭相比,其低軌運載能力從20餘噸提高到700屯~130噸。

「航天發射系統」由NASA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負責管理,主承包商為美國波音公司,普惠一洛克達因公司、阿聯特技術公司等多家企業參與研製工作。在2013年4月公布的預算中,NASA為該火箭計劃申請了13.85億美元經費。

基本方案

「航天發射系統」是捆綁兩臺助推器的兩級液氫/液氧運載火箭,採用了太空梭行生型方案,大量繼承了太空梭和「土星」-5火箭的技術和部件,包括太空梭外貯箱、太空梭主發動機RS-25D、航纛蔫飄固傣捆綁助推器、"土星」5火箭第二級發動機技術等。該火箭的研製採取了研製多種構型、分步提高運載能力的漸進式發展戰略,以及不斷增強部件的通用性、靈活性,不斷融合新技術成果的發展思路。

NASA為該火箭規劃了三種構型,分別為近地軌道運載能力70噸構型、105噸構型和130噸構型。70噸構型屬於載人型火箭,105噸和130噸構型分別包括載人和貨運兩種型號。首枚火箭將在2017年12月發射,此後構型將逐步優化,面向探測任務需要,運載能力逐步提高,承擔的發射任務也從月球任務逐步向小行星、火星任務過渡。至2032年,其低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130噸。

70噸構型重型火箭:70噸構型的火箭屬於載人運載火箭,總高97.84米。第一級是在太空梭外貯箱基礎上研製的,直徑8.4米,採用4臺改進型太空梭液氫/液氧主發動機RS-25D,總推力9200幹牛;第二級是在「德爾它」-4運載火箭第二級基礎上研製的低溫推進級,直徑5,0米,總質量32噸,使用一臺RL-10液氫/液氧發動機,推力110千牛。兩側捆綁兩臺五段式太空梭固體助推器,直徑為3.7米,總推力28028千牛;火箭頂部安放「獵戶座」飛船以及發射終止系統等。

105噸構型重型火箭:105噸構型包括載人和貨運兩種型號。貨運型總高95.71米,載人型比貨運型略高。兩種火箭的第一級相同,直徑8.4米,採用4臺RS-25E發動機提供動力,RS-25E是在RS-25D基礎上研製的一次性使用火箭發動機;第二級採用4臺RL-10A液氫/液氧發動機提供動力;捆綁助推器從70噸構型的固體助推器改為推力更大的液體「先進助推器」。貨運型將採用直徑8.4米的有效載荷整流罩,載人型則在頂部安放載人飛船等設備。

130噸構型重型火箭:在積累了70噸構型和105噸構型運載火箭的研製試驗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研製「完全優化」的、低軌運載能力130噸的「航天發射系統」。130噸構型包括載人和貨運兩種型號,貨運型總高117.04米,載人型比貨運型略高。兩種火箭第一級直徑8.4米,使用5臺RS-25E發動機;第二級使用3臺J-2X發動機提供動力;兩側捆綁兩臺大推力液體助推器。貨運型採用更大直徑的有效載荷整流罩;載人型則在頂部安置載人飛船等設備。

飛行計劃

2017年~2023年:進行4次70噸構型運載火箭的發射。2017年12月將進行「航天發射系統」700屯構型的首次試驗飛行。2021年,70噸構型火箭進行第二次試驗飛行。按照NASA目前公布的計劃,2022年和2023年將進行70噸構型「航天發射系統」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任務發射。

第一次試驗飛行為不載人飛行,任務周期為7天,火箭將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不載人的「獵戶座」試驗飛船,該飛船繞過月球後返回地球。此次試驗主要驗證火箭與「獵戶座」飛船的整體性能,以及飛船以11千米/秒的高速再入地球大氣層的性能。

第二次試驗飛行為載人飛行,任務周期為10~14天,火箭發射的「獵戶座」載人飛船到達月球空間後將環繞月球飛行,然後返回地球。此次試驗將進一步驗證火箭與飛船的載人性能。

2024年~2030年:NASA提出在本世紀2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中,將採用105噸構型的運載火箭執行發射任務。按照NASA目前公開的計劃,2024年左右將採用105噸構型的火箭執行第三次任務飛行,這將是貨運型火箭的首次飛行。2025年和2026年先後採用105噸載人型和貨運型火箭執行第四次和第五次發射任務。此後至2030年,105噸構型載人和貨運火箭將每年交替發射一次。

