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五號可以實現載人登月嗎?有倆方案都支持!但另一方案更可行

2020-12-06 騰訊網

「嫦娥五號」登月取樣返回的探月任務,相當於一次「無人版的阿波羅登月」,所以這次行動也再次勾起了國人載人登月的夢想,但是想載人登月就必須有超大推力的重型火箭,目前我國還不具備能直接將載人登月飛船送往月球的火箭,因此總有朋友設想可不可以用我國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火箭,將登月飛船分開發射到太空近地軌道,在那裡進行組裝對接,然後再飛往月球,實現載人登月並返回的目標呢?

可能有的朋友認為這樣的登月方式是異想天開,世界上既沒有這樣的先例,也沒有這樣的計劃,所以應該是不可行的!然而實際情況是這樣的方法也並非不可以,我國也的確有知名航天專家提出過這樣的方案,就是用2~3枚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載人登月艙分段發射到太空中組裝對接,然後從太空中再將載人登月飛船推向月球,實現我國載人登月並返回的計劃。

這一方案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提出了,在長徵五號首次發射成功之後,便有專家提出了這樣的方案,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運載火箭與航天工程專家龍樂豪就提出過三個方案,其中兩個方案都是用長徵五號發射載人飛船。

第一方案是利用現有長徵五號火箭實施,分別發射三次,將載人飛船分段發射到太空後在軌道上實施交會對接,再推入奔月軌道;第二方案就是發展長徵五號拓展型重型火箭,這樣只需要兩次發射就可以完成載人飛船的太空合併組裝。

他的第三個方案就是發展大家眾所周知的使用長徵九號重型火箭,一次發射即可實現載人登月,但火箭研發比較耗時。

提出類似方案的還有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研究員、觀察者網專欄作家徐令予等人。但目前來看,我國航天部門選擇了研製重型火箭發射載人登月飛船一次性完成載人登月並返回的任務的方案,不過研發的火箭卻並非是長徵九號重型火箭,而是一種近兩年才提出的,目前還沒有正式命名的「921火箭」。

那麼為什麼選擇了使用更大火箭一次性發射實現載人登月這一方案呢?雖然官方並沒有解釋原因,但是分析一下也能推測出來,因為相對而言分段式發射組裝的不確定性還是要高一些,因為它需要發射多發火箭,又要在太空中對接合併,還需要一臺有足夠燃料的大推力發動機在太空中啟動,將其推移到月球軌道,這一過程中的技術考驗是相當大的。

相對而言,用大推力重型火箭將載人登月飛船一次性發往月球要更保險一些,因為這只需要研製一款重型火箭就可以了,而921火箭就是專門為載人登月而打造的。

921火箭和長徵五號一樣,屬於5米直徑,不過它的一級火箭是三發並聯,類似美國重型獵鷹9號火箭和美國德爾塔5型火箭,但921火箭的推力更大,可達3000噸左右,運載能力也更強,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在70噸以上,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在25噸以上,是長徵五號的三倍多,我國今年上半年實驗的下一代載人飛船的登月版本的重量就在23噸左右,921火箭完全可以滿足這款飛船的載人登月並返回的需要。

大名鼎鼎的長徵九號屬於超重型大火箭,這款火箭推力可達5000噸以上,先前一直被認為是載人登月的必備火箭,但是現在來看,這款火箭用來發射載人登月飛船,有點大材小用了,因此現在多被認為是主要用於未來的載人登陸火星使用的。

從左至右火箭型號為921火箭、長徵九號火箭、長徵二號F型火箭

在火箭的設計和製造上,921火箭構型雖然提出較晚,但被認為要比長徵九號製造出來的時間更快,因為這款火箭使用的基本都是現有的發動機、火箭部件和技術,大部分按照方案進行組裝就可以了,但長徵九號火箭這都屬於全新的發動機、部件和技術等,所以一般認為長徵九號被製造出來的時間要在2028年左右,但921火箭大致在2023年之前就可能製造完成。

不過即便如此,921火箭的發射還需要經過多次試驗才能進行載人登月飛行,因此一般認為我國最早進行載人登月試驗的時間不會早於2025年,而美國宇航局使用太空發射系統(SLS)和獵戶座載人登月飛船,以及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使用重型獵鷹9號或者新式火箭和載人龍飛船改進型,很可能在這個時間之前就會實現載人登月了。

