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五」長徵五號發動機研製過程:兩次爆炸 兩次燒毀

2020-11-30 閩南網

­

­10月28日,海南省文昌市,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位置。

­  長徵五號大火箭的成功首飛,將中國送入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在內的世界主流火箭陣營,全世界為之震撼。更讓人驚嘆的是,被稱作火箭之本的發動機,竟是在「短短」10多年間研製出來,趕上這一歷史之戰,成為大火箭首飛大捷的重要功臣。

­  在長徵五號的身上,共配備了3種全新大推力發動機,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傢伙,分別摘得我國「最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最大推力氫氧發動機」「比衝性能最高的火箭發動機」3個桂冠。

­  如果打一個比方,這些大推力的發動機,就是長徵五號的「大心臟」,被認為是運載火箭的技術核心和技術基礎,其技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火箭的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等關鍵指標。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相關專家,揭秘這一大火箭「心臟」是怎樣煉成的。

­  可把上海黃浦江的水打到青藏高原

­  從鋪天蓋地的報導裡,人們對於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究竟有多大並不陌生:約57米,立起來有20層樓高,起飛質量約900噸,不過,要託舉這麼重的大傢伙,並不容易。

­  大火箭,離不開大推力,而大推力,離不開發動機。

­  目前,我國現役火箭發動機單臺推力最大只有70噸左右,想要發射超大型太空飛行器,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  新型的大推力發動機應運而生。

­  根據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副院長周利民的說法,由該院研製的常規推進劑系列發動機,為「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和多種衛星的發射提供了動力保 證,創造了世界航天史上高可靠性、高成功率的傳奇,被譽為中國的「金牌動力」。然而,航天人並未躺在這一榮譽中,停下研製更先進技術的腳步。

­  周利民說,經過15年不懈攻關,8臺全新研製的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被裝配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4個助推器上,4臺全新研製的氫氧發動機,則在一級和二級火箭上各裝配了兩臺。

­  在長徵五號首飛成功之時,有一個說法備受矚目,即這是無毒無汙染綠色環保型新一代運載火箭、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運載能力最大,等等。要達成這些目標,都離不開大推力發動機的功勞。

­  那麼,這些發動機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  以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為例,周利民打了個形象的比喻,渦輪泵是發動機的動力源泉,被稱為發動機的「心臟」,即火箭心臟的「心臟」。這個「心臟」的最高壓強達到500個大氣壓,相當於把上海黃浦江的水抽到5000米高度的青藏高原。

­  50噸氫氧發動機,作為長徵五號的一級主動力,也表現不俗。

­  這是我國首臺大推力、高性能、地面起動直接入軌的氫氧發動機。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副院長李斌說,它的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空白,使我國液體火箭推進技術的整體水平跨上一個大的臺階。

­  在中國航天界,有一句話被奉為圭臬,即「發展航天、運載先行」「運載發展、動力先行」。畢竟,動力系統是火箭之本。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說,長徵五號的研製歷程就完美地印證了這句話。早在2000年,我國先 行啟動了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液氫液氧發動機研製攻關,過了6年,即2006年,長徵五號才真正在國家層面取得正式立項。

­  破解大火箭「心臟」難題

­  不過,這一研製過程並不容易。

­  周利民有一個形象的說法,研製發動機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難度,「一些外國專家說,即使我們設計出來,我們也不可能把它製造出來」。

­  他至今記得,面對全新的發動機,研製團隊開始了夜以繼日的科技攻關,幾十種新材料、100多種新工藝一一被攻克。然而,發動機的起動成為一隻最大的攔路虎。

­  周利民說,所謂起動,就類似於飛機的起飛,而起動技術,是發動機研製的難點和關鍵。「因為在起飛階段,發動機的轉速,要從靜止狀態轉到幾萬 轉,溫度則從常溫一下子進入到極高溫,而留給我們的控制時間,則是以毫秒級來計的,任何一個控制配合不好,就有可能導致失敗。」

­  最初讓研製團隊備受打擊的是,發動機樣機研製出來後,其試車結果連續4次均遭失敗:兩次起動爆炸,兩次燃氣系統燒毀。

­  周利民說,這些對整個研製隊伍、設計隊伍信心打擊非常大,很多人做夢都夢見爆炸的場景,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  經過一段時間的攻關,研製團隊終於摸清了發動機試車失敗的根源和發生爆炸的不同機理,通過仿真優化,選定最理想的啟動方案和程序,發動機終於試車成功。