2030年以後:2032年,低軌運載能力130噸的「航天發射系統」將進行首次發射。

研製進展

第一級主要研製進展:第一級採用太空梭RS-25D液氫/液氧主發動機提供動力,該發動機採用分級燃燒方式,可以重複使用。201 2年NASA宣布將在研的第二級J-2X發動機的控制系統用於RS-25D,實現系統升級並降低控制系統成本。NASA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計劃用一年時間進行RS-25D新控制系統的設計和試驗,預計2014年在NASA斯坦尼斯航天中心對採用新控制系統的RS-25D發動機進行熱點火試驗。

NASA於2013年2月18日宣布,將第一級貯箱及殼體材料從含鋰的鋁-2195合金改為不含鋰的鋁-2219合金。 「航天發射系統」預先研究發展辦公室在201 2財年開展了「殼體壓曲抑制因素」研究,通過該項研究,NASA認為鋁-2195合金的脆性使其作為重型火箭第一級材料受到限制。此外,第一級箱間段將採用一體化機械加工桁條結構,而不是太空梭貯箱原來採用的鉚接板金屬桁條。這將使貯箱具備更高的氣動和彎曲過載承受能力。

第二級主要研製進展:第二級採用J-2X發動機提供動力。J-2X是「土星」一5火箭J-2發動機的改進型,由普·惠-洛克達因公司研製,採用液氫/液氧推進劑,燃氣發生器循環。J-2X發動機額定真空推力1309千牛,真空比衝448秒,燃燒室壓力9225.189千帕,混合比4.5~5.5,噴管面積比達到92:1。至2013年2月,NASA共建造了編號為10001和10002的兩臺J-2X驗證發動機。10001發動機在2011年6月完成了第一次熱點火試驗,至2013年初,10001發動機共完成了21次、累計2717秒的點火試驗。NASA從2013年2月開始進行10002發動機點火試驗,以進一步驗證發動機性能。

助推器主要研製進展:105噸構型和130噸構型的火箭採用新研的液體助推器以及液氧/煤油富氧分級燃燒發動機。至2013年2月,NASA已先後授予阿聯特技術公司、通用動力公司、諾格公司、航空噴氣發動機公司4份助推器研製合同。其中,航空噴氣發動機公司負責建造全尺寸247.5噸推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主噴注器和推力室,並將開展一系列性能測試以及驗證大推力液體助推器的工作穩定性。

美國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有三個值得關注的特點:一是充分繼承太空梭、 「土星」一5等已有運載工具的現有部件和技術;二是研製計劃採用漸進的發展方式,火箭構型和運載能力逐步優化和提高;三是充分進行現有部件的升級改進和地面試驗,保證分系統的可靠性和技術成熟度。基於以上三個特點可以看出,美國重型運載火箭的發展思路是在充分繼承、漸進發展、充分試驗的基礎上實現運載火箭和載人航天的高可靠性、低成本發展。