那麼從這個時間上看,假如使用長徵五號分段式發射載人登月飛船去太空組裝對接,然後在前赴月球實行載人登月的航天任務,時間上應該會更早一些,然而爭取更早一點的時間又有多大的意義呢?實現載人登月並非是十分迫切的航天任務,如今的時代也並非是美蘇航天爭霸的時代,我國在航天任務上也無意與美在新的載人登月潮流中一較高下,沒有使用多髮長徵五號火箭來實現載人登月的計劃或許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吧。

您期待我國更早實現載人登月夢想嗎朋友?您傾向於使用哪種方案呢?期待能在下面聊一聊喲。

參考資料:

《知識分子》雜誌2016年11月3日文章《最高、最大、最強的「長徵五號」,能否託舉中國航天的未來| 專訪龍樂豪院士》(張巧玲撰文)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已經順利返回,中國什麼時候載人登月呢?計劃是什麼
    嫦娥五號返回艙在全球矚目下跳動的返回了地球,帶著2公斤的月壤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王子旗著陸區。然而,隨著嫦娥五號的圓滿成功,中國什麼時候載人登月再次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載人登月計劃由最初的長徵九號火箭換成了代號為921的運載火箭,與前者不同的是921的運載方案從一體發射變成了分兩次運輸,分別發射登月艙和服務艙。
  • 嫦娥五號歸來後,載人登月離我們還有多遠?
    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於16~17日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空投採樣樣品,而採樣樣品最終降落在四子王旗著陸場,工作人員已在零下30多度下著大雪的著陸區等待多時,為此次五姑娘的月球之旅畫上完美的句號。那麼,五姑娘探月回來後,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馬上可以開始載人登月的動作了呢?其實情況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麼樂觀。
  • 長徵九號首戰告捷:第一階段工程全線完工,載人登月時間表出爐
    2029年之前實現載人登月; 3.我國將邁入航天強國前列,按照發展規劃今年我國就將正式步入航天強國之列,標誌就是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在軌組網、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首飛、天問一號火星飛船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採樣飛船任務圓滿實施,放眼當今世界具備上述能力的玩家在我國之前僅有1.5個,美國算一個,而那0.5個則是俄羅斯,因為後者目前並不具備獨立實施上述工程的總體實力
  • 中國載人登月調整,921火箭成主力,可能趕在美國之前實現目標
    不過,要實現載人登月,僅僅依靠現在的長徵五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強大的運載火箭,此前我國計劃中的載人登月火箭有長徵九號和921火箭,可是在最近開幕的2020航天大會上,這個計劃有了調整。,公開了有關中國載人登月的最新設想報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俗稱921火箭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直接扛起了中國載人登月的大旗,而原先被寄予眾望的長徵九號已經消失在最新版的方案中了。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調整,921火箭成主力,可能趕在美國前實現目標
    不過,要實現載人登月,僅僅依靠現在的長徵五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強大的運載火箭,此前我國計劃中的載人登月火箭有長徵九號和921火箭,可是在最近開幕的2020航天大會上,這個計劃有了調整。,公開了有關中國載人登月的最新設想報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俗稱921火箭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直接扛起了中國載人登月的大旗,而原先被寄予眾望的長徵九號已經消失在最新版的方案中了。
  • 阿波羅飛船半世紀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後來居上靠的是什麼?
    在遙五任務火箭轉運階段航天人打出「超越夢想飛,誓奪四連勝」標語,如今他們終於圓夢,長徵五號遙三、長徵五號B遙一、長徵五號遙四、長徵五號遙五4次發射完勝戰績扎紮實實地提升了中國航天進入太空的新能力。
  • 中國載人登月開啟倒計時,兩個登月計劃誰更優?
    嫦娥五號的順利升空,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第一階段圓滿完成,接下來即將開啟第二階段——載人登月!  中國繞月工程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曾指出,中國最早2025年可實現載人登月。  而中國科學院的計劃,是在2030年左右完成中國人登月的壯舉。  如此看來,十年之內,中華民族就能實現數千年來的夢想,登上月球。
  • 攜嫦娥五號大勝之威,航天員何時登月?雙重防護載人登月艙亮相
    之所以選擇如此高難度的任務方案有兩點原因,首先月軌交會對接方案可以獲取更多的月壤樣品,1731克月壤採集重量是蘇聯3次採樣總和的5倍有餘,再就是為了驗證載人登月的相關技術。截至目前大洋彼岸同樣服務載人登月用途的獵戶座飛船僅實施過返回艙再入試驗,並不包含服務艙。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質量21.6噸,由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此次任務既驗證了胖五的近地軌道運力與大型載荷分離技術,也驗證了新飛船應用的一系列新型技術裝備。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管劉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對接,包括之前的著陸起飛,後續的降落返回,都是基本勾勒載人登月的主要環節,也是為後續的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奠定了技術基礎。吳偉仁院士,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在嫦娥五號發射後也透露,「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的系統可以做得簡單很多。
