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中國新921運載火箭的發展思路、需求及總體方案

2020-11-20 星光的遠徵TEL

本文作者:夢尋yousa_喵

B站UID:20497583

本文主要內容:簡述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展思路、需求及總體方案;對火箭基本參數進行相對合理的推算。



中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

2018年11月6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首次亮相。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是根據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規劃,為發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而全新研製。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打破傳統研製模式,採用一體化協同設計、數字虛擬試驗等先進研製手段,通過集成演示試驗部分代替傳統複雜的單項試驗,大幅縮短研製周期,提升研製效率,推動研製模式創新。

該火箭將按照載人飛行的最高安全標準設計,可實現垂直起降重複使用,火箭未來可用於載人月球探測,將快速推動我國運載火箭技術和進出空間能力的重大提升和跨越。

在更遠的將來還可以和重型運載火箭組合使用,建立月球基地,實現月球可持續開發利用。


發展思路

  1. 充分繼承現有技術成果
  2.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研製要求高、技術難度大、時間進度緊,必須立足現實可行,充分利用CZ-5、CZ-7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技術成果和研製經驗,確保滿足運載能力、可靠性、安全性、維護性、適應性、經濟性要求。
  3. 分步驗證,工程風險可控
  4. 採用模塊化設計方法,研製過程中採用分步驗證、逐步實施的策略,火箭各級模塊進行飛行演示驗證,逐步提升火箭性能,夯實火箭工程研製基礎,確保工程風險可控。
  5. 模塊化設計,有利於組合拓展
  6. 通過不同數量通用模塊的組合,有利於形成能力梯度合理,滿足不同軌道任務需求的系列化產品,打造安全、實用、經濟的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
  7. 注重可靠安全,滿足載人發展需求
  8. 高可靠、高安全是載人運載火箭的顯著特點,也是載人運載火箭設計的首要準則。採用成熟技術可為火箭可靠性提供保障,同時也必須採用基於故障設計的動力冗餘和控制重構、故障檢測隔離、自主在線規劃、自主測發控、逃逸姿態閉環控制、無毒環保推進劑、無人值守加注卸出等新技術提高火箭可靠性、安全性。
  9. 採用先進技術,提高火箭運載效率
  10. 採用先進設計理念、設計方法和設計手段,大膽採用複合材料冷氦增壓氣瓶、複合材料級間段、高性能輕質鋁合金為代表的新材料,降低結構質量;採用貯箱後底與機架一體化設計、大直徑低溫共底貯箱、大直徑橫向分離級間段、3D列印、箱底整體成形等新結構、新工藝,大幅提升火箭全箭結構效率;採用一體化電氣系統,應用綜合自主測試技術,提高集成化水平,簡化測試操作。


中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


載人航天后續發展的需求

  1. 近地軌道空間站運營需求:LEO 10~20t
  2. 後續載人月球探測需求:TLI 25t 或LEO 70t
  3. 性能水平:滿足載人高可靠性要求,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4. 研製成本:費用可控,經濟可承受



初步總體方案

(一)主要指標

  1. 技術繼承性
  2. 基於YF-100K及其高空狀態發動機、YF-75D發動機,繼承3.35m、5m直徑箭體結構的研製基礎。
  3. 模塊化設計
  4. 按照模塊化要求設計,一級採用通用芯級模塊,通過模塊組裝形成運載能力梯度,滿足不同軌道任務需求。
  5. 先進性
  6. LEO運載效率不低於3.5%
  7. TLI運載效率不低於1.34%

(二)構型論證

2016年,一院先行啟動了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方案論證工作,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將於2019年完成關鍵技術攻關。


經多輪方案對比分析,以5m直徑通用芯級為基礎形成了一個系列,兩種構型的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


火箭基本參數推算




** 推算參數表格僅供參考,一切以官方發布為準,私自轉載造成不良後果的本人概不負責。


目前,一院研製團隊已經完成YF100K及其高空狀態泵後擺發動機、高壓補燃發動機低壓啟動、固體可調推力姿控發動機、新型常溫無毒推進劑姿控發動機、輕質伺服機構等多項關鍵技術的研製。