­  不僅如此,凡是與發動機這個大「心臟」有關的,都有一個個坎兒要邁,「8Hz」難題就是其中一個。

­  8Hz,聽起來比較專業,但說起它帶來的影響,可能都有印象。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五號火箭動力系統總體主管設計師於子文說,長徵二號F遙5火箭產生的8Hz振動,就曾給我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帶來極大的痛苦。

­  這種共振就像人的心臟不停地抖動一樣,嚴重威脅生命。同樣在火箭上,共振會造成箭體結構損壞,後果不堪設想。

­  作為大火箭,長徵五號的體積比普通火箭更大,在飛行過程中,就可能產生比長徵二號F遙5火箭更強烈的振動。要保證火箭可靠飛行,就必須抑制這一振動。

­  於子文就是專門破解這個難題的,他所在的團隊攻克了POGO穩定性設計難關,突破了複雜動力學建模、大型管路動態特性試驗、大型低溫蓄壓器設計研製等關鍵技術,為長徵五號火箭可靠飛行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  重型火箭正向我們走來,關鍵技術已在攻關

­  如今,長徵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從此擁有大型運載火箭。

­  這個將於2017年年底擇機執行「嫦娥五號」發射任務、2018年擇機執行空間站工程發射任務、2020年前後執行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的大火箭,也為我國未來重型火箭的研製積累了相關技術,這其中就不乏發動機的技術儲備。

­  根據國家航天局前局長欒恩傑的說法,長徵五號的研製,牽引出「心臟」系列化,即三型高性能新型火箭發動機,均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推進技術。這三型發動機的研製,使我國運載推進技術水平大幅提高。

­  李斌舉了一個例子,他所在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建成了亞洲最大的火箭發動機試車臺和大功率泵試驗室,其中試車最大能力達到500推力噸級,這為我國研製載人登月重型運載火箭的大推力發動機奠定了基礎。

­  所謂重型運載火箭,是指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100噸級的一型火箭,按照欒恩傑的說法,重型運載火箭研製成功後,將滿足未來較長時期深空探測、載人月球探測等國家重大科技活動任務需求。

­  近年來,美國、俄羅斯等世界航天強國均把發展先進的航天運載技術確立為國家的重要戰略,紛紛制定和出臺了多項推動空間技術發展的航天政策和 規劃。美國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已轉入詳細設計和製造階段,俄羅斯計劃在2030年前研製出重型運載火箭並實現載人登月。

­  長徵五號首飛成功的當天晚上,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就披露,我國的重型火箭也已經在路上。

­  田玉龍說,國防科工局已於2010年開展重型運載火箭論證,歷時一年形成總體方案,通過組織深化論證並經相關領域院士專家諮詢,在2015年明確了重型運載火箭技術方案。

­  目前,我國已經批准重型運載火箭第一個研製階段立項研製,即關鍵技術攻關及方案深化論證階段。從2015年起,利用4~5年時間,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工作,集中突破一大批核心技術。