相關焦點

  • 世界重型運載火箭中,長徵五號能排第幾?
    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點火升空,順利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是為了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航天發射任務,縮短中外差距而與2006年立項研究的全新一代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直徑達到了5米。是我國現役火箭中最大的一個。
  • 我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獲新進展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日前順利完成一次型號可靠性試車,進一步驗證了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的能力,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執行空間站任務奠定了基礎。此次試車時間為500秒,與發動機在火箭上的飛行時間一致。
  • 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取得新進展
    點上面藍色字體直觀學機械可長期訂閱我們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記者1月11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擬服務於重型運載火箭的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曾發布消息,未來我國重型運載火箭二級擬採用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
  • 意義巨大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
    2012年長徵九號首次在官方公開文件中露面 事實上這並非重型運載火箭的首次曝光,2012年梁小虹擔任院黨委書記時,就在接受採訪時首次提到了重型運載火箭的存在,據稱這種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高達上百噸。
  • 中國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獲新進展 有望填補空白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1日消息,擬服務於中國重型運載火箭的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積極進展。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而運載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的水平,是決定火箭能力的重要因素。
  • 摩天大廈飛上天——重型運載火箭
    因此,要發射大型人造衛星、飛船到近地軌道,亦或者是發射火星探測器、建立月球基地、推動深空探測,都需要使用到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乙,目前是中國現役階段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火箭,其起飛重量達到837.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全長53.66米,相當於26層住宅樓的高度。
  • 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露面,登月指日可待
    今年11月將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軟著陸及採樣返回,為載人登月打下基礎,而實現載人登月迫切需要一款重型運載火箭。不久前,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召開,披露了我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俗稱「921火箭」,它將扛起我國載人登月的大旗
  • 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飛天:未來瞄準重複利用
    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首次飛行任務,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的空白,也在可重複使用技術、智慧火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介紹稱:「長徵八號是一款兩級半構型火箭,2017年5月正式批覆立項。
  • 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飛天:未來瞄準重複利用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一箭五星」,首飛告捷。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首次飛行任務,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的空白,也在可重複使用技術、智慧火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介紹稱:「長徵八號是一款兩級半構型火箭,2017年5月正式批覆立項。
  • 中國欲打造重型運載火箭 運載能力超美下代火箭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更強的進入空間的能力是探測和利用空間的前提與基礎。」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梁小虹2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盤點世界現役重型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能力處於何種水平?
    按對重型運載火箭的一般定義,能將20~50噸物資運輸到近地軌道(LEO)進行劃分,我國目前在役的只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符合標準,其運載能力近地軌道運載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14噸。長徵五號我國正在預研的重型運載火箭還有長徵九號,我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在採訪中表示,「長徵九號」的預先研究工作、技術攻關、方案論證都在進行中,若國家正式立項後,在10年之內研製成功是完全可能的。
  • 中國2款新一代火箭有望2年內首飛 性能國際先進
    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全面替代我國現役運載火箭,重型運載火箭有望2030年左右首次飛行據悉,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未來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面臨著更新換代,採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全面替代現役運載火箭。我國已經規劃了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未來的發展型譜。
  • 中國成功研製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 為新一代載人火箭提供技術支撐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11月6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6日消息,近日,該院703所牽頭聯合總體設計部研製出中國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
  • 中國運載火箭總設計師:「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只待立項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國家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7日接受專訪時表示,中國正在緊鑼密鼓的研製重型運載火箭,未來將實現近地面軌道有效載荷140噸。龍樂豪表示,「長徵九號」的預先研究工作、技術攻關、方案論證都在進行中,也有一些初步進展,只待國家正式立項。
  • 比長徵五號更大,中國將研製世界最大運載火箭,印度:我也要研製
    ,其總推力超過千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分別達到14噸和25噸,目前在全世界現有火箭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德爾塔4型運載火箭和馬斯克獵鷹9號重型火箭。2016年6月中國長徵9號重型運載火箭正式批覆立項,預計在2028年前完成首飛,在長徵9號首飛時印度研製的重型火箭能不能上天呢?
  • 探月工程進入深水區,正在論證載人登月,新一代重型火箭提上日程
    就在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正式召開,在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對外披露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正在論證載人登月項目,計劃研發新一代載人火箭、這也意味著探月工程進入深水區。根據規劃,新一代載人火箭,為三級半液體運載火箭,長度達到90米,起飛重量約2000噸,可以將25噸有效載荷直接送入奔月軌道,或者將70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換句話說,中國將研發出一款合適的重型火箭,只有如此,載人探月才會實現的可能。
  • 簡述中國新921運載火箭的發展思路、需求及總體方案
    2018年11月6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首次亮相。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是根據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規劃,為發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而全新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打破傳統研製模式,採用一體化協同設計、數字虛擬試驗等先進研製手段,通過集成演示試驗部分代替傳統複雜的單項試驗,大幅縮短研製周期,提升研製效率,推動研製模式創新。
  • 各國運載火箭最大推力,美國3408噸,俄羅斯3500噸,中國是多少?
    目前,中國已經開展新一輪航天事業,組建屬於自己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和實施載人登月工程,不過要組建空間站和實施登月工程就必須要發展大推力運載火箭,只有這樣才能按計劃發射我們自己的空間站!說到大推力運載火箭,大家耳熟能詳的莫過於美國的「土星5號」以及前蘇聯的「能源號」重型運載火箭,這兩個運載火箭代表了此前全世界運載火箭技術的最高峰!
  • 美媒:長徵9號比肩土星5號 獵鷹重型火箭相形見絀
    參考消息網3月25日報導美媒稱,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九號,旨在將中國航天員送往月球和更遠的深空,這將令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相形見絀。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3月20日援引美國《航空周刊》報導,當中國準備在本世紀30年代初執行探月任務時,這種運載火箭將能夠把50噸人員和貨物送往月球。報導稱,長徵九號的下一步研製工作是完成一款火箭發動機驗證機,中國稱之為工程樣機。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的這款火箭發動機樣機設計通過燃燒煤油來產生480噸推力。
  • 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有望在 2030 年前後實現首飛
    IT之家3月10日消息 據新華社消息,我國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已經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任務規劃預計將在2030年前後實現首飛。據了解,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芯級箭體直徑9.5米級、近地軌道運載能力50噸至140噸、奔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5噸至50噸、奔火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2噸至44噸,總高度近百米,運載能力是現有中國火箭最大運載能力的5倍多。這是我國正在進行關鍵技術深化論證的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九號研製的一系列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