  • 運力比長徵五號大3倍,我國載人登月將用這款火箭,並非長徵九號
    那麼我國用哪款火箭來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實現我國的載人登月夢想呢?會是長徵七號系列火箭嗎?它也是我國的一款新型火箭,其實只要看一眼長徵七號的運載能力就明白了,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約為14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大約為5.5噸,地月轉移軌道的運轉能力當然就更小了,所以載人登月火箭不可能是長徵七號,不過用它來進行月球無人探測器的發射倒是可以的。那麼會是傳說中的長徵九號火箭(CZ-9型火箭)嗎?
  • 嫦娥五號登月取樣,中國載人登月啥時候能實現?總師:時間問題
    文/白夜 11月24日凌晨,我國文昌發射基地將搭載嫦娥五號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引起大家的關注。按照計劃來看,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成為中國首個實施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也是我國探月工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任務:取2000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是中國探月工程中第一階段「繞、落、回」的最後一步--「月球採樣返回」,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縮小版的全程預演,是對載人登月全程技術的一次全程驗證。嫦娥五號的整個任務過程與阿波羅11號的任務過程類似,未來中國載人登月也將是這樣一個過程。
  • 嫦娥五號發射倒計時!我國迄今最難航天任務:為載人登月預演
    在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在本月下旬擇機選擇發射。而且垂直轉運表明長徵五號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完成了前期總裝、測試等一系列工作,即將進入點火發射階段。  據央視新聞報導稱,嫦娥五號發射在即,並將在今天(23日)下午18時進行《陪你追嫦娥》的直播。
  • 長徵5性能落後,長徵9進度慢,載人登月921重型火箭登場
    今年11月,「胖五」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採樣返回。不過,下一步要進行的載人登月工程靠長徵-5號是根本不夠的。中國此前公布的登月方案中承擔這項任務是長徵-9重型運載火箭,不過最近又有了新的變化。在2020年航天大會上,中國載人登月最新設計報告已經沒有長徵-9重型火箭身影,變成了「921」火箭。
  • 倒計時開啟,嫦娥五號待發,為何說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預演?
    如今攜帶月球土壤以及將來攜帶太空人,都需要順利平安地從月球回來。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美國人在50多年前就實現了載人登月,載人登月真的有這麼難麼?首先可以下結論的是,中國未來的載人登月一定是走與美國過去登月的不同路線,其技術設計、價值因素等要複雜得多。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我國可以實現載人登月?
    從我國在2004年開展月球探測工程的那一刻開始,「嫦娥」就承載著無數華夏兒女的登月夢想。如今「嫦娥五號」就要順利返回地球,它攜帶者2公斤的月球土壤,完美地完成了任務。如今世界各國的科研組織都期待著能從我國手中「討要」到一點土壤做研究。
  • 長徵九號落選首輪載人登月?一款新火箭脫穎而出,進展勢如破竹
    去年上半年我國成功首飛了服務載人登月任務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俗話說運載火箭運力有多大,航天舞臺就有多大,飛船系統只是通往載人登月目標的第一步,除此之外還需要有與之運力匹配的載人運載火箭。早在2011年我們就已經開始載人登月任務論證,新一代載人飛船就是論證工作的具體實踐,火箭系統同樣是論證的核心焦點之一,經過多輪迭代論證後火箭選型基本已經塵埃落定。
  • 長徵-5性能落後,長徵-9進度慢,中國載人登月921重型火箭登場!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是「胖五」運載火箭,該火箭發展經歷坎坷,成為了中國建設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工程的主力。今年11月,「胖五」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採樣返回。不過,下一步要進行的載人登月工程靠長徵-5號是根本不夠的。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它將長徵火箭家族近地軌道運力上限從8.6噸提到25噸,能將東方紅五號平臺這類8-9噸級載荷發射到高軌,能執行更大型的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返回任務,能執行大型火星探測和深空探測任務等。總體上,長徵五號是一個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大型運載火箭平臺。對於中國航天要攬的&34;而言,它就是&34;。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它將長徵火箭家族近地軌道運力上限從8.6噸提到25噸,能將東方紅五號平臺這類8-9噸級載荷發射到高軌,能執行更大型的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返回任務,能執行大型火星探測和深空探測任務等。總體上,長徵五號是一個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大型運載火箭平臺。對於中國航天要攬的「瓷器活」而言,它就是「金剛鑽」。