後續一院將先後開展逃逸飛行驗證、芯一級飛行演示驗證、兩級狀態飛行演示驗證、全箭飛行驗證等工作,確保載人運載火箭安全可靠,萬無一失。


坎巴拉仿製計劃





相關焦點

  • 中國載人登月調整,921火箭成主力,可能趕在美國之前實現目標
    ,公開了有關中國載人登月的最新設想報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俗稱921火箭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直接扛起了中國載人登月的大旗,而原先被寄予眾望的長徵九號已經消失在最新版的方案中了。預計在2022年秋天就可以進行首飛,也有可能推遲的2025年,2024年具備執行天宮空間站艙段平臺的發射能力,2030年有望實現中國載人登月,而彼時,長徵九號如果發展順利的話,才可能剛剛進行第一次試射。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調整,921火箭成主力,可能趕在美國前實現目標
    ,公開了有關中國載人登月的最新設想報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俗稱921火箭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直接扛起了中國載人登月的大旗,而原先被寄予眾望的長徵九號已經消失在最新版的方案中了。而目前,921/921H火箭的一級原理樣機已經研製出來,芯一級和助推器的七臺YF-100K發動機已完成300S的長程試車,第二代上面級YF-75D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早已成功。預計在2022年秋天就可以進行首飛,也有可能推遲的2025年,2024年具備執行天宮空間站艙段平臺的發射能力,2030年有望實現中國載人登月,而彼時,長徵九號如果發展順利的話,才可能剛剛進行第一次試射。
  • 長徵-5性能落後,長徵-9進度慢,中國載人登月921重型火箭登場!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是「胖五」運載火箭,該火箭發展經歷坎坷,成為了中國建設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工程的主力。今年11月,「胖五」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採樣返回。不過,下一步要進行的載人登月工程靠長徵-5號是根本不夠的。
  • 中國載人登月策略調整,921火箭扛大旗,或搶在美國之前登月
    ,其中最重要則是在最新登月方案中,沒了長徵-9號重型運載火箭的身影,轉而由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又稱921火箭)扛起中國載人登月任務的大旗。火箭可能許多人會感到疑惑,而921火箭之所以不是「長徵-XX」的命名,主要是該火箭還未正式命名,官方的稱為還是是「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只是1992年9月21日官方批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開始實施,代號「921工程」,所以這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也被稱為「921火箭」。
  • 中國登月策略調整,921火箭扛大旗,或可提前5年載人登月
    ,其中最重要則是在最新登月方案中,沒了長徵-9號重型運載火箭的身影,轉而由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又稱921火箭)扛起中國載人登月任務的大旗。火箭可能許多人會感到疑惑,而921火箭之所以不是「長徵-XX」的命名,主要是該火箭還未正式命名,官方的稱為還是是「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只是1992年9月21日官方批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開始實施,代號「921工程」,所以這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也被稱為「921火箭」。
  • 長徵5性能落後,長徵9進度慢,載人登月921重型火箭登場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是「胖五」運載火箭,該火箭發展經歷坎坷,成為了中國建設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工程的主力。中國此前公布的登月方案中承擔這項任務是長徵-9重型運載火箭,不過最近又有了新的變化。在2020年航天大會上,中國載人登月最新設計報告已經沒有長徵-9重型火箭身影,變成了「921」火箭。
  • 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露面,登月指日可待
    不久前,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召開,披露了我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俗稱「921火箭」,它將扛起我國載人登月的大旗,而之前方案中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沒了身影。「921火箭」起飛重量約2000噸,可將25噸有效載荷直接送入奔月軌道,未來將和長徵九號運載火箭組合使用建立月球基地。
  • 火箭系統研究員:921工程挽救了中國航天
    □本報記者李虎軍  從跨國公司手中搶回人才  「921工程挽救了中國航天。」火箭系統一位研究員說,「它首先是實現了載人航天的夢想,並培養出了大批航天人才。」  這位研究員說,上世紀90年代初,航天系統人才外流的現象非常嚴重。
  • 中國新型「921火箭」曝光,或為載人登月做準備
    在2020中國航天大會上,我國載人登月計劃相關設想被披露,據悉我國可能會在2030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目標,其中一同被披露的還有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我國正考慮開發新一代運載火箭——「921火箭」。其可能替代長徵九號(CZ-9)運載火箭,提前完成我國載人登月任務。
  •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正式公布
    人民網3月16日電 北京時間3月16日,中國政府網正式發布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方案》包括引言和十一部分內容,即總體要求,調整改革中國足球協會,改革完善職業足球俱樂部建設和運營模式,改進完善足球競賽體系和職業聯賽體制,改革推進校園足球發展,普及發展社會足球,改進足球專業人才培養發展方式,推進國家足球隊改革發展,加強足球場地建設管理,完善投入機制,加強對足球工作的領導。
  • 胖五運載能力不夠,中國航天副總設計師,將研發921重型火箭
    所以為了完成載人登月計劃,中國需要研發一款新的重型運輸火箭。,稱:正在論證載人登月項目,並計劃研發新一代運載火箭(921火箭)。很顯然,這款921火箭就將會扛起載人登月的大旗,將中國太空人送入月球。據了解,921火箭是一款三級半液體運載火箭,它的起飛重量約為2000噸,可以將70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可以將25噸有效載荷送入奔月軌道。
  • 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飛天:未來瞄準重複利用
    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首次飛行任務,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的空白,也在可重複使用技術、智慧火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介紹稱:「長徵八號是一款兩級半構型火箭,2017年5月正式批覆立項。
  • 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飛天:未來瞄準重複利用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一箭五星」,首飛告捷。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首次飛行任務,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的空白,也在可重複使用技術、智慧火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介紹稱:「長徵八號是一款兩級半構型火箭,2017年5月正式批覆立項。
  • 有倆方案都支持!但另一方案更可行
    然而實際情況是這樣的方法也並非不可以,我國也的確有知名航天專家提出過這樣的方案,就是用2~3枚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載人登月艙分段發射到太空中組裝對接,然後從太空中再將載人登月飛船推向月球,實現我國載人登月並返回的計劃。
  • 航天智能控制技術讓運載火箭「會學習「
    航天技術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經過60多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已經步入世界航天大國行列,「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累計成功發射了350餘次,並且18/19連續2年宇航發射數量位居世界第一,今年位居第二。回顧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中國運載火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全、從低軌到高軌,從發射衛星到發射空間站的不斷跨越。
  • 包為民:航天智能控制技術讓運載火箭「會學習」
    航天技術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經過60多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已經步入世界航天大國行列,「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累計成功發射了350餘次,並且連續2年宇航發射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回顧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中國運載火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全、從低軌到高軌,從發射衛星到發射空間站的不斷跨越。
  • 包為民院士:航天智能控制技術讓運載火箭「會學習」
    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航天運載器總體技術、制導與控制技術。  摘要  高可靠和智能化是未來智能太空飛行器的主要特點,本文聚焦太空飛行器高可靠、智能化的發展需求。  航天技術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經過60多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已經步入世界航天大國行列,「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累計成功發射了350餘次,並且連續2年宇航發射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回顧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中國運載火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全、從低軌到高軌,從發射衛星到發射空間站的不斷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