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空白!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取得新進展

2021-01-20 直觀學機械

點上面藍色字體直觀學機械可長期訂閱我們

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記者1月11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擬服務於重型運載火箭的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積極進展。


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曾發布消息,未來我國重型運載火箭二級擬採用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


與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芯一級氫氧發動機採用的燃氣發生器循環方式相比,補燃循環可以使全部推進劑的化學能得到充分釋放,提高發動機的性能。


目前,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完成預燃室熱試驗、氫渦輪泵與預燃室聯動試驗、氧渦輪泵與預燃室聯動試驗等一系列最具代表性和裡程碑意義的熱試驗,標誌著我國突破了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系統技術及高壓大流量預燃室、高效多級渦輪泵等核心組件的關鍵技術,為工程研製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據悉,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性能指標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更好地滿足我國未來火箭和重大航天任務對動力的需求。該型發動機的研製可填補我國氫氧發動機型譜和技術空白,對諸多基礎學科和工業領域有巨大的牽引帶動作用。


與此同時,由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多型火箭發動機都取得了新進展。


1月8日,六院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順利完成了一次型號可靠性試車,進一步驗證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的能力,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執行空間站任務奠定基礎。


此次試車時間500秒,與發動機在火箭上的飛行時間一致。這已經是這臺發動機所經歷第4個500秒的試車驗證,相當於正常飛行時間的4倍,大大提高了發動機的壽命餘量。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將執行空間站各艙段的發射任務,其中核心艙將於今年春天率先發射。此次試車是根據工程總體安排,對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進行可靠性增長的專項工作之一,提高整個空間站任務建設階段發動機的可靠性。



後續此臺發動機計劃再進行4次,累計8次的500秒試車試驗,以驗證其可靠性。


在固體火箭發動機方面,由航天科技集團四院研製的我國民用航天首臺3.2米三分段大型固體火箭助推發動機,於2020年12月30日在西安完成首次地面試車,此次試車的固體發動機推力達到260噸,點火時間超過130秒。