­  而發動機的研製,又將是其中的重頭戲。

責任編輯:紀瑋維

相關焦點

  • 火焰瀰漫試車臺,發動機幾秒鐘全部燒毀!長徵五號火箭研製秘聞
    長徵7號、長徵5號、長徵5號B、長徵7號甲共五型運載火箭,即將到來的長徵8號、長徵6號甲也將使用YF-100,迄今為止該型發動機任務成功率高達100%。YF-100發動機工作時最高溫度可達3000攝氏度,壓力更是有500個大氣壓,對發動機流量供應、材料、結構強度都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該型發動機研製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啟動關,初期試車過程中在這個問題上YF-100曾跌過很大的跟鬥。
  • 「胖五」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失利
    7月2日19時23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原本,這次發射意味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研製圓滿收官,進入正式應用階段。同時,這次發射也是我國在今年下半年探月三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前,對「胖五」火箭的最後一次實戰演練。
  • 「胖五」歸來 ,2020年計劃完成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
    原標題:「胖五」歸來 ,2020年計劃完成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   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長徵五號重生記:揭秘「胖五」成功背後的一波三折
    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黨委書記周利民的說法,經過15年不懈攻關,8臺全新研製的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被裝配在長徵五號的4個助推器上,4臺全新研製的氫氧發動機,則在一級和二級火箭上各裝配了兩臺。  他有一個形象的說法,研製發動機的難度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一些外國專家說,即使我們設計出來,我們也不可能把它製造出來。」 這其中,遙二任務出現故障的氫氧發動機,更是「難上加難」。
  • 「胖五」歸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人們稱為「胖五」,是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重要工程,作為我國首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創新難點多、技術跨度大、複雜程度高。
  • 「胖五」歸來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胖五」歸來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2019-12-27 21:26:40這是長徵五號火箭的第三次發射,也是時隔兩年多後再次執行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是中國首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運載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由於體型龐大,長徵五號火箭也被民眾親切地稱呼為「胖五」。
  • 「胖五」:長徵火箭家族的實力擔當
    姜 哲 本報記者 付毅飛2020年7月23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意味著被暱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掌握了新的「絕技」。至此,「胖五」已經先後執行過發射高軌大衛星、發射載人飛船試驗船以及發射深空探測器三類任務。
  • 長徵五號B獲得圓滿成功!一掃前兩次失敗陰霾,多項技術得到驗證
    據央視報導,今天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發射,火箭在18點整點火升空,最終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胖五的任務,是運載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升空並進行各項測試和試驗項目,而且,這也是胖五執行的首度飛行任務,所以格外引起關注和期待。
  • 我國第二枚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在7月2日發射升空
    新華社文昌7月1日電 題:又一枚「胖五」要上天,快來劃重點!記者1日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第二枚長徵五號運載火箭1日下午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開始加注推進劑,按計劃,火箭將在7月2日發射升空。這是繼2016年11月首飛之後,長徵五號的第二次太空之旅。這次長徵五號上天要幹什麼?
  • 長徵五號失敗調查結果要到年底,長徵五號發射失敗原因分析
    原本,這次發射若成功意味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研製圓滿收官,進入正式應用階段,同時也是我國在今年下半年探月三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前,對「胖五」火箭的最後一次實戰演練。然而,始料未及的發射失利仿佛打亂了原來的節奏。
  • 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中國航天回應今年兩次發射失利
    史嘯攝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以下簡稱「長五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載荷組合體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 繼兩次發射失利之後,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終於首飛成功!
    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終於首飛成功!再次打開我國航天科技的新局面!這是繼我國兩次火箭發射失利之後的正名,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做到了!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1次飛行,同時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 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成功!發布會回應兩次發射失敗,不料卻被「花式...
    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此次飛行任務驗證了火箭方案的正確性,考核了火箭的功能性能,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
  • 又一枚「胖五」要上天: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也是看點
    為什麼「胖五」發射這麼受關注?此前我國液體運載火箭的箭體直徑大多為2.25米或3.35米,而長徵五號箭體直徑達到了5米。相比過去「苗條」型的火箭,長徵五號被人們暱稱為「胖五」。「胖五」是我國目前技術難度最複雜、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
  • 「胖五」已執行發射三類任務,媒體:長徵火箭家族的實力擔當
    2020年7月23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意味著被暱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掌握了新的「絕技」。至此,「胖五」已經先後執行過發射高軌大衛星、發射載人飛船試驗船以及發射深空探測器三類任務。
  • 胖五長徵五號火箭,身擔重任!
    承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火箭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的佼佼者,它的運載能力比傳統火箭有了大幅提升,未來還將承擔我國的太空探測、深空探測、空間站建設等多個重大工程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噸,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 胖五加油,未來可期。盤點美蘇兩國冷戰期間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
    而伴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以下簡稱胖五)也再次進入到國人眼中,作為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功臣。同時也是目前中國技術最先進、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胖五將在以後中國的天宮系列空間站建設、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的實施過程中擔負起更為重要的作用。
  • 長徵五號第四枚發動機試驗完成:用於我國首次火星探測
    據報導,1月19日下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順利完成了總裝出廠前的最後一項試驗,性能達到預定要求,將轉入火箭總裝階段。作為我國目前技術最先進、運力最強大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已經成功復飛,接下來的任務相當繁重,空間站、月球和火星探測都離不開它。
  • 大推力氫氧發動機成熟,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即將總裝
    因此在東風飛彈發射過程中往往會稱為東風X號遙X號火箭。而我國的航天系列飛船也繼承了這一點,所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就是繼前段時間成功發射的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同型號的下一支火箭。長徵五號火箭又被親切地稱為"五胖",是目前我國所有現役火箭中起飛質量最大、芯級直徑最粗、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
  • 「胖五」熬過墜毀、故障的至暗時刻,才換回如今嫦娥五號的成功
    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英文:Long March 5 Series Launch Vehicle),又稱「大火箭」「胖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並彌補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項研製的一次性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