這是我國目前為止推力最大、直徑最大、裝藥量最大、點火時間最長的分段式固體火箭發動機。該型發動機後續可應用於多型火箭上。


試車現場


此次試車的固體發動機採用了三段式的設計。這種分段式設計可以對裝藥量進行調整,實現不同推力的覆蓋,未來可滿足運載火箭搭載不同載荷的需求。


液體發動機具有可控性強、點火時間長等特點,而固體發動機具有結構簡單、機動靈活、瞬間推力大等優勢。基於兩者優勢相結合的火箭成了一種新的設計思路。


End

來源:科技日報

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相關焦點

  • 填補空白!我國重型火箭發動機研製迎新進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擬服務於重型運載火箭的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積極進展。該型發動機的研製可填補我國氫氧發動機型譜和技術空白,對諸多基礎學科和工業領域有巨大的牽引帶動作用。
  • 中國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獲新進展 有望填補空白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1日消息,擬服務於中國重型運載火箭的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積極進展。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而運載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的水平,是決定火箭能力的重要因素。
  • 我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獲新進展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日前順利完成一次型號可靠性試車,進一步驗證了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的能力,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執行空間站任務奠定了基礎。此次試車時間為500秒,與發動機在火箭上的飛行時間一致。
  • 研製中的美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
    2011年9月,美國航宇局(NASA)正式啟動了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即「航天發射系統」(SLS)的研製,並將其作為戰略目標予與實施,以滿足未來載人深空探測的需要。航天發射系統(SLS)的研製背景「航天發射系統」計劃是在歐巴馬政府終止「戰神」-1和「戰神」-5重型運載火箭計劃後,為滿足未來載人探索月球、小行星、火星等任務而啟動的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研製計劃,也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研製發射「土星」.5重型火箭之後,NASA啟動的運載能力超過百噸的重型運載火箭計劃,其近期目標是在2017年12月實現低軌運載能力70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核心艙將於今年春天率先發射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核心艙將於今年春天率先發射 中國青年報 | 2021-01-12 08:42:34 記者1月11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擬服務於重型運載火箭的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積極進展。該型發動機的研製可填補我國氫氧發動機型譜和技術空白,對諸多基礎學科和工業領域有巨大的牽引帶動作用。
  • 我國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聯試取得成功
    資料圖片一秒鐘完成1.6噸推進劑的高壓輸送、為後續重型運載火箭研製打下基礎……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研製的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動試驗取得成功,標誌著我國500噸級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及方案深化論證達到預期目標
  • 意義巨大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
    原標題:意義巨大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 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梁小虹3月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運載火箭的能力決定航天的舞臺,目前我國的重型運載火箭已經完成深化論證,有望15年內首飛。
  • 「胖五」長徵五號發動機研製過程:兩次爆炸 兩次燒毀
    ­  50噸氫氧發動機,作為長徵五號的一級主動力,也表現不俗。­  這是我國首臺大推力、高性能、地面起動直接入軌的氫氧發動機。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副院長李斌說,它的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空白,使我國液體火箭推進技術的整體水平跨上一個大的臺階。­  在中國航天界,有一句話被奉為圭臬,即「發展航天、運載先行」「運載發展、動力先行」。
  • 中國重型運載火箭計劃2028首飛 運載能力將是長五5倍
    關於中國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和長徵九號運載火箭一項是網友關心的話題。近日在京舉辦的太空探索與人類未來主題論壇上,航天部門就透露了我國計劃於2028年實施重型火箭首飛及火星探測採樣返回等任務。期間,還透露了兩型火箭的最新消息。
  • 國產發動機大突破,未來裝上長徵9號,近地軌道運力達140噸?
    圖為火箭發動機試車場景根據國防部網站的報導,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發動機已經取得了新的進展,可以填補我國在氫氧發動機的空白。可以說,目前我國在運載火箭發動機方面與美國和俄羅斯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那我們來看看美俄兩國的相關情況。
  • 中國欲打造重型運載火箭 運載能力超美下代火箭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更強的進入空間的能力是探測和利用空間的前提與基礎。」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梁小虹2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長徵八號來了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空白
    隨著中國航天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此前我國新一代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空白,不能滿足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   長徵八號應運而生。一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該型火箭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
  • 我國首臺F級50MW重型燃氣輪機研發取得重大新進展
    2020年11月27日,由東方電氣(600875)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F級50MW重型燃氣輪機,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填補了我國燃氣輪機研發與產業發展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重型燃氣輪機被譽為裝備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研製難度極大,集中體現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
  • 我國首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為500噸級長徵9號主發動機奠定...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表示,泵後擺技術將搖擺裝置後置,不僅用最小的擺動實現了推力矢量的變化,發動機結構還更加緊湊,火箭總體構型更加優化,更重要的是為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掃除了攔路虎,起到「瘦身健體」的作用,為研製更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新提升、新技術、新跨越:「長八」首飛填補中國火箭能力空白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題:新提升、新技術、新跨越:「長八」首飛填補中國火箭能力空白作者 郭超凱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這是一型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的新型火箭,它將中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由3噸提升至4.5噸,有效填補了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能力空白,進一步完善了中國運載火箭型譜。更重要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把民眾構想中未來火箭的相關技術,一一變為現實。
  • 世界重型運載火箭中,長徵五號能排第幾?
    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點火升空,順利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是為了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航天發射任務,縮短中外差距而與2006年立項研究的全新一代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直徑達到了5米。是我國現役火箭中最大的一個。
  • 填補我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空白!長徵八號首飛取得...
    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2日電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長徵5號重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11月3日20點43分,我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長徵5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升空約30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徵5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周四(11月3日)晚,中國發射了首個重型運載火箭長徵5號,成為我國航天工業又一個裡程碑。
  • 摩天大廈飛上天——重型運載火箭
    2020年5月5日晚18時,長徵五號乙型運載火箭於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首次飛行任務,首飛取得圓滿成功!因此,要發射大型人造衛星、飛船到近地軌道,亦或者是發射火星探測器、建立月球基地、推動深空探測,都需要使用到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乙,目前是中國現役階段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火箭,其起飛重量達到837.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全長53.66米,相當於26層住宅樓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